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最近,李子柒火到國外的事兒引起了國內媒體的熱烈討論。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有人說李子柒向海外傳播了中國文化,也有人說李子柒的視頻太美好了,不是真實的中國。

然而除了這些爭論,我還看到了另外一種聲音,有人開始拿李子柒的“小清新”噴“工業黨”。

他們說李子柒事件的背後,是工業黨對小清新根深蒂固的不滿,覺得只有“天眼”大鍋蓋這種東西才是“中國文化”。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對於這種觀點,我第一個表示不同意。

前兩天我還看見有篇文章,點名批評觀察者網、烏鴉上尉、深度News、佔豪等工業黨,說我們自我矛盾,排斥個體價值,反感文藝青年,沒有人文關懷,只相信優勝劣汰,黑暗森林,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跟咪蒙是一類人。

某些人之所以會覺得工業黨不喜歡小清新,自相矛盾,其實不是工業黨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對“工業黨”這三個字有深深的誤解。


01

所謂“工業黨”:

不Care工業,也不是黨


到底什麼是工業黨呢?

其實你只要抓住一點就夠了——就是你相不相信,推動一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核心動力,是

工業化進程

信,你就是工業黨;不信就不是。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有人說:啥叫工業化進程?

“工業”是用機器造東西,沒什麼了不起的,因為機器可以買。

“工業化”,是用機器造機器——1臺機器造的零件,可以組裝成10臺機器,10臺機器繼續造零件,能造出100臺機器,

機器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再去“造東西”,工業產品的數量就會爆炸式增長。

工業黨相信,一個社會發展得好不好,主要看它“用機器造機器”的效率高不高。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機床

如果機器全靠買,買來只能造襯衫、大炮,卻造不出機器,那充其量是

有“工業”,而沒有“工業化”。

工業黨認為,工業化程度高不高,生產力發展水平高不高,決定了國家是不是真的強大。

因為工業黨相信,只要人類還是我們今天這副血肉之軀的模樣,“物質需求遠遠超過手工經濟效率”的矛盾就一直存在,而只有工業化的高效生產能解決這個矛盾。

所以說我們現在享用的社會,和未來要發展的社會,都是工業化社會。

工業黨不會直接跟你談“自由平等博愛”“人道主義”這些目標如何達到,他們會先考慮如何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然後為這些目標提供存在的空間。

工業黨相信,繁榮的經濟、高效的生產,是一切民主自由、一切人道主義的基礎。

一句話:“工業化,才有肉吃。”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當然,你可以不認同這些,你可以有自己堅持的信念,比如:

有人堅信,推動社會發展的是市場經濟;

有人堅信,推動社會發展的是計劃經濟。

有人相信,自由平等博愛是最重要的人類價值觀;

有人相信,對個體的“人文關懷”程度高不高,最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有人用中國的前三十年否定後四十年,

有人用後四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

這些人統統不是工業黨,因為他們是“意識形態先行”。

工業黨有時讓人覺得“務實”,就因為他們“不來虛的”,只問一件事:工業化搞咋樣了?

所以有人覺得工業黨“很偏激”,人活著怎麼能“不問價值,只看物質”?

這種跟工業黨針鋒相對、喜歡“上價值”的人,我們統稱為“情懷黨”

把人道主義、自由、愛情、夢想這些東西看作是獨立的目標,號召大家直截了當地衝上去追求。

情懷黨認為:沒有個體的幸福,國家不能算真正的強大。

而工業黨認為:沒有國家的強大,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

21世紀初,很多情懷黨牢牢把握著輿論的風口:

比方說為什麼移民呢?因為中國文化不行(有奴性)、制度不行;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深圳華強北生產一堆“山寨機”,就是中國手機制造不行,什麼“從模仿到創新”都是扯淡;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比方說京東方這種液晶面板廠商,投產幾十上百億建的新廠,他們諷刺說“一投產就比國外落後2-3代”,完全無視液晶行業從低世代向高世代做產業升級的技術過程。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就是在這樣“不顧事實,價值觀先行”的輿論環境裡,工業黨挺身而出,要為中國的工業化“正聲”。

有些情懷黨甚至直接把髒水潑到工業黨身上,說工業黨就是“工業法西斯”,只要為了取得工業發展,犧牲人民權力乃至生命都可以。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就像前面咱們說的,工業黨認為,只有更努力地發展工業化水平,才能為“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目標爭取到更多空間。

工業化水平是土,“人道主義”是花。沒有好的土壤,花是長不好的。

世上本沒有自幹五,討厭公知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自幹五;世上本沒有工業黨,討厭情懷黨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工業黨。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過去總有人說,工業黨就是“五毛吹”,只要是中國民族工業,一律吹上天,秒殺國外工業。

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所有的工業黨講民族工業,都是既看到成績,又看到不足,最後看到希望。

比如講京東方,既要講它發展的不易,也要講它在智能手機屏幕領域搶佔大量市場的成績,同時還要講它在OLED面板等高端產品線上跟三星等國際企業存在很大差距,還要奮起直追。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我們講出來的是故事,沒說出口的是“工業黨”內心秉持的“唯物史觀”:

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

如果“意識形態先行”,認為凡是中國工業就必須“吹爆”,那隻要說“輝煌戰績”就夠了,何必談什麼不足?

所以“實事求是”是一個最起碼的態度,而且中國工業體系太過龐大,也不可能用“一個態度”來“統領一切”,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子: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高鐵”就是“市場換技術”的成功案例,而“汽車”行業就是“市場換技術”導致“沒掌握核心技術”失敗案例的典型。

工業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很多行業並不存在一致性的規律。

所以做一個好的“工業黨”,他的“自我修養”包括:

1. 重視數據與事實

2. 有懷疑精神,敢於質疑“權威”數據與理論

3. 能夠抓住複雜事實的關鍵因素和主要邏輯

4. 不斷學習,收集理解信息

所謂的“工業黨新媒體”,就是通過數據、事實與邏輯,向普通人展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複雜現實與歷史長卷,打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宏大敘事”。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事實上,工業黨說起來“高大上”,卻從來都不是一個在現實裡“聚合”的黨派。

早期的工業黨,寫出來一些有價值的文字,往往隨意地就在BBS論壇各處隨意發佈,網友也是自發傳播的,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活動,但一些文章經過多年考驗,流傳下來,出現了少數有影響力的大V。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工業黨不能成其為“黨”,它只是中國互聯網上一個聯繫鬆散的知識群體。

一直到“工業黨文化偶像”劉慈欣的小說《三體》、電影《流浪地球》等文藝作品的火爆,工業黨思想才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但總體來說,“工業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仍然有限,尤其是“硬核直男風”的敘述方式,讓很多女性讀者望而卻步。

如果你理解了什麼是“工業黨”,接下來我想給你展示的,就是“工業黨”用他們的思想來“秀肌肉”的時刻:

為什麼工業黨敢說中國的前30年,和後40年的發展,一點也不矛盾?


02

差一點,中國不是今天的模樣


中學歷史課本里講“工業革命”,說這“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其中的關鍵因素是瓦特改良的

蒸汽機。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但是僅僅造出一臺蒸汽機,生產效率就發生“質的飛躍”了嗎?答案藏在細節裡。

1770年左右,英國的煤礦裡出現了一個可喜的“成本下降循環”:

礦井裡用蒸汽機排水,蒸汽機技術的微小進步(↑)促使煤炭價格下降(↓),而煤炭價格的下降(↓)又擴大了蒸汽機的適用範圍(↑)。

與此同時,機床精度水平達到了可用來製造另一臺機床部件的水平,即便沒有一流技工也可以。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這樣,另一個“成本下降循環”開始產生:機床精度和效率的微小提高(↑),會降低下一代機床的成本(↓),並提高下一代機床的精度(↑)。

兩個循環很快碰到了一起——蒸汽機驅動下,機床可以對鋼鐵零件進行更高效的加工,製造更好的機器——當然也包括蒸汽機和機床自身。

換句話說,蒸汽機通過機床“生出了”更多的蒸汽機,而更好更快的機床通過蒸汽機“生出了”更多的機床——也就實現我們說的“工業化”,用機器造機器。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蒸汽機作為“動力機”,和機床作為“工業母機”,發生了革命性的結合,一個新的工業部門——

重工業,或者說裝備製造業開始出現。

在此後200多年裡,重工業和其他行業的地位一直是“不平等”的,因為重工業只需要人力和自然資源(煤),就能製造自身所需的幾乎一切物資,同時源源不斷地為其他行業輸送新的機械設備。

如果其他行業停滯了,重工業可以自己升級換代;

但如果重工業停滯了,其他行業只能停在現有效率、水平上繼續生產。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而這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增長的引擎:

農業時代,GDP要看老天爺的臉色,靠天吃飯;

而工業化時代,GDP要看重工業的臉色,重工業成了“經濟發動機”。

這在中國建國初期,體現出非常重要的意義。

50年代初,中國工業的底子太薄了,別說“超英趕美”,連印度都不如:

印度人均鋼產量4千克,中國2.37千克,美國538千克;

印度人均發電11千瓦時,中國2.76千瓦時,美國2950千瓦時。

中國工業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很多產業處於空白,沒有一個不依賴外來裝備、原材料,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條甚至工業品。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所以那時候人們爭論:我們到底應該先發展重工業,還是先發展輕工業?

如果輕工業優先,輕工業用的設備從哪裡來?發展農業用的機械設備從哪裡來?

有人說可以先買外國機器,把紡織什麼的搞起來,讓輕工業訂單掙了錢,再回頭來建設重工業,這比起直接搞重工業更“容易”一些,能解決工業投資的問題;

但是這就意味著“重工業”要等,每一次重工業投資都要等到輕工業完成一輪“產品-利潤”的循環週期以後才能進行,重工業建設速度就會很慢。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慢到什麼程度?輕工業5-6年才帶動一個重工業部門(鋼鐵、冶金、能源、化工等),幾十年才能促成完整重工業體系形成,如果這期間遇到經濟波動,還需要等更久。

英法美“從輕到重”的工業化進程走了半個世紀以上,中國實在等不起。

於是才有了我們知道的,建國初期先發展重工業,再發展輕工業的道路。

在蘇聯的援助等支持下,中國還是建成了156個大型工業項目。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到了70年代初,又推出“四三方案”,計劃用43億美元從西方各國進口成套設備,又興建26個大型工業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人民幣,至1982年全部投產。

更重要的是,在前30年裡,中國從建國時80%人口是文盲的窘境,到改革開放前,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可以說,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國防”和“民用”兩套工業體系,中國必須有所取捨,根據不同時期國際局勢的主要矛盾,中國的領導人做出了非常有眼光的選擇。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前三十年和後四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不是斷裂的,而是有著內在的延續性:

改革開放時期工業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毛澤東時代打下的基礎,尤其是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相對高素質的勞動力。

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建設,對改革開放後中國仍能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而沒有淪為全球市場的附庸產生了重要影響。

這就是工業黨眼中的“統一敘事”:

兩個時代的生產關係,都是把發展生產力放在核心地位,把“工業化”作為新中國一以貫之的追求,從而在“工業”角度中彌合了分歧:

中國強大的唯一道路,從始至終都是建立起完整的大工業體系。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1950-1977年,中國工業的平均發展速度達11.2%,遠高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等世界強國。到1978年,中國能生產18萬臺機床。

雖然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結構嚴重失調,但經過20年的艱苦奮鬥,到70年代初,中國初步完成了國家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積累。

而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工業化進程又經歷了3次升級:

第1階段(1978—200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發展,輕重工業同步發展,到20世紀末,輕紡工業產品已經出現過剩。

第2階段(2001—2014年),資本密集型產業主導發展,加入世貿組織(WTO)後,中國重化工業重新加速發展。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第3階段(2015—至今),

技術密集型產業主導發展階段,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促進中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轉變。

中國的工業化水平不僅在大幅提升,而且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1978到2017年的40年裡,工業增加值從1622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10.8%(高於同期GDP增速)。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增長

40年中有17個年份,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3個年份超過60%),貢獻率小於30%的年份只有9個,另外14個年份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介於40%~50%。

一般來說,一個工業化社會要闖過“五道關”:

1、標準化

2、批量化

3、系統化

4、信息化

5、智能化

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完第3步,做到了“系統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在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囊括所有41大類525個小類。

今天的中國工業化進程,整體上正處在4→5的過渡階段:立足信息化,走向智能化。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為什麼這幾年“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之類的概念炒得火熱?其本質還是可以拿“用機器造機器”來解釋,只不過當今國家之間比拼的重要項目不是蒸汽機,而是:

“用芯片造芯片”

一旦有了第一代芯片,就可以用作工具,生產下一代更好的芯片,下一代可以用來生產再下一代……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誰能用(自主研發的)芯片所驅動的計算機,設計製造出領先於世界的芯片,並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用領域,誰就在21世紀搶佔了先機。

抓住這一輪工業智能化浪潮有多重要?海思等自研芯片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我們講一個軍用領域的芯片故事——前蘇聯為什麼在軍機上逐漸落後於美國?

美國從70年代的F-16戰機開始,就裝載了計算機控制的飛行操縱系統,每秒鐘可以進行200次微控制,菜鳥也能飛出蘇聯頂級飛行員望塵莫及的空戰動作。

而到了2002年服役的F-22,機載計算機軟件已經包括400萬行源代碼;後來到F-35的軟件更是長達1900萬行源代碼。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20世紀90年代,美國完成新一代武器的全面換裝,雷達、探測、火控、操縱、動力控制等系統裡大量使用計算機芯片。

而前蘇聯直到解體之前,也只是把上一代“機械化裝備”的技術潛力不斷髮揮到極致

但是在“信息化+工業化”革命的威力面前, 這點升級很快就變得不值一提。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咱們說“工業化”是“用機器造機器”,而工業革命的標誌就是出現一種全新的機器,它可以自我複製,

提供強大的動力來源。

而正拉開大幕的下一次工業革命,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等新技術引爆的“新機器”,將更有可能成為中國彎道超車、引領革命的機會,而不一定由美國引領。

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通過毫無節制地“印美元+發美債”的金融霸權,加上製造業往海外的不斷外包,掙快錢、“吸全世界的血”,已經漸漸掏空了自己的工業體系。

比如1979-1993年,美國製造業流失了23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為什麼從奧巴馬到特朗普,都在強調美國的“再工業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捲入其中的就業人口多少。

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他們終於意識到,只有提振實體制造業,重新打造美國的“工業體系”,才能真實地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所以他們想讓蘋果等企業回美國建廠,還鼓動富士康、臺積電赴美建廠。

而即便如此,它想要追趕上工業體系更完整的中國,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國不僅在高速發展本國的工業化,而且正在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工業化秩序”。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比如中國的老朋友坦桑尼亞,40年來接受中國的工業化援建,中國工程師手把手教給當地人技術,讓他們在鐵路、紡織、航運、製藥等方面站在非洲前列,堪稱

東非的準“工業黨”國家。

而它也是非洲少有的政局穩定、艾滋病感染率逐漸下降的國家,政府已連續40多年穩定執政。

還有希臘,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離雅典8公里,但是老化得很厲害,疏於維護,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生意更是遭到重創,一蹶不振。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2010年,這個港口年吞吐量只有88萬標準箱,是大港口的一個零頭;

2008年,中國的中遠集團簽下港口35年的特許經營權協議,11年過去,預計今年吞吐可以達到580萬標準箱,全球港口排名36位,進步60多名,可以跟德國、意大利的港口掰手腕了。

中國人去了,除了修繕好碼頭,還做了什麼?

中遠集團所做的投資建設,把它從單一的集裝箱碼頭,變成了多功能的遊輪、渡輪、汽車碼頭,還讓它具有物流倉儲、修船造船等功能。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遠集團建設前後對比

這還沒完,中遠推動希臘政府,打通了這個港口跟歐洲的鐵路網,把它納入“一帶一路”規劃中,貫通了一條“中歐陸海快線”,每週30趟列車,覆蓋歐洲1500個網點,7100萬人口,從東亞運貨到歐洲腹地,時間縮短了一個星期以上。

你看下面這張圖,藍線是原來東亞到西歐的海運路線,紅線是希臘港口貫通後的快線,省下多長的距離。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西方人總想黑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認為我們在搞“新殖民”。

但事實是,中國輸出的秩序從不是你爭我奪的剝削,而是把對方孤立、僵死的一個點,通過中國可以輸出的工業建設和改造技術,納入到中國在全球的資源網絡中來。

換言之,中國走了一條跟歐洲殖民霸權、美國金融霸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中國正在把那些願意和中國站在一起、振興本國工業、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變成志同道合的“工業黨”。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化樞紐,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捲入這場世界級的工業化超大規模協作進程中。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輸出工業秩序,是我們和眾多國家一道,抵抗美國向全球輸出金融秩序最好的出路。

讓工業化惠及地球上更多的人,就是中國向世界輸出的、全新的“普世價值”。

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中國正在這麼做,也只有中國有能力這樣做。

有人說,你真是把工業化吹上天了,好像它能解決一切問題。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當然,工業化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會伴隨著社會問題,比如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

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不是倒退,不是退回到“小國寡民”的農業社會,而是繼續推進工業化朝更先進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中國工業強力推動的節能減排效果已十分顯著。

雖然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穩中有升(下圖紅線),但單位工業產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在17年間下降了59%(下圖紫線),全國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也是工業貢獻的。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工業能源消費變化

而同樣的,中國單位工業產值的用水量也在13年裡下降了72%。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工業用水量變化

工業黨相信,工業化遇到的很多問題,可以靠發展工業化本身來解決,而不是旁顧其他。

我們今天應該感到幸運的一點是,我們的國家一直在堅定地搞

工業立國、生產立國,而不是搞金融立國、貿易立國。

打造完整的工業體系,讓工業之間相互配合,把幾億中國人捲入工業化生產,是中國工業體系的力量。

歸根結底,金融業是不能創造真實財富的。從長期來看,投機泡沫一定會破,只有工業的增量才能填上泡沫。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我們造出了東西,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才能買到東西,金磚不會下金幣,大樓不會生別墅。

所謂的資產能夠增值,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品生產在指數增長,土地、金銀這些不能指數增長的東西,價格才會上漲,看起來就像增值了一樣。

這就是中國人日子可以越過越好的現實基礎之一。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各國經濟總量佔世界比例隨時間的變化(紅色為中國,綠色為美國)

這就是今天中國工業黨試圖向國人傳播、普及的“當代中國宏大敘事”。

在“情懷黨”的眼裡,這個國家飛速的發展五光十色,“亂花漸欲迷人眼”,是一片片分散的天地,人們有著太過迥異的職業選擇,對當今中國有著紛繁複雜的認識,幾乎難以凝聚共識,只能在一個個“亞文化”的小圈子裡兜兜轉轉。

但在“工業黨”的眼裡,中國70年來的巨大飛躍只有一個真相:

那就是以“工業騰飛”為動脈,向各行各業不斷輸血,盤活、振興整個國家經濟,走向國富民強的宏偉敘事。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03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很多時候,情懷黨會攻擊工業黨沒有“憂國憂民”的情懷:看看那些因工業化而荒蕪的田地、破敗的鄉村、汙染的河流、汙濁的空氣……你怎麼好意思為工業化唱讚歌呢?

一個工業黨可能會這麼回答他:那取決於你的眼光是朝前看,還是向後看。

如果向後看,你心中的理想就是田園牧歌式的小農經濟生活,或者說,去做一個“李子柒”,可不可以?當然可以,這是個人選擇。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但請不要忘了,你之所以能舒服地躺在沙發上,欣賞李子柒的視頻,並且心嚮往之,是因為人們可以在工業化時代,用智能手機、WiFi、4G、高清攝像等基礎設施,為自己營造出這樣一方愜意的精神天地。

工業黨從不批判“小清新”,工業黨一樣喜歡看李子柒的視頻,工業黨堅持推進工業化,就是為人們爭取到這些可以“自由嚮往各種價值”的生存空間。

同樣的,如果你心中的理想是朝前看,是過上比今天更好的現代化生活,那麼工業化就是必須堅持的唯一道路。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工業黨有一句口號,叫“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如果你擔心地球的資源被工業化進程開掘殆盡,一種想法是停止工業化,另一種想法,就是向“星辰大海”出發,向太空要資源。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有一句格言: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這就是工業黨人的情懷。

為什麼要“燒錢”去探索太空?為什麼要去探月球火星?為什麼要計劃“太空移民”?

問題在於:你是想返回那個註定荒蕪的巢穴,還是要把星辰大海變成新的家園?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而打造新的家園,靠的是無數工程師和產業工人的雙手,靠的是步履不停的工業化進程。

有時候,腳踏實地,就是對星空最高的仰望。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工業黨不是沒有侷限,他的思維角度有很多侷限。

工業黨不是沒有問題,他也有很多問題,比如過於迷戀所謂的“宏大敘事”,總是看上去對個體的“人文關懷”不夠;

但工業黨最不缺的,就是直面問題的勇氣:

面對磕磕絆絆的產業現實的勇氣,

面對窘迫資源和宏大願景之間永恆張力的勇氣,

面對“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勇氣,

面對工業化進程遭受重重阻撓,卻仍然義無反顧的勇氣。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馬前卒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輸出工業化,推廣工業文化,不是為了當上帝,對別人指手畫腳,而是為了給我們自己的工業體系撐起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把生存、 發展、繁榮的權利帶給相信工業化、相信中國的人們。

今天的中國工業化現狀,當然還存在很多問題:

低水平的行業(鋼鐵、石化、建材)產能過剩;

而高端產業發展又不夠,很多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基礎軟件依賴進口和外資,還是會被人“卡脖子”。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中國在工業規模上確實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但中國還不是一個自給自足、可以體內循環的“工業強國”。

我們有落後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趕超,但追平誰從來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就是要繼續超高標準地幹下去,超過世界,超過我們自己。

而我作為一個工業黨的心願,就是記錄下這個過程裡,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故事,讓百年以後的人們還記得,中國波瀾壯闊的工業化進程中,曾烙下的每一個腳印,和每一個動人的瞬間。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小清新覺得工業黨就是沒有人文關懷,就是不在乎個體價值,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破碎的,不連貫的。

但是,在工業黨的視角里,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邏輯,所有個體的付出,都不是無意義的,每一個個體的犧牲,都是在為未來鋪路。

正如有段著名的話所說: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因此我的兒子們才能學習數學和哲學。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地理、航海、商業和農業。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和雕塑。

從長津湖凍住的眼淚,到羅布泊壯麗的蘑菇雲;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

“我效忠中國人民”

從1公里犧牲1.5人的川藏公路,到總數佔全球一半的高鐵成績;

從能擋住洪水的血肉長城,到南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八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到“一年下水一支法國海軍”

從“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到“打貿易戰奉陪到底!”;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核心:

那就是中國人期盼科技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的意願,永遠都不會消失;

中國人追求個體幸福和偉大復興共同實現的理想,永遠都不會熄滅!

這就是工業黨的浪漫。

17年前,劉慈欣寫了個短篇小說《朝聞道》,說宇宙中有一種職業,叫做“排險者”。

這個排險者是幹嘛的呢?

大家都知道做化學實驗的時候,有時候會搞出火災什麼的,宇宙中的文明也是如此,文明在做某些實驗的時候,很可能給宇宙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排險者所做的,就是偵測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進程,防止他們哪天突然科技飆升,發展到足夠的科技,然後稀裡糊塗做了個毀滅宇宙的實驗。

有一天,一夥宇宙中的“排險者”來到地球,說要消除地球人的科學實驗可能給宇宙帶來的災難。

地球人問: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盯上我們的?普朗克時代嗎?

排險者搖搖頭。

“那麼是牛頓時代?也不是?!不可能遠到亞里士多德時代吧?”

“都不是。”排險者向人類展示了預警系統報警時的畫面——三億年前的石炭紀,一個原始人抬頭仰望星空,一雙深陷的眼睛充滿了畫面,黑暗中的瞳仁中有一些銀色的光斑,那是映在其中變形的星空。

“這個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時間超過了預警閥值,已對宇宙表現出了充分的好奇。”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盯上你們了。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地球人感到不解:“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前面說過,只有當有能力產生創世能級能量過程的文明出現時,預警系統才會報警。”

“你現在看到的不正是這樣一個文明嗎?”

人們面面相窺,一片茫然。

排險者說:“這很難理解嗎?當生命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時,距它最終解開這個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了。”

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億年時間,才第一次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但那一時刻距你們建成愛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萬年時間,而這一進程最關鍵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時間。

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後你們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

70年前,中國人看到了那塊叫做“工業化”的寶石,然後花了70年時間彎腰,而距離解開它的奧秘,只剩一步之遙。

這一步,便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中國工業黨的崛起:走自己的路,讓情懷黨說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