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可行嗎?

南山悠然1064


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可行嗎?

我們中國種植糧食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可以說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國家也是重點發展三農,每年的中央一號問題大都是三農的問題,可以說在過國內不論是做養殖還是種植糧食都是大有可為的,那麼,在非洲到底可不可行呢?我認為必須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個方面就是自然環境問題。我們中國的種植技術都是根據我們國內的氣候來的,我們大陸地區的主要氣候有兩種,一種是溫帶季風氣候,另一種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可以說,這兩種氣候的特點幾乎都是四季分明,對於種植糧食來說還是非常有優勢的,除了澆水施肥意外,幾乎不用我們操心。

然而非洲就不同了,非洲的主要氣候有三種,分別是熱帶沙漠、熱帶草原、熱帶雨林,這三種氣候中熱帶沙漠想都別想了,草都不長。而熱帶草原氣候我認為也不適合種植糧食,因為降雨量太少,跟我們國家的內蒙古差不多,如果能種糧食的話早就種了。唯一能種糧食的就是熱帶雨林了,但是熱帶雨林氣候所在的區域比較少,再說,那裡大部分都是一些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聯合國明確要保護的地區,自然不可能交給我們種糧食了。即使是交給我們種糧食,不同的氣候,我們的種植技術在那裡適不適用還是未知數。

第二個就是非洲人文環境問題。非洲的文化跟風俗習慣跟我們中國人有很大的差異,它們現在很多地方還是部族制度,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還過著遊牧和打獵的生活。而且他們信奉神靈之類的東西,如果我們中國人去那裡開墾荒地種植糧食的話,可能會被他們認為是褻瀆神靈或者侵佔地盤,有可能還會演化成國際爭端,那這樣事情就鬧大了。

第三個就是成本問題。這幾年我們國內的糧食價格一直不高,國際市場也是一樣。也就說在國內種植糧食勉強過得去,如果到了非洲呢?我們不考慮別的,僅僅是運費就很驚人了。非洲當地的基礎設施不好,在當地採購已經是不可能,只能運輸。此外,僱傭中國人去非洲種地,屬於出國務工,務工費恐怕是國內的幾倍。僅僅這兩個費用就比在國內多太多了。

綜上所述,根據非洲的自然環境、非洲的人文環境及最終糧食的成本問題綜合考慮,我認為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是不可行的,因為三種因素相互的結合導致了成本的不可控,所以是不可行的。

農事農忙


針對題者問題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植糧食,從非洲的氣候及自然條件來說,理論上是可以到非洲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糧食種植,但相應還是需要解決或考慮很多方面因素。但有沒有必要僱傭大量中國人去種植糧食還有待商榷,畢竟相應的非洲人力成本要比國內便宜很多很多。

到非洲承包土地來進行大規模糧食種植,無外乎是看中非洲廣闊且肥沃的土地資源,無論是租賃還是購買都很便宜,而且相應非洲人力成本較低。但由於非洲相對來說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農業種植產業還是比較落後,相應與糧食種植的配套設施也不全面,前期還是需要投入大的資金進行開發。

對於糧食種植來說與之配套的種子、肥料、藥物、灌溉設施、運輸道路及機械設備等,對於非洲來說還是很匱乏的,這一切與種植相關的物資指不定都需要從國內運輸過去或者進口,甚至還需要自己建設工廠來生產。由於非洲農業目前還是處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時代,肯定沒有相應完善及配套的灌溉及運輸設施,這些都需要進行前期建設,尤其對於規模化種植來說,更是離不開這些最基礎的設施。而且目前非洲很多區域局勢都不穩定,糧食能不能安全生產還是需要首要考慮的。

即便克服一切困難糧食種植成功了,銷售也是一個很大問題。本身非洲經濟就比較落後,雖然非洲還有很多人沒有糧食吃,但更本原因在於非洲人民沒有錢,即便你有糧食非洲人民也沒錢來買。那麼唯一可能就是出口到國內,可是別忘了,從非洲來的糧食就屬於進口,就要按照進口糧食來對待了,無論是關稅、價格還是各方面都不可能享受到國內農民種植及銷售等各方面政策優勢了。

因此對於中國人到非洲承包土地進行大規模糧食種植,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具有一定困難的,還是需要謹慎對待。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給你帶來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灣塘谷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如果考慮實際的因素來看,是非常不明智的想法。雖說非洲的農業並不是很發達,目前大片的良田都在荒廢中,且土地肥沃都是平原,但如果細化的去思考,就知道很難在其中發展農業。

首先就是氣候問題,我國四季分明,適合莊稼的播種和生長,而到了非洲就不同了,這裡要麼十分的乾旱,要麼一年少雨,而能夠種地的地方並不是太多,反而更適合果樹的種植。不過就算是找到了合適的地方,但非洲的農業十分落後,目前還處在刀耕火種的狀態,想要種地首先就是要進行農業設施的建設,從無到有,其中所投入的資金可是非常多的,一般企業是沒有這麼多資金的。

在非洲種地,還需要考慮到種地的成本問題,畢竟這裡沒有農機,沒有良種,現代化的農業器具非常的稀缺,這樣的話開展現代化需要的成本非常高。且最關鍵的是,在我國大戶的種地可享受著補貼,但在非洲是沒有任何補貼的,這樣一來農產品的成本也會增加,販賣的價格要高出很多才能有利可圖。

美國的糧價之所以低,並不是它的生產成本低,而是90%的成本都是由政府補貼的,這樣才能賺錢,指望機械化降低成本,其實降低不了多少。而在非洲沒有補貼,這就只能發展有機農業才行,但非洲人買不起,運到國內的價格太高,購買力有限。

至於請我國的工人去種植,這成本只會更高,可以說這個提議看似很好,但算到成本之後,很難大規模的展開!


惠農圈


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可行嗎?

很多人以為,非洲那麼廣闊的土地,只有一些部落的少數民族居住,大半土地都是荒蕪的,如果真的有我們國家的人到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植糧食,是非常不智的選擇,大臉有以下幾點看法:

1.因地制宜

非洲是處於熱帶,常年乾旱,我們這邊的農作物移植過去存活率肯定極低,或者無法存活,因為我們國家處於亞熱帶,氣候溫暖,適合種植小麥,水稻等,芒果,榴蓮等熱帶水果在非洲也是很難生長的,水資源過於匱乏


2.損耗過大

世上是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肯做,如果你到非洲種植農作物,你必須能支配和運用大量的水資源,平時我們農民也就偶爾幾天會抗旱,在非洲你要時時刻刻都得抗旱,一斷水農作物就會枯死,如果請我們國家的人去非洲,勞務費肯定不低,再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損耗,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就算你在非洲種的是黃金,你也不一定是盈利的。(僅代表自己的個人觀點)

3.銷路不穩定

到非洲種植農作物肯定不能賣給本地人,因為非洲的生產力低下,說實話很少有人能消費的動我們這些日常用品,而在非洲種的農作物又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的,國內的農作物品牌非常多,即使你種植成功了,你也不一定能賣出去。


用戶80197480707


我覺得不能!現在非洲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爭以及種族仇殺,這些問題不是靠幾個人就能夠解決的。即便能夠在一個地區建立一個示範基地也不能作為典型來推廣。

非洲現在就是美式民主的悲劇產品!本身非洲就沒有民主的土壤,卻在非洲推廣民主策略,這樣不僅沒有培養出人民的民主意識,反而膨脹了許多野心家,這些人只要有一個村子大的土地就想建國,只要有一個村子的人口就想自立為總統,他們只是想滿足自己對權力的慾望而不是為國為人民做貢獻,這使得當地的戰爭從來不曾間斷。即便有人能夠去非洲地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也經不起這麼頻繁的戰爭損耗。

其次,非洲的種族問題非常嚴重。實際上在過去兩三百年時間裡,非洲並不是無人開發,從歐洲移民過去的白人已經用各種機械化手段在從事農業生產。但是這些農耕地區被後來獨立的非洲各國認定為無效開發,白人的土地被搶走,白人被驅逐出去。這是非洲重新獨立後就陷入衰退的主因。假如有黃種人到了非洲,這個問題同樣沒法解決。


優己


題主想法完全不可行。

中國地少人多,加上農業生產效率低,導致部分農產品需要進口,主要特徵是口糧基本自給自足,但飼料糧需要大量進口,比如2018年我們進口了8803萬噸大豆,其副產品豆粕是最好的植物蛋白飼料。地球上養殖的魚中每三條就有兩條在中國,50%的豬在中國,40%的蛋雞在中國,不進口是萬萬不行的。

由於上述原因,前些年中國人到海外種地發展較快,一度被有些人指責實行“新殖民主義”,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比如非洲地緣政治複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果沒有完善的保險體系,風險會很大。海外種地,當地往往消化不了,需要出口到中國,但配額不確定會帶來風險。

題主的想法不懂農業,也不懂複雜的國際關係。現代化農業根本用不了多少人,更不可能大量使用高成本的中國人。另外,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允許在自己的土地上形成一個個的中國村、中國縣,他們會認為這是“新殖民主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關注、點贊和轉發哦。


畜牧大集網


先不說是否可行,既然都已經選擇在非洲承包土地了,那幹嘛不為當地人做點貢獻呢,按照企業的發展思路,為節約成本,肯定是優先僱傭當地人為主。再說了,一個國家引進外資或者地方招商引資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促進本國或本地區經濟的發展,並帶動地方人民就業。如果你選擇在非洲購買、租賃土地,而不僱傭當地人,不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估計今後企業也不好發展下去。

按照題目描述,通過購買土地發展農業,形成中國村、中國縣,這個感覺有點像文明時代的殖民,估計沒有一個國家願意你去發展。你這是要逐步蠶食非洲的節奏呀,按照你這思路,估計還沒等到中國村的建立,就被非洲人給揍個半死。

另外,就解決國人糧食危機來看,你得有多麼財大氣粗才敢這麼幹,非洲離中國十萬八千里,你這從非洲運回來的糧食價格得有多麼貴啊。中國多年以來,對非洲貢獻確實是非常大的,這就是為什麼非洲人特別歡迎中國人的原因。


Power泡兒


這個問題有意思,不過,題主和大家不覺得這就是“侵略”,這就是“殖民”麼?想一想歷史上白人是如何佔領新大陸的?想一想“歷史從無新鮮事”。這不就是另一次的,帶有“現代化”色彩的,中國人的,對非洲的“侵略”和“殖民”麼?

其實,這裡的關鍵是文化的差別。我們中國當時之所以被西方人用堅船利炮打爛國門,就是因為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是不可能,也不會給西方人做生意的。現在,中國已經樹立了市場經濟的主導地位,於是,中國人也在盼著非洲人能“好好地”給我們做生意,比如說我們中國提供資金技術機械和勞力,非洲人提供土地供我們承包耕種,然後雙方都得利。

但問題是非洲人也這麼想麼?特別是在現在民族主義橫行天下的時代,非洲人也認為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麼?

這恐怕很懸。非洲人有非洲人的文化,非洲人有非洲人的思想。在非洲(的許多地方),市場經濟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許多非洲人的身份認同,還侷限在家族和部落這樣的層次上。這種條件下,去承包土地,要付出的軟性成本太高了,恐怕是賠本買賣。

而且,事實上,事實證明這就是賠本買賣。非洲之所以還發展不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了。這個世界上並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也不缺冒險家,但非洲(的許多地方)為什麼還這麼窮?原因就在於去非洲投資十有八九是賠錢貨啊!

所謂掉腦袋的買賣有人幹,賠錢的生意沒人幹。於是,在今天這麼發達的資本時代,非洲就成了靠援助過日子的窮地方了。

換個角度講,比如說美國,美國就不缺乏投資者,因為美國是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不用為此付出那麼大的文化(制度)成本,於是,投資美國雖然競爭激烈,但也是十有八九能賺錢,而投資非洲雖然幾乎沒有競爭,但因為軟性成本太高了,去投資的人基本上都賠的跳樓自殺了。

最後,我們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題主問“可行嗎?”,答曰:只要你不是照著賠錢乾的,那就是:不可行,至少暫時不可行!

供題主和大家參考。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題主的大概思路是從中國輸出人力和農業技術,從而實現非洲農業機械化,甚至工業化,顯然是很有難度的。我結合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和非洲的農業情況大概說一下原因。

非洲農業現狀與我國建國類似

根據我國對非援助的調查,非洲小農沒有工具和只有傳統 的鎬鋤等簡單工具的佔到了 65.2%,農業生產屬於雨養農業,靠天吃飯模式的佔到了 60.9%,有少量灌溉的佔到了 23.6%,灌溉農業只佔到了 9.3%,小農的農業生產處於相對原始的粗放模式, 農業產量比較低。這反映出非洲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機設備技術缺乏,還有重要的是沒有資金。

這其實與我國解放建國初期非常類似,當時的中國人也是靠天吃飯。但建國之後,我國開始大規模組織人力興建水利設施,到1982年已達到驚人的87000萬座水庫,但要注意的是,很多水庫半機械化或零機械化修建的,大部分靠人力解決。而人力從哪來呢,例如我家鄉目前還在使用水庫,庫容4349萬立方米,當年是主要靠著農民,學生自願拿著鋤頭和扁擔修建起來。換句話說,當年修建水利設施是靠著政治的組織人員的能力,變相的解決了資金,機械等方面的不足。如果換到現在,我國雖然有了工業機械基礎,但需要投入的資金難以估算。

從目前的情況看,非洲要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如果要借鑑中國的經驗,非洲並沒有這樣的政治基礎,只能靠資金和援助解決。所以非洲的基礎設施短期是難以有改觀的,而基礎設施卻是難以逾越的成本和風險。

非洲農業還是循序漸進

非洲農業急需解決,畢竟,非洲人口眾多,有80%的國家和地區,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大部分國家還是糧食進口國。

但解決之道,並不是簡單靠所謂農業機械化,要遵從發展規律,我國雖然已進入工業社會,但農業機械化在大部分地區推廣率仍然不足。

前面分析可知,非洲農業還是小農社會,小農社會的特點是會吸附大量低效的就業人口,而釋放這些人口是要循序漸進的,人口意味著要有另外的就業機會出現,例如我國農業人口釋放是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否則農民一旦失去土地,所產生後果將難以預估的。

從我國援非實踐經驗看,參與的專家有58.2%認為技術示範是最佳方式。

我國目前技術示範成功案例是,湖北萬寶公司在莫桑比克開墾的1萬公頃的萬寶農場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感謝大家閱讀。


崑崙還東國


非洲的問題最好讓非洲人自己解決,我們不要輕易幫忙。因為非洲的情況,自有天意來絕對其興衰。如果我們貿然強行干預,破壞非洲的生態平衡,幫助非洲種地,增加非洲的糧食,結果只是暫時解決了非洲糧食問題。

結果你會發現非洲的人口用不了多久,就會爆炸,新增加的人口很快把增加的糧食吃光,會產生更大的饑荒,死更多的人。這還不算,非洲人多了,會像蝗蟲一樣擴展到全世界,吃光全世界,這就是自然法則。所以應該讓非洲人自生自滅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