10.15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在國內知名時尚雜誌《ELLE》(世界時裝之苑)最新出版的10月刊中,有一個主題為《“涼涼”時刻的理財》(P125-P128)的特別企劃,力哥作為ELLE理財專家團成員,針對7個當下最熱門的理財問題,分享了我的看法,今天轉發到我的自媒體上,以期幫助更多人答疑解惑。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以下是原文。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力哥 ,本名邢力。資深理財媒體人,“力哥說理財”創始人

1

Q1: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力哥:

樓市冰封,股市暴跌,P2P暴雷……目前的投資市場似乎一片黯淡,看不到一點希望。

這些風口雖然被堵住了,但是錢卻並沒有消失。

我們先來看看賺錢的邏輯,一樣東西價格上漲,是因為它具有稀缺性。

稀缺性源於兩點。

第一,是本身數量就不多。

比如比特幣或古董字畫,總量有限,無法再生。

第二,是需求變多了。

比如一線城市的房子,就算房屋總量不變,但想湧入一線城市生活的人不斷增多,房價還是會不斷上漲。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所有隻有當一個投資品總量有限而需求增長時,價格才會隨之上漲。

比如股票,當股價很低,公司業績又很好的時候,就會開始有聰明人意識到這是個寶貝,開始買入。越來越多的買入行為就會推動股價上漲,股價持續上漲帶來賺錢效應,從而吸引更多人買入,這種正循環不斷放大,一波牛市就來了。

反之,市場跌跌不休,大部分人對未來都很悲觀,買的人少,賣的人多,需求不斷萎縮,就算再稀缺,股價也漲不起來。

理財市場千變萬化,風雲莫測,但這個基本邏輯永遠不變。

理解了這個邏輯,我們投資起來就很簡單了。目前來看,持有現金,保持充足的流動性,隨時等待風起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持有現金並不等於什麼都不做,我們可以投資一些高收益的貨幣基金,短期債券或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也可以投資一些頭部P2P平臺的短期標的。

這些投資一方面可以讓我們取得一些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將我們的資金在時間上進行分散,以後機會來臨時能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2

Q2:北上廣深的房子買不起,二線城市限價買不到,還有哪裡的房子值得買?

力哥:

目前北上廣深市中心,稍微有點樣子的房子,基本都是400萬打底,這些城市的房子買不起,那說明可投資資產在這個量級以下。

二線城市限價買不到,那能考慮的就只剩下三四線和海外房產了。

我們先來看看三四線的房子。

雖然最近幾年三四線房價漲幅驚人,很多房地產開發公司都在發力三四線,比如碧桂園、富力等,但是三四線房子整體來看空置率高,投資價值不大。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一座城市的房價走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三四線城市,大多缺少人口和產業支撐,很難看好長期的房價走勢。

不過中國目前還處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想往縣城跑,縣城人想往省城跑,省城人想往北上廣深跑,這個趨勢並沒有結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短期內支撐三四線城市節節攀升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一二線打拼的人,眼瞅著買房無望,年紀大點了,也會想要回家定居,所以三四線城市對許多人來說依然會是剛需。

但是買三四線城市需要十分謹慎,同樣是三四線城市,資源和環境的差別卻是非常大的。

有的自然資源豐富,有的適合旅遊,有的臨近省城,有的臨近國家中心城市,這些城市,會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另一個考慮考慮的就是海外房產。

全球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比如紐約、倫敦、悉尼、新加坡的房價,可以類比北上廣,顯然也不適合。

門檻相對較低的,可以重點考慮的,就是一些新興國家中心城市的房產,比如曼谷、金邊、胡志明市等。這些城市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房價和國內比,並不算太高,租金回報率則明顯高於國內,如果有100萬以上級別的可投資資金,也可以考慮適當配置。

3

Q3:原本自以為是中產的我,都快租不起房了,怎麼辦?

力哥:

顯然,你的“自以為”錯了,因為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產權房,是一個真正的“中產”必備的條件。

有個概念叫“財務安全”,安全感並不完全來自於你有多少錢,而是當外界外景發生變化時,你早預留了應對的空間。

只有大後方穩固,前線才能放心打仗。

房租漲了,你才發現租不起房子;

家人病了,你才發現之前什麼保險都沒買;

自己失業了,你才發現之前消費無度,自己的存款根本撐不了多久。

不懂得未雨綢繆,看不見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潛在風險,一旦風險真的從天而降,自然會把你打得措手不及,毫無招架之力。這是許多人即使眼下收入不低,也依然沒有安全感的原因所在。

想要獲得財務安全感,現在該怎麼做呢?

首先,拒做月光族,確保收入大於支出。

如果入不敷出,必須想辦法趕快提高收入,如果短期收入無法明顯提高,必須節衣縮食,降低支出。

第二,留有足額生活備用金。

留一筆相當於未來半年生活開銷的資金,隨時可以取用,應對一些意外開支,如果動用了這筆錢,一旦有了新的收入,一定要優先補足,這些錢可以放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裡。

第三,購買合適的保險。

給自己和家人配置相應的重大疾病險、醫療險、壽險、意外險等保險,將這些重大風險提前轉嫁給保險公司。

最後,用家庭結餘進行投資理財,獲取被動收益。

我們不是理財大師,不可能投資機會一抓一個準,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也就是把錢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中,分散配置,對沖風險,包括房產、基金、股票、黃金、P2P等,如果資金實力比較強,還需要進行資產的全球配置,投資海外的房產、保險、股票、基金等,進一步規避投資集中在中國的風險。

財務安全了,不安和焦慮就會大大減少,生活的幸福感自然會有所提高。

4

Q4:30歲,零存款,我該怎麼養老?

力哥:

都30歲了,為啥一分錢存款也沒有呢?

是因為收入太低?還是揮霍無度?亦或者是剛剛買房,“六個口袋”被掏空?

所以,同樣是30歲,同樣是零存款,以後該怎麼養老,也是因人而異。

如果是因為收入太低,趕快想辦法增加收入才是當務之急,連眼前的生活都顧不上,就更不用談30年後的養老生活了。

如果是因為揮霍無度,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記賬,節制消費。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就算有金山銀山,也都會被你敗光的,神仙也幫不了你。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如果是剛剛買房被掏空,那其實不用太憂愁,力哥反而要恭喜你,你已經走在了無數租房客的前面了。尤其是你為了購買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子而掏空了“六個錢包”,那你不僅僅是在做消費,更是買入了一個30年後可以保值增值的核心資產,這套房子本身,將成為你30年後養老生活的關鍵保障。

不管怎麼說,30歲時,已開始擔心未來的養老問題,說明你已經比80%以上的同齡人更有前瞻性和憂患意識了,接下去,就要儘早行動。

因為養老規劃,一定是越早開始越好,大部分人到了40歲甚至50歲,才開始為養老做準備,所以你未來的老年生活,一定會比大部分缺乏規劃的同齡人,更舒坦,更安心。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建議:

首先,國家的社保一定要交,一般工作單位都會給你買社保。退休後每月領到的錢,差不多是你工作時的30%-50%,所以,要想退休後生活水平不下降,還需要給自己另外備足養老金。

第二,從現在起每月從收入裡拿出一筆錢作為個人養老金儲備。如果收入比較少,暫時少存一點,在收入增長後,可以多存一些,養老金越充足,晚年的生活越從容。

第三,拿這些養老金儲備進行投資增值,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可以買商業養老保險或者其他養老儲蓄型產品,投資回報率不高,就需要你儘可能多投入本金。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就需要付出精力學習,比如基金定投,就是比較適合我們普通人掌握的理財方式。

5

Q5:對於月光族、卡奴、過度消費的剁手族,有什麼建議?

力哥:

多掙錢是一條路子,但這條法子人人都知道,就是很難做到,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談更實際的。

稍微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選擇很多。

有錢可以阿瑪尼,沒錢也有優衣庫。衣食住行雖然有奢華與基礎之分,但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總不至於缺少。

月光、負債、過度消費,說到底是自己想要享受的生活水平,和自己的實際財務狀況不相配,即收入趕不上慾望的增速。所以最實用的辦法,就是“消費降級”——不犧牲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把一些可有可無的花費給砍掉。

具體如何做呢?

首先是記賬。可以在手機裡下載一個記賬軟件,每筆消費都要及時記錄。

然後定期覆盤,比如記賬一個月後,看看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哪些比較浪費,是可以減少的,形成一個花錢的計劃。

然後是做預算。提前確定每個個月正常的各類開支金額,甚至每天的花費都要安排好。

最後是執行預算和消費計劃。要儘可能做到不超支,即決算不超過預算。如果剛開始覺得有點困難,可以把目標週期縮短,先做到一週不超支,再繼續堅持,慢慢變成一個月甚至半年都不超支。

如果你自制力特別差,就要採取非常手段——停用信用卡、花唄、白條,卸載淘寶、京東等購物app,全部消費改用現金,每天拿著一張張看得見摸得著的人民幣,定量配額,花完就沒有了。

還有,業餘時間,給自己找點事情做,或者投入一項不怎麼花錢的愛好中,因為花錢是需要時間的(比如逛街),你的時間和注意力都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花錢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同時還能增長技能,成為未來收入增加的基石,一舉兩得。

6

Q6:人民幣又貶值了,我該慌嗎?

力哥:

你的恐慌感,與其說是因為人民幣貶值,還不如說是美元升值。

從今年4月開始,美元指數持續攀升。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2018年美元指數走勢(圖片來自新浪財經)

美元的升值,給全球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對新興市場貨幣造成嚴重衝擊。

5月3日,阿根廷比索兌美元一度大跌7.8%,創下15年12月份該國實現匯率自由浮動以來的最大跌幅。

8月10日,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更是一度暴跌逾16%,國際市場為之震動。

人民幣對美元也出現了明顯的貶值,於是有好事者說,人民幣不行了。

很多人聽到這話就慌了一比,趕緊去換美元,進行全球化配置,彷彿兩三年前的虧還沒吃夠。

當時人民幣對美元也快跌破7了,“磚家”說人民幣會一路破8、破9,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不少人聽到這話就嚷嚷著要去換美元。但此後人民幣卻一路漲回到最高6.2附近,很多人被啪啪啪打臉後,又開始猶豫要不要換回來。

P2P暴雷、利率下行、股市跌跌不休……現在我還能投什麼?

所以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我們要不要慌呢?

力哥的答案是,不用慌。

此次美元升值,本質上是由於美元正好處於一輪上漲週期中,各種經濟數據良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推動美元走強。

另一方面,美元此次的走強也與前期的超跌有關。從去年開始,美國經濟就開始平穩復甦,美元利率開始上升,全球美元流動性開始鎖緊,眾多利好之下,美元指數本該大幅攀升,但是卻沒有,近期的上漲可以說是這種背離的修復。

美元走強,會吸引全球美元迴流入美國,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對中國這種新興國家來說,同樣面臨資本外流的風險和壓力。

但長期來看,中國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貨幣之間不太可能長期出現一邊倒的局面,即美元升值是個正常現象,可能過一段時間,人民幣又會升值了。你看這幾年,人民幣貶值的風聲從來沒消停過,但實際匯率區間一直在6-7之間波動。

反過來說,一旦將人民幣換成美元,你還會面臨以下兩個風險:

一是匯率風險。

萬一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結果人民幣又漲回來了,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既付出了匯兌成本,還得承受匯率損失。

二是機會成本。

將人民幣換成美元之後,就只能進行海外投資,但海外投資的風險更高,不管是股市還是樓市,玩法都和國內不太一樣,一般人並不熟悉,所以很多人只能選擇拿著美元現金,白白承受通脹損失。

如果拿著人民幣,國內有很多投資機會,如果持有美元,這部分收益就沒有了。

力哥經典語錄:

安全感並不完全來自於你有多少錢,而是當外界外景發生變化時,你早預留了應對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