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書法能自學成才嗎?

童子拜佛禪


在我看來學書肯定是能自學成才的。主要看你怎麼學。感覺書法就是個西紅柿一樣,看上去紅彤彤,吃起來卻酸溜溜。下面根據我的看法來討論一下:



一、書法肯定能自學成才,但是得用功吃苦。

“成才”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到底怎樣才算是成才呢?考級?有系列作品?當老師?進書協?……可能也只是自己欣賞,寫字比別人好看而已?真可能僅此而已!

不管哪一類,不管怎麼成了,但有一點,那就是拿著毛筆的人,有書法才能的人走到哪兒都十分吃香,不會嗤之以鼻,至少表面上是這樣。這個我從小練書法,學齡階段老師喜歡,大學階段學生會用的上,工作領導看重。但是幾乎所有認真練過書法成為有才能的人,都一定是認真努力過,艱苦過,堅持過,這也是真相。印象最深的事是:10歲的年紀,小夥伴們都在門外踢球打鬧,我卻是在家裡練字!



二、書法有藝術有自己的“法度”,自學的人也別拿“法”不當回事,而“胡寫瞎弄”。

真正熱愛書法的話,還是得靜下心來讀書、潛心研究。每種字帖或書家都有自己寫字的特徵,一開始切忌臨得過多過雜,最多兩種書體,仔細研究其特點、字型結構、用筆方法、章法佈局,功底紮實後才可廣納他家,終極目標就是成為“有法度”的自成一派。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興趣來了寫一寫,還是很可能“成才”的。至少能讓普通群眾點贊,說你是個書法人才。

從事書法專業的人,也許對一些“自學”書法的人不屑一顧。但我覺得大可不必,你不認可“不會寫字”的人不要緊,自己沉下心來,朝著成為“書法大師”的目標奮勇前進,爭取讓你的書法流傳到下一個世紀,這才是你們要做的事。



三、“自學成才”的書友創作作品前需要正視自己的能力水平。

切不可盲目跟風,根據上述第二點中的方法累積較好實力後,爭取到各級各類書法專業報刊發表作品出來,驗證自己的實力,這比當“噴子”有意義得多。

四、自學書法的用處。

自學書法能自學成才,能寫一手好字有什麼用?寫好字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就像幸福並不是通過賺多少錢就能體現。讀書、寫字的意義,乃是提升文化藝術修養,塑造傳統文化之魂,提高人生的素質和品位的需要。國家目前已經把書法學習納入小學教育大綱,眾多學校開設了免費的書法課,目的也就是希望弘揚和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書法技藝。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另外,如果想學習顏體楷書可以觀看我的系列原創視頻。


麓山墨人


所有書法家都是自學成才的。

舉例子,王羲之是之一,開創書寫新時代。王獻之不算數。王氏筆法傳了那麼久,也只有到外傳之後才開創新局面。

唐朝是楷書鼎盛時期,歐顏柳楷書開創新時代,漢字正楷化由此進入正軌,但是楷書雖然美觀,書寫卻較慢,適合觀賞,不太實用。

宋朝是繼承前朝。講究行書,實用為主。但是趙佶有把顏體的頓筆發揮到了極致。

趙孟頫是楷行合一,把書法易寫易用的特點進一步發揮。明朝文徵明小楷是一個特徵。

清朝繼承了明朝特點。楷書為主,乾隆弟是其一。晚期梁詩正取趙佶筆意,繼而影響到後來的啟功。

說一下毛澤東,他本來字也很規範,當然,楊開慧也是如此。他因為某種原因,學了楊維楨筆意。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因為字跡潦草,曾經受到批評和懲罰。不過,他博覽群書,閱歷甚廣,加上自己戎馬生涯,胸襟寬闊,終於形成獨特風格。毛澤東的字的改進過程是所有喜歡獨特風格的人應該探究的。這個過程是自學的典型。

田楷是對歐楷的繼承,但是太教條,適合文書,不適合平時書寫。


色散的白


小女子進修書法十餘載,在此湊個熱鬧。


儘管,我相信後天堅持比天賦更重要,也許自學真能成才。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學書法是一個比較推薦的選擇,經過我多年的歷練,我覺得書法文化也確實像其他文化一樣,師承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書法,是一門很累的活,不容易堅持。書聖王羲之,練字染黑水池的故事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果沒有近乎瘋狂的痴迷,就很有可能將書法做成了一門愛好,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是肯定不行的。畢竟,書法很是枯燥。為什麼心智越成熟,越容易喜歡書法,因為書法需要耐心和堅持,需要一顆成熟的心,從枯燥中挖掘書法的樂趣,然後技術才能精進。

  2. 自學書法,臨摹常常變得沒有靈魂。臨摹是書法入門的必修課,臨到技藝,摹到精髓,才是必要的。一撇一捺間,往往蘊含著非常多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可能臨摹數千次,才能領悟到其中的技巧。記得當年學習歐體豎勾,臨摹都感覺非常難,怎麼寫都不像,後來老師把他的方法告訴了我,我才很快越過了這一關。所以,自學和名師之間,可能會有10年的距離。

  3. 書法,不只是一門技藝課,而是一門文化課。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裡所提到,五乖,五合,大體的意思是在合情合境的情況下,創作合適的作品。書法有所成,並不是指的是寫的像了,會寫了才算是學有所成,而更應該是肚子裡有墨水,手中有精神,創作自己的風格,才算學有所成。而這些,單單靠自己的學習,是很難達到的。


墨曉妹


《自學書法的10條建議》悟空問答鏈接見後......

書法是絕對的自學成才。有老師也只是帶你入門知識與些許技巧。務實的良心老師可能帶你進務實的書法之門。在書法教育產業化機制下,如果是遇上只想賺你課時費的“老師",你得到的可能就是一個“有坑"的答案。

書法是門手藝,一切書寫技能都是書寫肌肉精密配合下的結果。這種技能,老師不能幫你取得,願意為你捨生亡死的父母愛人都不能幫你練成。

書法如同國學武功,如同國球技術,一切都依靠自己練就。沒有苦練三伏,書法無以成功!

書法的成績代表了這個人是一個勤勞的人,一個吃苦耐勞的人。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復古書法文化呢!

書法面前,無富二代,也無星二代,還沒有權二代。

筆者寫過一篇《自學書法的10條建議》,朋友也許可以參考觀摩下!

《自學書法的10條建議》>>>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28162327940825352/

創新炎黃




書法能否自學成才,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學習書法的目的。

學習書法,如果僅僅是為了寫一手漂亮的字,那麼,這個目的通過自學比較容易實現。

俗話說,熟能生巧。只要買來字帖,按照字貼指導,先練習字貼中的各個筆畫,如,橫、豎、撇、捺、點、豎彎鉤等。練習時,一定要按正確的起筆方式練習,並熟練掌握順鋒、側鋒、中鋒、逆鋒等用筆方式,然後,就可以練寫單個字。

“永”字包含了點、橫、豎彎鉤、撇、捺等多種筆畫,永字八法也是初學書法者經典的練習方式。如果把“永”字寫好了,許多筆畫也就掌握得較熟練了。



練好單個字,其實也就是掌握單字的間架結構。單字寫熟練後,就可以練寫一行字,一副對聯,一首詩等多個字。在這樣練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章法或佈局。

一種字體掌握熟練,如果比較勤奮,每天都能堅持練習幾小時,差不多需要2——3年。

再經過一段練習,就可以脫離字帖,進行創作了。

即使脫離字帖,能寫出形神兼備的書法時,這時,練習者還不能稱作“書法家”,只是一個能熟練寫毛筆字的技術工或匠人而已。

如果要上升到書法家層面,那就涉及到第二個自學書法的目的,那就是,是否要當一位具備獨立創造能力的藝術家。



書法有法,法就是一種法度或法則,也是傳統,就是遵循前人總結出的那一套規律,然後,在這個規律基礎上,進行自由表達自我的書寫,那才是真正的書法,書寫者才可以稱作書法。

至於能不能練到這個層面,不但需要技術層面的支撐,更需要悟性,毅力,以及其它方面,如文學、音樂、繪畫等的滋養。許多人往往書法之外的功夫不深,寫了一輩子,仍然脫離不了匠氣,自然就談不上成才了。

可以說,要自學到這個層面很難,是多種因素合力促成的結果。

當然,如果有名師指點,自學者會走很多彎路,自學成才機率更高。


鴻鵠迎罡


在這個時代,書法作為傳統文化之根之魂,那麼容易受到熱議和追捧,得到上上下下的重視和關注,這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筆者以為,任何一門藝術的繁榮,需要自上而下的倡導、自覺自願的追隨、由內而外的弘揚。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書法的熱衷和追捧,於社會於文化於藝術,有百利而無一害。


01 書法就是個紅番茄,看上去紅彤彤,吃起來酸溜溜


“成才”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個人比較認同“百度”的說法:

成才(chénɡ cái),意思是成為有才能的人。英語則是become a useful person、amount to something、reach one's prim。


這個對“成才”的解讀是有普世意義的,顯得不那麼高深莫測、故弄玄虛。


同樣,“書法成才”可以理解為在書法上成為有才能的人。比如說,中小學老師評價某某學生“寫得一手好字”,學生心裡像開了一朵熱愛的小花,學生就可能有更大的熱情和興趣,分出一部分時間來學習書法,努力在書法上成為一個有才能的人。


不管哪一類成了才、拿著毛筆的人,有書法才能的人走到哪兒都十分吃香,不會嗤之以鼻,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但是幾乎所有認真練過書法成為有才能的人,都認真努力過,艱苦過,堅持過,這也是真相。


02 書法是有“法”的,自學的人也別拿“法”不當回事


書法家孫曉雲出了一本書,叫《書法有法》,相信很多書法人都看過。


真正熱愛書法的朋友,還是得靜下心來讀書、寫字,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還是可能“成才”的。至少能讓普通群眾點贊,說你是個書法人才。


從事書法專業的人,也許對“自學”書法的人很是不屑。但在我看來大可不必,你不認可“不會寫字”的人不要緊,自己沉下心來,朝著經典“書法大師”的目標奮勇前進,力爭讓你的書法流傳到下一個世紀。


舉個例子,一次省級報刊發表了一些老幹部的“書法作品”,結果省級書法微信群像“炸開了鍋”,紛紛抨擊“老幹部”體書法。當時我在群裡,就不知深淺地說:我們也不用看到省報刊登老幹部的書法就動氣,說寫得那麼不好還見了報。有些人從戰爭年代下來,也許也就是個半文盲;有些人是從重要崗位退下來的領導。一不小心還真有誰就是喜歡書法,大筆一揮就豪爽地撥款支持書法事業,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繼承和發展書法文化的環境。群裡頓時鴉雀無聲,不知是覺得我說得對,還是不再發聲在腹誹我。


與此同時,也經常能看到一些自認為不錯的書友,說某某的字是因為花錢買的,跟對某書法家的,所以入了“國展”、“省展”,成了中國書協、省級書協會員。更有的“自學成才”的書友,也鬧騰起來,似乎覺得書法根本就是一項門檻很低的“雜技”,當了信口吐槽書法藝術的“噴子”。


省級媒體不是專業書法報刊,導向和功能不一樣;“自學成才”的書友可以經常創作作品,爭取到各級各類書法專業報刊發表作品出來,驗證自己的實力,這比當“噴子”有意義。


03 要那麼多書法人才做什麼?


經常有一些家長送來要小孩子跟我學書法。我問那些家長,為什麼要讓小學生學習書法?


答案大同小異,有的說,他家孩子只要把字寫得好看一些就可以;有的說,他家孩子太好動,讓他靜靜心;有的覺得孩子的字寫得東倒西歪;有的家長說自己家孩子,手拿著筆怎麼看怎麼不對勁,要我指導矯正矯正;也有的家長是希望孩子在書法方面有“一技之長”。數十人聽下來,很少有家長想自己孩子成為“書法家”的。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們難道不想孩子成為書法人才嗎?細想一下,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多的是願意讓孩子接受書法文化薰陶。這有點像古代的“私塾”,臨摹、寫字的意義,不僅僅是成為一種功利,更是一種“修身”。


寫好字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就像幸福並不是通過賺多少錢能體現出來。讀書、寫字的意義,乃是提升文化藝術修養,塑造傳統文化之魂,提高人生的素質和品位的需要。


這樣的回答,您覺得有理嗎?

歡迎批評指正。微信公眾號:gushantage


手帳王羲之


上圖為趙孟頫《雪巖和尚杖歌卷》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書法完全可以自學成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拜師的意義。學習書法也一樣,希望老師能領自己入門上道,傳授真諦,解其疑惑。問題是現在多如牛毛的書法培訓機構裡所謂的書法老師不一定能達到老師的標準。那些號稱幾日速成的更不行,書法沒有速成的。

現在的書法培訓其實都是寫字培訓,去學寫字其實就是學臨摹唐楷,老師教以點畫筆順,這裡面沒書法什麼事,不過就是學習怎麼拿毛筆寫字。如果是這樣的話,完全沒必要找個機構培訓自己,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靠專業書籍和視頻做指導,還節省了來回路上的時間可以多做練習。

其實一切正當學習書法的人都是師從古人。既然老師也是如此,那你何必跟著師父學師祖?不如自己直接跟師祖學好了。方法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多親近、常相伴、長見識、多思考。外加勤練習,及修煉“功夫”。

多親近、常相伴是指對於書法要多多浸透。任何學問都是這樣的,敬而遠之難以學成,只有天天相見,日日研究才能親近,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朗。長見識是指不要只懂得練習,要多讀帖、多領悟,多見識現存的碑刻、石刻,看拓片和看原碑、原刻的感覺是很不同的。當然,見識完了自己要下筆,有些東西不下筆永遠不明白。

功夫在書外,練書法之外要多學習,比如古文字瞭解字的演變就不至於寫出來那些看起來龍習鳳舞實則全無內涵的字。還要多讀書,沉澱文化精華,天長日久自己的書法自然有氣質。

還可以留意一些古人提到的學習書法的實用方法。比如《曾國藩家書》裡曾國藩對自己兒子曾紀澤提到的摹寫法等。

堅持練習,這個最重要,一定會看到有好結果。


沅汰


無論學什麼專業,有師之通與無師自通的差距往往是很大的。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找到德高望重的老師,不僅學業大進,還可以得到許多其他的指導和幫助,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書法,也是如此。

初學書法者,怎麼執筆,運筆;怎麼選帖,臨帖等等,老師會使你一開始就步入正道,這對於以後的書法實踐是至關重要的, 這就是有師之通的好處。書法找老師,也有風險。如果找了個“走江湖”的“老師”,其本身就有很多壞毛病,學了以後反而難改,這叫誤入歧途。現在資訊發達了,在沒有確認好老師的情況下,同樣也可以得到書法入門的資訊。

即使找到了好老師,老師講課,每個同學聽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樣。比如,老師批改臨摹的作業,圈圈點點,都是在幫你找出臨帖不像的地方。面對紅筆批改,同學中至少有三種不同表現:其一是“朕知道了”,回去束之高閣,下次還是老毛病不改。其二,回去用功了,有了改進,但總是撥一撥,動一動。其三,有的同學不僅改了,還會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看出這些毛病呢?於是想辦法自己去找臨帖的毛病,每天自我改進。時間久了,水平就大相徑庭。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誰也替代不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書法成才,歸根到底要靠自己。


書法成才是有規律的。臨帖經過對臨、背臨,做到精準臨摹。書壇稱之為“進得去”。當你學了《九成宮》之後,再學《聖教序》,你運用“找差距”的辦法,同樣學得精準,你就是能夠從《九成宮》出得來,《聖教序》進得去。從專精到博學,從一體到多體,經過無數次的“進得去”和“出的來”,你臨摹和掌握了很多書法經典。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就在慢慢積累你所喜愛的書法偏好,培養屬於自己的風格。

《聖教序》局部

《九成宮》局部


在傳承優秀書法傳統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被什麼“奴書”、“個性”、“原創”等浮誇、浮躁、浮華的忽悠言論所迷惑感染,去搞什麼“醜書”、“創新”。古往今來,成功的書法家都是取法古人,都是在終生追求之後才形成自己的書體風格的,都是在拿出令人肅然起敬的優秀作品之後才聞名於書壇的。他們取法前人的方法不同,醞釀自己風格的心路歷程不同,所以形成的書體特徵也不同,但是,他們學習優秀傳統的態度是一致的。

學書法能自學成才嗎?當然能,但是成功者不多。有條件還是要千方百計找個好老師。有師之通,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節約很多時間。學書法能否成才,歸根結底是靠自學。老師會為你指出前進的方向,能否到達輝煌的頂點,要靠自己艱苦卓絕地攀登。有志者,事竟成。



關於水石書法:我們傳承經典、弘揚優秀傳統、詮釋名人名作、交流學習心得、介紹學習方法、推薦時代佳作、傳播美的歷程。歡迎關注!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水石書法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籠統。因為何為書法上的自學成才沒有具體的標準。

不過,就按一般意義上的理解,所謂書法自學成才最起碼的水平應該是懂得並遵循書法的基本法度,有比較高的書法審美限力,能寫一手有專業素養的好字。按照這樣的標準理解,所謂書法自學成才一般是不可能的。

因為書法是實際操作性非常強的手眼並用書寫技藝。從古至今,歷代書法名家都是有明師“口傳手授”的。東漢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東晉王獻之苦練書法染黑了十八缸水,隋朝智永苦練書法退筆成冢,唐朝懷素苦練書法寫完了一萬多株芭蕉樹葉等等,歷史上學書法勤學苦練成家的事例很多,但沒有傳說那個書法大家完全是自學成才的。

筆者學習書法二十餘年,一開始也是自己買字帖對照臨摹,自學六七年不成樣子。後來先後跟著專業書法老師學習六七年,才摸著書法門道。在專業書法領域流傳一句話:自學書法等於自殺!這話說的也許重了些,但是實實在在說,自學書法一般是死路一條,很可能自學了一輩子還是書法上的門外漢。

書法是一門看似門檻較低、實則奧妙無窮的書寫實踐,古往今來多少傾心書法人士不惜代價訪拜多少名師才小有所成。現在,作為喜歡書法、想學書法者,為什麼非要企圖自學成才?說白了,還是因為對書法這門高深的學問不瞭解,不知道學好書法有多難。


古津新歌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成年人自學書法,自學成才的還是不少的。未成年人自學書法,如果悟性高的話,也是可以成才的。



學習書法,無非是先從臨摹古人的名碑名帖入手。臨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需要堅持的,如果自己只是喜歡書法一陣子,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是葉公好龍,就是有老師傳授,那也學不好書法的。



自學書法,須有常人不可具備的毅力,須循序漸進,萬不可操之過急,得慢慢來,如果急於求成,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臨摹楷書,明天臨隸書,後天臨摹草書,到頭來一種書體也學不好。所以說,自學書法,還要專一。專一,就是要專工一帖,貪多了,會嚼不爛的。這就是先專而後博取的道理。



成人自學書法,可先選一自己喜歡的書體的碑帖,堅持臨摹就可以了。如果想成才,可按以下公式進行學習:

摹臨→對臨→摹臨→對臨→背臨→意臨→達到七八分像時→加上兩三分個人的東西→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成為名符其實的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