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四川遂寧蓬溪縣有兩塊“飛地”,出門一步就跨入南充

從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蓬南鎮坐車出發,沿著蓬安公路(蓬南—南充安福鎮)前行,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南充市安福鎮的地界範圍內。大約經過8公里之後,車子拐上一條坑窪的村道,這條路就是通往金華村的。金華村距離蓬南鎮有近10公里路程, 距離農興鄉場鎮還要遠一些,全村分為4個小組,人口共計1026人。

四川遂寧蓬溪縣有兩塊“飛地”,出門一步就跨入南充

車子在一條小河前停下,這裡就是金華村與南充市安福鎮的一處“邊界”,橋這頭的是南充人,橋那頭的是遂寧人。遂寧人不管要出門還是回家,都得經過南充人的地界。

而河沙村的兩個飛地組則位於南充市安福鎮的場鎮旁邊,兩個組共有村民400餘人。其中的一組緊鄰場鎮,已經形成了一條像模像樣的街道。這兩個組與場鎮的分界線也是一條河,連接兩者的也是一座小橋。

四川遂寧蓬溪縣有兩塊“飛地”,出門一步就跨入南充

“金華村,圓又圓,三方是水,一方靠山;要問好大,兩條溝,十匹山,三個壩,兩個灣,土地433(畝);地勢偏僻,南充包完,蓬溪不沾邊。”這段順口溜,金華村村民幾乎人人會念,它形象地描述了金華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卻也體現了飛地生活的不易。

特殊的地理位置給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之前,金華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90年代中期,村裡決定把路修通。可就為了修路、修橋,還要和安福鎮的幹部和村民“溝通”。就靠著這樣的“手段”,金華村人修起了兩座橋,修通了一條路,為自己打通了外聯的通道。

河沙村一、二組的村民最困難的,則是當年交公糧的事情,“我們就挨著安福鎮,但安福鎮就是不收我們的,只有挑到十幾公里外的蓬南場去交。”但隨著義務制教育的發展,現在村裡孩子們也可以就近在安福鎮上的學校讀書了。

四川遂寧蓬溪縣有兩塊“飛地”,出門一步就跨入南充

此外,兩塊“飛地”的村民用的電、天然氣、光纖電視信號也都是南充的,就連當地的手機信號也屬於南充,當地村民都用南充的號碼。

這兩塊飛地的歷史要追溯到民國30年(1942年)左右,蓬溪有一個叫做張奠元的大地主,為了拓寬自己的地產,他在當時的安福鎮境內購買了大片土地,並把蓬溪的佃戶和他自己的家業搬到了這裡。解放後,在土地改革分地的時候,由於這塊土地上的佃戶都是蓬溪人,就將這塊地劃歸蓬溪管轄。因為村裡的兩條河溝形似一個鏵,於是就將“鏵”字拆開,取名叫做“金華村”。

據介紹,河沙村一、二組形成飛地的原因也大致是因為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