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中醫醫院的鍼灸好多被電針代替,療效好麼?

開心羅布


我是一個不提倡電針的人,也許這個方法對有的人有效,可是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採用電針這種方案,病痛變得不規律,未治好不說,還導致很難再分析病因,希望只是個別醫生水平差,不是方法問題!

案例一



在2015年,我遇到一個來自葫蘆島的病人,原來是單側腰腿痛,後來在醫院進行電針治療之後,腿痛方式變化,出現會陰麻木,雙腿發麻,症狀的加重和勞累負重無關,沒有任何的規律,再就診效果很差!

案例二



2016年,一個大姐是陝西渭南的,最初也是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單側腿痛,找到一個醫院做電針,之後出現腰部發困,走路步行困難,雙側腿部不適,症狀不符合常規分析觸診表現,也是在治療過程中坎坎坷坷,久治不愈!

電針不同針灸



針灸有著很多年的臨床驗證,對於醫生的要求極高,也是一個好針灸師難求的原因,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電針多數是套路,這種電流與針灸結合,強度刺激不一,在不同人身上,結果可能差距很大!

結語

我理解醫學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可是有的東西研究出來到推廣一定要時間,臨床的驗證不是一個兩個案例,同時也要看出現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果這種方法出現問題幾率較高,再處理很難,弊大於利的話,不建議做,希望這是少數案例!


喬棟談健康


電針的效果是為了增強針感,增加治療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適合電針治療,針對一些慢性勞損性疾病,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肌肉勞損等慢性疾病效果較好。




但針對一些內科疾病並不是都需要電針治療的,醫院針刺換成電針,可能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而已。


醫匠


電針我試過,效果不能說無,但療效與傳統針炙,差遠了!

電針如果普及,那麼將使得針炙之技,漸漸失傳。因為好的中醫,行針時全靠數十年如一日練就的手感。有些千錘百煉之後,技藝嫻熟的老中醫,他憑手感就能掌握針之深淺,根本無須問患者酸漲感覺。

而電針,對傳統技藝要求降低了,正是廢了這種手感,這是廢了傳承的一個昏招!


風去了無痕D


我告訴你好不好吧,

第一你要想知道效果好不好,你先要搞明白他為什麼選擇電針。單從針刺(不要說針灸顯得太外行)效果來說,需要大夫前期辯證,針對患者症狀要做到選穴(得當)配伍(嚴謹),針刺時更要做到膽大心細,照顧患者情緒,進針後,在行針時要隨時觀察患者反應,不能離開患者只到過程結束。

這是我老師(老中醫不沾西醫的那種犟老頭),親口告訴我的。

其二,你要先了解電針的原理和優點。

對醫院來說,他是一種醫療器械,是為了減輕工作壓力為醫院創造利潤的。我們不攻擊醫院技術,也不功力微生物電對人體好壞。

只和手工對比,手工可以利用行針手法達到補虛瀉實(針刺補瀉手法),電針達不到!

他只是頻率輸出,你設定好頻率,他會很負責的一直這樣。人工是會根據患者反應來調整手法,甚至有的(好大夫)會臨時調整穴位。

這樣說,應該明白了吧!


雙手運乾坤


針灸既要配穴準確,還講究行氣。早期醫生會在針灸留針過程中,隔5-10分鐘行針一次,以加強穴位刺激,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可現在因為中醫的發展越來越沒落,很多醫生並不懂行針,或者懶得行針,因為佔用時間需要不停地觀察和反覆工作,所以就用電針來代替。看著更厲害一些,也減少很多工作量,也能增加收入。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喜歡用電針。

但電針其實並不能隨意用。電針並不能代替行針,則電針不間斷的高頻振動,對穴位的刺激過大,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正常來講,電針適用面很窄,多適用於麻醉、癲癇、神經官能症等。主要是讓患者持續留在麻的狀態。而常見病症用電針,會導致洩得過多,有害無益。


大象愛養生


你某個部位瘙癢,然後你抓一下,不癢了,這是治好病了嗎?生物神經系統設定是慢性的鈍性的刺激會被尖銳的刺激所遮蓋,這就是針灸治病的機制,就像搔癢,你用抓皮膚產生的刺痛遮蓋了癢這種感覺,至於用手還是癢癢撓,甚至是樹枝都能產生同樣的作用,至於經絡,穴位那是古人臆想出來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產物,世界上各地都有用樹枝,牙籤做的針刺療法,只是在文明發達後已經淘汰而已


愛很博大


毫針扎穴類似三凌針刺血管放血,後者是放血,治瘀血癥,前者是放氣,治氣滯症。針灸的得氣感,就是氣滯,放氣後,經氣產生流動,,,,就象水池裡面的水,原本不流動,,弄個小口子,放出一點水,其它地方的水要填補放出水的空間,因而產生流動,針灸原理即源此理。針灸時,要行針,加強氣感,就是要撥弄放氣的針口,維持放氣,維持經氣的流動,,,,。


布氣333


傳統針灸講究的一個針力一個是手法,手法就是針灸師把毫針刺入患者穴位後,再採用捻轉法,提插法,彈法等行針手法使得患者產生得氣的感覺,從而激發人體的機能反應來治療疾病,這個機能反應就是酸、麻、脹、痛等。這個反應是自發的,即便針灸師刺入後沒有對針再進行操作,但是這個反應依然是存在的。

電針的話,即便針刺穴位稍有偏差,但因為電流的刺激,治療者都會有痠麻的感覺,這樣對針灸師的要求不是那麼高,但對得氣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判斷。


邱爸爸說


電針與其實提插捻都是針灸的針法,如果千遍一律都是用電針那是對針灸學說也是歧黃醫術不瞭解,針灸的作用是補與洩,又分虛與實,要快與慢,針灸作用是補陽氣洩邪氣,又以快為補,慢為洩,那麼一電就十幾三十分鐘,全都是洩,這種思想應該是對經絡學說認識上短視,所以,只抓住一點,但是對治療來說同樣是有危害的


民間醫人


我個人不是很推薦使用電針,傳統針灸手法不是電針能夠代替的,而且好多時候使用電針的目的省事,很多醫生只管刺進去就行了,不管有無針感,更不要說手法了,所以我幾乎不用電針,更多的還是用傳統手法催氣侯氣得氣,再配伍穴位,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局部!

針灸講究的是手法,不論是進針手法還是行針手法,穴位的配伍!真正用心針灸的人,很耗氣的,一天針灸10~15個左右就很累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誇張,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你看看現在的臨床醫生,不管手法,一個早上針灸三五十個都沒啥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