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但卻更有意思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有意思的諺語,他們是古人智慧的寶庫,只有經受得住時間的考核,這些諺語才能被保留下來,成為後世人行事的依據。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話並不是那麼的悅耳,但是細細聆聽總不至於壞到哪裡去。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一句很出名的古代諺語。這句常常被用在那些做出掩耳盜鈴人的身上,他們明明是說了謊,卻是自己遮蔽住雙眼,以為別人也會都看不到。不過,大多數人熟悉的多半是前半句,後半句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前半句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其實,後半句也很有意義,只有知道後半句,才是真正瞭解這個諺語的來歷,因為這個俗語最有意思的就是後半句。今天小編就要介紹一下後半句以及整句諺語的來歷。另一句是隔壁王二不曾偷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說起來,古代很多諺語都是伴隨著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他們或許是古代地方某個人的真實故事,又或者是人們虛構出來的人物。今天這個故事在民間也是傳播的很廣。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張三,張三是個勤儉持家的人,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他存下了三百兩,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他怎麼想都覺得放家裡不安全,而那時候自然不存在銀行這種東西,所以他冥思苦想一個藏錢點。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最後,他決定將錢埋在家後,其實,這本來已經是沒有什麼缺陷了,畢竟就算偷東西的賊,也不可能翻開地皮去偷竊。但是張三卻是多此一舉,他想自己還需要再加固一番,不然心裡不安心,所以他立上牌子寫了開頭說的那句話。

這時候,只要有人看到,自然就知道里面有錢了,張三卻是放心了,手一拍回房間睡覺。隔壁的王二卻是目睹了鄰居的作為,並且看到他立牌子之後更是差點笑出來,一天乘著夜色,王二潛入了他家院子。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王二一番苦挖之後,終於挖出了銀子,正在他打算帶上銀子走人時,王二卻是突然擔心了起來,他想萬一張三懷疑自己怎麼辦,到時候官府找上來可不是什麼好事情.想了一番之後,王二也做起了蠢事,他將諺語的後半句寫了上去.

這時候,王二也成了自己所嘲笑的那個人,他自己以為聰明,看張三的作為覺得愚蠢至極,但是輪到自己去做的時候,卻也是糊塗至極做出蠢事.不過,張三看了之後,不知道他會怎麼想.是懷疑王二呢?還是打消了對他的懷疑.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以張三寫上第一句的邏輯,或許他還真的心裡一番嘀咕,最後放棄了對鄰居的懷疑,這時候來另一個有點腦子的人,想必就可以抓出真兇.到時候,王二可就難辦了.

不過,如果換一種思路想,王二可能因為後半句話反而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一方面,人們加重了對他的懷疑,另一方面,有些聰明人不免想,怎麼會有人自己暴露自己,會不會是旁人栽贓到王二身上?這也是這個俗語最有意思的地方,說不清,道不明,矛盾雙方相互轉換!

在小編看來,這個故事的關鍵點就在於第二句,沒有第二句的襯托,無法表現出這種行為的愚蠢和荒誕.如果換一個老實人,大概會提醒張三話的漏洞,並且幫著他去掉這句蠢話,不過,張三遇到了王二,也幸虧遇到了王二這樣的蠢賊.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人們卻不常提

如果你是王二,看出鄰居的愚笨行為之後,你又會如何作為,是提醒對方錯誤所在,還是少管閒事,又或者和王二一樣去挖開錢財.其實面對金錢時,很少有人可以把持住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