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明揚說名段——方榮翔馬長禮《大保國》片段賞析

《大探二》,又名《龍鳳閣》。故事說的是明穆宗朱載垕死後,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豔妃暫理國政,其父國丈李良意欲篡位,花言巧語取得李豔妃讓位允喏。開國元勳徐達之後定國公徐延昭出面喝止,並號召滿朝文武官員上殿面奏,但攝於李良手中的尚方寶劍,只有兵部侍郎楊波響應,一同上殿用前朝歷史試圖說服國太,進而與國太、李良發生激烈爭執,被趕出朝廊。後徐延昭至皇陵向先帝神位哭訴,手握兵權的兵部侍郎楊波調集自己在外領兵的兒子,帶兵回朝。李良得計後,將國太、太子軟禁冷宮,李豔妃才看清其父的篡位陰謀。徐、楊二次進宮時,李豔妃加封楊波官職,託付徐、楊輔佐幼主登基。

明揚說名段——方榮翔馬長禮《大保國》片段賞析

這是一出廣大戲迷朋友最為熟知、最為喜愛的經典傳統唱功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淨行大體分為注重唱功的“銅錘花臉”,注重念做的“架子花臉”,注重武打的“摔打花臉”。其中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一詞的出處,正是源於該劇徐延昭的懷抱銅錘形象。亦可見該劇在傳統戲中的源遠流長。

劇中人物楊波由老生應工,徐延昭由花臉應工,李豔妃由青衣應工。講究的是演員實力旗鼓相當,生、旦、淨並重,有一方稍軟則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前輩演員留下的資料甚多。較為著名的有:

金少山、林樹森、筱菊紅的唱片片段;

楊寶森、金少臣(王泉奎)、謝虹雯(張君秋)的全本;

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梁小鸞)的全本等。

其中以譚、裘、張版本最得戲迷認可。被譽為該劇巔峰代表。

該劇生旦淨各大流派演員都經常上演,並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比如老生楊波,有譚、餘、楊、高、言等派;花臉徐延昭的金、裘唱法;青衣李豔妃的梅、程、張派等。

有兩個奇怪現象:一是馬連良先生似乎不動這出戏;

二是三折聯唱始於譚富英,但其子譚元壽沒唱過這出戏,譚富英先生錄音的《大探二》也是由弟子高寶賢先生配像的。

裘盛戎先生之後,以唱功為特長、以穩重為特色的方榮翔先生堪稱第一。1981年元旦期間,“裘派藝術專場”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上演。我曾現場看過諸多名家合作的這出戏。由康萬生、方榮翔、李長春分飾徐延昭。其中方先生的《探皇陵》大段二黃唱腔十分精彩,臺下掌聲雷動。

馬連良先生雖沒留下該劇資料,但其傳人馬長禮、張學津卻有資料留下。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賞的就是方榮翔、馬長禮二位名家合作的《大保國》片段。可惜的是隻有音頻,沒有視頻。劇中李豔妃的扮演者是張君秋先生弟子楊淑蕊。

為了便於不同水平的觀眾欣賞,介紹唱詞如下:

徐:(二黃搖板)

徐延昭出朝房氣衝牛斗(亦有唱撩袍抖袖),

尊一聲兩班中文武公侯。

先王爺晏了駕太子年幼,

龍國太將江山要讓奸謀。

不服者隨老夫上殿面奏,

龍國太降下罪老夫保留。

在午門喊得我口乾舌鏽,

楊: (白)千歲慢走。

徐:(二黃搖板)搭話者哪部的官

楊: (白)兵部楊波。

徐:(二黃散板)上龍樓。

楊: (白)千歲慢走。(二黃散板)

正在朝房把本修,

忽聽國太讓龍樓。

本當上殿把本奏,

怎奈我官職小不敢出頭。

徐、楊:(白略)。

徐: (白)如此隨我來。(唱二黃原板):

都只為龍國太江山要讓,

楊: 我朝中出奸臣擾亂家榜。(也有唱謀篡家邦)

徐: 站立在午門用目望,

楊: 那一旁站的是謀朝篡位奸賊李良。

徐: 那奸賊懷抱著硃紅寶劍,哪有個帝王之相。

楊: (垛板)(怎比得)老王爺賜銅錘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壓定了滿朝文武大小官員哪一個不尊,

(原板)千歲是定國忠良。

徐: (原板)九龍口前參王駕,

楊: 四起八拜謝皇娘,

李: 九龍口內傳旨意,徐楊二家且平身。

徐: 銅錘三點謝國太,

楊: 臣願國太福壽安康。

李: 內侍臣看過了金交椅,

徐楊(合)大明江山同做商量。

這片段方先生基本是按恩師路數演唱的,語氣、氣口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演唱風格。而馬長禮先生的演唱基本上是遵循楊派唱法,比如四句散板中的第三句。“本當上殿把本奏”的“奏”字,譚派有個大託腔,起伏跌宕。而楊派則是平唱而過,馬長禮先生在此處是按楊派處理的。

另外“見駕”時徐唱“九龍口前參王駕”,一般楊波接唱 “臣願國太福壽安康”。到後面徐唱 “銅錘三點謝國太”,楊波接唱“ 四起八拜謝皇娘”。馬先生所唱順序和一般唱法相反。不知是自己的唱法還是小有瑕疵。感覺後面李豔妃接唱“內侍臣看過了金交椅”時過度的多少有些侷促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