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蔣介石最信任的八大幹將,“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

何應欽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八大金剛第一位的是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一生歷任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等政府要職。黃埔軍校校旗設計者,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長期是蔣手下的二號人物,後來簽定的《塘沽協定》,被指為賣國賊,親日派,但依舊權柄在握,聲勢不改,直到到臺灣後,才退出了決策層,安然過上了平淡生活。何本人沒怎麼帶過兵,一直在大本營主持,抗戰結束後作為中國地區總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與蔣的關係,可以用互相利用為形容,何兩次對蔣生出異心,一是聯桂讓蔣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變準備武力討伐,按常理蔣早就該清除異己,但蔣沒有,因為何手下有國民黨內很大一部分實力,蔣不得不借助,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

何比其他去臺灣的國民黨元老們好的地方是生活不愁、家景不錯、心情樂觀豁達。他一生無子女,只過繼其弟何輯五之女麗珠為後。他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貴陽與其成婚後,雙方感情一直不錯。王於1952年被醫生診斷患有乳癌,發現時已屬晚期,病情惡化,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每年求醫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政壇無事,正好忙家,自己動手搞家務,對病妻盡丈夫之責,對獨女盡父親之責。在國民黨上層圈中,有人稱他是中國第一好丈夫。何深懂養生之道,待人寬和,提的起放的下,俊傑人物。也因此高壽,活到九十七歲,是國民黨內長壽者之一。

陳誠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二位應該是陳誠,字辭修,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

炮兵出身,東征中三炮定敵,大得蔣的歡心,後來與譚祥結婚,和蔣成了乾親家,更得蔣的重視。主持十一師時,聯合李默庵,肖乾等驅走師長,在討唐和中原大戰中表現優異,在其後的圍剿紅軍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隱隱形成與何抗衡的實力,這也是出於蔣的默許,蔣想在黨內找一股實力牽制何,陳誠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也因此陳誠形成的土木系,一躍成為國民黨的橫跨軍政的強大的力量,其十八軍,也成為中央軍五大王牌之一。陳日益得蔣的器重,廬山軍官訓練團一直擔任副團長,抗戰後指揮了四次武漢會戰,之後長期擔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為重慶屏護。

內戰時主持東北,敗去臺灣,數年經營,為蔣準備了良好的後路,也因此變為國民黨二號人物,1965年死,英雄早逝,舉臺灣悲。陳此人沒有什麼天賦,做事以勤穩著稱,十分注重軍人儀表,無論何時何地均精神不已,為人有膽識,曾在敵機轟炸時安然站立,歷半小時之久。綜觀此人,實英雄也。1965年3月5日,身為副總統 副總裁的陳誠,因肝癌病逝於臺北。

陳誠主政臺灣省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對穩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臺統治作用甚大,臺灣民眾稱呼其為陳誠伯。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

顧祝同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三位是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此人和何類似,除了在北伐帶兵,其後都在行營本部工作,西安事變後受蔣命瓦解張,楊部隊,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戰時主持第三戰區,也有聲有色,其間皖南事變的發生,從此為國人千夫所指。內戰中主持國防部,負責蔣的軍事進攻計劃,深得蔣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黨,因此失敗連連。此後去了臺灣,任參謀總長兼國防部長,1959年任國防會議秘書長,1972年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依舊是重要人物,1987年死,享年94歲,也是國民黨的長壽者。顧為人小心謹慎,鋒芒不外露,有軍中聖人的稱號。胸中有溝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謂英雄仗劍,美人相依。

劉峙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四位是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劉峙的生平從他的外號即可看出,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是長腿將軍,到了內戰時,主持徐州,為蠢豬將軍。公正的說,劉在早期的軍事生涯是很輝煌的,不管運氣如何好,但能把吳佩孚、孫傳芳打的沒了脾氣還是有一點能耐的,不象所公認那麼不堪,或許是年歲過長,沒有了拼勁,因此在後來的作戰中一敗再敗,總之說來,劉在八大金剛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數的。其實他內戰的蠢豬將軍並不合適,中原突圍或許有判斷失誤,但淮海戰役劉幾乎沒有指揮過部隊,上有蔣顧,下有杜,他自知不是這塊料,沒有插手部隊指揮,但後來也成了替罪羊,沒有去臺灣,1950年10月赴印尼,當小學教師度日,1953年,經何應欽等說情,國防部才寄給他一張入臺證,回到臺灣,次年被委任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0月,又任行政院光復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著有《我的回憶》一書。1971年病逝。劉素有貪婪名聲,斂財有方,後來的結局並不美滿,看來為人莫貪為好。

張治中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五位是張治中,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

這個著名的紅色將軍,能列入蔣的八大金剛實在是出人意料,但細觀張的為人,就清楚這是為什麼了,張是一個很傳統的儒家人,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負責黃埔軍校的組建,此後一直便堅持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在黃埔之初,與共產黨關係很好,便是遵循了這三大政策,之所以張是唯一沒有和共產黨打過仗的人,也是因為他竭力逃避內戰,認為有違孫中山先生的政策,說白了,我認為張忠於的是孫中山先生,而不是什麼蔣介石,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靠向大陸的根本原因。說起蔣和張的關係,蔣一直是很器重張的,對張的意見都要考慮,這固然是張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蔣對張的絕對信任,在中原大戰時,張被委以重任,危局過後,便回到軍校當教育長練兵,凇滬抗戰,任第五軍軍長,在上海抵抗日軍。不爭兵權,也因此張在抗戰開始後長伴在蔣的身邊,擔任政治部長和三青團書記長等要職,後來任西北行營長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產黨,他還促成了兩次和談,第二次和談時留在了大陸。綜觀張的一生,不愛財,自律甚嚴,厭惡內戰,愛國熱情高昂,實在是個偉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衝擊,但在毛周的保護下,沒有受到大的傷害,隨後逝世,一生堅持自己的信仰,偉哉張治中!

張治中在國民黨任職期間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重用,但是由於他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因而被國民黨稱作叛徒。解放戰爭後,鑑於張治中對中國和平做出的貢獻,被稱為"和平將軍"。有張治中故居留作紀念。

錢大鈞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六位是錢大鈞,字慕尹,江蘇崑山人。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帶過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營有過指揮全局的運籌帷幄時候,更有從政當上海市長的經歷。他的軍事生涯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早期的二次東征以六連士兵破陳炯明的四千之眾算是絕唱。此後的北伐,中原大戰,剿共俱有他的參與,沒功勞也有苦勞,或許是看到了這一點,蔣把他調來身邊當了侍從長,西安事變中一度受到蔣的猜忌,但他中的槍傷幫了他一把,反而連累曾擴情。後來任軍政部次長,抗戰結束後出任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總司令,後來去了臺灣。此人亦長壽,八十九歲方死。錢大鈞愛財,猶勝劉峙,時人根據他的名字取"釣大錢",抗戰後作為接收大員狠狠的撈了一筆。到臺灣後,轉向於體育事業,為臺灣的體育做了傑出的貢獻。

蔣鼎文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七位是蔣鼎文,字銘三,浙江諸暨人,原來是元帥府的副官,後來在軍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圍剿紅軍,參加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決福建事變,西安事變中傳遞信函,被稱為“飛將軍”。為蔣宋所感謝,抗戰後任西北行營主任,後來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在豫湘桂戰役中一潰千里,引咎辭職,此後雖然還在國民黨中,但已經不再擔任重要職位,1949年3月去臺灣,任東南區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衣食無缺,得以善終。1974年1月2日,病卒於臺北。追晉陸軍一級上將。蔣此人,貪花勝過顧祝同,尤其是中意"嫖",感染性病,為民國一大笑話。

陳繼承

國民黨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第八位是陳繼承,字武民,江蘇靖江人,早年先後就讀於江蘇陸軍小學、陸軍第四中學、保定軍校。1916年保定軍校畢業後,分配到陸軍第72混成旅第一團第一營任見習官,黃埔軍校成立後,被任命為中校戰術教官,1927年,陳繼承任21師師長,1932年2月,任其為洛陽衛戍司令;西安事變時,陳繼承隨蔣公被扣於西安。1937年,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教育長,管理嚴格,帶兵兇猛,有巴頓之風。1944年,被任命為川鄂陝甘邊區總司令,1946年夏,又任為北平警備司令,1948年,因與傅作義矛盾激化及北平七 五事件等原因被免職。此人受蔣的重用,參與了諸多事件,卻沒什麼關鍵的地方。正是沒有什麼大功,也沒有什麼大過,不出彩,唯一著名的一次是鎮壓青年學生的"七五"慘案,後來也是去臺,52年退役,到招商局擔任顧問,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