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1886年,日本海军在三年造舰计划期满后,发行了1700万日元海军公债,开始了第六次海军扩张案。按照这个方案的最初构想,日本海军舰队的核心将是1艘9000吨级的大型铁甲舰,其威力将超过北洋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此外舰队主力还有1艘4000吨级的岸防铁甲舰,以及6艘大型的海防舰。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但是,由于日本的军费预算一直居高不下,每年军费开支都要占去年度预算三分之一以上,国家经济处于临界状态。在1886年前后,日本每年的国家预算大约为7000万日元,其中约2000万日元为军事费。在军事费中,每年拨给海军的造舰费用平均为330万日元左右。其时(1885年前后)一艘9000吨级铁甲舰的购置费用约为387万日元(包括从欧洲航行回国的费用。约合86万英镑),比海军一年的购舰费总额还高。面对铁甲舰的高昂价格,日本海军不禁咋舌。但是却一直没有放弃获得可与定远、镇远对抗的军舰的热切愿望。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此时,在日本政府高薪聘请的法国客卿、海军造船专家白劳易的提议下,日本海军开始钟意于一种搭载320毫米巨炮的“特殊海防舰”。白劳易设想由一艘“特殊海防舰”同四艘水雷舰(即鱼雷巡洋舰)组成一支舰队,一共建设四支这样的舰队,其中两支驻防于濑户内海,另两支分别驻防于东京湾和函馆湾。清国铁甲舰来袭的时候(可见当时日本对定镇二舰的重视),机动性差的海防舰用重炮摧毁定镇之装甲,水雷舰则可迂回机动寻找战机。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在白劳易的构想中,“特殊海舰”的作用类似巨型的蚊炮舰,为近海消极防御思想,同清朝的“三洋布局,海口防御”的战略类似,却与日本海军的发展方向不符,但是海军卿川村纯义认为320毫米巨炮能够对抗定远级铁甲舰的铁甲,可以作为攻击利器使用。而且根据白劳易的估算,这种海防舰的单舰造价为250万日元左右,用一艘铁甲舰六成的价钱就可以获得足可以与定、镇二舰相抗衡的军舰,对于财政状况窘迫的日本海军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念头。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1887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海军发行749万日元造舰公债的请求,先筹款建造3艘二等海防舰,以古代和歌俳句中常常咏诵的“日本三景”,即仙台湾的松岛、广岛湾的严岛和舞鹤湾的桥立命名。1888年2月2日和8月10日,严岛号和松岛号先后在法国土伦的地中海造船所开工。

为了学习海军造舰技术,培养日本的造船和制图人才,在法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第三艘桥立号于同年三景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们搭载的法制“32 厘炮”(Canet320mm/ 38cal Gun)。 从理论上来说,其弹丸初速为700米/秒以上,可以贯穿定镇二舰的356毫米装甲。但是以三景舰4000吨的吨位来说,这种火炮已经是可以搭载的最大口径极限了,为了不影响炮座回旋时的船身稳性,炮身长度从原来的42倍径减为38倍径,导致弹丸初速有所降低。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三景舰主炮在这海战中全然没有实现其摧毁定远的目标,反而是靠速射炮方实现海的胜利。在海战中,三景舰的320主炮一共发射炮弹12发(松岛3发,立4发,严岛5发)。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根据日方观测战后统计,其中只有2发命中镇远且未击穿其装甲带。三舰舰长在战的报告中,对320毫米主炮的不佳着都颇有微词。为了击穿定镇的装这些巨炮在海战中首次实行强装药击,结果严岛号的主炮在发射第炮弹后便出现了炮尾栓开闭困难、发机损伤、水压俯仰系统漏水等障。其他两舰主炮也出现了类似的障碍(法国货的质量看来实在不怎样),在紧急抢修后只得改为弱装射击。这也是三景舰主炮为何未能穿定镇二舰装甲的一个重要原因。由

于战前缺乏足够的射击训练,所以炮的发射速度也极低。以日方的数据看,在黄海海战中,三景舰的主炮均1小时才能发射1发炮弹!

甲午战争前日本做了一次冤大头,巨资购买的军舰一小时只能开一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