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中区:晒出2019年度优异成绩单

本报记者 肖芳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开展系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活动,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一手抓谋划部署、一手抓督查落实,全面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中区落实落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谱写新时代幸福西宁中区篇章的目标取得了新进展。

城中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学领袖思想、学党章党规、学党的理论、学党史传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不打折扣、毫不迟疑地贯彻落实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诺言,全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进一步增强,主题教育成效日益凸显。

这些殊为不易的成绩,得益于全区上下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益于始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得益于始终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得益于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得益于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在今后工作中,全区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拼搏实干,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谱写新时代幸福西宁中区篇章,全面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为做强西宁、做优西宁、做大西宁担当“首善之区”新使命。

绿色发展成绩单

城中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的道理,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精神领先”,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架构持续健全】按照市委机构改革安排部署,今年3月成立城中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确定总体目标和行动框架,统筹推进“四大任务”“六大行动”。同时,成立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干部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会议、联席会议等相关制度,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安排部署在中区落细落小落实。

【城市管理持续精细】健全街长制长效机制,督导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狠抓市容综合整治,全面落实“以洗代扫”冲洗保洁工作,全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洗率达100%,其他道路达95%以上。实施物业服务提升工程,推动物业服务管理提档升级

【耕地保护持续增强】坚决完成“大棚房”整治任务,排查违法违规建设19处260.93亩(其中耕地、基本农田218.44亩,其他用地42.49亩),已于今年3月份完成整治并恢复土地用途。

【“西宁蓝”不断巩固】严格落实“十个100%”要求,GPS定位管理渣土车,对95起渣土领域违章拉运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探索试点“互联网+监管”模式,在11家建筑工地安装监管平台,强化对建筑工地全天候巡查。完成“煤改气”治理任务6家375户5.81蒸吨。持续发挥网格化环境监管作用,开展重污染天气扬尘污染应急管控工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

【“高原绿”不断提升】在辖区长江路等10条主要街道营造“一路一品”花街景观,恢复昆仑中路两处主题鲜明景墙1674平方米,完成省委家属院等庭院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城区绿化养护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管护水平全面提升。依法拆除南川公园违法建设,恢复绿化105亩。

【“河湖清”不断深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继续加大对南川河流域(城中段)、湟水流域(城中段)涉水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巩固排污口整治成果。实施南川河(下游)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杜家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巩固提升9个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实施水磨村等生活污水管网改造项目。

【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高效整改】始终保持生态定力和生态自觉,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切实解决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2017年240件信访转办件全面完成整改并持续巩固,2019年137件信访转办件,完成整改128件、取得阶段性成效9件。此外,设立区级财政绿色发展专项资金5663万元,为绿色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经济运行成绩单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城中区更加坚定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经济增长取得新成效】截至11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9.18亿元,增长17.8%,增幅位居四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5%,增幅位居四区第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5亿元,增长15.29%;完成专项资金争取48099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2亿元,总量居四区第一;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4元,同比增长6.9%。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始终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产业结构比为0.29:34.05:65.66,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项目建设又有新突破】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为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落地腾挪土地,积极推进总北村土储、水井巷市场改造等重点房屋征收工作,完成房屋征收任务28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的107%。严厉打击违法建设,依法拆除私搭乱建70处,面积6.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百日攻坚”“夏秋季攻势”等行动,投资29.9亿元实施城区绿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70项,新建项目41项、开工率82.93%;续建项目29项、复工率79.3%。全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6亿元,超出市定目标0.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

【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综合施策、双轮驱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清产核资和村集体成员身份、集体产权折股量化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利用浅山地区土地资源,发展培育特色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32个村集体经济稳定“破零”。投资310万元,实施莫家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按照“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以及各领域专项改革,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块数据平台二期建设项目,升级完善并推广使用“城中通”手机终端APP。全面完成城中区党政机构改革和新一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更新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压缩审批时限。企业迁入(迁出)及个体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实现即时办结。

民生福祉成绩单

城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辖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把敦本务实的精神贯穿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工作中,为谱写新时代幸福西宁中区篇章再添新笔墨,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86.09%,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金、抚恤补助等各类资金0.7亿元,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明显。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教育。落实“控辍保学”,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和预防工作长效机制。打造全省首家美育教育集合体——“美林教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美育教育中区模式。

【卫健事业成果显著】积极探索与南京市玄武区、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跨区域帮扶合作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区,扎实推进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全省首家结核门诊和结核病实验室,全省首创“时间银行”志愿式互助养老模式。总投资1550万元,启动实施区妇幼保健业务用房项目。

【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投资398万元,实施“十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完成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评为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以“欢歌四季,乐游中区”为主题,统筹安排全年4大主题、18项重点活动,文体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市场监管全面强化】切实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累计查处各类案件136起,收缴罚没款120万元。全方位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累计受理消费者投诉3370起,办结率达90%。切实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食品抽检工作,截至目前,抽检1583个批次,合格率达99.3%。开展“蓝剑护航行动”专项整治,并将涉及1000个品种20.42吨过期药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社会保障持续推进】持续扩大参保规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均完成目标任务。农民工工资清欠率和保证金收缴率均达到100%。打造全省首条“劳动用工规范示范一条街”。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高校毕业生总体登记就业率为93%,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为99%。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5户、带动就业464人,被国家及青海省分别认定为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低保审批权限下放改革试点工作。打造“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实现29个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统一配送。

【社会治理稳中向好】深化“邻里牵手”社会治安管理和基层警务工作新机制,综合执法服务站暨“24小时平安在线”作用持续发挥,南川东路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新建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试行城中区小区治安状况“红黑榜”公示制度。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区、街镇、村社三级综治信息平台联网应用。

2019

中区特色亮点

1.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为提升“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城中区坚持目标导向,以高质量服务企业党员职工为突破口,整合中心城区区域资源,依托三田世纪写字楼成立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旗红 企业兴”红色阵地,选派党务经验丰富的社区书记(副书记)为党建指导员,按照“月月有亮点、季季有活动、人人能参与”的原则,围绕“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职工群众需求等内容,启动“春华秋实 四季映‘红’”活动,把党课、志愿服务、知识培训、文体项目等一系列服务带到楼宇,有效凝聚楼宇党员群众、服务楼宇企业,有力促进楼宇党建工作开展。该经验做法先后被“共产党员网”等媒体报道9次,3篇稿件被省市采编。

2.在全省率先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2019年10月22日,城中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城中区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并于11月12日上午,在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举行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区人大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对整体推进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活力,在全市各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党群偕行·邻里牵手”党建项目。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在线上,以小区楼院为单位,打造260个“邻里牵手”微信群,群内人数近6.9万人,覆盖人数19万余人,推动基层治理信息快速流动、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在线下,以党组织为核心,深化服务资源库、服务项目库、服务诉求库“三库联动”工作机制,搭建政策宣讲、能力提升、矛盾处理等六大服务平台,先后涌现出“阳光议事直通车”“党员周末驿站”等载体,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该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青海日报》等媒体报道30次,《微信群里彰显出的党群偕行主题》等10篇稿件被省市采编。

4.区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出入方便”的原则,在礼让街街道七一路西社区打造城中区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中心按照区域功能划分为指示区、党员群众接待区、党员专业学育区,通过实施“一站式”工作办理、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打造党员教育基地等措施,全面实现了“党群服务、统筹协调、党员教育、智慧党建”四大功能,促进城市基层党建服务高效快捷、党组织建设有效融合、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和党建资源充分共享,构建条块融合、多方受益、优势互补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宇燕同志带头到城中区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认领“微心愿”,对中心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5.“红色物业”示范楼院服务项目。聚焦城市老旧楼院物业服务短板,组建 “红色物业”党支部,筹措资金77万元,为四个楼院安装路灯、配备智能门禁、“云可视”对讲系统和人脸识别摄像机等安防设备,引进物业服务管理公司,解决老旧楼院无人管理问题。选派社区委员担任物业服务企业党建指导员、“红色物业”管理员,邀请物业公司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建立健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以24小时不下班的“红色物业”党支部牵引带动“管家式”服务。该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青海日报》等媒体报道16次,8篇稿件被省市采编。

6.建成全省首家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2019年,城中区投资约400万元打造了全省首家功能最完备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设置了法治宣传区、心理咨询区等8大功能区23个板块,通过听取宣讲、参观、互动、参与模拟等活动,使青少年融入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充分学习法律知识,寓教于乐。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达到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基地的建成对拓宽法律宣传教育渠道、丰富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7.打造全省首家美育教育集合体——“美林教室”。今年,城中区通过“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工作室,建设全省首家“美林教室”,形成了以西关街小学为主阵地的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海拔最高的美育集合体,年底将由“美林基金”完成初步设计。“美林教室”建成后,将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以“美林教室”为核心向全区其他工作室以及各个学校辐射,助推区域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美育教育中区模式。

8.创立全省首家创新养老新模式的“时间银行”。倡导老年人积极加入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养老模式,全省首创的“时间银行”志愿式互助养老模式,现已形成以试点为中心,向全区辐射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做法,自开展以来,全区已有180名老人加入“时间银行”志愿者的队伍,已为辖区350名高龄老人提供服务1500多小时,对表现突出的97名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在全区形成了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9.成立全省首家“结核门诊”。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蔓延,城中区打造了全省首家结核门诊和结核病实验室,并积极与省、市、区疾控中心联系,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提供意见和建议,制定实施方案。在省、市、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结核门诊和结核病实验室正式建成运行,并安排专职结核病医生。切实提高了中心结核病的筛查能力和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能力,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蔓延,努力降低结核病的传播。截至目前中心共管理结核病人120人。

10.成立全省首家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5月16日,省内第一个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站“城中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为辖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军属提供“一站式”维权法律服务。截至目前,援助工作站先后为辖区6名退役军人提供涉法涉诉法律咨询,为辖区驻军单位进行法律知识宣讲等活动3次。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有效运行,为增强广大退役军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有效降低了退役军人涉法涉诉问题越级上访带来的不良影响,推动和提升了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1.建设人文中区的新地标——香水泉遗址。今年,总投资9200万元的香水泉遗址恢复重建项目竣工,使香水泉古建筑群恢复古城街、巷、院、铺的历史人文景观体系,建设成为集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古建筑林园。未来将依托香水泉遗址打造香水书院,将书籍、茶道、香道、音乐、非遗、书法和文创等多元文化聚集在一起,打造一个复合型概念文化体验场所,使香水泉成为城中区独特的文化艺术性地标和市民文化休闲中心。

12.建设高质量的“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为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投资900余万元建成西北最大的“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形成了“指导中心-中央厨房-幸福食堂-助餐点”四级助餐送餐配餐服务网络体系,实现8个镇(办)29个社区全覆盖,老年人日就餐人数达1281人,截至目前,已为老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121113份,有效解决了辖区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午餐吃饭难的问题。自运营以来,受到中新网、人民日报社驻青记者站、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各界媒体的高度关注,接待了上海市民政局、贵阳市民政局等单位现场观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