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正史上真實的劉表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歷史


婦人之仁要不得:狠辣不足的三國儒家霸主劉表

狠辣不足的儒家君主——劉表

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被描述為一位溫厚的長者,坐鎮荊州20餘年保境安民,使得荊襄八郡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能夠遠離戰火,獨享太平。這個形象和歷史上的真實劉表相差不大,算是被羅貫中加工得不那麼離譜的人物之一。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區別,那就在於羅貫中筆下的劉表實在太過溫厚了,而真實的劉表其實還要厲害很多。

劉表和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後裔,而且他的來頭更大,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比劉備年長近20歲。和劉備出生社會底層和落草起家不同,劉表早早就考取了功名,年紀輕輕入朝為官,在大將軍何進手下出任北軍中候。不僅如此,據史料記載劉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溫厚偉壯,在當時的標準看來絕對是一位外表偉岸的美男子。而且,劉表少年時期便知名於世,名列“八俊”,也就是全國範圍內同一時代最有才望的八個人之一,這個名望可真心不低了。

董卓進京以後,劉表巧妙躲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到荊州地界上任為刺史,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封疆大吏生涯。那時候荊州的環境並不太平,內有宗賊據山為王,各縣官員據兵稱霸,外有袁術禍亂南陽,隨時可能入侵。只見劉表單槍匹馬獨身赴任,先拉攏地方大家族,再利用其勢力關係,從軍事政治兩方面下手,將宗賊之患基本肅清。同時,劉表還示好於南陽袁術,先穩住他避免了外來威脅,得以有充分的時間來整治荊州內部,將各城各縣的官員都換成了可信之人……能憑一己之力,將諾大個荊州地界的各級官員,豪門望族,大小地頭蛇都收於自己的管理之下,這要是沒點牛逼的政治水平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劉表不僅做到了,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全做到了。

“聯軍討董”事件過後,神州大地正式進入了動盪期,各地諸侯開始紛紛脫離朝廷管轄,自行坐大為王,並開始了相互之間的混戰。風頭正盛的袁術派能征善戰的孫堅率軍進攻荊州,並旗開得勝打敗了駐守樊城的荊州軍將領黃祖。劉表面對敵人的大兵壓境好不慌亂,巧妙利用孫堅勝利過後的驕傲心理誘敵深入,最終暗箭狙殺將其射死。其後,劉表又賣個人情將孫堅屍首換給孫策,令孫家感激不盡的同時又將仇恨的矛頭指向了袁術。劉表此舉可謂一箭數雕,既打退了敵人又成功分化了敵人,更保證了之後十多年荊州東側態勢的大體安穩。從此,袁術不敢再圖荊州之地,之後還被劉表斷了糧道,無法再盤踞南陽,被迫往兗豫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後來於曹操之間的匡亭之戰……事實證明,劉表對於這種軍政大事的處理結果近乎完美,極解決了內憂外患又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後的十年中,劉表在荊州恩威並施,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劉表並無圖天下之心,而是在自己治下的荊州八郡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寧靜得多的世外桃源。許多士民在當時都紛紛逃離中原,前往荊州避難,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一家。接著,劉表又收留了在北方被曹操打敗的劉備,讓其駐紮在荊州的北大門新野,這時候的劉表已經年近60,儼然是一位鬚髮皆白的長者了……

之後的荊州地界,就基本上不是劉表在唱主角了,北有曹操平定北方後的大軍壓境,南有孫家江東勢力的極速膨脹……這還只是外部的問題,內部還有劉備的喧賓奪主四處挖牆腳和自己的立嗣之爭,蔡瑁張允等出生荊州大家族又掌握了軍權的將領們也開始蠢蠢欲動。已經進入晚年且背部生瘡無法理政的劉表,根本無法去把握身邊的態勢,最終只能在孤獨淒涼中頹廢病死。這樣一位文韜武略才能不凡的英才,就如此無情地被歷史的車輪所拋棄,匆匆退出了歷史舞臺,讓人不由得扼腕哀嘆。

原因其實也不復雜,劉表在荊州的20年時間裡,扮演的更多是一個執政者而非統治者的角色,他始終沒有將荊州八郡的軍權控制在手裡。也就是說,劉表雖然表面風光聲望極高,卻在大事上沒有實際上的決定權,他做的事情更多是在迎合幾大家族和勢力的利益。荊州的軍隊完全控制在蔡瑁張允手中,他們二人是蔡張兩家的代表;政治經濟方面則主要靠蒯越、蒯良兄弟支撐起來,這二人是蒯家的家長。至於劉表,更像是這些名門大族的傀儡和管家,尤其是在軍權上受制於人,只要有一天不符合這些幕後操縱者們的利益,他隨時可能被“兵變”趕下臺。隨著劉表的年齡越來越大,這種問題就越是明顯,甚至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劉崇也在不情願之下被捲入了政治鬥爭。也正因為如此,劉表才要熱情高調地迎來劉備軍團,目的就是利用一支外來的軍事力量去制衡荊州本地的軍事集團。

曹操對劉表的評價是“華而不實”,這並非是說劉表沒有本事,而是說他沒有實權,用了十多年的時間都沒能把荊州的軍政大權控制在手中。或許我們可以想象劉表的難處,他並非如劉璋一樣從父親手裡繼承了一切,而且益州地界又相對封閉,容易統治。荊州可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四面敵人環視,劉表又是獨身赴任,在此沒有任何根基,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相當不易。而且,劉表的年齡也是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他年近40才入主荊州,就古人的平均壽命而言這已經可以劃入中老年的範疇。人老了必然會銳氣減退,英雄暮年壯心不再,我們無法要求一個垂老之人還像當打之年一樣血氣方剛。故劉表在荊州執政的主要策略是立於自保自守,而無四方之志,雖收留劉備卻不重用,更沒有聽從劉備的建議從背後偷襲曹操老窩許都。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劉表自身的性格和思想,據很多史料記載他是一位儒者,對很多儒家經典學說都有研究,並且一直信守儒家所主張的中庸之道。所以他走的是中立均衡的執政路線,心中想的更多是如何保持治下之地的和平穩定,而不是銳意進取獨攬大權擴充地盤勢力,更無天下之志。劉表這樣的儒派人物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就是幸事,他的能力足以保境安民,促進一方經濟繁榮,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但是在戰爭時期,一位在性格上過於儒化,缺乏狠辣手段和進取心的君主無疑是不合歷史大流的。這就是為什麼劉表治下的荊州八郡雖一直安詳平和,但一旦有外來的壓迫便會劇烈動盪。尤其是劉表去世以後,荊州在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爭奪下幾度易手,戰爭連年,老百姓最終還是逃不過戰火牽連和流離失所。這一切如果劉表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PS:還是那句老話,一位成功的君主必然是恩威並重,仁慈與狠辣缺一不可,陽剛與陰柔平衡具備。劉表身上的“柔”性太強而“剛”性不足,這點和北方的公孫瓚正好相反,故二人最終都為歷史所拋棄(劉表結局好些,好歹算善終,執政時間更長,歷史評價也更高)。

試想要是劉表的位置上一開始就換作是劉備,坐擁這麼一塊富庶之地和如此充裕的發展時間,他會混成什麼樣?三國的歷史又會變成什麼樣?


薩沙


說起劉表,印象中是個庸碌無為的人:胸無大志、能力一般,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坐等敵人打到門上來,結果憂愁而死。印象中,韓馥是漢末三國第一窩囊廢,排在韓馥後面的恐怕就應該是劉表了。但其實不然,真實的劉表也是有兩下子的,甚至可說相當有兩下子,因為他是個絕對有才能的人。

劉表並不是一個缺少進取心的人物,缺少進取心的話,以他的出身,完全可以在家做他的“高富帥”。人家是漢魯恭王劉餘之後,他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加高富帥。

可是他年輕時就非常有衝勁,參加了''太學生運動"還被人譽為八駿之一,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也贏得了不錯的名聲。

能佔據一方四戰之地,在亂世偏安十八年的軍閥,會是一個笨蛋嗎?事實上,就連公認闇弱無能的劉璋,都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有城府。劉表是漢末四個最有影響力的宗室之一,這四人分別為劉虞、劉焉、劉表、劉寵。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劉寵被袁術刺殺,劉焉兵敗李傕兩子皆亡憂心而死。劉表在曹操發兵攻荊州時背疽發作,病故。

這四位宗室分別象徵了漢朝的四種方面,他們的依次隕落奏響了輝煌帝國末日的序曲,最後的落幕則由劉備來完成。

劉表其實是個硬骨頭,單看孫權和曹操的輪番進攻,便可知曉先說孫權,孫權這一邊打劉表吃夠了苦頭。孫堅打劉表,結果被劉表部將殺了,孫策也打劉表結果被刺客刺了,孫權還打劉表,結果也就得了甘寧殺了黃祖,也沒啥實質進展。就連魯肅都提議說過讓孫權跟曹操、劉表三分天下,可見孫權這頭拿劉表沒轍了。

再說曹操,曹操也奈何不得劉表。注意!他打敗袁紹平定河北,之後降伏的是劉琮!蔡氏集團沒人敢在劉表活著的時候就公開鼓吹降曹!劉表,他的確沒有野心,但是他也的確是個治世賢臣!孫家三代奈何不了他,曹操也奈何不動他,劉備那時候還沒起來,所以劉表真沒那麼不堪。

最後說說他自己,單騎入荊州。

劉表一到荊州,單騎進入南郡宜城縣,宜城縣距離襄陽城不遠,為安全計,家屬和護衛估計都在城外(這一點無史料支持)。劉表單騎進城後,找到當地豪強蒯良、蒯越兄弟以及避難到宜城縣的襄陽豪強蔡瑁,雙方一談,立即一拍即合,因為大家的共同利益都是維穩,需要迅速剿滅荊州各地叛亂。

翻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劉表集團的內部,其手下的五名大將堪比曹操的五子良將。在劉表治理荊州時期,還是有一些傑出的將帥人才,今天暫且列出五名。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208年,劉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歸降劉備,並被任為中郎將。

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但他不務正業,他常聚合一夥輕薄少年,自任首領,後歸附孫權。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鎮守荊北,劉表用他來抵禦北方諸侯的進攻。劉表死後,隨著劉琮,投降了曹操。曹操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文聘駐守江夏數十年,威恩並施,“名震敵國”,使孫吳不敢進犯。

魏延,字文長,本是長沙太守韓玄的部下,隸屬劉表。

黃忠,南陽人。跟著劉備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憑藉著漢中之戰,斬殺夏侯淵,躋身蜀漢的五虎上將。

手下五名大將分別被曹操、劉備和孫權收編。也許大多數人會問,為何這幾位在劉表手下時就那麼默默無聞?或許是因為劉表號八駿之首,士大夫很難看得起寒門士子吧!

亂世之中的世外桃源,足以彰顯劉表的能力。

可以這麼說當時的荊州就如二戰時的瑞士一般,是難得的和平之地,不僅治下百姓富庶,還成為了四方人才的避難所,所以諸葛亮龐統這般名仕才能在荊州逍遙自在。魯肅曾有過他版本的《隆中對》,為孫權分析天下大勢,對劉表治下的荊州是這麼評價的:“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大家可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要知道那可是在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別處基本上是餓殍遍野,易子相食,可是劉表治下的荊州卻如世外桃源一般。

因此,劉表無論是在演義,還是在正史之中,都可以稱得上是超凡的智慧!然而,劉表的治世之才能運用到亂世中就出了問題。袁紹、公孫瓚、袁術、呂布等人雖然失敗,但他們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算“雖敗猶榮”吧!韓馥、劉表以及之後的劉璋失敗得就多少有點窩囊,他們的先天條件都不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輸在了過於守成和平庸。

亂世中的競爭就像一場長跑比賽,出發早的人並不意味著永遠跑在前頭,競爭中大家都在拼命往前奔,不前進意味著後退,跑慢了也是後退。

相對於曹操、孫權、劉備這些玩命狂奔的人,一路慢跑有時還走走停停的劉表,只能被淘汰出局。


王銘葦


評價劉表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劉表生於公元142年,他的青壯年時期正趕上東漢中後期的第二次黨錮之禍,他的整個26歲到42歲之間都被朝廷中的掌權派禁錮,不能出來做官,硬生生被耽擱了大好年華。

明確劉表的年齡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年齡決定心態與心力,心態與心力則決定一個人的選擇與表現。

我們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劉表,已然是《三國演義》描繪下官渡與赤壁之間(200年-207年)的晚年劉表了,這時的劉表已然58歲-65歲了,60歲上下,對於古人而言,已然沒幾年陽壽了,是實打實的晚年、暮年,在這個年歲的劉表,怎麼可能還像曹操(155年生)、劉備(161年生)這倆40多歲的中年人那樣有心力去四處征戰或屢敗屢戰呢?更何況,161年生人的劉備都會在投奔劉表後,感慨自己大腿肉又多了一些(衰老),何況他142年生人的劉表呢?

劉表的奮鬥史,其實並沒有被《三國演義》表現出來,畢竟《演義》在三顧茅廬以前,重心一直在中原地區,劉表單騎主荊州的事蹟便被《演義》選擇性放棄了。而恰恰是劉表在其48歲時對荊州地區的平定,最能體現劉表的個人能力,而後劉表聯合黃祖擊殺孫堅、聯合張繡抗擊曹操、平定荊南張羨、與交州牧張津連年交戰,並非毫無作為。

質言之,劉表以其老邁之軀,單騎入荊州,結交襄陽、江夏豪族,北抗曹操、東戰孫氏、南征二張、西防劉璋,已然算是盡力了,在整個漢末群雄之中,也算能力中上的一方諸侯,雖然比不上曹操、劉備、孫權三位頂級人精,但也遠強於袁紹、董卓之流,更不輸劉焉、孫策之屬。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頭像關注哦


寒鯤


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對於劉表有如下記載:劉表字景升,是山陽郡高平縣人。少年出名,被人稱為八駿之一。身高八尺多,體貌魁偉,以大將軍掾的身份任北軍中侯。靈帝死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

搖擺不定,亂世求存

當時山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劉表也集中兵力屯軍襄陽。袁術在南陽與孫堅聯合,要襲擊劉表的荊州,派孫堅進攻劉表。孫堅被流矢射中而死兵敗,因此袁術不能戰勝劉表。



李傕、郭汜進入長安,想聯合劉表作為外援,便任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爵成武侯,假節。 獻帝定都許縣,劉表雖然派遣使節朝貢,然而還與北面的袁紹互相連接。州治中鄧羲勸諫劉表,劉表不聽,鄧羲便推辭有病而退身,在劉表在世時一直沒有出來。

收買人心,荊州稱雄

張濟領兵進入荊州地界進攻穰城,被流矢射中而死。荊州官員對此全都表示祝賀,劉表說:“張濟是因為處境困難而來荊州,作為主人我沒有禮待他,以至於刀兵相向,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祝賀。”劉表派人收那張濟得部眾,張濟的部眾聽說劉表對張濟的態度非常高興,便服從劉表的收納。



長沙太守張羨叛變劉表,劉表圍攻他連年不能取得勝。張羨病死,長沙郡又立他的兒子張懌,劉表進攻併吞並了張懌。向南收取了零陵、桂陽等郡,北面控制了漢水下游地區,統轄土地方圓數千裡,精兵十多萬。

坐觀成敗,偏安一隅

當時曹操與袁紹正在官渡相持,袁紹派人向劉表請求援助,劉表嘴上答應卻不派兵,也不幫助曹操,而想保存江漢間的領地,觀天下變化。


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對劉表說:“豪傑群起爭奪,袁曹兩雄相持,天下舉足輕重的關鍵在於將軍您的態度。將軍若想有所作為,可以趁他們爭得疲憊的時機起兵,如果不想這樣做就應該在他們中間選擇一個依附。將軍擁有十萬精兵,卻安坐而觀望,既不幫助賢能的曹操,又不願支援袁紹的請求,這樣兩個人的怨恨必然要集中在您的身上,你想保持中立而不可能。以曹操的英明智慧,天下賢俊之士全都依附他,其勢一定能夠戰勝袁紹,然後再舉兵進攻江漢之間,恐怕將軍您不能抵擋。所以為將軍考慮,不如以荊州依附曹操,曹操必定重重地感謝您。不僅你自己長享福祚,也會給子孫造福,這是萬全之策。”

劉表的大將蒯越也勸他降曹,劉表仍然狐疑不定,便派遣韓嵩到曹操那裡觀察虛實。韓嵩回來後極力陳說曹操的威德,勸劉表派遣兒子入朝為人質。劉表懷疑韓嵩反過來做曹操的說客,大怒想把韓嵩殺掉,又用嚴刑殺死隨韓嵩到曹操處的官員,知道韓嵩沒有對他懷有二心,才停止了審訊。劉表雖然外貌儒雅,而內心卻猜忌多疑,就像這件事一樣。

恩厚不用,劉琮為主

劉備投奔劉表,劉表雖然厚待他,但是不能利用他的才能。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討劉表,軍隊還沒有到達,劉表就病死了。


起初劉表及妻子喜愛小兒子劉琮想讓他做為繼承人,而蔡瑁、張允等人為劉琮一派,便讓長子劉琦出外任江夏郡太守,眾人便尊奉劉琮繼承了劉表的地位成為荊州之主。

不義之人,不忠之臣

劉琦與劉琮因此結下仇怨,蒯越、韓嵩以及東曹傅巽等人勸劉琮依附曹操,劉琮說:“如今我與諸位據有整個楚國的故地,守著先父留下的基業,來觀天下之變,有什麼不可以呢?”


傅巽回答說:“叛逆和忠順要符合大體,力量強弱受一定因素制約,身為人臣而抗拒人主,這就是逆;以剛佔據不久的荊州來抗拒朝廷,力量的強弱並不相當;以劉備而與曹操對抗,也不是對手;三方面我們都處劣勢,用它來對抗朝廷的兵鋒,這是必亡的道路。將軍自己估量一下與劉備比怎麼樣?”劉琮說:“我不如他。”

傅巽說:“如果認為劉備不能夠抵禦曹操,那麼即使保有楚國故地,也不能夠保全自己;如果認為劉備可以抵禦曹操,那麼劉備也不會甘心屈居將軍之下。希望將軍不要再遲疑了。”曹操大軍到達襄陽,劉琮獻州投降,劉備逃奔夏口。


曹操任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被封列侯的有十五人。蒯越為光祿卿;韓嵩任大鴻臚;正鄧羲任侍中;劉先為尚書令;其餘的人也大多做了大官。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