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人只要不懶,一定會有好的一天

人只要不懶,一定會有好的一天

人只要不懶,一定會有好的一天

代光發是廣南縣珠街鎮樹科村委會梅子箐村的村民,今年45歲,雖然身帶殘疾,但他沒有“每天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小康送上門,而是自力更生,靠編織筲箕來“拔窮根”“摘窮帽”,讓貧窮的狀況成為歷史,邁入脫貧新時代。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沐浴著冬日的陽光,走進廣南縣珠街鎮梅子箐村,村裡安靜祥和,房前屋後的竹林蒼翠挺拔,村頭代光發家兩層樓的房屋格外顯眼,這樣的場景很難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聯繫在一起。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代光發外出務工發生了意外,落下了殘疾,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就失去了收入來源。2013年,被識別為因病致貧的貧困戶。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自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代光發並未以“貧困”為榮,為了讓家裡的6口人過上體面生活,他一直在尋找脫貧致富的方法,決心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來改變命運。於是他利用村裡竹子多的優勢,編織農村家庭常用的筲箕出售,儘管艱難,但是他咬牙堅持這,天氣再冷,他每天都堅持完成兩個編織任務。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廣南縣珠街鎮梅子箐村村民 代光發:“ 砍竹子,編筲箕,一天編兩個就到黑。兩個筲箕就可以賣60元,我也是沒有辦法,像我這種人,如果沒有共產黨的話,我就難過了。”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每年的十冬臘月是代光發最為高興的日子,因為這個時候,購買筲箕的人比平時多一半,今年這個季度他就能掙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填補家用。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廣南縣珠街鎮梅子箐村村民 代光發: “編這個就是十月、冬月、臘月這三個月好賣一點,除了這三個月,其他的都是處於淡季, 我有小孩在讀書,我不做的話供不起他們。”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代光發說當上貧困戶混身不舒服,不能一直靠著政府的補助過日子,讓人看不起,他要讓日子越過越好,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自強自立的好榜樣,才能受人尊重,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通過一家人的努力,2017年他家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順利實現脫貧。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廣南縣珠街鎮梅子箐村村民 代光發:“ 政府是扶貧我們,但是不能只望著那裡,我能動點就儘量動點,不能專門等著政府的那點錢,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才能讓自己過上更好一點的生活,人只要不懶,我們一定會有好的一天。”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代光發勤勞、苦幹的事蹟在村裡傳為佳話,併成為梅子箐村脫貧先進典型,大家紛紛為他點贊。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廣南縣珠街鎮梅子箐村村民 王昌平:“天氣再冷,他都是刻苦耐勞的去做,維持他的生活,編這些筲箕去賣,他也很努力,不等著政府的送來。”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廣南縣珠街鎮樹科村駐村第一書記 黃龍躍:“在扶貧工作中,我們下來走村串戶的瞭解,好多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還是比較嚴重,像代光發這樣的身殘志堅、不等不靠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廣南縣融媒體中心 周來 侯傑(實習)珠街站

製作:馮明蘭 陸軍

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人只要不懒,一定会有好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