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Update|「農政齊民」完成Pre-A+輪融資,將向行業輸出“智慧生鮮”解決方案

36氪獲悉,「農政齊民」已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蠻石資本獨家投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管理運營、基地生產、產品銷售推廣、基地加盟等。

36氪曾詳細報道過農政齊民,是一家智慧生鮮供應鏈系統服務商,主要為生鮮供應鏈企業提供建、育、養、銷多環節的數字化服務系統。其核心產品"魚菜共生"項目已獲得二十餘項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二十餘項,主要面向C端超市、餐飲店面及生鮮門店等零售終端提供魚類和蔬菜等生鮮產品。

對於農政齊民而言,魚菜共生項目是其面向生鮮行業提供農業技術、信息技術輸出的試驗田,背後的支撐系統是一個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高上表示,農政齊民將依靠這一平臺,來降低其"魚菜共生"項目的加盟門檻和人力投入。

據瞭解,目前農政齊民已在上海、天津、湖南、湖北設有四大研發中心,並計劃明年在深圳設置研發中心。

36氪獲悉,生鮮供應鏈服務商「農政齊民」已經完成千萬元 Pre-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產業基金領投並簽訂戰略採購協議,允釐資本為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36氪曾詳細報道過農政齊民,2017年創立於天津的農政齊民在經過5年的研究和多次迭代後,推出了其3.0版本產品:在溫室大棚中,應用了物聯網技術的魚菜共生項目——利用水泵連接魚池和種植區,養魚之後的水利用虹吸效應流入種植區,養分經過菌類分解和作物吸收後,通過水泵抽回魚塘繼續使用。

其實美國於90年代在實驗室中就已經建立了魚菜共生的模型,但是由於魚菜共生系統對溫度要求較高,在恆溫日光溫室技術普及之前,一直無法得到市場化應用。而農政齊民自主研發的日光溫室技術,在極端天氣下也能保持棚內溫度在18℃-30℃左右。

而農政齊民的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從產品生產的全生命週期數據入手,能夠遠程監測、管理魚菜共生系統的生產過程,並根據未來天氣進行自動預警給出解決方案,主動調整預案,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舉例來說,如果棚內銷出 2000 斤魚,則水流等指標都需要相應調整,而這些操作全部可以在農政齊民的後臺系統完成。

另外,為了適應魚菜不同的控溫控溼、光照需求,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易於捕撈、收割、運輸),農政齊民面向大型加盟商、直營基地推出了魚菜分離的4.0版本魚菜共生系統。

盈利上,農政齊民主要面向 B 端連鎖餐廳、生鮮店面等機構銷售魚、菜,目前已經開售 2-3 月,據團隊數據,2019 年魚+菜的穩定簽約客戶訂單量約 1.5 億元。

Update|「农政齐民」完成Pre-A+轮融资,将向行业输出“智慧生鲜”解决方案

高上透露,本輪融資後,農政齊民進入快速擴張期,將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加大基地擴建方面的投資,採用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更多的量產化基地;

目前,農政齊民合計擁有 50 畝基地,大棚內能夠四季產出,菜和魚的產量分別是普通養殖的 5 倍和 10 倍——每畝產能為 1-2 萬斤魚,3 萬斤菜。團隊計劃在明年擴張至 500 畝-800 畝基地。具體來說,目前農政齊民運營基地的形式有三種:作為示範和培訓基地的自持基地;農政齊民控股的合夥基地;農戶加盟,農政齊民做技術輸出和指導的基地,並與農戶簽訂回購協議,承諾4-5年回本。第三種是農政齊民擴張的主要形式。

第二,打通基地與終端店面的產品流及信息流;

首先,連鎖餐飲店(尤其是單品連鎖店)對某一種單品的需求量是均衡、穩定的,而農政齊民的生態系統則可以 4 季穩定供應,形成穩定的產品流。

同時,農政齊民主要在運輸環節下了功夫,團隊自研的物聯網運輸箱每箱可裝十條魚左右,與車子上的電機或配備的電池連接後,可讓箱內保持低溫(而非使用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讓魚進入半休眠狀態,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中魚的成活率。

目前,農政齊民支持合作餐廳直接在後臺下單,而運輸箱中的物聯網芯片則可以監控魚的去向。

第三,完善公司構架、市場團隊及更高級系統的研發。

在產品方面,農政齊民將著手推廣魚菜一體的3.0版本的魚菜共生系統(投資門檻低,適合小農戶),中試魚菜分離的4.0版本的魚菜共生系統,測試海水版本的5.0魚菜共生系統,研發定製版本的6.0魚菜共生系統。且農政齊民已經與香山農業科技簽訂全資收購合同,由後者作為新系統的研發和技術服務的載體。

Update|「农政齐民」完成Pre-A+轮融资,将向行业输出“智慧生鲜”解决方案

據瞭解,農政齊民團隊現階段約有30人,主要包括技術(生態系統的研發、大數據)和供應鏈團隊(魚菜買賣、管理持股基地)。

農政齊民方面 2019 年初將會再次啟動一輪戰略投資,將主要看重戰略投資人的產業鏈分類佈局及多產品之間的呼應及搭配,融資用途為:合作基地建設、產業鏈平臺完善、市場拓展、垂直城市模型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