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國內27家傳感器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及分析

導讀:我國的傳感器起步相對較晚,在高端傳感器方面的發展落後於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伴隨著國內信息化飛速發展,同時國家將傳感器技術列為重點突破的領域,近年來我國的傳感器發展飛快。

 

國內27家傳感器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及分析

  日前,企業陸續公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筆者通過整理國內主要的傳感器上市企業的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報表,發現了一些行業的規律。  

國內27家傳感器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及分析

  一、整體營收大幅增長,“百花齊放”仍是行業特色

  我國的傳感器市場增長迅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0%,據統計,2018年國內的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472億元。

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傳感器上市企業整體的營收增長明顯,六成以上的企業營收都出現增加,有十家企業(盾安環境、航天機電、華工科技等十家企業)出現負增長。

其中科陸電子營收下滑的原因是2019三季度營業成本16.5億,同比下降21.9%,高於營業收入21.3%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上升0.5%。期間費用率為40.7%,較上年升高9.4%,對公司業績形成拖累;晶方科技營收下滑的原因是2019三季度營業成本2.1億,同比下降30.9%,高於營業收入19.8%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上升10.1%。期間費用率為27.8%,較上年升高6%,對公司業績形成拖累。

  

國內27家傳感器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及分析


  二、行業競爭激烈巨頭尚未形成,營收25億以下是常態

  

國內27家傳感器上市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及分析


  從主要的上市企業來看,年過百億營收的傳感器企業僅有3家,這與國內傳感器企業發力晚、競爭大有關聯,即便是作為國內傳感器領頭羊歌爾股份,其營收也僅過240億元(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因主營業務並非傳感器,故而不做橫向對比)。

  從營收分佈結構來看,超過100億元的僅佔11%,超過50億元以上為26%。此外,年營收25億以下的企業約佔比6成,這也反映了國內傳感器行業激烈的競爭形勢。

  儘管如此,但整體而言,這些企業均實現了盈利,也表示傳感器行業巨大的市場和前景。

  細分龍頭顯現,MEMS領域集中度高

  目前,我國國內供給能力不足,愛默生、西門子、博世、意法半導體、霍尼韋爾等跨國公司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特別是高端產品幾乎全靠進口補給,80%的芯片依賴國外;剩餘的份額也只要集中在幾家上市公司手中,如歌爾聲學、水晶光電、漢威電子、士蘭微和金龍機電等5家公司,佔領國內MEMS市場的40%以上;國內MEMS企業中70%的是中小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競爭前景:智能傳感器成企業未來重點佈局領域

  傳感器是一種應用型的技術,只有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發揮效果,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傳感器成為了一種新的市場需求。智能傳感器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與傳統傳感器相比,智能傳感器的特點是精度高、高可靠性、強適應性、性價比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