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羅斯有哪些優秀的運輸機?

、花月葬╮


俄羅斯在航空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從二戰時期開始,一直到今天,在航空諸多領域裡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除了廣為人知的米格系列和蘇霍伊系列戰鬥機,圖波列夫轟炸機系列外,最著名的就是安東諾夫設計局和伊留申設計局的運輸機,這些飛機質量可靠,在全世界範圍熱銷,長期以來,我國也是蘇俄運輸機的用戶。

俄羅斯運輸機裡的代表型號有安12,安24,安30,安124,安225,伊爾76。這些飛機有的已經退役,有的還在不斷地改型和升級。現在擔當俄羅斯運輸機部隊絕對主力的是伊爾76“耿直”運輸機。

伊爾76運輸機是伊留申設計局的傑作,國際航空界對它的評價一度超過了美國C5銀河和C17環球霸王。它長47米,專用型號伊爾76MF達到了53米。機高14米,翼展超過50米,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D30大推力發動機。它的最大載重量在48-60噸左右,巡航高度在9000-12000米之間。這款飛機的搭載能力很強,可以攜帶最多145名作戰士兵,如果戰時改成雙層,最多能裝225人。最新版的MF改雙層後,可以裝300人。它的設計飛行壽命能達到3萬小時,是一款經久耐用的飛機。

除了伊爾76,就是安124。它比伊爾76更大,長度接近70米,高度21米,翼展71米。最大起飛重量405噸,用的發動機是D-18T發動機,可以說是除了安225外,最強大的運輸機。但它對跑道的要求也更高,起飛跑道需要2500米,不一定能適應野戰機場。

俄羅斯運輸機有著光榮的研發傳統。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失去了伊爾76的部分技術人才和技術資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才逐步的恢復了伊爾76和安124的生產能力。隨著俄局勢的穩定,未來俄羅斯軍工業會推出更好的戰略運輸機。


兵說


俄羅斯優秀的運輸機包括以下幾種,都已經進入到了美軍的法眼,美軍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不小心,就讓我知道了,這找誰說理去?


2003年初,俄羅斯空軍新組建了2支空戰部隊,一支是遠程轟炸加油機部隊,另一支是戰略運輸機部隊,隨後4年俄羅斯空軍進行了一次結構優化,又解散了一些部隊,但是運輸機部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期間,俄羅斯空軍擁有空中優勢,但是在5天的戰鬥中損失了6架飛機,包括一架圖-22M3轟炸機,痛定思痛的俄羅斯決定徹底改革空軍,俄羅斯時任國防部長阿納託利·謝爾久科夫實施了改組,將16萬的編制削減了3.6萬,空軍部隊轉隸到作戰司令部,運輸機劃歸軍事運輸司令部。

安-30運輸機座艙頂部突起,成為了其最突出的外觀特徵。安-30的主機艙舷窗數量較少,後來改裝成航測飛機之後,艙內佈置了一暗室和膠片貯藏間,內裝測繪照相機以及相關工作臺。機上還有廁所、餐室和休息間。全部艙間均有空調和增壓。機組共7人,分別為駕駛員、副駕駛員、無線電報務員、領航員、飛行工程師、攝影員和觀測員。


伊爾-76MD運輸機是76的軍用型,除機尾裝有機炮外,其它改進與伊爾-76TD相同。伊爾-76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截面與安-124不同,基本呈圓形。機頭呈尖錐形。機艙後部裝有兩扇蚌式大型艙門,貨艙內有內置的大型伸縮裝卸跳板。通常條件下,伊爾-76MD運輸機通過搭載126名傘兵或145名士兵或114名傷員,經過雙層甲板改裝後能夠搭載225名士兵。

另外,伊爾-78加油機就是前蘇聯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伊爾-76於1978年交付使用,伊爾-78於1987年正式服役,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每個吊艙的正常輸油率為1000升/分鐘左右。其最大可供油量達65噸,供油30噸時的空中加油活動半徑為2500公里,供油60噸時的空中加油活動半徑為1000公里。

另外,A-30是由安-24運輸機改裝成的偵察機,用於軍控條約取證和圖像收集。根據美俄199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俄之間相互開放天空,允許對方進入自家領空進行偵察,A-30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A-30前機身改裝成凸起的駕駛艙,玻璃化的機鼻非常適於觀察用途。A-30B最先根據《開放天空條約》,使用AFA-41/10型100毫米和AFA-41/20型200毫米相機,在歐洲的簽約國上空進行監視飛行,此後又添加了更多型號的陀螺穩定式相機。

A-30長24.2米,高8.3米,翼展29.2米,最大起飛重量15455米,升限8300米,最大速度54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429~474千米/小時,最大航程2629千米。該機型總計生產了15架。不過,美國的情報部門後來對配備高解析度數碼攝影機的A-30偵察機飛越美國上空的意圖表示“極度擔憂”,認為俄羅斯通過條約從美國獲得的情報要比美國從俄羅斯那裡獲得的多,為防止條約給俄羅斯帶來“極大的優勢”,未來美國有可能阻止俄羅斯A-30偵察機入境。


吾評武願


曾經強大的前蘇聯,單從軍工技術水平上講是非常牛逼的!

結果,被前蘇聯的精英親西方的“有先進思想”的人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硬生生的“忽悠”散攤了。

危害最大的就是今天俄羅斯軍工行業的形狀。

今天的俄羅斯就像一隻被打斷了腿,又受了內傷的北極熊。

如果不是普京的強硬,沒有不是前蘇聯留下的幾顆“髒彈”(核武器)。

俄羅斯有可能再一次被分解。

談到俄羅斯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俄羅斯真的是欲哭無淚,現有的家底都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想弄點新傢俱,能幹活的幾家廠子被一幫小兄弟分了,伊爾476折騰了多年了還是無法交付,中國的Y20起步比伊爾476晚好多年,現在Y20都裝備部隊了滿天飛了。

現在,俄羅斯真正勉勉強強能用的還是前蘇聯留下的幾十架伊爾76。

前面提到了前蘇聯時期具備設計生產製造大型軍用運輸機的企業現在是四分五裂,分散在過去的幾個加盟共和國(例如烏克蘭)。

優勢資源無法整合在一起,飛機設計生產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個單位共同協作,單打獨鬥根本無法完成。俄羅斯現在與過去的幾個小兄弟鬧的像仇人,這種情況下哪還有什麼合作的可能?

俄羅斯雖然在普京強硬的支撐下,也在不斷的修復七零八落的軍工生產能力,問題是受傷太重,整個工業體系基礎結構被破壞了,修復需要一個過程……

俄羅斯現在需要的一個和平的空間和資金支持。

美國人和西方集團是不希望一個強大的受傷了北極熊俄羅斯再站起來的。


孔乙己亂彈


現役最大的安124、也有安225是歸烏克蘭所有,伊爾-76等。


追馬1994存在像塵埃


首先就是伊爾76大型運輸機,俄羅斯根據伊爾76改款一型大運就是伊爾476,這幾年受俄羅斯經濟影響產量比較低


安徽小小徐


比較有名的有伊爾76運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