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房屋拆遷建新農村,一年之後住進集裝箱:村民後悔不已


12月13日,攝影師經過皖北的一個村莊,發現這個村莊已經被拆除了一年多的時間,結果新農村不但沒有建起來,村民反而住進了這種集裝箱式的房屋。所幸的是以前的自來水管道沒有被拆除,簡單收拾一下還能供水呢。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年輕人紛紛進城務工並在城市內定居了下來,村裡的人口越來越少,剩下的大部分為一些中老年人。原來的民房使用率不高,有的已經破爛不堪甚至成了危房,這些房屋早已無人居住。

行政村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決定拆除舊房屋建設新農村,每拆除一間房屋還補助上千元,之後統一規劃,擁有宅基地的村民可以申請一片地建設新房。統一規劃建設之後,可以改變原來分散建設的局面,從而騰出來一些土地,還能得到上級的補助資金。

房屋拆遷之後大部分村民搬進了城市定居,一些留守的村民被安排住進了村莊旁邊的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已經廢棄多年,部分院牆已經倒塌,個別教室還透著風。誰都以為搬進學校居住只不過是臨時的過渡措施,沒想到這一住就是一年多。

今年夏天的時候還沒能住進新農村,一些村民看騰出來的土地閒置著實在可惜,就在地裡種了一些玉米、西瓜等農作物,也算達到了拆遷房屋的初衷。圖為一位大姐正在村裡的水泥路旁採摘莧菜。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村民還沒有住進新農村。據大姐介紹,原因在於新村規劃之後,原來擁有宅基地的村民紛紛申請土地建新房。而原來一些在城市內定居的村民也希望將來回到農村養老,不願意放棄在農村建房的機會,結果造成了規劃面積不足的局面。

村裡想再徵用一些土地以增加宅基地面積,卻又得不到村民的支持,大家就這樣互不讓步,導致新農村遲遲不能建設。近日,用於安置村民的學校又被一家企業看中,準備把這所學校拆除建設新廠房,與行政村談妥之後將村民又遷了出來。

就這樣一年多過去了,村民從拆遷的房屋搬進了廢棄的學校,現在又從學校搬進了“集裝箱”,居住環境可以說越來越差。如今很多村民後悔莫及,早知如此就不應該如此草率地拆遷了房屋。你認為這件事究竟錯在了什麼地方,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