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真正的差距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分得清楚嗎?

燒音箱



德系與日系汽車只能說差別,而絕對算不上是差距!只是由於德、日對於汽車的設計理念的完全不同,以至於德、日兩系的汽車產生了不同的進化方向!雙方的差異不僅僅是體現在高速行駛的狀態,在一些其它的方面也都有一定的體現!

很多朋友其實只通過聽關車門的聲音基本上可以區分日系與德、美系車的不同,德系車的關門聲音更厚重,其實並不是德系車門的用料就比日系車多(同級別),而是德系車在門板與加強筋之間還加了不少“填充物”,車門的摺頁都配備有“三段式絞鏈”,所以德系車關車門時無論是手感、聲音的表現都比日系車要強上一些!不過對於日系的設計師來說,門板內的填充物、三段式絞鏈對於性能、安全都沒什麼幫助,價值僅僅體現在厚重的“關門聲”以及“隔音方面”,但日系設計師考慮的是保證穩定、耐用以及安全即可,其它的方面並不重視!所以啊不同的設計理念造出來的車,差異是必然存在的!


別總說日系車跑高速不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阿庫拉哪個跑高速不行?哪個跑高速比德系車差?對於日系的中高端車來說,駕駛性能完全不輸德系!雖然有部分日系中低端車還存在跑高速不穩的問題,但實際上日系對產品的設計也是在與時俱進的,逐漸在改良這種跑高速飄的問題!

日系車跑高速飄其實是一種很慣性的思維!這個慣性的起點源自於“日系車輕”這個完全錯誤的思維!一句日系車輕帶偏了一切!其實日系車並不輕!空客A380客機重276噸,可它非常飄,都能飄上天,所以飄與不飄與車的重量沒關係!而實際上部分日系車在高速的表現不好主要因為。。


1.轉向輕:針對舒適駕駛的較輕轉向,在市內擁堵環境慢速駕駛時無疑很舒服,可一旦跑高速,過輕的轉向會令人時刻擔心誤操作,想想過去老馬6的轉向吧,重的要死,高速跑到160千米雙手離盤都不擔心會跑偏!

2.懸掛彈簧軟、行程長:相比較德系車,日系車在懸掛比較軟而且行程還長,這也同樣是為了舒適作出的選擇,可一旦把速度拉起來,軟又長的減震是沒辦法給車子提供足夠力量的支撐的,所以日系車在高速變道、超車時總會給人一種駕駛艙在微微晃悠的感覺,高速過彎也是一樣的道理,底盤要穩彈簧就要“短又硬”而不是“軟又長”!


3.底盤離地距離高:相比較德、美系車,日系車的底盤離地距離太高(當然這是出於防止拖底的考量。。)要不鄙人怎麼總說日系的造車理念就是怎麼不壞怎麼來,別的考慮的少!可某田某冠的底盤離地距離都達到了15釐米,這是SUV麼?很多德系SUV底盤離地都沒到15釐米呢,所以這麼高的底盤再加上彈簧軟、行程長,這活脫脫的一個“踩高蹺”的狀態啊,這高速要能穩就怪了!

4.部分車的輪胎過窄:輪胎窄對於省油是很有幫助的,況且日本本土的高速限速在100KM以內,對於這個速度用窄胎沒什麼問題,而對於我國的高速來說窄胎影響就大了!其實不光是日系車,各種系的車時速拉到130、140如果胎寬小於185開著都不踏實!


以上就是關於德、日系車的差異介紹,其實不止是以上幾點,還有很多的地方也能體現出差異,比方說德系車對於電控的應用遠高於日系車,帶來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導致了德系車電控部分更容易出問題,而且特怕泡水!而日系車的電控部分就耐用的多,沒有德系車設計的那麼貼心,但也有耐用的優勢!所以真正的差異並不是開什麼速度,而是在德、日系的設計師不同的設計理念!


非專業車評


日系和德系車在駕乘感受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在調教和優化方面,日系車更在乎低速感受,低速油門敏感、駕駛輕盈,而在高速時,大部分中低端日系車在高速行駛時操控感覺一般,給人一種沒有信心的感受,但是,也僅僅是感受而已,實際上汽車的高速駕駛安全性是經過嚴格測試的,這一點不用質疑!

那麼日系車除了高速行駛和德繫有區別外,還有那些有差別呢?

首先,日系和德系從造車理念方面就是有差別的,日系車是以人為本,突出舒適、實用、家用、夠用、耐用,德系車的理念是以車為本嚴謹、高性能、運動、可靠。因此實際上的這些理念會滲透到汽車的各個方面:

1、鈑金、噴漆的區別:

  • 車身設計:德系總得來說是想造一臺結實的車,車身硬度整體較高,而日系是充分利用潰縮理論,該軟的地方軟,該硬的地方硬。

  • 鈑金方面:德系的車鈑金相對比較紮實,車門等部位顯得厚重,當然,車門的厚重感與車身安全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而日系車門往往相對較輕,關門聲音差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特別是低端車型,甚至玻璃的厚度都薄一些。
  • 油漆方面:日系車漆漆面厚度普遍較薄、軟,德系車漆相對要厚、硬一些。

2、發動機、變速箱調教區別

  • 日系車早期普遍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在發動機製造方面以精度高、壽命長、著稱,而德系車更願意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低扭較大。變速箱方面日系更願意使用CVT和AT,德系大部分使用AT或雙離合,從調教方面來看,日系的中低速油門響應非常好,減速比很大,而中高速響應性相對差一些,德系低速沉穩,油門偏軟,中高速才是發力的開始,沒辦法評測那種調教好,按照日系的理論,中低速是日常駕駛最主要的區間,變速箱速比設計和調教方面向中低速優化也很合理,但是高速的動力響應性就相對要差一些。德系在設計時就注重高速性能,特別是變速箱匹配方面比較均衡,因此往往會影響低速表現。實際上這只是設計和調教的區別。

3、舒適性區別

  • 日系大沙發的美稱大家都聽過,日系車的座椅相對柔軟,舒適性較好,而德系車的座椅支撐性較好,運動感較強,德系、日系的車試駕了很多,綜合來看我個人更喜歡日系的舒適。

4、底盤區別

  • 日系避震相對軟一些,支撐力相對差一些,操控感也相對差一些,有一種鬆散的感覺,而德系車避震便硬,韌性高,支撐力更好,顯得更整一些。

實際上,很多感覺都是主觀的,這種主觀的印象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人而異,因車而異。有些人就是喜歡日系,感覺高舒適,有些人喜歡德系,感覺操控更好!最後,上述的觀點不具備普遍性,日系中馬自達、斯巴魯也是偏向運動的,高端車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的高速穩定性也是很好的,主要看價格!拿日系的低端和德系的高端相比是不客觀的,反之亦然!


眾口說車


當時速達到20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德系車的表現更穩重一些,出隧道口或者經過大車旁邊時,不會出現車身晃動,發飄的感覺。


而日系車在這個時速,可能也不會很飄,但是能感覺的出來,比起德系車來說,穩定性要差點。

隔壁阿翔,購買的本田雅閣,使用五年,沒有什麼故障問題,在路上也是說超車就超車,主要是這貨實在捨得踩油門,管你什麼車,超過去再說,是超過去了,扣分也是不少…至於作為省油的日系,在他手裡也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同村的石頭哥,買的大眾朗逸,開了也有幾個年頭了,仍然很皮實,鈑金工藝確實做的不錯,有一次和一輛天籟吻上了,日系車和德系車的差別就比較明顯了,天籟的翼子板就像被揉搓後的紙,而大眾朗逸只是保險槓裂了。



而在中低端價位的德系車和日系車,他們的差距並不太大,哪怕跑高速也是差不多的。

這兩個系別的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在技術層面上也是沒有特別大的距離,但是它們追求的側重點不同,德系車,皮實,耐用,日系車經濟省油。這些追求跟它們不同的國家國情有關係。


其實德系和日系車都挺保值的,選擇豪華高端品牌的話,還是選擇BBA比較好,如果是中端車型的話,日系車也是不錯的。

看個人的追求吧,日系車的乘坐舒適性還不錯,座椅設計的比較舒適,空間利用率很高。


車誠相見


德系車型是以車型品質和品牌效應,注重車型的安全性和操控性,雄霸汽車市場多年,德系大眾品牌桑塔納車型,也是國內第一個引進的合資品牌車型,曾記得當年的廣告宣傳語,"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深入人心,其彰顯的是德系車型精良的品控技術,經過多年的車型口碑相傳,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德系車型粉絲,德系高檔豪華車型和品牌影響力,在這裡就不贅述了,重點談緊湊型級別車型裡,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的差距。



眾所周知德繫緊湊型車型的優秀代表是朗逸和速騰車型,車型注重安全性和駕駛操控性,注重車型的駕乘感受和行駛質感,德系車發動機技術同日系車,在發動機的性能和功能上沒有差距,但在發動機的耐用性和熱效率上有點差距,德系車擅長使用雙離合變速箱,調教水平堪稱業界一流,車型底盤用料和做工紮實,底盤濾震和整體性,高速穩定性和噪音控制,超過日系車型,一般德系汽車從新車到使用五六年內,車型功能和性能相當強悍,但在七八年與日系車持平後,十年左右就是日系汽車的耐用天下。



日系汽車在緊湊型車型裡的優秀代表,是軒逸和卡羅拉車型,車型注重燃油經濟性和舒適性,車型在駕駛操控和底盤質感同德系車有差距,車型安全性和安全配置同德繫有差距,擅長使用CVT變速箱,平穩線性和平順性超過德系車,車型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耐用性和故障率低超過德系車,底盤用料和做工精於車型成本控制,行駛質感和噪音控制表現一般,同德系車有差距,車型高速時穩定性,因車型操控性能有虛位不如德系車精準。


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真正的差距,是車型駕駛操控和行駛質感,主要表現在高速公路駕乘上,但不是實際全部差距內容,日系汽車在高速時有"飄"的感覺,是與駕駛者的視覺感知因素和操控虛位有密切關係,實際使用中日系汽車在高速時,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脆弱,基本安全性和抓地力及穩定性,還是有經過實驗的安全保障,所謂"飄”只是一種感覺而己,行駛質感有點差距,與車型的穩定性毫無關聯。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老蘿閒語


寫在前面,僅僅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其他人,大家僅僅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看看就得,萬萬不要較真,下面就聊聊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德系汽車與日系汽車,真正的差距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分得清楚嗎?筆者認為,並不是只有在高速上才能分清楚,日常市區國道也能體驗出來。


下面筆者僅僅拿開過的車型聊聊,日系開過豐田卡羅拉(混動的),還有豐田的雷凌,LEXUS雷克薩斯(型號忘記了),德系的開過大眾的速騰,polo,還有bmw的進口1系兩廂,奧迪的A3,A4.首先我認為應該拿差不多的日系和德系對比,不能拿10萬和30萬的比較那就不公平了,正好筆者開過的車型中豐田這兩款和大眾的兩款差不多,也是市場上保有量非常高的車型,因為都開過,所以之談這幾款開下來後對比的優缺點。

日系優缺點:卡羅拉和雷凌開起來偏舒適,可能與發動機和自動擋調教有關係,尤其是那個卡羅拉混動,感覺油電搭配的方式真是省油,對於日常買菜車來講,經濟型無需質疑,做的很棒,整體車的調教也不錯,外形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車內的小設計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精細。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明顯的開起來肉,動力不是隨叫隨到,老是覺得感覺不那麼積極,還有明顯感覺豐田車的細節,如車整體的做工,縫隙等還有提升的空間,配置相對不高。日本人是該省的地方真是節省。LEXUS雷克薩斯作為豪華品牌,外觀也是很漂亮,但是內飾等細節尤其是車窗鍵的阻尼感筆者感覺很不爽。有種廉價的感覺。德系的奧迪質感就做的很好。

德系車優缺點:速騰和polo筆者開下來後,明顯感覺“整裝”,就是說對比日本剛才兩個車來說,瓷實一些,在車整體做工上面明顯覺得德系的稍好一些,行駛感受也比剛才兩個車強一點,但覺得懸掛偏硬,舒適感不如日系的,但如果提升到30萬級別的駕乘感受,德系的優勢就凸顯了,寶馬,奧迪的駕乘絕對是棒的,高速上同樣1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覺得德系的更穩當一點,不那麼發飄,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小白之言。

總結,喜歡有質感又想少花錢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賺錢買更好的品控的汽車產品,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永遠不會變的。


老豬的碎碎念


大眾與豐田是競爭多年的對手,這對CP在市場中你追我趕競爭了多年,誕生於亞洲的豐田以耐久性聞名,而誕生於歐洲的大眾則以質感稱霸市場。兩個品牌代表著居家以及運動。他們的差異化,不僅僅體現在定位上。操控性的差距

相比於豐田軟綿綿的底盤表現,大眾底盤表現更為強悍,無論是短距離追逐嬉戲還是高速狂奔,大眾的駕駛感受都要優於豐田,這得益於大眾優秀的底盤調教,側傾小指向精準,都是大眾的優點。尤其是在高速上的表現,大眾紮實的底盤會帶給你很強的信心,不會有日系軟綿綿輕飄飄的感覺。
內飾用料上的差距

大眾內飾用料優於豐田,這是一個不爭的話題,歷代大眾產品的內飾用料都比較良心,而且做工以及質感的營造上也要比豐田優秀,對比同級別產品,大眾總能帶給你驚喜,畢竟表象質感上的東西,大眾有更深的造詣。


鈑金的差距

同樣的車型,大眾的鈑金要比豐田更有優勢,雖然鐵皮的厚度不能提升安全性,但是卻能帶給消費者更足的信心,後市場的維修也相對豐田容易,鈑金工可以很放心的對鐵皮進行鈑金修復,相比之下豐田較軟的鈑金不如大眾,雖然鈑金厚度不能提升安全性,但是卻能帶來更好的用車感受。
當然大眾也有不足,畢竟偏向於質感的大眾在可靠性上,還與豐田有很大的差距。

整車的耐久性

一臺車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他需要更優秀的管理技術以及整車總裝工藝,不能說大眾不如豐田,只是大眾在側重點上沒有向耐久性上傾斜,追求更高性能的大眾在耐久性上體現出自己的短板。零部件的壽命以及整車的故障率,大眾遠不如豐田來的實在。將這些缺點放大來看整車,整車的壽命上來說,大眾還與豐田有段差距。

小結:大眾的優點就是不錯的質感以及底盤,但是在可靠性以及耐久性上,大眾還與豐田有一定的差距,大眾與豐田都是不錯的品牌,在相同的領域中兩個品牌各種側重點,不能說孰強孰弱,只能說他們的產品,適不適合你。


汽車扒一扒


德系車與日系車會在高速上有差異,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僅僅體現在高速上。作為國內以及國際上最受歡迎的兩大車系,其個性還是比較鮮明的。兩者存在什麼差異,而又如何選擇呢?聽小強來說。

德系車與日系車會在高速上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德系車總體底盤更加紮實,高速穩定性更好,能夠給駕駛員更多的信心和樂趣。而日系車相對遜色一些,其穩定性和隔音降噪水平表現差一些,總體行車品質營造的不如德系車。這與兩國國情有密切關係,德國不限速公路很多,對車子的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工程師會比較的注重這一點。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多山路,高速限速110km/h,工程師自然不會把重點放在車子極速上。



德系車比較注重車子的穩定性,具有更加紮實的底盤,也更有駕駛樂趣。而日系車注重的質量和燃油經濟性。日本資源匱乏,對資源的利用率極高,對車子的燃油經濟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日系車注重實用,而非樂趣。


日系車總體質量是優秀於德系車的,縱然是目前本田出現了機油增多的問題,但是並不能因此否定日系車的總體質量。日系車多自然吸氣車型,發動機工作環境會更好一些,自然對機油燃油不會太過挑剔,其用車成本也會更低一些。而歐洲環保法是世界最嚴苛的,無奈的工程師發明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見小排量的同時兼顧動力,但是發動機耐久性會遜色一些,高溫高壓的工作環境對機油和燃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會存在燒機油、漏油的問題,其用車成本也會更高一些。


日系車在質量耐久性方面更有優勢,但是太過於工具話,缺少駕駛樂趣。德系車故障率和用車成本要比日系車高,但是在駕駛樂趣方面要好於日系車。至於如何選擇,還是看自己的用車需求,追求駕駛樂趣,並且跑高速比較的多,德系車很合適;如果是市區用車多,僅僅作為代步工具來說,日系車有優勢。


小強說說車


昨天坐朋友的捷達高速(限速120)捷達119秒超本田奧德賽2.4排量!(捷達116秒超本田飛度估計飛度不敢開快車已經飄起來[捂臉])!(捷達120秒超吉利領克03甩了80公里[捂臉][捂臉])(捷達103秒甩日產軒逸30公里[捂臉][捂臉]估計也是車飄起來甩尾不敢開快)!你以為買大眾的都是二傻嗎!市場人民的考驗!小毛病可以維修!人高速上出了差就沒有維修的機會!知道為什麼開大眾的都是35/60歲之間嗎?因為老男人怕死(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老婆要撫養)買大眾才能保命(有錢買德國版進口寶馬740更好更硬德國版奧迪A8硬邦邦)!別拿上汽帕A說事!帕A一哥吃飽想著怎麼腐化拿錢回去養蜜!看看一汽邁騰80噸泥車直接吃了半個車身!邁騰車主自己走出來報警[捂臉][捂臉]黑衣那位[機智]



有一點點喜歡你


如果說駕駛感受就平時用車來說包括了日常駕駛當中的方向盤輕便性能、起步、視野以及加速和剎車反應,當然還包括激烈駕駛時和極限駕駛的操控性能。

傳統意義上的日系車和德系車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說,日系車駕駛感受要比德系車好一些,因為日系車中低速下轉向比較輕盈,動力表現也比較輕快,而德系車低速表現的方向較重,動力起步、加速都比較滯重,也就是說日系車平時好開,表現也更親和。但是對於真正懂得駕駛的人卻都認為德系車要比日系車表現的好。因為面對一些不好的路面以及高速公路、山路上駕駛的時候,德系車方向盤指向更精準,而底盤更厚實,更穩定;而日系車面對這樣的路況底盤表現很單薄,穩定性不如德系,所以德系車在激烈駕駛和極限駕駛的時候給人的信心更足。

德系車高速穩定性

德系車高速穩定性一直都是強項,無論是大眾的帕薩特還是奧迪A6亦或者是其他的德系車,大家一定對它們的高速穩定性有深有體會。其實德國人最熱愛也最追求高速駕駛性能,在歐洲一些地區高速都不限速,德系車為了迎合德國本土的駕駛愛好,往往都非常注重底盤、機械性能,底盤、操控、轉向、動力表現都非常好。

德系車開始按照歐洲車特性打造,比如第一代帕薩特B5、上一代的奧迪A6等等開上高速,方向盤非常穩,就算是開車人有一點小動作方向盤也不會偏移,但是面對頻繁變線的時候轉彎非常累,而且緊急避讓時因為方向盤太沉,會增加危險性。過去的德系車普遍採用有速度感應的可變液壓助力系統,後來為了應對變線容易累,緊急避讓不好操控改用了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普遍調輕了高速時的專項力度。

德系車的底盤普遍很硬,以大眾為代表的德系車針對中國路況推出的車型都做了“中國化調校”,離地間隙微微調高,彈簧減震也明顯調軟,尤其是最近幾年德系車底盤明顯調的變軟,所以高速遇到溝坎車身浮動感增大了,造成底盤紮實感下降。

日系車高速穩定性

日系車比較注重“家用”,而且畢本的高速跟中國相同也有著嚴格的限速,而且規定無論什麼車型最大的馬力不能超過280匹,提倡經濟省油,所以很少提及產品的高速行駛性能。如今日系車在歐洲市場打拼之後,高速穩定性已經提高了很多,比如豐田Yaris高速穩定性曾經拿下歐洲年度車大獎,高速穩定性可以滿足歐洲消費者需求。

當然並不是每一款日系車都擁有像是豐田Yaris那樣的高速穩定性,只有在歐洲銷售的,主打運動的日系車高速穩定性表現才會普遍不錯。日系車順應全球市場的主流,逐漸提升了底盤機械水平,正在於德系車一樣追求“外輕內穩”。

綜上所述:高速穩定性主要是底盤的設計與調校,其中包括了懸掛、輪胎、轉向以及整車剛性,以及整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等等,其實就我國的汽車廠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高速穩定性表現也越來越好。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產品,每一款車型與每一款車型的駕駛感受都有差別,所以日系車與德系車高速表現還得具體車型具體說。


車檸檬


每個系列的車型都有它的優勢所在,德系車和日系車之間相同級別情況下的車輛,綜合性能表現都不差。並且我們也不合適以片面的高速行駛表現來區分兩者好壞,況且還有日系馬自達的底盤調校和操控在高速上並不比同級其他車系差。

印象差別:

在我們普遍的印象中,提起德系車腦海裡浮現的就是德國造車工藝的嚴謹性,所以皮實耐用幾乎成了德系車的代名詞。而德系車的設計語言相對比較粗狂和硬朗,在外觀視覺上就給人一種安全感。


日系車給人的印象多為油耗低、設計精緻,耐用性較高。日系車普遍表現出來的是小身材大空間,車輛外觀看著不大但內部乘坐舒適性極佳,佈局設計也比較人性化。

性能差距:

在技術水平上德系和日系的主要差距在高端豪華車型上,像我們以代步使用的一般車輛並沒有明顯差距。德系車的高速行駛安全性表現在車身的鈑金工藝,日系車的高速行駛安全性選用比較迂迴的方式,採用緩衝吸能的設計。這兩者之間都是在保護車內人員安全為出發點,只是採取的辦法不同而已。



德系車的車身相對較重一點,因此在高速行駛中的操控性表現普遍處於優秀水平。很少發生橫風不穩,過大車發飄的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的說誰比誰更好,根據自己的用車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車型,那它無論是哪個系都是一臺好車。想要舒適性有日產,操控性有馬自達,燃油經濟性有鈴木。耐用性是大眾,高品質是奧迪,駕駛樂趣是寶馬。

專注養車用車,發佈實用性汽車技術,分享購車技巧,歡迎點擊頭像進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