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大概有人看到標題就炸了,什麼?誰竟敢明目張膽地騙孩子?

專家不是早就說了嘛,不能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就隨便忽悠!豈有此理。

嗯,這樣反應的人,八成是沒養過孩子吧……

哪個爸媽敢說,一次也沒騙過孩子?要不,那些大灰狼啦,雷公公啦,戴黑麵具的叔叔啦,老巫婆啦都是從哪裡來的?

也許你會說,呃……那不過是利用下童話故事裡的人物嘛。

童話與謊言,其實如同窗戶紙,一捅就破。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好啦好啦,我們這些做了幾年老母親的人,就坦然面對這件事吧——

無論你再嚴於律己、照書養兒,也總有情緒失控、口不擇言的時候,這時候,騙孩子的花招便一籮筐一籮筐地來了。

我見過的例子簡直信手拈來:

在玩具反斗城裡,一個大約四五歲的男孩正在發脾氣。因為他非要買某個喜歡的玩具,他的爸爸似乎急著要走,被兒子弄得很不耐煩,於是說:“快走快走,快遞員叔叔一會就把玩具送家裡來了!” 在商場一個冰激淋攤位前,一位媽媽給自己買了一個冰激淋。外婆懷裡抱著的一個大約兩歲多的女孩,正眼巴巴望著媽媽的冰激凌,提出也要嘗一口,她媽媽隨口就說:“這個太辣了,你不能吃。” 在餐廳裡,隔壁桌有一個3歲的男孩,似乎不想吃飯,鬧著要下餐椅玩,男孩的奶奶大聲嚇唬他:“大灰狼專門抓走那種不好好吃飯的小孩!”

這些場景熟悉嗎?其實,這只是大人給小孩營造的謊言世界裡的滄海一粟,中國的小孩,哪有沒被騙過的嘛。

所以,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騙孩子,用最簡單的辦法擺平熊娃,換得自己片刻安寧嗎?

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了——在育兒的過程中,如果某些時候不得不對孩子撒謊,到底如何拿捏分寸?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2

不可否認,面對小孩這種奇特的生物,再有耐心的家長也有崩潰的時候。

只要是個凡人,總得遇到那麼幾次,被娃逼到“你愛怎樣怎樣吧我再也不管了”這種灰心喪氣萬事皆空的狀態。

這時候,家長為了暫時逃避責任,就走個捷徑,向孩子撒個慌,息事寧人,情有可原。

的確,生活已經不易,做父母沒必要把自己逼得太過分,完全不允許自己犯錯,成為完美父母——這世上本無完美之物,我們又何必太過於較真。

所以,偶爾偷個小懶,對孩子撒個小謊,沒什麼大問題。

然而,在不得不偶爾騙騙孩子的時候,騙孩子的“段位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低段位的謊言,輕則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重則對事物產生認知誤解。

高段位的謊言,既能化解家長和孩子的直接矛盾,也不會讓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誤解,或對大人失去信任。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3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騙娃技能的“段位”吧!

騙娃技能第一段位:謊言毫無邏輯、與事實顛倒,或者帶有威脅性質。

帶娃的大多數老人與某些年輕家長,往往只具備第一段騙娃技能,除上文提到的男孩的奶奶用大灰狼嚇唬孩子以外,家長們常用的謊言還有這些:

為了制止孩子吃某樣東西,完全扭曲事實地撒謊:“這個東西小孩不能吃,會藥死的!”
為了讓孩子放自己出門上班,混淆時間觀念地說:“媽媽就出去一下,很快就回來了。”
為了讓孩子快回家,對孩子說:“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今晚就住這裡算了!”

這一類謊言之所有被用到最多,就是因為——它太簡單啦!

簡單到家長不用過腦就能說出來,而且對孩子有一定的威懾效果,能夠立竿見影,解燃眉之急。

可是,負面作用也顯而易見——把甜的說成苦的,把安全的說成危險的。

這類顛倒黑白的謊言,直接導致孩子對該事物的性質有根深蒂固的誤解。

假如待孩子某天,嚐到了甜的竟然是甜的,就會立刻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次數多了,甚至會把父母正確的叮囑也不當回事。

而那種利用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弱點,總用“過幾天就帶你去”“一會兒就好”去敷衍孩子的謊言。

會讓孩子更加無法正確度量時間,影響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性。

威脅性的謊言更加不可取,家長們在威脅過孩子“我不要你了”“我不管你了”之後,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對這些“狠話”不當回事,今後家長的威信也會降低很多。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騙娃技能第二段位:謊言有一定邏輯,但是無法圓謊

這一段位的謊言,比第一段的稍微好一點,畢竟並沒有顛倒黑白,信口拈來。

最典型的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爸爸,告訴兒子“快遞員叔叔會把玩具送來”。

爸爸的話並不是缺乏邏輯——快遞員叔叔是有可能給孩子送去玩具,前提是家長在網上買了。

但顯然,那位爸爸並不想真的給孩子購買那個玩具,所以,這句謊言,沒法圓謊。

孩子的記性好過大人的,過了幾天男孩如果突然想起這件事,問起爸爸為什麼快遞員叔叔沒把玩具送來怎麼辦?

爸爸當然可以繼續撒謊:“也許路上堵車了”、“也許他忘記了”、“我忙得忘記幫你催了”。

嗯,依然還是有邏輯卻無法圓的謊言——除非爸爸真的網購那個玩具。

看吧,家長自己用謊言挖了一個坑,就要不停填土,否則就會摔下去。

還不如一開始就頂住壓力拒絕孩子“家裡已經有個類似的了,今天我不會給你買”。

或者許諾孩子,在未來某個節日,當作禮物送給他,延遲得到也能緩解孩子的情緒。

第二段位的謊言,不像第一段位謊言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那麼大,但是,挑戰的卻是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總是撒無法圓的謊,直接後果就是,孩子不再信你的許諾。

這也夠讓家長惱火喪氣的啦。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騙娃技能第三段位:謊言有邏輯,且可以圓謊

騙孩子技能最高段位,就是這一段位啦!

這種謊言特別考驗家長的腦力,可是為了搞定熊娃又把副作用降到最低,我們還是得努力一下不是嗎?

舉個例子吧,假如在聖誕節前幾周,孩子看上某個玩具,家長卻並不想買,可以告訴孩子:

“如果你表現好,聖誕老人會在平安夜的晚上,把玩具塞進你的聖誕襪哦。”

後面就好辦啦!假如家長願意給孩子買,就爭取聖誕之前把禮物準備好,給孩子一個驚喜。

假如家長不願意給孩子買,聖誕節後,完全可以告訴孩子:

“你昨天和鄰居的弟弟搶玩具,把弟弟惹哭了,聖誕老人認為你表現的不好,所以不給你送玩具了。”(理由多的是。)

沒得到玩具,孩子自然會失望,可家長大可不必太過於為此內疚,畢竟,我們不可能滿足孩子的每個要求。

家長甚至可以利用孩子的失望,鼓勵孩子:

“看來,就連聖誕老人,也喜歡愛分享的孩子啊!明年,就給聖誕老人看看,你也變成愛分享的孩子了,也應該得到禮物了!”

看吧,一個有邏輯的且能圓謊的謊言,可進可退,主動權全在父母手上,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正面的。


誰說不能騙孩子?這位媽媽的高段位哄騙技能,太值得學習了!


4

除了儘量做到謊言有邏輯、能圓謊,撒謊騙娃時,還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就是謊言要儘可能美好。

比如,針對學齡前的孩子,假如希望孩子早睡,與其告訴孩子不睡覺會被大灰狼抓走,嚇得孩子睡著了還做噩夢。

還不如說睡著後,會有小仙女/小浣熊/老鼠廚師(隨意發揮)來給孩子準備好美味的早餐。

如果老是不睡,它們就不會帶來好吃的,讓孩子帶著美好期待入睡。

(最終還是會睡的,所以早餐每天都會有,且孩子根本看不見有沒有“小仙女”等,符合有邏輯,可圓謊的條件。)

第二就是謊言要前後一致。

千萬不要今天說:“不好好吃飯會被大灰狼抓走”,明天又說:“不好好吃飯醫生就會來打針”。

拜託,孩子雖然天真但並不傻,連撒謊都東一句西一句,簡直是藐視孩子的智商了。

長大後,每個孩子最終都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也沒有老鼠廚師,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們會理解,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所以苦心配合年幼的自己演大戲,全都是因為愛啊。

也正是因為我們至愛自己的孩子,才更要努力練就第三段位騙娃技巧嘛!

親寶寶APP:一家人的親子空間,千萬家庭的選擇。懷孕、育兒必備,輕鬆記錄寶寶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