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船山區: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船山區: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永興鎮孟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船山區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我們搬遷到這裡,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能就近務工,黨委政府也很關心我們搬遷戶的就業意願,村裡有好幾家企業都願意招我們到基地務工。”近日,船山區桂花鎮響堂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貧困戶劉東平激動地對記者說。

記者瞭解到,自從響堂村裡引進了柑橘和西瓜產業後,大多數村民都把自家的土地流轉給企業,自己到產業基地務工掙錢。“一天務工有50元錢,再加上土地流轉費,脫貧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擔心返貧了。”劉東平說。

從“下地幹農活”到“去基地上班”,透露出了一個個貧困戶家庭的鉅變,更折射出船山區在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中的功勞。

“十三五”期間,船山區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了集中安置點65個,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進行分期安置,從根本上改善了貧困群眾生存和發展環境。截至目前,全區已有3660人搬遷入住,形成了村村入園、戶戶入組的生動局面。

易地搬遷,改變的只是貧困群眾惡劣的生存環境,而後續發展,才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區委、區政府領導意識到,“搬得出”只是第一步,讓群眾搬出來後“穩得住、能致富”才是關鍵。

為實現這個目標,區委、區政府對搬遷群眾後續扶持下足了功夫。結合船山實際,今年8月,船山區制定出臺了《船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明確了後續扶持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重點工作、獎補政策和保障措施。

“我們將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發展’目標,科學統籌易地扶貧搬遷各項政策和資源,著力解決搬遷對象生產發展、生活服務、就業創業等基礎性問題,有效扶持搬遷對象生計保障和後續脫貧發展,激勵搬遷對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穩定脫貧。”區發改局局長蒲岸介紹到。

蒲岸說,為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脫貧思想觀念,船山區將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扶貧的出發點,從養殖、種植、手工業、新型農業主體帶動、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進行分類獎補。同時對村集體組織實施的光伏發電、基礎設施建設等也將給予資金補助。

船山區永興鎮明鏡村就是《船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實施以來受益的貧困村之一。原來,就在這個月內,明鏡村即將安裝60盞太陽能燈,村民從此告別夜晚打電筒出行的生活。

明鏡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距離場鎮12公里,有硬化道路4.35公里,因資金匱乏,村裡一直沒有亮化。每到夜晚,村裡黑漆漆一片,村民夜晚出行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

“我們看到《船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裡面寫著‘搬遷戶周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改造,按實際需求,由區上統籌安排資金組織實施’,於是,我們就立即和區發改局聯繫,爭取到了基礎設施的資金補助。”船山區永興鎮明鏡村黨支部書記楊伯容告訴記者,他們爭取到了21.6萬元基礎設施補助資金後,就立即啟動了村上的亮化工程。

據悉,此次太陽能路燈主要是安裝在2700米的村主幹路和聚居點上。村主幹路安裝54盞,間距50米每盞,聚居點6盞,極大地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馬上就有路燈了,以後走夜路再也不擔心了,晚上還可以出來散散步,太感謝黨委政府給我們提供的‘福利’了。”聽說馬上就要安裝路燈了。明鏡村村民姚子秀樂得合不攏嘴。

在《方案》的實施下,船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區委、區政府努力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穩得住、能致富”的美好願景已初步顯現。(全媒體記者梁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