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在謙尋CEO奧利的專訪中,2017年4月28日,寒暄階段時奧利流暢報出這一串數字的次數已經不下三次,鎮定而懷念。

「最近幾天太辛苦了,經常懷念從前,懷念剛剛做電商的時候,還有時間一起看電影,晚上大把時間和朋友聊天,週末還能逛一圈。」專訪末尾的奧利感慨說到。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謙尋CEO 奧利

兩段畫風突變的人生轉折點,便是2017年4月28日。這一年的謙尋團隊來到了杭州,火力全開搭建了MCN機構和直播機構的最早雛形,始終秉持著「服務好主播」的初心把整個團隊帶到了接近300人的規模,摸著石頭過河打造了一套合規高效的謙尋選品流程,漸入佳境的當下又再次面臨著社媒、公關、營銷、超級供應鏈等接踵而至的時代轉型挑戰。

一路走來,薇婭和謙尋之間始終相依相守地汲取著彼此的能量,堪稱“野蠻生長”。近兩年行業整體的恐怖引導銷售額,讓薇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過度挖了個“底兒掉”,感覺工作中的薇婭似乎再也沒了新的故事可講。

其實,生活中的薇婭常常喜歡做一些搞怪的表情動作,可能她的壓力真的太大了。這樣可以釋放一下情緒,有時對同事過於嚴厲了,也會這樣緩解一下氛圍。

「太瞭解她了,在我看來她所有可能搞笑的事情,最後道理是什麼其實都能看得到的,所以往往生活中就不會覺得她有什麼搞笑的事情。」奧利補充說到。

關於薇婭,奧利是感同身受的,目之所及皆是生命中的苦難,荒野之上的星星“有趣”點綴當然也就無法感知。


一、初到杭州

搭建了MCN機構的最早雛形


從2011年開始做電商,這些年裡奧利的行業心態是沒有變化的:姐姐薇婭,始終是奧利的事業核心。不過,在幫薇婭運營店鋪的過程中,奧利發現了一個問題,淘系流量越來越難了。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後來2016年5月19日機遇降臨,薇婭接到了一個淘寶小二的直播邀請,可以在淘寶官方平臺內通過直播導流賣貨。當時薇婭正在度假,和奧利溝通之後,一致覺得既然是免費的流量,那幹嘛不去嘗試一下呢?

於是在2016年5月20日,薇婭在酒店裡開了第一場直播:40~50分鐘,5000人瀏覽量,主題就是簡單和粉絲們聊天。接著在7月份,參加了一次官方的“連秒十小時”活動,創造了1個小時20000單的記錄,遠超第二名的8000單。

多年的電商經驗、較早的直播節點再加上沒有較多的主播競爭,讓薇婭拔得頭籌地獲得了第一場小勝,也讓謙尋意識到了直播電商的強大帶貨轉化率。

既然直播有這麼高的轉化率,為什麼不去借勢發展呢?當機立斷的2016年,謙尋的30人團隊便開始了All in直播賽道,當年就做到了8000W的銷售額。雖然到杭州後的第一年,整個2017年繼續爆發做到了10億的GMV,但是2016年的先發優勢無疑是功不可沒的。

來到杭州的原因,也有點順勢而為的意思。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有好幾家機構聯繫到了奧利想要簽約名列前茅的當紅主播薇婭。趁著來到杭州開會的機會,奧利上門溝通調研了幾家杭州的機構。經過對比之後,發現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甚至自己家團隊的專業度、規模的成熟度會好上很多,於是有了做機構的想法。

既然要做機構,留在廣州就有點吃虧了:每月需要來杭州開會;大部分主播都在杭州,而做機構需要一次簽下10個主播;離官方近一點,溝通信息也會方便一點;未來的趨勢可能大部分機構也會在杭州……這樣看來,來杭州便成了必然選項。

2017年4月28日,奧利在杭州組建了謙尋最早的4人初始團隊。項目到了冷啟動的時候,團隊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去摸索實際業務需要那些支持配合,進而明白需要哪些崗位配置。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後來一次淘寶大學的講課上,謙尋把很多行業的零散潛意識做法做了一次系統概念化分享,於是就有了最早的一版MCN機構雛形:經紀人部、招商部以及運營部。當然目前的謙尋內部,已經做了很多次版本的迭代,不過外部仍然有特別多的機構在沿用這個一堆Bug的初始雛形版本。


二、服務好主播

造就了現在的團隊向心力


「謙尋內部沒有GMV要求,沒有KPI導向,謙尋的態度是服務好主播。」奧利聊起日常工作時候這樣說到。

聊起如何服務好主播,很多人覺得看起來也就這麼簡單:選品、招商、活動報名、幫助主播後臺打字、助理遞個東西。可是實際上,每個主播遇到的事情都不太一樣,身上存在的問題也都不太一樣,沒有辦法做到批量規模化進行團隊增長。

直播本身就充滿著不確定性,往往一個團隊不管多麼優秀,與新的主播進行合作,一定都會出現一堆問題。這就需要機構和主播在三個月的試合作期裡,彼此坦誠相待地一起磨合,運營負責人負責找客觀問題,主播負責找主觀問題,不斷開會反饋解決,才能進化成一個有機的團隊。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直播間的團隊配合

某種程度上來看,主播和運營的搭配和談戀愛一樣,需要看是否適合:感性的主播,需要理性的運營幫助梳理,感性遇到感性就會太激情了;理性的主播,需要感性的運營幫助共情,理性遇到理性就完全沒了摩擦。

因而每當一個新主播提出一個優秀運營的需求時,謙尋會認真考量之後搭配最適合的運營而不是名義上的優秀,「當然了,謙尋的團隊成員也都很優秀。」奧利這樣調侃說到。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深夜的謙尋依舊燈火通明

現在的謙尋團隊,達到了300多人的規模,其中包括38名主播,除了公共的職能部門有了涵蓋招商、運營、經紀、數據、設計、公關等部門的200多人的服務團隊,大概是5~6人服務一個主播,即便這樣仍然特別吃力。如此類比,市面上很多其他的MCN機構,主播對應運營的配置比例明顯是不合理的。


三、不止超級供應鏈

未來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要說願景,第一個一定是規範行業,謙尋一直在做很多嘗試和規範行業的事情。」這句話可以算是奧利之前在北京對三聲說過「這個行業一直很亂,現在也是這樣」的隔空回應了。

直播電商的核心和命脈永遠是商品,行業的很多亂象也都來源於此。比如直播選品,商品的劣質造假、來歷不明便是永恆的難題。起因於此,謙尋在團隊起初的2016年底,便從頭貫徹了淘寶聚划算的一系列選品規則:產品評分、DSR、差評率、淘寶店鋪一個鑽以上等。後來在基礎上又擴大化加入了很多新的選品條款,選品的結果也合規高效了很多。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直播間有很多人時刻待命

在當下的直播電商玩法下,謙尋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卻也正面臨著社媒、公關、營銷、超級供應鏈等接踵而至的時代轉型挑戰。也就是謙尋未來想要做的事,會把「素人紅人化、紅人藝人化、藝人商業化」這個模式跑通,玩法上也會有著飽滿的想象空間。

目前的玩法邏輯是貨找人、商家找主播,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踩雷。謙尋超級供應鏈的構想便是想要繼續優化這個玩法:把優質品牌商、供應鏈的商品聚集放在謙尋這裡,主播可以自由地選擇想要的商品,實現更高效率的人找貨玩法。

背後的邏輯不是獨立為薇婭設計的,而是把薇婭這裡豐富多彩的商品分享出來。

傳統工業基地商品單一、性價比一般般,很多頭部主播的崛起就是靠著供應鏈,而廣大的中腰部主播的發展正是被供應鏈的匱乏給限制住了。直播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謙尋的這個構想可以給到廣大中腰部主播一個完全自由、比商場商品更加豐富多彩的集合空間,幫助這些主播們實現更好的發展。

「當然,我們會先在內部跑一圈,消化力足夠、可以跑通便可能向外部開放。」聊到這裡的奧利明顯是不排斥開放的,薇婭帶給了謙尋足夠的信心,當然謙尋也有著足夠的實力。


四、這個行業

想要做好都需要時間積累


「薇婭是老闆娘+藝人+模特+電商運營的四合一體」這是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對薇婭的人設總結。輾轉於北京、西安、廣州、杭州的多重職業背景,讓薇婭具備了能夠在直播電商行業遊刃有餘的特質和實力。

奧利:關於薇婭,我感受不到她生活中的“有趣”

「龜毛,很摳細節。」當我們問起什麼是薇婭最優秀的主播特質,奧利這樣笑著說到。

在最初啟動直播電商的時候,奧利有給薇婭分析過她的粉絲畫像。於是,在後來很多商品的細節設計上,薇婭都會十分「龜毛」地兼顧到商品的對應粉絲畫像。

比如當時有一款毛衣的亮片設計特別好看,薇婭考慮到很多粉絲都是和自己一樣,是剛生下孩子不久的媽媽,抱孩子時身前的亮片會刮到孩子,便把亮片的設計放到毛衣後背去了。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薇婭的「龜毛」裡往往隱藏著恰到好處的共情。

另外一點比較特別的現象,就是全網大多數主播的商品垂直類目佔到了60~80%的比例,薇婭這邊佔比最大的彩妝護膚也才20~30%的比例,是數量極少的全品類主播。

背後的原因,除了對待細節的龜毛,更多地還是花了足夠的時間來培養對於粉絲的信任度:粉絲信任薇婭,同時又有各式各樣的商品需求,大家逐漸願意一起參與進來,品類的積累也就進入了越來越多的正向反饋狀態。

隨著市場越來越熱,藝人們也逐漸開始湧入了這個行業。無論是紅人還是藝人,面臨的問題依舊是時間上的分配。

藝人們太忙了,直播的底層運營邏輯卻是「通過時間積累建立信任度」。想要多方兼顧,時間上的衝突矛盾自然難以調和,不過好在藝人對於直播電商行業的調性感覺越來越好了。

藝人的加入就像一條新的鰱魚,讓這個行業又熱鬧了一點。只不過此時此刻,薇婭可能更想知道的是:遠在廣州的女兒有沒有想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