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蘇武牧羊的“北海”究竟在哪兒?

我們知道北海,更多地是因為蘇武牧羊的故事。西漢時期,蘇武受漢武帝派遣出使匈奴,以示雙方和好之意。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沒想到當蘇武等待匈奴單于回信之時,蘇武的副手參與了匈奴內部的謀反,結果被匈奴人識破。蘇武對此毫不知情,直到事後才知悉,但是他沒有推脫責任,而是選擇自殺來保全使者的尊嚴,最後在眾人力勸下沒能殺身成仁。匈奴單于知道此事後大怒,想迫使蘇武投降,結果派出去的說客都被蘇武痛斥得無地自容。軟硬不吃的蘇武使得單于氣急敗壞,於是單于想出了一個陰損的主意,他流放蘇武到“北海”去牧羊,給他的羊羔全部是公羊,並下令除非蘇武讓這些公羊生出小羊才放他離開。蘇武在北海邊沒吃沒喝,餓了就拿草根樹皮充飢,渴了就喝雪水。雖然生活艱難,但是蘇武依然堅持民族氣節,始終不投降。蘇武在北海邊上辛苦地牧羊十九年,直到匈奴投降後才得以返回長安。這時他已經從出使時的中年人變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但是漢武帝賜給他的代表朝廷的旌節卻仍然帶在身邊。回長安的那天,老百姓都被蘇武的精神感動得落淚,人們無不交口稱讚蘇武的氣節高尚。

蘇武牧羊的“北海”究竟在哪兒?

圖為近代畫家傅抱石繪《蘇武牧羊圖》,作於抗戰晚期,表達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抗戰必勝的信心。

蘇武牧羊的“北海”指的是現在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古代中國史籍又稱之為瀚海。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貝加爾湖由我國北方的各個遊牧民族控制,唐代和元代時都曾經是中國版圖上的一部分。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邊的居民叫肅慎族,距今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肅慎就是後來的滿人的祖先。貝加爾湖一詞來源於古肅慎語“貝海兒湖”,和漢語“北海”的發音十分相似。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地理名勝》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