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官宣!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新衛星,作用巨大,西方人:造福全人類

官宣!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新衛星,作用巨大,西方人:造福全人類

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1星”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迅猛,完成了多項航天任務,中國的航天科技已經被世界公認為全球先進的水平。而在此基礎上,中國仍然不斷研發新技術,也發射更多功能的航天器來進一步完善中國的航天系統。

據央視新聞報,3月31日,我國的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第一顆衛星——被命名為“天鏈二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衛星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天鏈二號”之前,中國自2008年至今也發射了四顆“天鏈一號”數據中繼衛星,為我國初步建立中繼衛星網建立了基礎。而我國已經發射了上百顆的衛星,並且近些年來中國年發射衛星數也逐年提升,這些衛星擔任著資源勘測、環境監控、敵情偵測、信息傳輸、科學試驗等各類民用國防任務,而“天鏈”系列的數據中繼衛星又有什麼作用呢?

官宣!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新衛星,作用巨大,西方人:造福全人類

中繼衛星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中繼,所謂中繼星是信息傳遞一種通訊手段,如同一個設立一個信息的中轉站使得一頭信息能傳到另一頭。這種方法在我國古代也沿用了上千年,像古代長城運用烽火傳遞軍情便是一種中繼的通訊,而我們現代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WIFI同樣是一種中繼通訊。而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站得高,望得遠”,這個理論在現代通訊上也照樣適用,更高的地點使得信息傳播的範圍也就越廣。

那麼中繼衛星又能幹什麼呢?首先,中國在太空中的上百顆衛星於航天器需要中繼衛星來進行數據的監控與傳遞,讓地面瞭解天上航天器的情況,從而進行測控,這也正是“天鏈”名稱的由來——就像一根鐵鏈來維繫天上的衛星,又可以說“天鏈”衛星是衛星中的衛星。

官宣!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新衛星,作用巨大,西方人:造福全人類

除此之外,“天鏈”衛星也起著太空檢測的作用,其“天鏈一號”系列衛星就可以完成200公里以上、2000公里以下的空間100%的覆蓋率,並且24小時不斷檢測,也不會受氣候影響,有力的保障了我國太空領域的安全。

在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時,第一位代表中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曾對地面做過幾分鐘的簡短的彙報,通過電視畫面傳播到全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時候宇航員通話都是受到嚴格的時間控制,包括播放宇航員的畫面也是一樣,所以那時我們在電視上只能間斷性的等待宇航員的消息。

而到了2013年神舟十號的時候,航天員們已經可以在太空進行太空授課了。再到三年後的神舟十一號,我們已經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宇航員們在太空中不間斷的直播自己的太空生活了,而帶來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衛星網的逐步建成。

官宣!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新衛星,作用巨大,西方人:造福全人類

中國宇航員

這也就引出了中繼衛星的另一強大的功能——為太空中的宇航員建立實時的信息網,讓相隔一個大氣層的宇航員能與地面站取得無間隔交流,讓地面時刻了解宇航員的情況,從而保障太空計劃的實施。同時中繼衛星也能為宇航員們進行太空的預警預報與導航,可以說是宇航員們的智能駕駛導航工具了。

數據中繼衛星可以說用途廣泛,而這一次“天鏈二號”衛星更是在“天鏈一號”衛星的系統上進行了一次大升級,使中國的數據中繼衛星技術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而得益於此,中國的衛星網將會進一步的完善,而“美國科技網站新聞網對中國衛星取得成就讚揚道:中國的衛星網不僅為了滿足其維護國家安全,更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需要,中國衛星已經建立了全球性系統,其作用不僅惠及中國,更能造福其全人類。”(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