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區塊鏈的2019到2020:從“醞釀”到“希望”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區塊鏈產業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方面,在上至中央、下至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區塊鏈產業的投融資活躍、企業發展日新月異;另一方面,聯盟鏈在中國發展迅速,實際應用不斷落地,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開始參與到區塊鏈實踐和探索之中。

由央行主導的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正在穩步推進,嘉楠科技作為全球區塊鏈礦機第一股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的聯盟鏈已不再只是空話。

但我們也看到,在區塊鏈這條賽道上,全球主要國家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

雖然憑藉良好的互聯網行業基礎和眾多區塊鏈產業參與者,外加政策扶持,中國在區塊鏈應用場景和落地速度上較國外具有一定優勢。然而,在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和尖端區塊鏈尤其是區塊鏈複合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仍然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

無論是區塊鏈主流的基礎共識算法,還是跨鏈、側鏈等拓展技術,或者DeFi(開放式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等新型金融生態,目前基本上都由國外團隊或企業機構主導,中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中國在區塊鏈專利上雖然領跑全球,但區塊鏈技術研發人員整體規模相對較小。據Forkest統計,2019年中國區塊鏈開發人員5290人,僅為美國的1/9、印度的1/6、瑞士的1/3。技術研發人員的匱乏,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中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方面發展不足的原因。

2019年,區塊鏈發展有過高光時刻,也經歷過低谷。這裡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新的熱點事件,或喜或憂。但當我們站在現在甚至未來的時間節點,回顧區塊鏈的2019,會發現真正能在歷史洪流中對區塊鏈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並不會太多。

縱觀2019年全年,我們認為區塊鏈的關鍵詞是:“醞釀”。

技術在醞釀:跨鏈、側鏈、閃電網絡等拓展技術在2019年取得一定進展;國密算法、零知識證明等備受關注;經歷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爾兩次升級之後,以太坊在走向2.0的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政策在醞釀:從美國到德國,再到中國,2019年區塊鏈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諸多政策上的肯定。尤其是中國經過1024講話後,全國各地區短期內頻繁發佈了眾多區塊鏈扶持政策。這些政策的成效需要時間的醞釀,我們相信,在政策的加持下,2020年中國區塊鏈產業會迎來新的發展。

應用在醞釀:2019年,我們看到了很多有價值的區塊鏈應用實踐。支付寶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時間銀行”,提出新型養老解決方案;騰訊區塊鏈在電子發票領域持續發力,並代表中國主導制定區塊鏈發票國際標準;百度超級鏈成為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的底層技術,為區塊鏈司法存證提供堅實基礎。另外值得關注的是,DeFi成為2019年區塊鏈領域最熱關鍵詞之一,吸引眾多關注,甚至有研究機構將DeFi視為區塊鏈3.0階段的代表性事件節點。

經過一年來技術、政策、應用和行情的“醞釀”,2020年區塊鏈產業的關鍵詞,非“希望”莫屬。

區塊鏈,從2019到2020,在發展中“醞釀”“希望”。

区块链的2019到2020:从“酝酿”到“希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零壹智庫聯合數字資產研究院於12月20日在零壹財經·零壹智庫 “全面智能,深度鏈接——2020數字科技年會暨零壹財經新金融年會”上發佈《區塊鏈產業發展趨勢報告(2019)》。

該報告通過對2019年區塊鏈產業發展回顧、中國區塊鏈全年投融資活動、相關區塊鏈企業整體發展情況、人員招聘情況和專利申請情況,以及各地監管政策和產業園區建設情況等方面進行細緻梳理,分析當前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難題與挑戰,並展望區塊鏈的2020。報告力爭為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進行一次全面“普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瞭解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現狀,並看到區塊鏈產業未來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