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從劉強東性侵案看京東虧損與奶茶營銷,有沒有性侵都一樣

劉強東於8月31號凌晨23:32被指控性侵,導致被警方逮捕入獄12小時,與9月1號下午4:05釋放。當前狀態為released Pending complaint ,即他會收到法院傳票除非受害者撤訴。京東官方出來澄清為受到不實指控,即指控存在,但不實。

然後強東回國了,貌似此事又要就此結束,PY交易了。但京東的股票一朝跌回兩年前,相信虧出血的投資人肯定不可能善罷甘休,當然全國的吃瓜群眾持續點著贊。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京東集團 CEO 劉強東在美國被指控性侵,會對其股價及公司有何影響?從商業角度來看,是否對一直口碑不錯的中國科技互聯網公司是一大考驗?

先說近期:這件事大概率會“和解" 掉。

因為奶茶和劉強東婚前的1元薪酬協議,奶茶雖然靠未婚先孕成功上位,由於薪酬協議的存在導致十年內無法憑藉婚姻來合法獲得劉強東一半的財產。不過在那之前,劉強東已經從京東預知了很多錢。

奶茶獲贈了了不少房產,其中就包括悉尼市中心一套價值1800萬澳元以上的三層頂樓公寓。含了STAMP DUTY等各種費用,按現在匯率算那套房產估計至少值9000萬人民幣(購買時匯率更高花的人民幣會比這更多)。這兩年奶茶妹妹一直想把它賣掉,今年直接折價幾百萬澳幣在賣,相當於是折價1500萬人民幣出手。國外的報紙都有報道。

如果劉強東送女人房子就花9000萬,甚至賣掉變現損失上千萬也無所謂,那就意味著他有能力並願意花更多的錢來擺平這次“性侵”事件。

畢竟,被控一級重罪強姦,可能得花不少錢來和解。如果不解決,在資本市場上可能會對京東品牌和公司造成更大的傷害。

再來說長遠

如果單純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的話,其實自從強東娶奶茶的那年開始,已經是嚴重看空了。大家可以數一數,那一年之後,有哪些京東的初始戰略投資者退出了京東。

要看京東的長期,要從“商業模式”“執行”“人”三個方面來看。

京東的商業模式:京東的商業模式是複製的AMAZON。

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本質上就是國外互聯網市場的複製版。

淘寶(阿里系)抄的是EBAY的商業模式,京東抄的是AMAZON的商業模式。

目前國外市場上, EBAY在和AMAZON打。

國內市場上, 淘寶已經成為了EBAY的中國版,京東靠向市場販賣自己“AMAZON中國版”的預期獲得資金。

在強東鬧出奶茶事件,很多投資者退出後,後來騰訊接盤,其實是出自市場上不能讓阿里系一家獨大的戰略平衡。

京東的商業模式,原本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問題出在了“執行”。

執行:現在說起京東,大家想起的是什麼?

答案是: 想起不斷頂上熱門的各種娛樂和奢侈消費。

什麼奶茶妹否認和劉強東在一起,嘲諷中國人想象力太豐富,結果才幾個月,就傳出奶茶妹未婚先孕,孩子是劉強東的,然後改口說之前說的是前男友們。

在結婚之後, 就是各種撒錢的報道:

強東贈送奶茶妹豪宅若干,僅其中一套就價值近億,

劉強東章澤天夫婦對清華捐款多少個億,

奶茶妹赴美出席慈善晚宴, 和比爾蓋茨合影,

奶茶妹豔壓鄧文迪, 又豔壓XX女明星,又出席XX服裝發佈會,等等。

說起京東,浮現出現的全是這些看似“正面”“高大上”,實則非常負面的印象。

一家成立這麼多年沒盈利的公司,

一家全靠投資人輸血續命的公司,

這錢撒的都是誰的錢?

公司還沒賺錢,持股的依從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投資者不斷虧錢,就是為了供養強東和奶茶過奢侈生活和光鮮亮麗的揮霍?

這要擱一般的家庭叫“敗家”,

擱公司叫“吸投資人的血”。

有人問為什麼公司一直虧損,實控人卻還能過奢侈的生活,錢從哪來?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看一看2018年初時京東股票到達頂點時,劉強東減持的股票數目;

結婚前預支十年薪酬,套現了一大筆;

炒作和買賣自家股票,又持續不斷的從二級市場套現;

知乎上也早有同學提出過類似疑問,劉強東支付給奶茶妹的上億聘禮從何而來:

不過這個事不能只說京東,這麼幹的上市企業不只一家。

也許是因為踏踏實實的做事,做產品,贏得市場創造價值太難了,來錢遠沒有直接找投資人注資,從二級市場收割小散來得快。

建議大家投資時擦亮眼睛,要謹慎,找願意和投資者分享利益的創始人。

人:執行是人執行的,執行方式和背後的人有重要關係 。

看過一本書叫《創京東劉強東親述創業之路》,裡面講他2014年開始只一年呆國內一個月,其他時間在美國。正是那段時期在泡奶茶妹。如果對照京東的財務表現,京東的GMV銷售正是從2014年開始不斷的下降。

一個人的關注力是有限的,精力有限,注意力有限。

京東初期的成功,吸引到投資者的重要因素,正是初創人對公司的珍視和勤勉,天天早會。如果有料到後來的花邊新聞,和對花邊事情上花費的巨大精力和公關麻煩,他們也許會重新評估是否要投資。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 如果劉強東和奶茶妹只是玩玩,不真娶回家,問題不大。但他娶了,那麼問題就嚴重多了。

股權風險和實際控制人風險

因為劉強東是公司實控人,雖然資金大部分是投資者出的,但劉強東保有8成投票權。

他的婚姻狀態不穩定,有潛在的分家產、離婚、繼承權爭鬥等事宜,會對公司造成巨大的經營風險。 這種狀態的不穩定,從劉強東公開接受採訪時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之前劉強東是願意提起自己以前婚姻的小孩的。在接受採訪時,他說:覺得愧對自己的兒子,因為一個月只會見一次,基本是託由他人照顧。

但在和奶茶妹結婚後,多次接受採訪,劉強東都只提和奶茶的女兒。

主持人問他:你是有一兒一女嗎?

劉強東迴避說:我女兒X歲了。

婚後不再願向公眾提起兒子的原因,不見兒子的原因,多半是為了照顧奶茶妹的面子。

劉強東之前是不願意娶奶茶的,所以一開始否認。但是奶茶未婚先孕了,全世界已經知道他和奶茶的事,他如果不娶,就會背上“渣男”的名頭,所以不得不娶。但娶了後,無可迴避的是會持續後半生的複雜的家庭關係,若干年後可能的繼承權大戰。

因為1元薪酬協議,他為了安撫奶茶妹而送出了上億的資產,那麼在之後勢必也要因為前妻兒子的原因而繼續付出金錢上的代價來安撫奶茶妹。而給奶茶這麼多錢這麼多面子,前妻怎麼想?和前妻的兒子怎麼想?

實控人有這種複雜的家庭關係 ,處理和平衡是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勢必會干擾到對公司的控制和一些決策。

相比起其他實控人家庭穩定,可以全家合力一起拼事業的企業來說,劉強東已經背上了一座大山,一個愛奢侈品的年輕小老婆和複雜的家庭關係。他小家庭裡的人,各自有不同的利益和矛盾。

再來說奶茶。

奶茶妹擅長的是“營銷自己”。

從最開始的奶茶營銷,到通過父親贊助南外學校,由學校用團體健美操項目來為其“保送”;到後來國外“借讀”炒作成“哥大生”,不斷的參加各種活動、項目、宣傳,發微博來蹭各種熱度,到後來搭上劉強東後,把之前有不少炒作內容的微博整個刪除。

章澤天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早期的網紅。章的父母在很早前就離婚了,父親娶了個年紀小很多的小老婆。不知道是不是後媽的成功方式影響了早期的觀念,但在現實來看,章選擇了複製自己後媽的路——和一個與自己父親年紀相當的富豪未婚先孕,然後成功嫁入上位。

窮女嫁富豪其實並不簡單

擁有美貌的人太多太多,白富美的人設是和劉強東結婚後才買出來的。在知乎上公關力道也不弱,有可能牽涉到負面的提問全部被關閉。

昨天還看到一個講奶茶在校經歷的回答是以“政治敏感”為由給關閉的。看看知乎上這一組組被關閉的問答:

網上有不少人說強東娶奶茶是為了利用奶茶妹的名氣,讓她免費宣傳,我對此有不同看法。我覺得那些慈善晚宴,參加服裝發佈會什麼的,並不是劉強東要求奶茶去的。

是奶茶妹自己要做的,因為符合她的一慣行為,行動具有一致性。

這兩人的八卦事件剛剛開始的時候,看過她微博,她其實一直有參與各種各樣會增加曝光度的活動,持續的曝光自己,只是一直沒炒出什麼熱度,直到後來和劉強東的緋聞。

上位後把有那些炒作內容的微博整個刪除了,就好像這次借劉強東性侵事件出名的瑜伽女在蹭了一波熱度後把微博上的賣肉照全部刪除了一樣。

結婚後,奶茶其實一直在持續之前的模式,只是因為有錢了,所以單次的均支出增加了,發文的網站也變更多了。

京東似乎很缺錢

一是提高對入駐商家的收費,

二是消費者的退款被直接放入“京東金融”,人為製造退款難度,必需打電話等。

三是出爾反爾,推翻自己的廣告承諾。

這兩年阿里和京東都在嘗試擴張海外市場,京東買了國外不少華人媒體的版面,宣傳自己自營的限定商品在未來從中國運到海外在活動進行的七天內運費全免。

一堆顧客看了廣告後,從限定的免運費商品裡挑好了東西,第一天在“預熱期”購買的人免運費了。然後活動到了正式開始的時候,京東反悔了,只送返卷。

這件事在海外華人論壇上,導致一說起“京東”就是罵聲一片,一場營銷變成了一場花錢極大的品牌負面宣傳。

而當你切換到國內的廣告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劉強東和奶茶妹對XX學校,XX單位捐款多少多少個億。又出席了什麼慈善晚宴,見了XX明星。

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只能想到五個字:慷他人之慨。

公司這麼窮,發展主業都沒錢,實控人這麼富,各種奢侈品豪宅花銷,卻沒錢供血給自己的企業?

一家公司虧損不可怕,實控人能否正確的處理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投資人利益的平衡才更重要。

強東和奶茶的生活方式,送的豪宅也好,奢侈的婚禮也好,讓人想到一個根基不穩的政權,就已經開始貪汙腐敗了,一個還在虧損,持續從投資人處拿錢的公司的實控人,就已經開始揮霍和奢侈了,這些從公司裡被抽出去的錢,原本是應該留在公司內部持續發展的。

是你,你會投資這樣的公司嗎?

從整體上看,市場需要一個與阿里系抗衡的公司,不能形成壟斷。

從個體上講,劉強東近年的所作所為,沒有表現出實控人應該具有的素質。實控人過多的把精力放在女色上,複雜的家庭內部矛盾所牽涉的精力耽誤了公司的發展。奢侈的生活浪費了投資人的資金。

所以你看到的就是京東一直在虧損,股價不斷下跌,但還沒倒。

這就是市場對京東懷有的複雜情緒。

有沒有性侵案,都一樣

如果我是投資人的話,若要在互聯網投資,資金首選應該是進一些藍海市場。

比如一站式的中小企業或個人理財軟件上。國外目前個人APP有MINT,中小企業有個MYOB,國內目前還沒有可以相類似的產品,需求還是挺大的。

如果一定要投資電商平臺的話,考慮到市場的平衡和健康,投京東還不如投騰訊。畢竟,市場需要良性競爭 ,京東複製自AMAZON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有其需求。但投資人不能對實控人風險視而不見。

而騰訊目前作為京東的主要接盤方,還有其他業務可以對沖京東造成的虧損,既能分享盈利,又能形成風險對沖。 另外,股權越來越向騰訊集中的話,可以增加騰訊在京東的發言權,可能能倒逼京東進行改革。

而直接投資一個實控人已經開始“享受生活”的創業期虧損公司,作一個沒投票權的“小散”投資者,那是死路一條。你的錢只會成為人家泡妞花銷和年輕小老婆買豪宅的一個零頭。

小散的直接投資一定要投給那些實控人認真負責,不鋪張不浪費的實幹型企業。

最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接觸更優秀的人也可以讓你成為同樣的人。(文章轉自灰產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