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三里屯太古裡前的十字路口要不要架設天橋?中外責任規劃師聯手把脈開方

每當華燈初上,三里屯就成了北京最熱鬧的商圈之一。然而,常逛三里屯的市民遊客和周邊居民對過馬路這事兒有一個共同的抱怨:太古裡前的十字路口總是人滿為患,等待過街的人經常“漫”到大街上。“通行緩慢還是其次,要是碰上個不守規矩的司機,行人可太危險了!”

要不要在這個路口架設天橋以改善步行環境?交通改造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在區政府統籌下,三里屯街道辦事處搭建起多方參與平臺,區交通委、城管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朝陽分局等職能部門積極報到,與責任規劃師、主要商戶等多方人員,就三里屯地區交通整體提升的方案和擬修建的過街天橋方案進行反覆研討。

政府部門虛心問診,中外責任規劃師團隊聯合把脈開方。中方紮實調研用事實說話,外方視野開闊與國際對標,原本已箭在弦上的過街天橋方案因責任規劃師投出的否決票被“壓”了下來,更完善的方案正在醞釀。這是一個典型的城市治理精細化案例。不急於拍板,不盲目動工,給予專業技術人員充分的話語權,三里屯過街天橋修建方案暫緩背後,是政府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也是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的有益實踐。


三里屯太古裡前的十字路口要不要架設天橋?中外責任規劃師聯手把脈開方


過街天橋為誰而建?

今年7月,三里屯街道辦事處迎來了自己的街區責任規劃師。一邊是國內知名的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一邊是國際頂尖的美國AECOM艾奕康設計與諮詢有限公司。中外責任規劃師團隊強強聯手,這是“國際範兒”的朝陽區率先探索的新制度。

簽約的證書還沒焐熱,當天下午,責任規劃師就走馬上任。第一個任務就是為太古里路口增設過街天橋的方案提出意見建議。

在這次調度會上,AECOM高級城市設計師錢睿和清華同衡城市更新所所長劉巍第一次知曉相關方案。三里屯地區的交通問題一直廣受社會關注,朝陽區相關部門提議在通盈-太古里路口西側增設全封閉、景觀化過街天橋。與此同時,封閉該路口地面南北向的步行穿越通道,增設隔離欄杆。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三里屯有多個住宅小區,周邊還有朝陽醫院、白家莊小學等醫療、教育單位,居民有南北通行的日常需求。“如果把原本很快就能穿行的路口封閉,變成過街天橋,臺階會給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增加通行障礙。大量的快遞、外賣員也會抄近路從天橋坡道穿行,難以管理,十分危險。”

“天橋到底是為誰建?先要把這個目的弄清楚,其次才是建不建和怎麼建的問題。”在錢睿看來,相關方觀點分歧是很正常的,責任規劃師恰恰是一個相對中立的身份。“責任規劃師可以作為溝通橋樑,以保障公共利益為底線,平衡各方利益訴求,同時給予充分的專業建議和諮詢。”劉巍的觀點與錢睿不謀而合。

接過這個“燙手山芋”,AECOM與清華同衡團隊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調研與論證。

已建天橋為何閒置?

晚上9點,數十人擁堵在三里屯路口,這個原本就不太寬餘的過街空間,此時更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轉頭向西,在距離路口約200米處的雅秀商場外,就有一座南北向的過街天橋。與路口摩肩接踵的人流相比,天橋上卻很冷清,只有零零落落的行人走過。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在路口增設天橋,會不會也遭遇這樣的冷落呢?清華同衡責任規劃師團隊對三里屯地區的交通情況展開了調研。

責任規劃師們一頭扎進三里屯,從清晨待到深夜。他們選取了五個時間段,對天橋和路口的人流量進行統計和對比。數據顯示,當路南和路北的人流量均超過3000人時,天橋的人流量卻僅有300人左右。也就是說,天橋全天對於南北過街的分擔都比較小,行人幾乎全部堆積在路口過街。

由於車位較多,不少私家車車主習慣將車停在三里屯SOHO地下,出來過天橋到馬路北側,本是前往太古裡最便捷的路徑,然而很多人卻“無視”眼前的天橋,依然選擇在路口過街。“天橋又窄又黑,誰往那兒走呀!”來逛街的姚先生對記者說。

“夜晚天橋的照明不足,與周邊絢爛的建築對比明顯,使得行人不會選擇天橋這種灰暗空間。”過往行人用腳投票,專業設計師也持相似觀點。

再進一步分析,規劃師們發現了商業業態熱度不均對交通產生的關鍵影響。在永遠不缺熱鬧的三里屯,雅秀的冷清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由服裝市場變身為購物中心的雅秀,多次轉型未見成效,2016年9月正式閉店。規劃師認為,周邊業態缺乏吸引力,導致天橋對人流的分擔比例不足,造成路口人流量大。“與其新建天橋,不如先設法提高現有天橋的使用率。”劉巍表示。

車行優先還是行人優先?

作為外籍責任規劃師團隊代表,錢睿的表達方式更加直接、尖銳。

“第一次看到天橋方案,我就在現場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從第一次會議開始,錢睿就接連拋出多個方面的疑慮,並對此進行討論。

從專業觀點看,過街天橋的設置將人車分流,客觀上對車輛通行更有利,對行人而言則有所不便。即使安裝電梯,天橋的閒置率也是比較高的,運維成本更將顯著增加。“封閉地面行人動線,優先保障車輛通過,這與國際上以人為本、步行優先的趨勢不符。”錢睿介紹,從國外案例看,車行優先的城市商業核心區都陸續失敗,並轉向步行優先,包括英國牛津街、美國紐約百老匯大街等。

錢睿認為,三里屯這一路口不僅不應封閉,相反,應該探索將其打造成行人友好的開放型路口,成為新的示範。

“這一路口的南北向動線封閉後,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工體北路與三環輔路相交路口的壓力顯著增大。”錢睿的觀點也得到了劉巍的支持。劉巍認為,交通改造要考慮系統性,一個點位的改動可能會影響更大區域的通行。因此,三里屯地區的交通改造,需要配合周邊毛細血管道路的打通,補充城市級支路,實現區域內部的道路微循環。

先後舉行三次研討會,解決問題的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三里屯的交通改善重點需要關注人的行為感受。”這是大家在充分的交流與碰撞中形成的共識。會議初步決定,暫緩封閉路口,暫緩建設天橋,同時研究對西側已有過街天橋改造更新的可能性,也考慮結合正在建設的地鐵線路研究地下通道過街方案,努力探求多路徑提升通行能力。

自朝陽區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以來,各街鄉責任規劃師正以實際行動彰顯出重要價值。下一步,責任規劃師將優先深化對三里屯地區交通的系統性研究,區交通委、交通支隊、專業院所也正為區域整體交通改善做規劃,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力爭以更成熟、更科學、更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系統解決這裡多年存在的停車難、打車難和堵車嚴重等問題。

三里屯依然熱鬧,來往行人或許不會知道,為了他們的暢行無憂,區級部門、街道、責任規劃師等團隊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作為全國首個將責任規劃師制度寫入城鄉規劃條例的城市,北京的城市治理正顯現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局面。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陳雪檸 TAKEFOTO 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