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財務老將出任總裁,佳源國際將迎“財技大展”時刻?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22日電(趙競凡)讓市場摸不著頭腦的佳源國際,又有新動作。諳熟資本運作的海航財務老將張翼近日出任總裁,而擁有多年地產管理經驗的卓曉楠則從行政總裁任上退下。重要管理崗位調整後,是否預示著佳源國際將加快資本運作的步伐?

分析人士指出,選擇財務出身的新總裁,顯示出公司對資金和投資運作的需求,這一點從新總裁以往履歷中可以得到印證。眼下,留給市場的疑問是,與地產並無過多交集的張翼真的能在佳源國際扭轉乾坤嗎?


財務老將出任總裁,佳源國際將迎“財技大展”時刻?


 資料圖 中新經緯 王潮 攝

財務出身的地產公司總裁

近日,佳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佳源國際”)公告稱,委任張翼擔任公司副主席兼總裁、執行董事,卓曉楠不再為公司行政總裁,但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上述變動2019年2月17日起生效。

新總裁張翼何許人也?公開資料顯示,張翼1971年11月出生,武漢大學審計系畢業,工商管理碩士,長江商學院EMBA,高級會計師,先後在海航集團財務及高層管理部門任職逾20年,後在多家投資公司擔任董事及高管。

加入佳源國際前,張翼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廣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任職,擔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同時兼任旗下廣田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深圳萬鼎富通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佳源國際公告披露,張翼於上市公司的企業管理、產業投資、併購、業務整合及資本營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翻看張翼的履歷,資本運作是繞不開的關鍵詞。早在1995年,張翼便在中國海航集團有限公司任職,先後擔任過旗下不同子公司的財務部項目經理、財務總監、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董事長、執行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及總裁職務。其曾擔任董事長兼總裁的海航置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集房地產開發、持有型物業投資、房地產綜合服務、酒店運營管理為一體。

張翼此時加盟,對佳源國際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道,“張翼在幫助佳源國際發展地產業務方面,作用不大,因其過往甚少涉足房地產領域”。

盈科全球合夥人郭韌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稱,“地產行業屬於重資產行業,選擇財務出身的新總裁,顯示出公司對資金和投資運作的需求,這一點從新總裁以往履歷中可以得到印證”。

上市平臺的使命擔當

佳源系旗下有多家地產公司,但張翼出任的是其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裁。一般來說,母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往往承擔融資使命,佳源國際似乎沒逃開這一宿命。


財務老將出任總裁,佳源國際將迎“財技大展”時刻?


資料圖 中新經緯 董文博 攝

2015年,佳源國際註冊成立之時,為推動其上市並打開資本市場,實控人沈天晴(又稱沈玉興)將浙江佳源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江佳源集團”)位於江蘇省的項目轉讓給佳源國際。浙江佳源集團是佳源創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佳源創盛”)的全資子公司,沈玉興對後者的持股比例達到98.83%。

轉讓本是前塵往事,卻為二者之後的糾葛埋下伏筆。股價閃崩後,佳源國際與佳源創盛的股權關係是否分立受到質疑。對此,佳源創盛執行總經理許琴公開表示,二者是不同的主體公司,雖實際控制人相同,但不存在業務交集與股權交叉。

事實是否如此?目前未有定論。但對比兩家公司的高管信息,卻存在一定的重合。目前擔任佳源國際董事會副主席的黃福清,同時在佳源創盛擔任執行總經理;而佳源國際執行董事王建鋒,也曾於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擔任佳源創盛旗下浙江佳源集團的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

同樣令外界不解的是,一般來說,母公司會將大量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平臺,提升估值並推高融資能力。但對於佳源國際,情況卻非如此。

佳源創盛的一位負責人此前對媒體透露稱:“佳源國際上市平臺只佔集團地產業務的20%左右,還有大量業務並未裝入上市公司。目前集團開發在售項目約80個,而上市公司裡的項目數量只佔不到一半。”據佳源創盛向媒體提供的數據,目前集團旗下申城集團、杭城集團、安徽集團、京城集團及文旅集團五個地產集團業務尚未進入上市公司板塊。

此外,從擴張步伐來看,佳源國際這一上市平臺也遠不及未上市公司浙江佳源集團來得豪邁。在立下“立足嘉興,走向全國”的誓言後,浙江佳源集團先後進軍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廣西、上海等多個省市,並以悉尼、粵港澳地區為主要基地試水海外市場,決定適時進軍東南亞。同時,集團還有“佈局資本市場,探索多元化經營發展新路子”的打算,並提出“到2020年實現千億的總體目標”。

相較之下,佳源國際雖於2018年開始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及烏魯木齊、貴陽等市場,但仍主要“深耕”江蘇省內的多個城市,如揚州、泰州等。佳源國際行政總裁卓曉楠在近期表示,以地域劃分,2018年公司銷售額最多來源於揚州,其佔總銷售額的55%;其次是泰州,佔14%;而2019年合約銷售額目標定在增加30%以上,增長部分中80%將來自長三角。


財務老將出任總裁,佳源國際將迎“財技大展”時刻?


 佳源國際2018年中期業務版圖 截圖來源:企業官網資料

對此,國際地產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曾對媒體分析稱,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兩家公司的關係是浙江佳源集團為佳源國際提供業績,佳源國際反過來為浙江佳源集團的發展提供融資平臺。

熟悉的配方,未知的前途

且不論分析人士前述推測是否成立,只從資金鍊角度來看,浙江佳源集團及其母公司佳源創盛資金狀況究竟如何?從數據來看,不太樂觀。

對浙江佳源集團來說,2017年2月27日,沈玉興曾質押佳源創盛98%的股權,為浙江佳源集團23億元的銀行貸款融資提供擔保。而佳源創盛更是債務壓頂,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級報告顯示,佳源創盛2017年以來總有息債務規模快速增長,短期有息債務規模較大。截至2018 年3月末,其總有息債務達305.43 億元,佔總負債的51.97%,短期有息債務佔總有息債務的41.06%。該機構認為,佳源創盛存在一定的短期償付壓力,融資空間受到影響。

反觀同時期的佳源國際,營收和盈利情況均尚佳,但負債率居高不下。公司財務數據顯示,佳源國際2016年淨利潤達8.1億元,比上市前的2015年多出兩倍有餘。在之後的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佳源國際淨利潤繼續走高,分別達12.8億元和9.7億元。不過,當目光轉向佳源國際的負債時,畫風突然變換。截至2018年上半年,佳源國際淨負債率穩穩跨過80%的行業警戒線,落在85%的高點上。

營收、盈利形勢良好的情況下,負債率高企,顯然與融資、借款不無關係。佳源國際2018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佳源國際的融資成本同比上升56%至6700萬元,公司2015年上市後曾發過7筆美元優先票據,其中4筆於2019年到期。與此同時,佳源國際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約為99.5億元,其中約33.3億元須於一年內償還,約66.2億元須一年後償還。

此時更關鍵的問題是,這些錢用到哪去了?對此,佳源國際並未給出明確說明,僅在2018年半年報中提到,“本集團將繼續投資於其物業開發項目及在其認為適合的選定城市收購合適土地,該等投資將由內部資源及外部借款撥付”。

與此同時,沈玉興在2017年的股權質押活動,更為佳源國際的資金去向、並其與佳源系旗下其他子公司的關係,留下想象空間。

佳源國際2018年半年報顯示,2017年6月29日,沈玉興將明源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明源投資”)44.44%的股份抵押給建銀國際海外有限公司,此時明源投資持有佳源國際55.06%的股份。公告未披露上述股權質押融資更詳細的信息,只聲明上述股權的身份是“作為由沈天晴先生全資擁有的一家公司,就發行有抵押票據而予建銀國際海外有限公司的抵押品之一”。


財務老將出任總裁,佳源國際將迎“財技大展”時刻?


佳源國際股權質押信息 截圖來源:佳源國際2018年半年報

以上市公司為支點,撬動資金反哺母公司及其旗下非上市企業,向來是資本市場熟悉的運作方式,但對上市公司來說這樣是否公允?熟諳資本運作的張翼此時加盟佳源國際,對後者又是福是禍?這些問題,恐怕只有時間才能回答。(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