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外國在加息,為什麼國內在降準?

古情濃意


為什麼全球會加息? 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經濟已經全面復甦,而通脹率卻在不斷抬頭,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就選擇了加息和縮表。此外,由於應對上一輪金融危機時採用的量化寬鬆政策,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看來,也應該壽終正寢,美國應該重回貨幣政策的正常化軌道上來。

而一旦美國宣佈加息,那麼新興市場國家為了避免受到剪羊毛的衝擊,也只能跟著一起加息,現在已經有土耳其、巴西、印尼、阿根廷、委內瑞拉都加息了,而這些國家的加息是被迫的,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面都不好,但是美國加息了,如果自己不加息,就很容易受到資本流出的衝擊,所以在貨幣政策上都跟著美聯儲走。即使是英國、法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看到美聯儲加息也不得不在貨幣寬鬆方面有所收斂,目前開始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中國為什麼要降準?美聯儲加息,中國降準,這意味著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過去中國的貨幣政策緊跟著美國,現在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再跟美國走了,因為如果美聯儲加息,中國也開始收緊貨幣,那國內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屆時國內經濟下滑,房地產泡沫破裂,再想守匯率肯定也是守不住的,所以,中國只能是讓短期匯率貶值,換來中長期的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只有經濟和金融穩定,人民幣匯率也能夠逐步企穩。降準主要是為了穩經濟,控風險。


不執著財經


外國都是在加息,而國內就降準來緩解外國加息所帶來的衝擊影響呢?下面跟大家分析三個問題自然就會找到答案,國內採取降準而不採取加息的真正原因了。

美國為什麼要加息?

美元是世界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流通貨幣單位,很多國家都是採用美元來結算商品價值。美元是美國的貨幣,美國想要剪世界各國羊毛的時候自然會採用加息來打壓各國貨幣,一旦美元加息自然會吸引全球各國熱錢流向美元,從而可以達到打壓其他國家貨幣,讓其他國家貨幣承壓,從而直接性的打擊各個國家的經濟。所以美國近幾年出現持續加息目的就是挑起匯率戰,其實說白了就是打經濟戰,從而壓迫其他國家經濟肥了美國經濟體。


其他很多國家為什麼也會跟隨美國加息?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近年出現持續加息,直接導致其他國家的貨幣承壓,其他國家的貨幣由於美元的加息間接性出現貶值,導致其他國家的熱錢被美元吸引了。意思就是熱錢從其他國家流出,流向了美元。很多國家為了穩住自己國家的熱錢,保住熱錢不會大幅流出來穩定經濟,只能跟隨加息來穩定貨幣,只能通過加息來緩解美國的加息影響。

國內為什麼不加息而實施降準呢?

國內貨幣是人民幣為單位,不直接受美元加息或降息直接影響,只是間接性受到一些熱錢由於美元加息被吸引過去,但並不會出現大幅流出資金的現象。所以國內才是自己穩定自己的經濟策略,採用降準。


國內採用降準就是釋放更多錢流通到市場,從而彌補了一些熱錢被美元加息所帶來的漏洞,國內就是通過釋放資金流動性來緩解美國加息帶來的影響。一來可以補掉熱錢流出的漏洞;二來可以讓小微企業,私營企業融資,讓銀行有更多的錢貸款出去穩定國內經濟,所以國內採用降準是最好的選擇,一舉兩得。

如果國內一旦跟隨美國加息,對於國內是弊大於利;加息就是意味著銀行存款利率會上浮,讓銀行承壓,直接導致銀行付出更大的成本。另外一點就是貸款利率也同樣上浮,一旦貸款利率上浮這才是讓各大企業致命點,貸款利率上浮直接給各大企業造成更大壓力,導致有些企業由於資金週轉不過來,貸款利率又太高承受不住;直接性導致企業走下滑路,從而影響國內經濟的增長率。所以國內加息是弊大於利。

通過以上三個相關聯性的問題進行分析,相信可以找到外國在加息,為什麼國內在降準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其實這件事很明顯,春節臨近,消費缺錢,降準1個點,釋放1.5萬億,回收7000億,留在市場8000億,但是迴流需要一個過程,看起來是定向降準,企業能不能拿得到是一回事,拿到了怎麼用是另一回事,之所以分2次下調,也是防止過熱流動,毫無疑問肯定對春節市場有刺激作用,但最終會不會流向房地產和股市資本市場,不能說不會,但不會太多,也撬不動這倆大山,實際上往長遠了看,應該是減稅,當然決策層也在做,減稅的目的就是激活實體經濟,小微企業,降準減稅雙管齊下,就會激發實體經濟小微企業活力。

今年有過兩次大規模的明確的減稅,第一次是5月份下調1%的增值稅率,估算減了差不多四、五千億。第二次是10月份的個稅改革,10月份個稅收入增速也從21%降到7%,降了15個百分點,估算個稅的這次減免一年可以減掉兩、三千億。所以今年能算出來的明確的減稅至少有七千億左右,應該是肯定的。後期應該還會繼續,目的就是一個因為去槓桿大手術之後的療傷過程。

而美國這個過程發生在2008-2009年,看一下下面兩張圖;

(中國的A股)

(美國的納斯達克)

美國加息就沒有可奇怪的,不加息就會泡沫吹大,出現2007年的情況,有了前車之鑑,他學會了用加息減息穩定經濟。

反觀中國也一樣,因為經濟結構的原因,國情不一樣的原因,畢竟中國是14億人群,而美國只有不到3.3億,經濟狀況擺在那裡,中國的庫容量是美國的4倍,而經濟規模卻只有不到70%,金融市場卻又在低位,美國也怕跌落下來,一旦跌落,資本外流,去向必然是中國和印度東南亞,而這裡面中國是最大的塊頭,展開貿易戰也是因為這個,美國就是不希望中國恢復太快,想盡一切辦法拖死你。

最後的結論就是美國加息,不想泡沫吹大,突然破裂,跌落成危機,起碼是拖延時間,或者穩定延續發展,中國先減稅後降準擴大開放,也只是希望穩定現狀,加快復甦,(降槓桿帶了的傷痛),中國的經濟基礎不如美國好,人口基數大,工業技術水平也差與美國,唯一比美國好的就是人口帶來的內需,所以管理經濟運行也會有區別,下一步中國需要做的就是縮減貧富差距,其實美國也有,只是人口少基礎好,好治理,而中國人口多,基礎差難治理,但又必須做,這就委屈了億萬的中國老百姓(特別是農民),一肚子的苦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在做,牽扯麵太大,扥扥耳朵腮動彈,這個過程也很漫長,大趨勢是好的,回頭看看5年前,10年前,老百姓自己對比一下生活水平就看得出來。


驛動星期六


從國際的角度來說,美國加息是正常的,因為美國的低利率政策已經持續了10年左右的時間了,刺激經濟和復甦經濟的效果已經達到,如果繼續放任低利率政策,那麼目前該投資的已經投了,該消費的已經消費了,如果繼續這樣,那麼很容易會形成大泡沫,過度消費和投資。目前美國市場已經有這種跡象了。

同時,國際上,以歐美為主的國家也在經濟危機以後普遍採取了低利率,也就是擴張政策,甚至部分國家推出了負利率政策。目前,經濟危機已經過去10年,該達到的已經達到了,沒有達到了想要靠繼續低利率來達到也不太現實了。所以,加息是正常的。

就國內市場來看,

中國不太一樣,中國雖然整體上也採取了降低利率的辦法,但是中國的利率水平相對歐美髮達國家,還是處在較高的階段。另外,美元加息,造成國內的資金相對緊張,降準是給銀行鬆一鬆繩子,讓銀行也企業放貸,增加市場資金供給。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投資收益相對下降,保持高利率將會導致資金成本過高,反而會抑制國內的投資和消費。同時,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的資金已經不少了,沒有必要採取高息來吸引大量外來資金。


以股易金


美聯儲加息縮表是為了吸引全世界的美元迴流美國,到美國投資。

中國央行降準是為了扶持實業,給實業低利率的貸款,增加出口換匯,讓實業不再萎縮。

美國特朗普給美國企業大規模減稅,給中產階層大規模減稅,造成美國稅收損失上萬億美元,迫切需要增加國內投資,創造更多工作崗位,才能彌補稅收損失。

中國央行降準是為了扶持中微企業,鼓勵它們繼續投資,增加就業,為國出口創匯,打贏中美貿易大戰。

目前美聯儲的加息縮表政策得到市場響應,各國投資者紛紛攜美元到美國投資建廠,享受美國大規模減稅的好處,造成美國各州稅收增加,失業率降到近四十年新低,股市也大漲。

中國央行降準的好處還沒顯現,因為銀行不想給中小微企業優惠貸款,害怕收不回投資,不如貸給房地產公司,地方政府,房奴安全保險,所以遲遲不見成效。

美聯儲加息縮表讓美元加速回流美國,造成很多國家經濟動盪,貨幣貶值,資產縮水,民眾苦不堪言,比如土耳其,伊朗,俄羅斯等等。

中國央行嚴防死守外匯儲備不破三萬億美元,才沒造成中國外匯流失,經濟動盪,資產貶值。

現在迫切需要通過降準,人民幣貶值,增強中小微企業競爭力,增加出口,保證外匯儲備安全,才不會造成房價下跌過快,引發金融系統風險。


光芒萬丈34957


世界現階段加息最為積極的就是美國,2018年實現了4次加息,並且預計2019年仍有3次加息,每次進行0.25%的幅度,執行著逐漸式加息,不斷推進。並且,韓國以及我國香港也是跟進了加息。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國內在降準?

一、降準向市場釋放更多的資金,促進經濟的發展。

2018年GDP由第一季度的6.8%降至第三季度的6.7%,並且市場預期2018年整體GDP將降至6.5%水平。在經濟承壓的時刻,市場不斷出現中小民企的“融資難、融資貴”等情況,並且消費端也是需要拉動,所以釋放更多的資金流向市場,能夠有效的刺激經濟的發展。

那麼,為什麼不是降息呢?降息不是更有利於市場發展嗎?降息是能夠更好的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現在的利息已經是歷史低位階段,很低的水平,不能再低了。再低下去效果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倒是將存款準備金中的貨幣釋放出來,能夠更好促進市場的流動性。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降準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需求,符合我國基本經濟發展環境與情況。

二、降準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好了才可能出現加息。

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承壓,所以需要更多的流動資金活泛市場,拉動消費。美國之所以加息,是因為近些年來經濟復甦形態好、強勢,所以不斷的逐漸式加息。但是我國經濟呢?並沒有出現強勢的復甦經濟之態,所以需要更長的沉澱時間。當通過不斷的降準促進經濟發展的時候,經濟情況一旦好轉,國內也會實現加息。


厚金說


美國加息縮表,是為了收回美元的流動性,從2008年開始,美國的量化寬鬆導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8500億暴增到4萬4千億美元。向全世界大撒美元近十年後,2017年9月21日,美聯儲宣佈貨幣進入加息通道,美元正式強勢迴歸。 所有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都將呈現貶值趨勢。股市、原油、期貨、黃金、原則上都應該走向下行通道。資產貶值,但美元購買力仍在,甚至有所加強。 美元量化寬鬆用全世界資產進行稀釋以維持美元國內的低通脹率,美聯儲縮表,提高利率,全球流動性減少,但美元的加速回流會保持美國國內的流動性需要。美聯儲對內能控制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或膨脹,對外能保持美元做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保值表象,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盡顯。

自美元加息以來,中國的外匯儲備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銳減了一萬億,央行備足了各種組合策略才驅散了人民幣空頭,保持了匯率的穩定,穩住了匯率預期,實施強力外匯管制的同時維持國內年化利率的相對高位,也有助於減小國內套匯外逃的出現。人民幣相對美元還維持著一定利率差的情況下,只要不出現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在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撐下,我們就能夠應對美聯儲縮表所造成的美元全球流動性危機。萬達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外投資才會被國家強制性干預,至於其之後出現的一系列的債務危機也足以表明政府的決心和背後的兇險。

中國當前的經濟態勢雖然結束了一波快速下行的趨勢,但兇險還在。結構性改革及第三產業升級態勢未完成的情況下,貿易戰的促發實際上打亂了中國經濟的佈局節奏。美國選擇經濟向好時發起貿易戰,勢將對等稅率拉到貿易談判的起點,一方面是特朗普利及的商業思維在作祟,一方面也昭示了美國兩黨已達成對中國強硬的共識。戰略性對手的定位已不可能通過任何簡單的外交手段實現根本性改變。

中國選在貿易談判的前夕大幅度降準,一方面確有向實體經濟定向輸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向美國展示一旦談判破裂,中國有應對外貿萎縮的多種手段和決心。只降準不降息,是保持政策選擇的餘地!收緊的拳頭打出去才會有力。在談判將要推進到部長級別的當下,每個談判策略都應該保持足夠的張力,應對經濟各種狀況,備足多種的財政及貨幣組合政策的同時,大幅度的降準也是體現了政府應對經濟可能下行的決心。美國也同樣如此,過分靚麗的非農就業數據及美聯儲可能終止縮表的表態也是對美國政府談判的一種強有力的支持,在全世界都在關注兩大經濟體談判進展的當下,每樣政策的落子都有其背後的深度考量。

至於加息,在經濟下行期間是永遠不會出現在貨幣政策選擇項中地。





文妙真人00


從週末高層講話中,市場又一次的嗅到了“降準”的信號,而同時美聯儲官員的講話卻是關於“加息”的。那麼,為什麼外國在加息,國內卻一直在降準呢?

2018年以來,美國已經在3月份和9月份加息兩次,且在12月份預計還將有一次加息,但是和此前不同的是,以前年度我國央行基本是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即使不是直接提升基準利率也會提高逆回購或是MLF中標利率,但是今年卻有所不同。

從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來看,不僅沒有在3月份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反而在4月、6月、7月和10月四次定向降準和變相降準,而且很可能在2019年的1月份再度迎來新一輪降準。

那麼,為什麼很多國家都跟隨美聯儲加息,而我國卻不僅不加息反而還在降準呢?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中美兩國的經濟步伐不一致。

此前跟隨加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美兩國都處於經濟復甦階段,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引發通脹率上升,從而出現加息的操作。但是,近兩年美國依舊維持較快的經濟增長,甚至隱隱有加快增長的跡象,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物價,美聯儲持續、頻繁的加息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國不同呀。

近兩年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擺脫製造業下游的窘境,真正掌握全球經濟產業發展的話語權。而調結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對新興產能的扶持和對落後產能的淘汰,而眾所周知,我國經濟增長此前對傳統產業、製造業下游產業依賴度比較高,在一邊扶持新興產業一邊降低對這些產業的依賴度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跟隨美聯儲加息的話,那對於國內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只有適度、適時的降準,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起來,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才能真正的完成產業結構調整,真正步入經濟大國之列。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雖然不是搞經濟的,但還是想發表點個人看法。首先說下美元加息對美國好處。美元一加息,那麼很多人就會把美元存到銀行裡(就和我們老百姓存銀行一樣),這樣世面上流通的美元就會減少。物以稀為貴嗎,所以美元就會升值,美元升值了當然就可以買更多的東西。這就是美國擼羊毛的慣用伎倆。別的國家為啥加息?美元是世界貨幣,任何國家都需要使用美元買自己國家缺少或沒有的必需商品,比如中國要購買糧食,能源等。美元加息就意味著美元升值,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會換些美元存美國銀行裡啊!利息高,還能升值。這樣就會使美元大量外流。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國家只能加息,以保證美元儲備。如果我覺得存錢得到的利息比換美元得利多,我就不會換了。最後說下中國為什麼要降準。降準就是降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這個存款準備金作用可太多了,其中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調節中國國內市面流通貨幣多少。降準就意味著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增加,市場流通貨幣多了,就會刺激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就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才降準的。所以降準和美元加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那麼中國就不怕美元大量外流嗎?說怕也怕!說不怕也不怕!第一中國有大量美元儲備!少個一兩萬億雖然肉疼,但不會傷筋動骨。第二當然就是中央政府強大的控制力了,必要時完全可以實行計劃經濟。你想用美元買啥東西,買多少,可以換多少美元就不是你說的算了!


csalx


2008美國次貸危機後,全世界都執行了量你寬鬆政策,印鈔量巨大。但世界各國經濟的運行情況又各不相同。

美國加息,有兩個原因。一是危機後,美國經濟恢復健康的速度最快,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增強,有必要回籠流動性減少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美國憑自身經濟良好和美元地位,加息縮表給其他國家經濟造成更大壓力,給美國資本創造剪羊毛的機會。

美國加息,利好美國。

中國降準,也有兩個原因。一是準備金率處於高位,有降準空間;二是美國次貸危機後持續實施刺激政策,雖然出口增、土地變現等釋放出大量流動性(印鈔量世界冠軍),但是政府主導投資的大基建,消耗的流動性更快,政府投資增長率雖然有所降低,但還是正的,實際流量還是增加的,所以中國的流動性在下降。經濟結構性調整、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都需要大量資金,所以降準是必須的。

中國僅降準還不夠,房地產降速土地變現釋放流動性的能力在下降,隨著大基建的完善和局部過剩,政府投資有必要逐步負增長,給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留足流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