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中國“廬江縣”概述

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地跨北緯30°57′~31°33′,東經117°01′~117°34′,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全縣面積2348平方公里,人口120萬;下轄下轄17個鎮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漢代置廬江郡,隋朝置廬江縣。1971年,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廬江屬之。2011年8月,廬江縣因撤銷巢湖市被劃屬合肥市。

廬江不僅富有供人欣賞的人文資源,還有令人喜愛的自然遺產。享有華東第一泉的湯池溫泉聞名遐邇,宋代王安石來此沐浴後曾留下“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著名詩句。

2018年10月,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榜單發佈,廬江縣排第82名。

歷史沿革

歷史建制

中國“廬江縣”概述

合肥市行政區劃圖,轄廬江等5縣市

今廬江縣境春秋屬舒國,徐人取舒後,為楚地。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以楚地為郡,舒邑先屬九江郡,後屬衡山郡。

漢為舒縣,初屬淮南國衡山郡,後屬衡山國、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南廬江郡,以其地分屬豫章和鄣郡(後改丹陽郡),以江北衡山郡東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的廬江郡,郡治舒。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改廬江郡之舒縣為昆鄉。東漢仍為廬江郡舒縣。

三國,先後分屬為吳廬江郡(治皖),魏廬江郡(治陽泉)。

晉仍為舒縣,屬豫州廬江郡(治陽泉)。

劉宋舒縣仍屬廬江郡,隸南豫州。

南齊建元二年(480),舒縣復為廬江郡治。

梁置湘州,廬江郡屬之,州郡治均在舒縣。侯景之亂,北魏高澄取淮南地,廬江郡改屬合州(治合肥),改舒名潛。

陳時,潛為廬江郡治。《魏書·地形志》:廬江郡領縣三,首潛,注有野父山(即今冶父山)。

隋開皇三年(583)起,以州統縣,廢廬江郡改合州為廬州,大業三年(607)復改廬州為廬江郡,州、郡治移建於合肥,為存舊名,改舊治為廬江縣。

唐為廬江縣。武德三年(620)又改廬江郡為廬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天寶元年(742)改廬州為廬江郡,乾元元年(758)復改廬江郡為廬州,廬江是其屬縣。

五代十國時,廬江縣屬廬州。廬州先屬楊吳,置德勝軍於廬州,後屬南唐,置昭順軍。周克淮南,改為保信軍。

宋初屬廬州保信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分廬江縣地置無為軍,廬江屬之。無為軍先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改屬淮西路。

元屬無為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屬廬州路,隸河南江北行省。

明隸廬州府。廬州府直隸六部,後直隸南京。

清順治二年(1645)廬江縣屬江南布政使司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廬江縣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

民國元年(1912)元月罷府,廬江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6月至17年(1928)8月,隸安徽省安慶道。21年(1932)10月,廬江縣隸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蕪湖)。27年(1938)7月二區裁撤,改屬五區(駐含山),同年10月又改屬三區(專署先後駐立煌、廬江、桐城),29年(1940)4月,屬一區(專署先後駐桐城、太湖、懷寧),36年(1947)5月,改屬九區(專署駐巢縣),37年(1948)5月,改屬第八綏靖區(駐蚌埠),年底又屬九區。

中國“廬江縣”概述

廬江縣

民國36年(1947)9月,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八旅二十四團攻克廬江縣城,成立廬江民主縣政府,月底部隊轉移後即撤消。是年底,廬南大化至磚橋一線和桐城東北鄉建立桐廬民主縣政府,廬江同時建立湖西民主縣政府。桐廬、湖西兩縣同屬皖西第二專員公署(駐桐城境內)。民國37年(1948)8月,湖西縣劃分為廬江、湖西兩縣,新的湖西縣屬皖西第四專員公署(駐無為開城),廬江縣仍屬二專署。

建國以後

1949年1月,廬江全境解放。廬江、桐廬兩縣屬桐城專區,2月桐廬縣廬南部分歸還廬江建制。7月湖西縣併入廬江隸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廬江縣屬安徽省蕪湖專區。

1958年7月,廬江縣由蕪湖專區劃歸六安專區。

1965年7月,復設巢湖專區(專署駐巢縣),廬江由六安劃歸巢湖專區。

2011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級巢湖市,廬江縣隸屬合肥市,至今隸屬未變。

2

主要景點

周瑜墓

中國“廬江縣”概述

周瑜銅像(合肥市廬江縣)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漢末孫權部將,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雙全,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潯陽、豫章、廬陵,鎮守巴丘助策在江東創立孫吳政權。建安十三年率吳軍大破曹兵於赤壁。建安十五年率軍西征途中,由於長期征戰,積勞成疾,箭傷復發,卒於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嶽陽),時年36歲,厚葬本土,墓處廬江城東側。周瑜墓雖歷經風雨,但勝蹟猶存,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其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冶父山

冶父山,距廬江縣城東約9公里,峰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蹟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蹟,因此得名冶父山。詩人讚道:“長劍欲一淬,夜尋冶父山,攬衣望奇氣,直在鬥牛間。”

冶父山自麓至巔凡五里許,群峰聳拔,盤旋而上,遠眺江光,俯視五湖(沙湖、黃陂湖、後湖、白湖、巢湖)林巒崤密,雄俊秀麗,甲江淮間諸山,每當大雨初霧,晴空萬里,登上頂峰,上有浮雲紫霧,下有群巒疊翠,蔚成“冶父晴嵐”,舊為廬江縣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奎星樓

中國“廬江縣”概述

廬江奎星樓

廬江奎星樓,江淮名樓。經歷“三毀四建”的奎星樓,見證著廬江一代又一代人的求學、崇文之路。新建成的奎星樓位於廬江新城城東公園,登樓而眺,山光水色,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奎星樓者,中國古典文化中別具一格之建築也。昔日各地為固風氣,嚴鎖鑰,強文脈,大都在文廟附近建奎星樓,用以昭示本地文風之盛與為民祈福之宏願。廬江奎星樓,江淮名樓,歷經數百年風雨,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武壯公

中國“廬江縣”概述

孫立人故居

武壯公祠位於廬江縣城城中東路,是一棟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築。淮軍名將吳長慶有著傳奇的一生,他一生駐守多地,病逝後,清廷準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壯公祠。

百花寨

中國“廬江縣”概述

安徽金孔雀旅遊度假村實景

百花寨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廬江縣湯池鎮百花村境內,佔地面積約2800畝。公園森林資源豐富,不僅亞熱帶次生闊葉林植被保存較好、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還有倉神廟、老虎洞、滴水巖、飛來石、一線天、陰陽穀、天仙岩、三疊瀑、百花寨古城牆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3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中國“廬江縣”概述

廬江縣

廬江地處皖中偏南而近江,西依大別山餘脈,與桐城、舒城縣毗連,北抵舒城、肥西縣,東與巢湖市、無為縣接壤,南以樅陽縣為鄰。境內西南部層巒迭嶂,杉竹蔭翳,東北部沃野平疇,河網交錯,中部丘陵起伏,溝渠縱橫,巢湖居其北,黃陂湖注其間,通衢要道,暢達四方。清《廬江縣誌》稱:“內資陂澤之饒,外藉水路之便,實淮西之要邑,江北之名區。”縣境從東到西52公里,從南到北62公里,地跨東緯117°01′——117°34′,北緯30°57′——31°33′,這23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設置8區2鎮73鄉(鎮),有18%的低山,17%的圩區,11%的湖泊,54%的丘陵。無論是海拔5.8米的同大浦,還是海拔595米的牛王寨,這裡山不瘠,水不荒,是“地下寶庫”,是“漁米之鄉”。

氣候特點

廬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顯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利於各種動植物生長繁殖。優越的生態環境,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有桔梗、黨參、雞內金、柴胡等538種中藥材,有松、杉、竹、果等70多種林木。53.86萬畝山場中,森林面積達40.7萬畝,磚橋茂林修竹,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更是鬱鬱蔥蔥。全縣森林覆蓋率1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