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庫爾斯克會戰中,如果德軍達成戰略目標,即全殲突出部的蘇軍後,雙方下一場會戰該如何進行?

twinsing


如果德軍能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全面獲勝,戰役結局應該是殲滅蘇軍10個左右的坦克和機械化軍,同時重創相同數量的坦克和機械化軍及整個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步兵主力(包括好幾個精銳的近衛步兵集團軍)。這個損失對於看似“兵強馬壯”的蘇軍來說,也是太過巨大了。

這代表著整個蘇軍機動打擊主力的三分之二的坦克和機械化軍被消滅和重創和一個主力方面軍的人員損失(估計值,很可能有出入)。要恢復這樣的損失,必須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行。

同時德軍不但拉直了突出部的戰線,騰出幾個步兵軍的力量,並在德軍第九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一線對蘇軍形成力量優勢,此時的德軍戰役方向選擇將有許多。由此蘇軍除了戰線後撤外,暫時沒有什麼好辦法,但個人認為,德軍不會過多的向北、東北或東進擊,原因是自身實際本就不足,且庫戰中消耗同樣嚴重,最重要的是聯軍在意大利的戰事拖累,急需增援;預計距44年中聯軍西歐的登陸,準備時間同樣已經很倉促了,資源等都必須向那裡傾斜了。

此戰如預計達成目標,必定也不會出現完全擊敗蘇軍的情況出現,但東線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戰事的平靜期,雙方實在是累積損失過大了。

個人認為,如果戰線大致能維持在原來的位置一年左右(可能性很大),對蘇德二軍東線的勝負將帶來嚴重影響。43年的蘇軍作戰是基本建立在較大的坦克等裝備數量和人員數量優勢的基礎上的,在自身工業和外來援助的合力下,再大的損失預計會較迅速地加以彌補,但人員數量的優勢是其軟肋,經過前期超量的損失(雖經全力動員),潛力也已捉襟見肘了,也已經不起過大的損失的了,此時蘇軍的目標即解決辦法是解放烏克蘭,從烏獲得大量人員和其它資源來維持“優勢”(從後期看,就是這樣)。如果一年左右不把德軍趕出烏克蘭,蘇軍人員方面短缺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直至危及最後結局(蘇軍人員問題在43年,德方也看得很清楚)。

純屬個人看法,望探討。


探測衛星A


我們來簡單分析下1943年的東線戰場戰略背景,德軍在1942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5個野戰集團軍或遭殲滅或遭重創而被迫退出了東線作戰序列(1個德軍集團軍和4個聯軍集團軍),還有幾個野戰集團軍損失嚴重,這些損失加起來相當於德軍損失了一個完整的、戰略級的野戰集團軍群。儘管德軍在1943年初於哈爾科夫重創了蘇軍的機械化部隊,迫使蘇軍轉入了戰略防禦,但是擺在德軍面前的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德軍已經失去了發起縱深打擊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德軍失去了徹底擊敗蘇軍的可能,所以1943年的東線德軍作戰任務不再是擊敗蘇軍,而是粉碎蘇軍的戰略反攻,維持現有戰線的穩固,所有的作戰計劃都將被限定在這個戰略框架之內。



希特勒並不願意放棄東線戰場的主動權,因為他的兵力不足以據守這一綿長的防線,蘇軍可以集中兵力在任何一點上達成突破,而德軍由於缺乏戰役預備隊無法阻止蘇軍的進攻,其部隊必然陷入合圍遭到殲滅。而且靜態的防禦戰並非是德軍所擅長的,在數量上的劣勢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德軍更應該發揚其機動作戰方面的優勢。所以1943年東線德軍將在戰略防禦的框架內實施一系列的戰役、戰術進攻,來改善防線的態勢(重點消除易攻難守的突出部),消耗蘇軍的力量,儘可能的推遲蘇軍的進攻。


“堡壘行動”就是德軍一系列有限攻勢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突出部的存在嚴重威脅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縱深側翼安全,使這兩個德軍集團的防線難以堅守,因此如果德軍真的取得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消除這個突出部,並殲滅突出部內的蘇軍和外圍的蘇軍增援力量,那麼這兩個德軍集團軍群就可以在當前的防線站穩跟腳,不僅縮短了120公里的戰線長度,節約了兵力,而且將重創當面的蘇軍,尤其是蘇軍裝甲部隊,蘇軍在這一方向上集中了80%的坦克,這意味著蘇軍將損失其大部分的裝甲部隊,這將極大的削弱蘇軍的戰略反攻能力。


一旦德軍取得“堡壘行動”的勝利,可以預見德軍繼續發起其他進攻行動來消除另外的突出部,如和“堡壘行動”同時策劃的“蒼鷹行動”和“黑豹行動”,旨在消除哈爾科夫以南的一個較淺的突出部,迫使蘇軍退出頓涅茨河附近的工業區。另外希特勒也希望再度發起對列寧格勒的進攻,既可以縮短北方戰線的長度,更加有利於長期的防禦,也可以在政治上給予蘇聯極大的打擊,畢竟這裡是蘇維埃政權的搖籃,列寧格勒也是距離德軍戰線最近的戰略目標,德軍無需發起深遠的突擊。在一系列的戰役級的會戰中,德軍將盡可能的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使蘇軍流盡最後一滴血,畢竟在兩年的廝殺中蘇軍已經損失了1100萬人(當時德軍陸軍總司令部的估計),德軍仍舊希望在東線爭取到軍事上的平局,使蘇聯退出戰爭。


戰略論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德軍怎麼樣獲勝:1,按照曼斯坦因最初提出的在夏季實施一個代號為“反手一擊”的大膽行動,其目的是通過迂迴到在亞速海的羅斯托夫以包圍紅軍,再野戰中發揮德軍閃擊機動的優勢,或許有可能重創蘇聯沃羅涅日和中央方面軍,但希特勒卻選擇比較傳統的城堡行動以旨在粉碎位於庫爾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這個構想。 2,德軍實施防守反擊,因為當時的蘇軍進攻作戰能力不強,每次進攻都漏洞百出,待蘇軍進攻後,曼施坦因在尋找蘇軍進攻漏洞反戈一擊,有可能獲勝。這一點,很難辦到,朱可夫已打定主意不先進攻了。3,盟軍沒登陸西西里,曼施坦因在戰役過程中希特勒猶豫和退縮時,異常堅決的將這個戰役堅持下去,德軍會獲得慘勝,但蘇軍會慘敗。按當初預想,這次戰役的成功將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

以上三種可能,第三種可能性大,如果德軍能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獲得慘勝,戰役結局應該是殲滅或擊潰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重創草原方面軍。。要恢復這樣的損失,必須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行。

此戰如預計達成目標。東線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戰事的平靜期,雙方實在是累積損失過大了。一年過後,看誰先恢復元氣,如果德國先振作起來,進攻重點還是南線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因為他無力發動三面全線進攻了,本國資源已經嚴重枯竭,急需高加索石油,但怎麼打就不得而知了。蘇聯先恢復視力的話,會在防守好南線的同時,向烏克蘭方向進攻,奪取自己的產糧要地。


藝林話史


這場戰役德國能夠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便能夠取勝的,也許就是南北兩路德軍實現會師,對蘇軍形成包圍,但是這種可能性不大,而且意義也不一定能夠想象的那麼大,不足以達到全殲蘇軍的目的,蘇軍在這一地區集結的兵力大,包圍圈內將形成大約100萬的兵力,包圍圈之外,蘇軍還有相當多的部隊,德軍打穿了蘇軍的防線,形成會師容易,但是吃下包圍圈內的蘇軍還是很難的。

以當時蘇軍的作戰素質水平來說,實現突圍,讓這100萬軍隊成功撤出去不是辦不到,也許德軍不能實現有效殲滅蘇軍主力的目的,相反自己還會付出更大的損失。 1942年時,德國對蘇軍的方面軍級別的部隊已經沒有圍殲的機會,基輔會戰中殲滅蘇軍的紀錄不存在了,1943年,對集團軍級別蘇軍的圍殲也幾乎辦不到了,在43年春的哈爾科夫之戰,蘇軍損失也只有10幾萬人,想一下子吃下去100萬蘇軍,夢想了。

最終形成的最佳效果也可能短暫,德國達成合圍目標之後,再被蘇軍反擊,打開包圍圈,甚至形成對德軍的反包圍。德軍只是將佔據最後幾個月的優勢,蘇軍想要挽回這個危局也許用不了幾個月,進入冬季,蘇軍反攻即可始,在進入1943年之後,蘇聯的軍工生產等等方面條件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已經不是1941年的狀態,補充損失的能力很強,德軍能否在隨後硬扛住蘇軍的進攻才是大問題,也許對戰局的影響只有3個月。


麥田軍事觀察


第一,經歷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的裝甲兵實力只有莫斯科保衛戰前的半數左右,要消滅蘇聯幾個方面軍的重兵集團,基本是痴人說夢。即使德國“開掛”能夠消滅蘇聯3個方面軍,那麼這種“勝仗”也會耗盡德國裝甲兵最後的家底,所謂得不償失的“皮洛士式勝利”。德國後勤保障能力,支撐不起太豪華的“勝利”。

第二,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美國認識到蘇聯必然勝利,對蘇聯的援助逐漸進入高潮,這也是哈爾科夫反擊戰後兩三個月蘇聯紅軍就恢復元氣的物質原因。只要美國加大對蘇聯的援助,即使庫爾斯克會戰蘇聯完敗,斯大林在美國援助下也可以迅速組建幾個方面軍繼續戰鬥。

第三,經歷過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已經堅定了必勝信念,就是遭受一次庫爾斯克會戰失敗,斯大林只會痛定思痛更加放手前線指揮官,這會導致蘇聯軍隊失去政治掣肘更加強大。此時德國軍隊面對的是嗜血的蘇聯紅軍,後面會不會遭受更嚴重的軍事報復難以預料。


一梭煙雨江湖行


這種假設就屬於歷史架空一類的命題,毫無意義,蘇聯的準備在當時是十分充分的,無論裝備還是人員還是後備隊是德軍所無法比擬的,德國即便當時裝備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也無法改變整個戰場的局面,到了1943年,美國和英國的軍事物資援助源源不斷抵達蘇聯,而且盟軍在北非已經取得勝利,開始進攻西西里島了,德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石凡是也


如果慘勝德國也會分兵去意大利,不會有繼續發起進攻的餘力。但會遲滯蘇聯的進攻半年。也會讓觀望的英美推遲大規模空襲甚至不登陸。隨著施佩爾的總動員,德國損失的技術裝備會得到一定補充。羅馬尼亞的油田也沒那麼快被轟炸和陷落。戰爭會推遲結束。如果東線進一步僵持日本會先被打敗。孤獨和難撐的德國很大概率會和蘇聯按照巴巴羅薩前的領土分界簽訂和平條約。迫於美國的核彈威懾德國也會在西歐放棄一些利益。四國如果一起簽訂和平條約會導致英國不會解散殖民地。都掌握核力量四大國開始更錯綜複雜的冷戰。德國開始建設日耳曼尼亞。然後隨著十年內第一代領導人的去世。德國開始被和平演變而蘇聯迫於壓力變得更加專治……

因為蘇聯二戰後期和德國的僵持中國內戰從東北開始會更久…但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一定會誕生。朝鮮戰爭不會出現,日本和韓國不會發展。


血與土


視頻回答一下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b70009c56962166b27\

小石頭ZY


發動庫爾斯克戰役就是巨大戰略誤判: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蘇聯,想重做1941年、1942年的夢。形勢比人強,不識時務,力量對比變了,做法不變,希特勒、曼施坦因都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