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啥山東人個子普遍都高?

用戶6090059695


山東人普遍身形高大。男性強壯,女性高挑。

據某數據顯示,山東男性平均身高175.44CM,女性平均身高169.45CM,均位列全國第一。

雖然北方地區身材普遍較高,但是山東能保持雙料桂冠,這的確是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飲食。山東人雖然不像山西陝西那麼喜歡吃麵,但是對於饅頭和餃子包子之類的麵食很感興趣,尤其饅頭在山東的存在感就像大米在南方的存在感一樣,日常生活中幾乎頓頓都離不開。

而麵食本身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熱量、維生素B1,總的來說就是麵食的營養成分更多,熱量更高,容易被身體吸收,所以山東人不僅是普遍較高,而且體態偏胖的概率也比較大。

不過說到這裡,即使同為山東也要細分,因為山東的東西部也有著差異飲食習慣。比如青煙威等沿海城市的日常菜是圍繞海鮮,其蓋含量高,熱量低,配以麵食會更均衡,所以山東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大多都是又高又瘦,男性體態偏胖的也是從啤酒肚開始,尤其青島人吃飯幾乎天天有啤酒,而女性喝酒少,所以即使中老年也鮮有肥胖的。西邊以濟南為中心的區域,就是山東大漢的發源地了,不僅愛吃麵食,而且愛吃肉,都是容易促進骨骼發育的食物居多。

魯菜號稱八大菜系之首,但是相比於南方沿海省份飲食偏清淡,魯菜可能比較易胖。比如最出名的糖醋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燒肘子等等,多以油炸、糖份大、熱量高為主,偏清淡口的基本都是海鮮類的。所以飲食習慣的確和身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南方高溫天氣多,易出汗,身體能量揮發速度較快,加之冬無嚴寒,自古就沒有形成冬季依靠大量飲食或者其他方式去攝入能量以保證熱量的習慣和必要,所以不僅南方氣候容易讓人身體能量消耗大,而且飯量還小,故而身形相較於北方人要小一點。此外低溫狀態下有助於骨骼生長,所以越是偏北,普遍就身材高大。不過隨著人們對營養的重視以及飲食更加均衡,南北方身高差異正在減小。


城市發展報告


我姥爺186,=1922年出生

大姥爺184,1920年出生 座標山東德州

我姥爺姥姥生了三個孩子在山東,然後62年左右來遼寧帶著姥姥三個孩子,在遼寧又生了三個,自己老舅遼寧生遼寧長,184身高,我175身高女孩子,括號我爸爸182

再說山東的舅舅姨,大姥爺家兩個舅舅都185,兩個姨都175,x山東人基因就是高


後123681797


我就是山東人,我也沒覺得山東人有多麼高,拿我來說吧,我一米七,在我們這裡就算中等個了吧,超過一米八的少,低於一米六的也少,這個水平在全國都差不多吧。

我說的是過去,現在的小孩全國都差不多,普遍的高,大部分都能一米八以上了。


我從山中來570328


這類問題回答過好多次,山東人普遍個子高這個是事實存在的,或許沒有相關數據統計男士平均身高將近一米八那麼高,但是在山東,年輕人身高基本都在一米七五以上,很少有一米七以下的。當然老一輩,五六十年代的山東人也有矮小的,那是因為小時候營養跟不上所致。當前九零後、零零後的男士身高一米八到一米八五之間非常普遍。

山東人普遍個子高還體現在女孩身高上,當然山東女孩相對骨架比較大也是事實。在山東一米七以上的女孩非常普遍。作為山東人,個人身高剛好一米八,但因為女孩顯身材,走在街頭經常能看到比我還高的女孩,個人也認為山東女孩很少嫁南方男士,因為傳統上山東對身高還是比較看重的,這也是為什麼山東普遍高的一個原因。有一種說法叫做優勝劣汰,歷史上北方連年戰亂,身高優勢更有安全感,身高優勢更能在冷兵器戰場上活下去,所以身高優勢也更容易繁衍下一代,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身高優勢傳承。都知道有“山東大漢”的說法,也知道山東歷史上出“響馬”,其實這些形容詞褒義性質更大,從一定程度上也都能反映著山東人身高優勢的特徵。
另外山東人普遍高還有一個是人種的傳承,山東地區在古時稱之為“夷”,夷人因居住在中原東部,所以有時候也稱之為“東夷”,“夷”字本身就是形容一張大弓,這也說明歷史上夷人的高大。所以從人種遺傳上也保留有高大基因。不過當前山東人也有歷史上各地的移民,基因遺傳說法可能也不是很準確,但是山東普遍高是不爭的事實。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山東人,本人身高172,給山東人民拖後腿了,基本是長殘了,抱歉!懷著羞愧的心情做一下粗略解答吧。

山東人的平均身高有多高?每年都會有份全國各省平均身高的統計表流傳出來,不知道詳實可靠否,山東人的身高在報表上一直處於變動的位置,有時第一,有時第三第四,但總體上不會跌出前五的位置,這說明山東人在全國來說,平均身高還是靠前的。懷著虛榮心,本人挑了一份流出的2018年報表作為例子,如下:

表中,山東人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75.44釐米,排名第一。本人身高172,鞋跟再高高能頂到174,這就算是極限了,但仍然達不到山東人的平均水平,自卑了。不過據傳本人祖上來自山西,或許並不是純正的山東人,看到表中山西人的均身高172.73,我又釋然了。

山東人的個子為什麼普遍比較高,首先當然是基因問題。山東人的早期構成為東夷人,據考證東夷人有部分高加索人和通古斯人的基因,外形比較高大。古時的東夷人善搏擊,射擊,有尚武之風。后羿是東夷人,臂力驚人,擅長射箭。

後來,山東地區連年征戰,是南北拉鋸的戰場,北方的鮮卑蒙古等又在此居住通婚,又帶來了部分鮮卑蒙古基因,但不管是哪個人種,普遍身材都比較高大些。

山東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史記》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換算成現在大概1米9多,秦瓊身長一丈,換成現在都兩米多了。

其次,山東地區地處北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適宜居住,多食麵食,又處海邊,魚鹽便利,飲食方面營養比較均衡。

山東人身高佔優,總體來說是基因原因,其實看錶中,北方省份總體上身高都是靠前的,其次是飲食氣候等次要原因。


山東味兒


夲人江蘇人,1去過東三省,東北除了大連(旅順都算不上)高,其他不高2山東就青島煙臺高其他不高,但比江蘇人彪悍3四川重慶廣東的確矮4浙江福建矮5蘇北蘇中含南京鎮江比蘇南高,上海人也高,

夲人178(江蘇)為參照身高



曉風明月694


山東人高是有氣候,地理,飲食等多種因素結合產生的

1,氣候原因,寒冷地區的人類,如果體型越大越容易抗寒,而山東氣候冬季寒冷,歷史最低溫度-20+,普遍-5至-9,整個冬季不低於3.5個月,時間長所以生理上需要體型大來抗寒

2,地理原因,山東人不是普遍高,是分地區,山東人身高以濟南為屆,沿海的魯東膠東地區臨海,冬季多風體感溫度更低,需要更大體型禦寒,身高更高,而魯西,濟寧菏澤身高更接近河南,身高並不算高

3,飲食,山東自古非常富饒,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歷史上又很少有自然災害,地震,颱風都很少,國泰民安體型容易長大,但是這也是最大的缺點----人口增長的速度很容易超過土地所能供給的速度,導致山東人口幾乎每隔幾百年就要發生一次災荒或者遷移,比如說闖關東,但是沿海地區除了種地過去食物外,還可以通過到大海捕魚獲取比內陸更多的蛋白質,比內陸更多的獲取營養保證了沿海地區身高更高,而這些額外的蛋白質是濟寧,菏澤,棗莊甚至臨沂所不具有的

所以說,所謂山東人高,其實是膠東人高,濟寧菏澤的身高與近進的河南差不多,差異比較大


newsfaner


所謂山東大漢,山東大曼。不僅僅是性格上的豪爽直率,更是因為骨架大個子高,山東緊鄰江蘇南方地帶,所以所顯出來的個子優勢尤為明顯。綜合以下幾點因素:

1.氣候因素:北方天氣冷,幹,溫差大,北方人的新陳代謝比南方人慢。骨骼骨架大。個子就高。

2.飲食因素:主食方面,北方人吃的主要是粗糧,煎餅,大餅啊,饅頭啊。麵條,就算是米飯也經常吃的。南方人除了米飯跟麵條,別的主食就很少吃吧。山東為魯菜發源地,更是中華料理之根本,山東人喜歡吃豬牛羊肉,喝羊湯,吃醬牛肉,這是家常便飯。外國人為什麼個子高,也是吃牛羊原因,因為牛羊含鈣元素豐富,也就增加了骨骼的營養。

3.遺傳基因因素:北方那些古墓出土的古屍,山東那邊的身高都挺高的。東夷民族都挺高的,有白種人血統。山東地理位置,遊牧民族長期食用牛羊個子高大,由於歷史的變遷,與中原交融,山東地處南北交融地點,歷史上多次移民。遺留下當代的山東人。

其實山東人的口碑是相當不錯的,作為山東人非常自豪,歷史上108將的梁山好漢,齊魯歷史悠久,孔子孟子孫子荀子孫臏諸葛亮等歷史名人的家鄉。當代更出了很多名人將士,在解放戰爭中,付出更多的鮮血,陳毅將軍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青島作為北方最開放的經濟實力強市更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山東人民用他們的勤勞耕耘著這片熱土,我愛山東,我愛齊魯大地。



青島煎餅俠


山東人個子普遍高不是幻覺,而是事實。

我們看一份數據:

全國各省中,平均身高最高的就是山東,其中山東女子平均身高是169.45cm,男子平均身高是175.44cm。相比其他省,山東人的身高的確是相對較高的。有人非要拿武大郎舉例,且不說歷史上有沒有武大郎,歷史上的武植有多高。單說道理,人說NBA上打籃球的人身高很高,是說大部分都比一般人高,你非要拿蒂龍馬格西博格斯說事兒,他身高160cm,但能代表籃球隊員的普遍身高嗎?

山東人個子高是自古以來的。

尤其得力於《水滸傳》的宣傳,山東好漢人高馬大。我們知道,雲南等地處於中國的西南部,平均身高非常低,只有一米五幾,這也不是偶然的。雖說都是漢族,但也是不同的漢族,先祖的人種不太一樣。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的身高不一樣,而東夷族群和泰人(傣)的身高也不一樣。

山東這片土地,曾經就是東夷族群的天下。

何謂東夷?

就是遠古時期,生活在山東、河北等地的東方民族。雖說是“東夷”,但其實也是炎黃部落,首領少昊,就是黃帝和嫘祖的兒子。後期之所以叫東夷,是因為周代建立了。

我們知道,周代是滅了商朝而建立的。而周代發源於中國靠西的地方,因此周人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就管東邊的人叫“東夷”。東夷有一支後來遷徙到了秦地,因此秦人的源流也是東夷。

秦人也是人高馬大,山東人也是人高馬大。

秦人與東夷同宗,因此都有鳥圖騰崇拜。

同時需要注意,東夷不是一個族,而是許多族,因為住東邊,就被叫做“東夷”。東夷人的平均身高極高,現在的山東人也只不過是混合了其他地域的人,還是被拉低了許多。

青島古城頂遺址出土了距今3000多年的東夷人的骨骸:

到下午6時30分左右,這具骸骨逐漸露出了真身。整具骸骨的身高達到了1.90米。考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具骸骨同上一次挖掘出的身高1.80米的骸骨相比,頭骨更為殘缺,其餘部分也並不完整。

有人說遠古時期人的身高都高,所以這不算數。實際上,遠古時期到中古時期,中國土地上古人的身高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即便是鄒忌修八尺有餘,也只是一米八五而已,西周到西漢,男子平均身高1.69m左右,女子則是1.56m左右,到明清時期反而低了2cm左右。

東夷族群有多個,除了分佈在現今中國土地上的鳥夷、萊夷等,還有分佈在朝鮮半島的民族,在當時也被稱作東夷,他們的身高也是非常高的。雖然後期也因為混同被拉低了,但因為其地域小,受平均拖累小,因此其平均身高在中日韓三國中屬於最高:

有人說23還躥一躥,躥了也是如此的:

而山東、北京、黑龍江、遼寧等地,祖先除了華夏外,混同了不少東夷人的血統,因此平均身高都要比韓國人還要高。而中國南方,如雲南、廣西等,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68,女性平均身高只有159,也是因混入了西南民族的基因,如泰人、僚人(僮)。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先後融合,相近的地方與相近的地方融合,相距較遠的則很少有機會在一起,逐漸導致了地方差異。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前三個月的路程,現在一個白天就可以到。各地的差異也逐漸縮小,尤其是城鎮化導致的各地方的人湧向京上廣深等大城市,更是加劇了這個過程。歷史需要數百年數千年完成的,在此時僅需要十數年而已。


豆子人民藝術家


這是天津和內蒙古幾個大學幾年前做的體測數據,作為平均身高樣本,好好看下,身高和緯度遺傳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