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明扬说名段——方荣翔马长礼《大保国》片段赏析

《大探二》,又名《龙凤阁》。故事说的是明穆宗朱载垕死后,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政,其父国丈李良意欲篡位,花言巧语取得李艳妃让位允喏。开国元勋徐达之后定国公徐延昭出面喝止,并号召满朝文武官员上殿面奏,但摄于李良手中的尚方宝剑,只有兵部侍郎杨波响应,一同上殿用前朝历史试图说服国太,进而与国太、李良发生激烈争执,被赶出朝廊。后徐延昭至皇陵向先帝神位哭诉,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杨波调集自己在外领兵的儿子,带兵回朝。李良得计后,将国太、太子软禁冷宫,李艳妃才看清其父的篡位阴谋。徐、杨二次进宫时,李艳妃加封杨波官职,托付徐、杨辅佐幼主登基。

明扬说名段——方荣翔马长礼《大保国》片段赏析

这是一出广大戏迷朋友最为熟知、最为喜爱的经典传统唱功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净行大体分为注重唱功的“铜锤花脸”,注重念做的“架子花脸”,注重武打的“摔打花脸”。其中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一词的出处,正是源于该剧徐延昭的怀抱铜锤形象。亦可见该剧在传统戏中的源远流长。

剧中人物杨波由老生应工,徐延昭由花脸应工,李艳妃由青衣应工。讲究的是演员实力旗鼓相当,生、旦、净并重,有一方稍软则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前辈演员留下的资料甚多。较为著名的有:

金少山、林树森、筱菊红的唱片片段;

杨宝森、金少臣(王泉奎)、谢虹雯(张君秋)的全本;

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梁小鸾)的全本等。

其中以谭、裘、张版本最得戏迷认可。被誉为该剧巅峰代表。

该剧生旦净各大流派演员都经常上演,并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比如老生杨波,有谭、余、杨、高、言等派;花脸徐延昭的金、裘唱法;青衣李艳妃的梅、程、张派等。

有两个奇怪现象:一是马连良先生似乎不动这出戏;

二是三折联唱始于谭富英,但其子谭元寿没唱过这出戏,谭富英先生录音的《大探二》也是由弟子高宝贤先生配像的。

裘盛戎先生之后,以唱功为特长、以稳重为特色的方荣翔先生堪称第一。1981年元旦期间,“裘派艺术专场”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上演。我曾现场看过诸多名家合作的这出戏。由康万生、方荣翔、李长春分饰徐延昭。其中方先生的《探皇陵》大段二黄唱腔十分精彩,台下掌声雷动。

马连良先生虽没留下该剧资料,但其传人马长礼、张学津却有资料留下。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的就是方荣翔、马长礼二位名家合作的《大保国》片段。可惜的是只有音频,没有视频。剧中李艳妃的扮演者是张君秋先生弟子杨淑蕊。

为了便于不同水平的观众欣赏,介绍唱词如下:

徐:(二黄摇板)

徐延昭出朝房气冲牛斗(亦有唱撩袍抖袖),

尊一声两班中文武公侯。

先王爷晏了驾太子年幼,

龙国太将江山要让奸谋。

不服者随老夫上殿面奏,

龙国太降下罪老夫保留。

在午门喊得我口干舌锈,

杨: (白)千岁慢走。

徐:(二黄摇板)搭话者哪部的官

杨: (白)兵部杨波。

徐:(二黄散板)上龙楼。

杨: (白)千岁慢走。(二黄散板)

正在朝房把本修,

忽听国太让龙楼。

本当上殿把本奏,

怎奈我官职小不敢出头。

徐、杨:(白略)。

徐: (白)如此随我来。(唱二黄原板):

都只为龙国太江山要让,

杨: 我朝中出奸臣扰乱家榜。(也有唱谋篡家邦)

徐: 站立在午门用目望,

杨: 那一旁站的是谋朝篡位奸贼李良。

徐: 那奸贼怀抱着朱红宝剑,哪有个帝王之相。

杨: (垛板)(怎比得)老王爷赐铜锤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压定了满朝文武大小官员哪一个不尊,

(原板)千岁是定国忠良。

徐: (原板)九龙口前参王驾,

杨: 四起八拜谢皇娘,

李: 九龙口内传旨意,徐杨二家且平身。

徐: 铜锤三点谢国太,

杨: 臣愿国太福寿安康。

李: 内侍臣看过了金交椅,

徐杨(合)大明江山同做商量。

这片段方先生基本是按恩师路数演唱的,语气、气口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演唱风格。而马长礼先生的演唱基本上是遵循杨派唱法,比如四句散板中的第三句。“本当上殿把本奏”的“奏”字,谭派有个大托腔,起伏跌宕。而杨派则是平唱而过,马长礼先生在此处是按杨派处理的。

另外“见驾”时徐唱“九龙口前参王驾”,一般杨波接唱 “臣愿国太福寿安康”。到后面徐唱 “铜锤三点谢国太”,杨波接唱“ 四起八拜谢皇娘”。马先生所唱顺序和一般唱法相反。不知是自己的唱法还是小有瑕疵。感觉后面李艳妃接唱“内侍臣看过了金交椅”时过度的多少有些局促了。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