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南菜園街

先從菜園街說起。

官園是什麼園?

菜園街,明時的官菜園,南起白紙坊西街,北至棗林前街,繼續向南是南菜園街。菜園街原是南線閣、南菜園街的一部分,1965年後分段命名。

北京城內的官菜園有兩處,一處在阜成門內,今官園橋以東,南至阜成門內大街的大片區域。明代泛稱官菜園,後形成街巷,清代稱官園,為正紅旗地界。當年住附近,以為是“瓜園”的雅化。魯迅在《少年閏土》裡描寫,“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裡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想想少年閏土在瓜地裡扎猹,還是蠻有意趣的。可惜不是那麼回事兒,後來查資料,才知是“官菜園”的簡稱。不過,能把“官菜園”簡化成“官園”,也是挺有才華的。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南菜園街的大觀園西門

另一處,即是右安門內的菜園街、南菜園街。南城都是討生活的平民百姓,見慣秋月春風,連地名都透著淳樸的實在。1949年前,這裡是大片的菜地、荒地、墳地。菜園西里30號附近有萬人坑,曾名“萬澤園”,民國時廢止。這裡是菜市口行刑犯人的停屍地,有主的屍身領走,無主的就地掩埋。菜園東里疑即當年的安家莊,據說有安魂之意。附近還有菜園南里。

1949年後,南菜園東南角闢為苗圃。人們開始在苗圃中心挖池蓄水,挖出的土方就地堆積成山,周邊引出數條石子甬路,漸成公園狀,俗稱“苗圃公園”。1980年,原宣武區政府在此建南菜園公園。1982年11月17日,公園內的兒童體育場正式對外開放。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今夕何夕大觀園

作為紅樓名園,大觀園到底在哪裡?這是紅學家的重要研究課題。比較公認的說法有四種:南京的隨園、織造府西花園,以及北京的恭王府和醇親王府。《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寫賈芸,“……又拿了五十兩銀子,出西門找到花兒匠方椿家裡去買樹。”“西門”,說的就是北京歷史上的“南西門”——右安門。在《紅樓夢》時代,這裡是通往豐臺草橋遊春、看花的要道。這是紅樓夢裡唯一和右安門有關係的記載。

出了右安門,豐臺就到了。到今天為止,西南二環至整個南二環外,除很小的一塊永定門外為東城轄區外,其餘均為豐臺的村落。著名的比如鵝鳳營、菜戶營、西鐵營、蒲黃榆等。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公園簡介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護城河邊休憩的人們

大觀園公園的由來,當然和《紅樓夢》有關。1983年,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籌備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廣電部電視劇製作中心顧問黃宗漢先生提出建議: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建成實景並保存下來,將來再拍古裝戲時可以繼續使用;作為古典名著園林,還可以向遊人售票開放。經多方選址,最終將大觀園選定於正在建設中的南菜園苗圃公園。1984年,老宣武區政府決定在南菜園公園修建北京大觀園,1988年完工。大觀園既有北方園林建築的風格,又有南方古典園林的特色,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和“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築”之一。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省親別墅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瀟湘館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公園並不大,按照紅樓夢原著佈局,倒也別緻玲瓏。上次造訪,還是夏末,園子裡荷花依舊燦然,大大的蓮蓬隨處可見。一位大姐架著手機一絲不苟地“打鳥”,見有人來,喜不自禁地向我們展示手機照片,與剛才的安靜判若兩人。夕陽西下,微風拂過瀟湘館,竹搖燈影,窗含桂花。

87版紅樓夢成為影視劇史上的絕響,後人再難望其項背。和《西遊記》一樣,它長期“霸佔”中國人的熒屏,影響了幾代人,至今仍舊是不老的傳說。

出得門來,蟬聲恬燥,又是一片繁華世界。

最浪漫的地名——半步橋

半步橋的得名也和菜園有關。半步橋應形成於民國年間,因其地原有一短小石板橋而得名。半步橋一帶多溝渠、菜地,為方便灌溉,菜農們在溝渠上架一石板,當橋使用,因其短小,故稱“半步橋”,後遂成地名,叫半步橋街。小石橋,說白了就是水渠的蓋板。這可能是白紙坊最浪漫的地名了,可以媲美地安門外的“百花深處”。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半步橋的老知青飯莊

橋的位置,當在白紙坊東街16號樓群后的小白樓附近。1949年後,因這裡位於里仁街東西兩側,又改稱里仁街。1965年,將附近的毛家衚衕併入,更名為半步橋街。毛家衚衕形成於民國期間,當是今天里仁街南側、與其平行的半步橋街。今天該地區大部分為光源裡棚戶區改造工程。

半步橋街北起白紙坊東街,南至南護城河北岸的右安門東街。半步橋街東北側有派生的半步橋衚衕,自白紙坊東街向南,再折向西,最後與半步橋街匯合。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三教寺幼兒園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宣師一附小

在半步橋附近,還有一處有名的街道——里仁街。它位於白紙坊東街南側,與白紙坊東街平行,東為菜市口大街,西為右安門內大街。地名來自於孔子的《論語•里仁篇》,子曰:里仁為美。朝聞道,夕死可矣;見賢思齊;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德不孤,必有鄰等名句,均出自此篇。

據考證,里仁街東西一線大致為遼南京的南城牆所在位置。在清末地圖上,里仁街原來為南北走向,東側是郭家井,井水以甘甜著稱。街內原有寶塔寺,為舊時祀神場所,故里仁街又稱為裡神街。據有關記載,1949年前曾在此街發掘出一刻有“裡梁碑”三字的石碑,可判斷此處有過“裡梁街”的名稱。現寶塔寺和石碑早已不存,“裡神”“裡梁”早已湮沒在歷史深處。里仁街8號,1949年前曾是四明會館,浙江寧波人來北京開設藥行。1965年,郭家井併入里仁街。1981年,曾更名里人街。當年這裡曾是中國戲曲學院舊址。如今三教寺幼兒園、宣師附小位於此街。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自新街口休閒的老人

宏建建功光源裡

新中國成立後,白紙坊地區掀起了紅紅火火的大生產、大建設運動。一批新的建築群拔地而起,一批新的地名應運而生。宏建北里、南里,信建裡,光源裡,建功裡,濱河裡,迎春裡,清芷園等小區名,均為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出現的職工家屬區。這些地名記錄了新中國的發展軌跡。

光源裡,位於白紙坊東街以南、右安門內大街以東、里仁街以北、半步橋衚衕以西。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市供電局在此興建大量的職工宿舍,並設立街巷管理機構。為了歌頌新中國、歌頌黨和政府為人民帶來的光明和溫暖,將此地統一命名為“光源裡”,喻示廣大電業職工決心為祖國送電發光之意。

宏建北里、南里和信建裡為北京市郵電局職工宿舍,宏建諧音鴻雁傳書的“鴻雁”二字,信建諧音“信件”。信建裡小區和宏建北里小區,在里仁街以北,隔半步橋街相望。

建功裡,分為東里、西里、南里、北里,原為菜地、墳地,除東里外,均位於南菜園區域。解放後為工棚,後改為工人宿舍。1956年,在建功北里北側建成北京市第六十中學。1965年定現名,有“為人民造福建立功勳”之意。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大觀園後門的古陶文明博物館

清芷園小區及其附近區域,則是清代的“模範監獄”和民國時期的“第一監獄”所在地。附近的自新路,就是當年的犯人修築的。當年有一過街門樓,是很多老白紙坊人兒時的印記。

後記

白紙坊街道,至此告一段落。

僅此一處街區,前前後後就奔忙半年有餘。辛勞確實超出我的預期。為確切尋找、描述街道衚衕的歷史變遷,以及今天的規劃佈局,經常在週末等業餘時間,沿周邊的大街小巷細細穿行。由春及夏,由夏及秋,常常為核實一個細節,反覆現場考證。周邊的小吃,倒是讓我開發了不少,算是額外的收穫。

北京的街巷衚衕,藏著華夏文明的文化基因。這種現象,絕非京城之所獨有。深入其中,方知資料之匱乏,學識之淺陋。查資料也是再學習的過程,查的愈多,愈有以卵擊石、蚍蜉撼樹之惑。20世紀90年代至今,僅僅20餘年的光景,北京老城的街巷衚衕變化之快,即令人咂舌,遑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正史之外,記下世間況味,於個人而言,也算甘苦自知,不失為一大樂事。

陸陸續續梳理的過程中,受到不少師友的幫助和鼓勵,方才認真堅持下來。在此一併致謝。

能力有不逮,疏漏自難免。

是為記。

大觀園:從官菜園到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