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書山無盡,知識無涯,Kindle為你量身打造千書隨行的“移動圖書館“。


1場輝煌脆弱的生命歷程,

2個超出定義的的靈魂伴侶,

3處挪移的地標迴環,

4個經受時光洗禮的朋友,

跨越30年的時光之旅,

煌煌888頁的長篇體量,

豆瓣評分8.9

GoodReads上20000+書評……

小K今天想推薦給大家的這部作品,是一部持久熱銷,常年霸榜的熱點話題圖書,被權威媒體譽為“有關創傷與友誼的史詩之作”。它是一首兄弟情誼的讚美詩,也是一場探尋生命意義的奧德賽。

這部書就是《渺小一生》。這是一本需要很長時間讀的書,但卻能讓讀者興奮和好奇地翻開每一頁。每個角色的歡樂和悲傷都會感到寒意和震撼,備受折磨之後,卻又平靜下來思考人性的複雜性。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1一切都太值得,我向你保證

出生於夏威夷的日裔美籍作家柳原漢雅(Hanya Yanagihara),是難得一見的奇才,從未受過小說的專業訓練的她,在2013年以新人之姿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林中秘族》,就憑藉大膽的題材和不俗的書寫功力榮登當年的權威書榜。

《渺小一生》是柳原的第二部長篇小說, 她只花了十八個月就寫完,而且在此期間,她還有旅遊雜誌的正職,只能利用工作之餘和週末寫作。柳原自己形容,這次的寫作過程,回憶起來像是個“發燒的夢”。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渺小一生》出版當年實力霸榜,榮獲科克斯評論文學獎,入圍布克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橘子小說獎等四項文學大獎決選名單, 並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經濟學人、出版人週報等數十家主流媒體選為年度好書。權威閱讀媒體《出版市場》網站總結入圍各大榜單的年度好書名單,宣佈《渺小一生》是該年度小說類佳作之首(Best of the Best Books)。

不但獲獎無數,問世至今的四年中,《渺小一生》在Goodreads上累積了14萬以上打星人數、2萬多個書評、21萬人想讀、4.3分。影響力從文學圈擴散,發展出了強大的粉絲社群,創造了豐富的粉絲亞文化,包括角色動漫形象、周邊產品。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小說中位於利斯本納街的公寓成了粉絲們的朝聖地、紐約的文藝地標。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明星也不落人後,《生活大爆炸》“謝耳朵”、英國著名創作型男歌手薩姆·史密斯、《星際迷航》“柯克船長”克里斯·派恩、歌手“戳爺”特洛耶·希文、蔡康永、《X檔案》與《性愛自修室》主演吉蓮·安德森等也紛紛推薦。

這是《渺小一生》Instagram粉絲團於2017年9月21日張貼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渺小一生》這本書翻開來,第二部標題底下空白處貼了張手寫紙條:“你好,希望你到目前為止還順利。這本書很厚、很可怕、很沉痛,但你已經讀到了這裡──你可以讀完的。這一切將會非常、非常值得。我跟你保證。”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這應該應該是所有熱愛這部小說的讀者們共同的心聲:一切都太、太、太值得了。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2他經過的一切都叫他離開

這本書能夠引起這麼大的迴響,的確是因為書中有種種人性共通的動人元素。它講述了在一個充滿了荒涼、災厄和心碎的世界裡面,友情是如何將一個人從黑暗中拯救出來,讓他和朋友彼此支撐,並且活下去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大都市紐約,開篇很像《老友記》的設定:彼時,故事中的四個年輕人是從同一所名校畢業的好友,不名一文卻滿懷雄心想在紐約這座大都市闖出一片天地。一間破舊的公寓,承載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全部期待。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威廉·朗納松,懷俄明牧場僱工英俊的兒子,在餐廳打工,夢想成為一名演員;馬爾科姆·歐文,上東區富裕家庭的混血兒子,在歐洲知名的建築所工作,卻丟失了對建築最初的熱愛;傑比,海地移民的兒子,自信幽默,在市中心一家藝術雜誌擔任前臺接待員,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藝術圈闖出名聲。還有助理檢察官兼數學家裘德·聖弗朗西斯,謎一樣的男子,沒有人知道他的出身和成長背景:他為什麼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為什麼走路時的樣子很異常,為什麼總穿長袖的衣服,為什麼總是舉止得體得過分……裘德神秘得就像一張白紙一樣。

在前五十頁左右的篇幅中,他們參加聚會,尋找公寓,約會,八卦,互相爭吵,這很容易讓讀者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知道小說接下來會如何發展:《渺小一生》只是一部有關畢業生在紐約闖蕩的成長系讀物。

然而讀者很快就會發現,作者柳原所寫的可不僅僅是一部傳統的小人物大城市的成長小說。而後超過七百頁的篇幅,暗示著作者具有比寫一個關於成功的故事更大的野心。

直至年歲增長,四個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獲得了物質上的獨立,從這時起,《渺小一生》的畫風也發生突變,裘德被鎖定為絕對的主角,他的成長迷霧也在一次次倒敘和閃回中被漸漸撥開:所謂“白紙”更像是層層白紗布,包裹著裘德最痛苦的過往——他是個棄兒,被扔在垃圾桶旁的一個袋子裡,由修道院的修士撫養長大。少時的裘德經常被修士體罰,多次遭遇性侵,之後被誘騙賣淫,甚至被監禁。

這個終生為少童時期的性侵與暴力陰影所纏繞的可憐人,用刀片割傷自己,在孤獨中毀損自己,想要借這可控的疼痛完成自我懲罰與淨化。他的身體上佈滿各種疤痕,殘敗的肉體昭示著他悲慘不堪的過往。成年後的裘德即使後來事業有成,卻仍無法相信自己竟可以擁有幸福的權利。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所謂“渺小“,在裘德這裡,顯得尤為殘酷與真實。他可以毫不費力地買下紐約一整層的大公寓,內心卻仍陷於狹小囹圄,不願意去擁抱和接納新的事物。

刻在身體上的童年陰影尚未散去,柳原還選擇了更極致的方式調動情緒,她不斷地將文字幻化成刀向裘德猛烈攻擊,同時用剜心戳骨的閱讀體驗向讀者發起挑戰。

於是裘德身上出現了這樣一系列關鍵詞:孤兒,性侵,雛妓,車禍,神經系統衰退,輪椅,重度自殘……舊傷尚未癒合,新的痛苦又接踵而至——

裘德的人生還有轉機嗎?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3但他期望的一切都叫他留下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環境,卻能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家人。”

這是寫在《渺小一生》腰封上的一句話,也是柳原試圖通過本書呈現的主題。“我想要寫一個基本上永遠不會好轉的角色……並探討友誼的種種美麗與哀愁。”

當柳原把這個角色目標鎖定到裘德身上時,給了他生命中此起彼伏的苦難,也給了他令人稱羨的才華、友誼與愛。並用一種痛與愛極端對立的方式,去探索愛的最大治癒能力,它的邊際在哪裡。

裘德封存的內心不斷拒絕著外界的溫暖,他不相信永不變異的愛情與親情,於是妖魔化愛人及親人、邊緣化自己對他們的依賴及渴求。但他的醫生,他的朋友,他的養父母,多年來執著的愛著他,這愛不是突然爆發又消失的激情,不是好奇心和佔有慾,它堅定的像一種信仰,充滿溫和的意志,帶著耐心和決心。無論他怎麼考驗這些友誼,無論他如何有意或無意把朋友們推開,這些朋友仍堅定守護著他,不肯放手。

“每一年,他的好運都會成倍地增加並且增強,他一次又一次地驚歎自己碰到的種種好事和慷慨之舉,驚歎走進他生命的那些人。那些人跟他以前認識的人實在太不同了,簡直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種……雖然有時候感覺人生不光是自行彌補,還彌補得過頭了,好像他的人生在乞求他的原諒,好像他的人生把財富堆在他頭上,用種種美麗、神奇與他期盼中的事物淹沒他,好讓他不要恨他,讓他繼續推著他往前走。”

在種種“美麗、神奇與他期盼中的事物”中,威廉顯然是最特別的存在。大學時代成為室友,四個人裡,威廉和裘德彼此親近。但裘德始終保守著關於陰影的一切秘密,對於威廉來說,裘德始終是一個迷。

“要解開某人的秘密,就是要修補他。”所謂修補其實是互補的過程。威廉發現自己對裘德的愛,是在裘德三十多歲自殺未遂之後。裘德讓威廉想起他死去的自己摯愛的哥哥,哥哥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去世,無法在床邊陪伴的威廉隔著電話想對哥哥說話,護士說,“你可以說‘你可以安心地去了’”,但威廉說的是,“別離開我”。這句話威廉也在書中反覆對裘德講過。

裘德全心依賴著威廉,威廉也從裘德身上找到了讓自己確信的東西。“我永遠不會讓你離開。”

威廉一開始約會的都是女孩子,他也從未對裘德之外的其他男性產生過愛意,所以把他們之間的愛潦草地定義為同志之愛顯得過於狹窄了。他們像所有真心相愛的人一樣自然地彼此吸引,想把自己的一切付給對方,並在這個過程中反覆而笨拙地試探。

“你還記得那回你跟我說,你擔心對我說,你是一連串不愉快的驚訝嗎?你不是。但是跟你在一起,就像處在一個奇幻的風景裡。你以為這是一片森林,然後忽然間變了,變成一片草原,或叢林,或一片冰崖。這些風景都很美,但也很陌生。你沒有地圖,也不明白為什麼會突然間就從這塊轉到下一個。而且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下一次轉變。你也沒有任何所需的設備可以應付。你只能繼續走,設法邊走邊調整,但你其實不明白你在做什麼,還常常犯錯,很可怕的錯。”

兩人的伴侶關係始於友情,又超越俗常愛情的場域,或許正是本書力求傳達的:

愛不是與生俱來,愛不是簡單隨意就能心有靈犀。愛是嘗試,愛是不畏懼。你的不安,你的希冀,你的渴求,最終都化為實體投射到對方身上。在種種絕境之中,裘德慢慢卸下心防,威廉也更加堅定了那個艱難卻正確的選擇。

儘管從頭到尾,兩人之間都沒有說出那句“我愛你”,人物命運侷促的走向也埋下太多悲劇的伏筆,但這份勇敢的、堅定的、純粹的愛卻令人震撼不已。

4寫給這個時代的成人寓言

關於《渺小一生》的設定,很多人也提出了疑問: 世上真的有裘德那樣極致悽慘的人生嗎?真的有那麼不求回報的友情嗎?真的有威廉那麼完美無瑕的愛情嗎?

柳原曾在許多訪談中表示,她希望把這部小說寫得像個給成年人的寓言故事。因此,極致的人物與情節是一方面,書中還有許多奇怪的留白和忽略。她刻意拿掉歷史時間、年代,甚至太確切的地點,抹去了所有可以讓人聯想到重大歷史事件的敘述。柳原將小說置於一個永恆的現時中,形成一種童話般的封閉世界,以便更純粹地探索、凸顯角色的生命本身。

讀者只知道故事從紐約市一條叫里斯本納的街道開始,四位主角們的腳印隨著人生際遇變化向四周發散,最後又回到這條里斯本納街道——生命回到原點,故事也隨之結束。

人物命運多麼悲慘,愛情和友情多麼珍貴, 本身是無法使人落淚的,真正使我們落淚的,是共情。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在裘德身上投射了自己,並藉此找到了情緒的出口。

我們如此快樂,幸福,痛苦,悲傷,如此矛盾著、苦甜參半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也會困在自己“渺小”的現狀中,被動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但你要知道,除了與生俱來的環境,關於人生還有更多,它們來自家人、戀人、朋友……這種可能性就是——愛。

“要不讓步地愛一個人,而且透過尊重他人去尊重自己,不論他們是否打算回報你的惻隱之心,這都蘊含可以徹底改變的力量。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不管哪個結果會是如何。”——Jacob Bixenman

Reference:

《允許我坐在你身旁悲傷》by 歡樂分裂

《看清生活的真相後,我還是選擇走下去》by天知道

《像我這樣渺小的人,怎樣過好這一生》by 理想國

Kindle薦書|他的一生受重度心靈創傷,卻把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