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黎巴嫩真主黨是怎麼樣存在?他們掌握了黎巴嫩的政權了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我是頭條號作者、國際問題專家高尚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真主黨是黎巴嫩的一個由伊朗政府資助建立的、什葉派穆斯林的軍事政治組織,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代表伊朗政府在黎巴嫩和中東地區活動。以色列、美國、沙特等國均將其認定為恐怖組織。



在黎巴嫩,歷史上主要形成了三大聚居人群,彼此分享國內政治權力。權力最大的人群是基督教馬龍派,掌握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職位。其次是遜尼派穆斯林,掌握總理職位。第三是什葉派穆斯林,掌握議長職位。

在最初的時候,什葉派穆斯林屬於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在黎巴嫩的政治影響力很弱。1955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派遣他的學生穆薩·薩德爾來到黎巴嫩,幫助和組織黎巴嫩的什葉派穆斯林,受到了當地什葉派穆斯林的歡迎。隨後,薩德爾獲得了黎巴嫩國籍並定居下來,專業從事黎巴嫩什葉派的政治活動。1969年,薩德爾在組織成立了什葉派伊斯蘭最高委員會,對內調解什葉派內部矛盾,對外為什葉派爭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權力。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後,什葉派的利益受損嚴重。為了更好的保護什葉派的利益,薩德爾於1976年7月6日組建了一個什葉派的武裝力量,黎巴嫩抵抗分遣部隊,即阿邁勒。


1978年8月,穆薩·薩德爾在訪問利比亞的過程中突然失蹤,阿邁勒由此出現分裂。世俗派人士貝里成為新領導人,阿邁勒運動逐漸向世俗主義轉向,運動路線和政策趨於溫和。這引起了激進的伊斯蘭主義者的不滿,以侯賽因·穆薩維等為代表的激進派指責貝里背離了阿邁勒的鬥爭路線,開始獨立開展活動。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阿邁勒領導人貝里加入了馬龍派領導的國家拯救委員會,在黎巴嫩什葉派中掀起軒然大波,一些伊斯蘭主義者指責以貝里為首的阿邁勒淪為“美國-以色列-長槍黨霸權”的工具。同時,對阿邁勒的表現感到失望和不滿的伊朗政府,開始直接派遣伊斯蘭革命衛隊進入黎巴嫩,對阿邁勒的什葉派伊斯蘭主義者進行培訓和武裝,並從這些伊斯蘭主義者中推選出了九名代表組成委員會,宣佈成立真主黨,並報送霍梅尼批准。這意味著,真主黨這一新軍事政治組織,在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親自關心和指導下,正式成立了。



真主黨以在黎巴嫩建立伊朗模式的伊斯蘭國家為政治目標,從一開始就受到伊朗的資助和支持,也是伊朗在黎巴嫩的代言人和可靠力量。 真主黨高舉反對敘利亞干涉黎巴嫩內政、堅持抵抗以色列、堅決打倒美法帝國主義和他們扶植的長槍黨等政治口號,人氣大震,很快取代阿邁勒成為黎巴嫩什葉派的最大政黨。

1990年,真主黨與阿邁勒運動、敘利亞政府實現了和解,在伊朗援助下,通過游擊戰,抵抗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地區的佔領,直到以色列被迫於2000年撤軍。通過這次抗以活動,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1992年,真主黨開始參加黎巴嫩選舉,但其武裝力量始終沒有解散,反而在伊朗資助下日益壯大。



2005年,真主黨同基督教政黨自由愛國運動(奧恩派)組建了親敘利亞、反以色列的政治聯盟,在黎巴嫩國內同遜尼派的未來運動和基督徒反敘派的長槍黨為首的聯盟進行對峙,發展為黎巴嫩國內主要政治勢力之一。2006年,真主黨武裝再次發動游擊戰,與入侵南黎巴嫩的以色列軍隊周旋。

2012年,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真主黨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的訓練和指揮下進入敘利亞參戰。2013年以來,真主黨部隊參加了協助黎巴嫩軍隊平定努斯拉陣線和伊斯蘭國勢力的戰鬥。截至2016年,大約有8000名真主黨武裝在敘利亞作戰,至少1500名真主黨官兵陣亡。



通過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爭中的錘鍊,真主黨武裝已開始轉型為正規化的機械化部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對黎巴嫩政局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加。2018年5月,黎巴嫩新一屆議會選舉最終結果出爐,真主黨及其政治盟友獲得超過半數議席,成為最大的政黨聯盟。

目前,真主黨已成為敘利亞境內以色列最為擔心的反以武裝力量之一。


高尚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黎巴嫩本來是一個相當富裕發達的國家,號稱中東的小巴黎。

該國民族成分複雜,宗教更復雜。

當時由基督徒的政治力量(長槍黨)掌握國家大權,把國家搞得很好。

沒想到,幾十年後,穆斯林通過子宮工具,人口劇增,逐步成為該國的主要民族。

隨著人口的逆轉,穆斯林對於基督徒掌握國家大權不滿意,逐步開始鬧事,最終演變為內戰。

基督教長槍黨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巴解組織開始混戰,時間是70年代。

黎巴嫩的位置特殊,在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是兩國的臥榻之側,不容別人安睡。

隨著巴解組織開始佔優勢,以色列感到了恐懼,考慮出兵黎巴嫩。

誰知道猶太人還沒出兵,敘利亞人就先動了。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巴解組織主要是遜尼派,這不符合敘利亞的利益。

在敘利亞扶持下,基督徒內親敘派勢力和什葉派的阿邁勒運動,形成了阿邁勒派。因為有敘利亞正規軍介入,巴解組織不是阿邁勒派的對手,一敗再敗,退出首都貝魯特。

此時三足鼎立,阿邁勒派、巴解組織和基督教長槍黨都有自己地盤,但長槍黨實力最弱,朝不保夕。

1982年,以色列終於出兵扶持基督教長槍黨,並且建立所謂南黎巴嫩軍,將阿邁勒派驅逐出首都貝魯特。實力最強大的阿邁勒派不滿,要求主子敘利亞政府軍開戰。

結果巴沙爾的敘利亞軍隊不是猶太人的對手,在貝卡谷地大戰中慘敗,隨後再也不敢和以色列正面對抗。

不敢打猶太人,卻敢對付自己人。阿邁勒派在敘利亞支持下,不斷攻擊巴解組織,搶奪地盤。

這引起了阿邁勒派內部激進分子的不滿,認為不去打異教徒,卻攻擊穆斯林。這些激進分子怒斥阿邁勒已經淪為敘利亞人的走狗,向猶太人屈膝投降,逐步脫離阿邁勒派。

此時,又有第三方勢力介入,就是搞宗教革命輸出的伊朗。

在伊朗鉅額軍事和經濟援助下,阿邁勒的分裂派,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著名的真主黨。

由於真主黨強調反抗一切入侵者,尤其對付以色列,獲得了大批什葉派穆斯林的支持,阿邁勒派反而實力大減,奄奄一息。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各派割據一方停戰。此後,真主黨在伊朗支持下,開始用游擊戰不斷打擊以色列和他扶持的南黎巴嫩軍,甚至使用一些恐怖活動,比如綁架、火箭彈襲擊和路邊炸彈。

長期的游擊戰讓以色列疲憊不堪,被迫在2000年撤出黎巴嫩。由此,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的南部地區。

真主黨的模式和伊朗大體一致,是教士團體控制一切。軍事武裝有7萬人的規模,伊朗每年提供大量武器和約1億美元的軍費。

真主黨上臺以後,因伊朗和敘利亞關係緩和,也轉為親敘利亞。此次敘利亞內戰中,真主黨有8000人入境作戰,支持難以徵兵的巴沙爾爭權。目前真主黨武裝也有相當傷亡,估計死亡人數就超過1500人


薩沙


黎巴嫩真主黨是唯一一個採取伊朗相同的伊斯蘭教士治國政體的準政體 目前真主黨參與黎巴嫩議會,是其中一個反對黨

很多人認為黎巴嫩真主黨很強悍,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這是過於誇大真主黨的能力:1982年到2000年以色列佔據黎巴嫩期間,真主黨基本沒有什麼存在;2000年以色列撤退後,才有2006年以黎衝突出現。

早期的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軍事組織,現在的黎巴嫩真主黨分為軍事部分和社會部分。社會部分主要是開辦孤兒院、興建文化中心、經營診所和建築公司等經濟、文化活動,因此,英國、澳大利亞、歐盟等都沒有將真主黨社會部分列為恐怖組織,只把真主黨軍事部分作為恐怖組織。美國、以色列、加拿大、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等都將整個真主黨作為恐怖組織。

真主黨簡要歷史

1、1982年以色列攻佔黎巴嫩,伊朗資助從伊斯蘭阿邁勒運動分裂出來的人,組建了真主黨。

2、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這個名稱。

3、1985年發佈聲明宣告成立真主黨。

4、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黎巴嫩各派都接觸武裝,唯獨真主黨拒絕解除武裝。

5、1991年,真主黨頻繁襲擊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設立的安全區,受到了以色列的重點打擊和報復對象,多次襲擊其基地。

6、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被以色列空襲炸死,哈桑 納斯魯拉成為真主黨領袖至今。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

真主黨從1992年開始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目前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的128席中擁有12席,黎巴嫩內閣24個席位中擁有2個席位。

7、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撤軍後,真主黨控制了黎巴嫩南部。

8、真主黨主要活動區域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黎巴嫩南部。真主黨最高領導機構是12人組成的協議委員會。

9、真主黨估計正規部隊有600人,後備軍3000人,民兵10000人。

10、2006年7月12日因真主黨攻擊並綁架2名以色列士兵,引發2006年以黎衝突,以色列對真主黨進行至少962次襲擊,投放460萬集束炸彈,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3970枚火箭彈。以色列160人死亡,黎巴嫩1000多人死亡。

11、在敘利亞內戰中,真主黨想敘利亞提供訓練、參謀和後勤支援,還充當伊朗和敘利亞的協調人。

12、真主黨的武器:AK47步槍、M16步槍、機槍、RPG-7火箭筒、63式火箭炮、迫擊炮、“喀秋莎”和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有喀秋莎火箭炮和黎明3號導彈。

真主黨主要活動區域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對真主黨的評論相當經典

小布什面對2006年以黎衝突後真主黨宣稱勝利時這樣說:

“當你一度安全地呆在南黎巴嫩,成為國中之國,現在要由黎巴嫩軍隊和一支國際力量接管你的位置時你怎麼能說自己勝利了?”

2006年以黎衝突後,黎巴嫩南部被黎巴嫩政府軍和聯合國維和部隊接管,真主黨失去了作為攻擊以色列基地的黎巴嫩南部,再也沒有多大作為。



觀風使


黎巴嫩真主黨——中東地區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游擊隊組織,由黎巴嫩境內的什葉派穆斯林組成並受到伊朗的支持,控制著黎巴嫩南部地區,其政黨在黎巴嫩議會中佔有部分席位並與其他政治黨派聯盟,在黎巴嫩政壇擁有極大影響力,但並不掌握整個黎巴嫩政權。

黎巴嫩真主黨實際上屬於“神權領導”,這和伊朗的情況有些類似,其軍事力量一直處於對抗以色列的最前線,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但事實上真主黨對剿滅敘利亞甚至伊拉克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黎巴嫩真主黨的建立;

黎巴嫩真主黨創立於1985年。

1975年黎巴嫩爆發內戰,最初參戰的雙方是“長槍黨”為首的基督徒右派和巴解組織為首的左派勢力。但不久以後演變成了敘利亞入侵,敘利亞扶植基督徒內部的親敘利亞勢力和什葉派阿邁勒運動建立傀儡政府,將不聽話的左派組織放逐出貝魯特。

此後,左派勢力紛紛南下,並對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壓力。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並扶持起南黎巴嫩軍。9月,巴解組織總部被迫率領14000正規軍撤離黎巴嫩,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面對以色列的公然入侵,敘利亞方面最初進行了了抵抗,但貝卡谷地一戰慘敗。此後敘軍和他所支持的阿邁勒運動等勢力就不再對以色列進行抵抗(而是劃分了彼此的勢力範圍),但為了轉移矛盾,加強控制,他們開始煽動排外情緒、攻擊留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1985年,阿邁勒運動在敘利亞情報機關的直接支持下,對巴勒斯坦難民營發動了包圍、攻擊和屠殺。

(黎巴嫩簡直就是個宗教稀有教派博物館)

這種欺軟怕硬、轉移矛盾、推卸責任的行為,引起阿邁勒運動內部強硬派的不滿。這幫人在伊斯蘭革命後正忙於輸出革命的伊朗支持下,從阿邁勒運動中分裂出來建立了“黎巴嫩真主黨”,開始同巴勒斯坦難民攜手對抗敘利亞軍隊和阿邁勒運動。由於反對敘利亞干涉和投降、堅持抵抗以色列、主張“打倒美法帝國主義和他們扶植的長槍黨”,真主黨很快贏得龐大人氣,成為黎巴嫩什葉派社區內的第一大政黨。後來,隨著伊朗和敘利亞關係的改善,真主黨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以色列身上。1990年,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敘利亞政府實現和解。

黎巴嫩內戰結束後,真主黨在敘利亞和伊朗的支持下繼續抵抗以色列對南黎巴嫩的佔領,在2000年迫使以色列撤軍。在此過程中,真主黨逐漸控制了黎巴嫩南部的廣大區域,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正如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在2006年說的那樣,“是我們一手製造了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的政治實力和組織結構;

1992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後的真主黨開始參加選舉。2005年,真主黨同基督徒政黨自由愛國運動(奧恩派)組建了親敘利亞、反以色列的三月八日聯盟,在黎巴嫩國內同遜尼派的未來運動、基督徒(反敘派)的長槍黨為首的三月十四日聯盟對峙,成為黎巴嫩國內主要政治勢力之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真主黨和奧恩派都是以反敘利亞起家的,現在卻成了敘利亞的死忠。

真主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由十二名高級教士組成的協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名義上是由黨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的,但實質上因為真主黨奉行伊朗的“神權領導”,不過是由高級教士們自己產生自己罷了。協商委員會任命政治局(決定大政方針)、行政委員會(類似書記處,負責黨日常運作,下轄有組織部、宣傳部、財政部、教育部、伊斯蘭醫療部、對外聯絡部等執行機構)、司法委員會(類似紀委,負責黨紀、教法的執行)、國會委員會(負責本黨議員在國會內的對策)和聖戰委員會(負責軍事,下轄分別負責正規部隊、民兵部隊和特攻部隊的執行機構)等中央黨部機關。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是真主黨中央黨部日常運作的總負責人。

在地方上,則設有貝魯特、貝卡和南黎巴嫩三個省黨部(也就是說其組織力量集中在黎巴嫩的三大什葉派聚居區:南貝魯特、貝卡谷地北部和南黎巴嫩二省);省黨部兼有黨務和軍事之權。省黨部以下,設有20到25個地區黨部;地區黨部以下,是黨支部和黨小組。

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力量;

在軍事方面,黎巴嫩真主黨的聖戰委員會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儘管以色列撤軍後,該武裝在聯合國要求下曾一度被迫宣佈解散,但實際上一直存在,2006年還與再度入侵南黎巴嫩的以色列軍隊作戰。

2008年隨著黎巴嫩國內宗派衝突的惡化,該軍兵力和實力在伊朗資助下進一步擴大。在2005年的時候,真主黨軍方自稱總兵力7萬,但外國勢力分析,其大概有2萬正規軍以及2.5萬的預備役。但是,黎巴嫩真主黨實際上還有一隻非黨員甚至非什葉派同情者組成的“黎巴嫩抵抗縱隊”協助作戰。

真主黨在敘利亞戰爭之前基本上是一隻游擊隊,而武器也主要以輕武器為主,配合伊朗方面援助的各類導彈等方便游擊隊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其獨門絕技是伊朗援助的多種火箭炮,通過掌握這些火箭炮技術,真主黨能夠在較遠距離上打擊以色列目標,對以色列構成威懾。據估計,真主黨目前已經儲備了12000發以上的各種火箭炮彈。但參加敘利亞戰爭之後,真主黨逐漸獲得了更多高新武器。從2016年底真主黨在敘利亞的閱兵大會來看,真主黨(至少其一部)已經轉型為一支機械化部隊。

黎巴嫩真主黨的資金來源;

黎巴嫩真主黨在財政上受到了伊朗的一定支持,美國方面估計,在2000年——2010年這十年間,伊朗每年向真主黨提供6000萬至一億美元的援助,不過,這絕對不是真主黨的主要經濟來源,真主黨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遍佈全球各地的什葉派宗教網絡。支持什葉派的教士將天課的一部分轉給真主黨,後者則將其作為黨務和軍需資金。此外,真主黨還經商辦企業、做各種灰色生意等,獲利豐厚。相比之下,伊朗對真主黨的軍事援助更為關鍵,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真主黨派往伊朗受訓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000人的規模。此外,真主黨還從伊朗獲得了一萬多枚各種導彈。

敘利亞戰前對真主黨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軍事援助方面。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情況已經顛倒了過來,真主黨業已成為阿薩德政權方面重要軍事支柱之一。

黎巴嫩真主黨的戰鬥方式和重要戰績;

真主黨在敘利亞戰爭前,最顯赫的戰績就是1990年代和2006年兩次迫使以色列撤軍。之所以能擊退以色列,主要是採取了游擊戰的方式。

真主黨游擊隊經常使用路邊炸彈、反坦克導彈或火箭筒伏擊以軍裝甲部隊,往往造成很大殺傷;對於以軍落單士兵,真主黨人則以狙擊手來對付。對於以軍據點,真主黨部隊則通常派出人體炸彈或汽車炸彈進行特攻,這方面跟恐怖組織的戰術沒有太大區別。

真主黨方面還通過派遣特攻部隊綁架以軍乃至以色列平民作為人質,或是對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射火箭彈的方式來對以色列構成心理壓力,強化以色列國內的反戰情緒。

在1990年代的治安戰過程中,以色列軍隊未能掌握民心:其組建的傀儡軍“南黎巴嫩軍”以基督徒而非黎巴嫩南部聚居的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為主,因此缺乏群眾基礎。反觀真主黨,則通過建醫院、開學校、為農民提供農技服務等辦法在當地社區內建立了廣泛的人脈,消息靈通、一呼百應。結果,以軍和南黎巴嫩軍閉目塞聽,處處捱打。另一方面,南黎巴嫩軍的戰鬥力也極為低下,更沒有任何的獨立作戰能力:1999年5月,以色列工黨獲得大選勝利;7月,新成立的巴拉克內閣宣佈將在2000年7月之前從南黎巴嫩撤軍;2000年5月24日,以色列開始撤軍;結果,以色列軍隊尚未撤完(7月7日才撤完),南黎巴嫩軍就在幾天內崩潰了;到2000年6月,南黎巴嫩軍以及基本在黎巴嫩消失。

在2006年的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軍隊更是暴露出很多弱點。最大的弱點是情報差、偵察能力差,由於在缺乏“當地人”配合的情況下侵入到2000年後已淪為真主黨鞏固根據地的南黎巴嫩,以軍很難發現真主黨游擊隊的行蹤。相反,真主黨游擊隊則獲得了大量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肩扛式防空導彈和輕型反艦導彈等,同時還普遍裝備了防彈衣、夜視鏡和便攜式無線電設備。結果,真主黨方面靈活機動,能夠集中優勢兵力襲擊以軍的弱點。而以軍則除了空襲之外毫無辦法,地面部隊到處被動挨打,更因誤炸而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因真主黨的遠程火箭襲擊而遭到國內反戰勢力的牽制。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軍隊陣亡121人,負傷1244人,損失梅卡瓦主戰坦克55輛(其中不可恢復損失5輛);真主黨方面僅陣亡250—500人。由於無法在損失可控的情況下捕捉和殲滅真主黨的主力部隊,以軍不得不與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

2012年敘利亞戰爭全面爆發後,真主黨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顧問的訓練和指揮下投入了內戰,到2012年8月已經有超過2000人進入敘利亞境內作戰。2013年以來,真主黨部隊參加了協助黎巴嫩軍隊平定努斯拉陣線和伊斯蘭國勢力的戰鬥(這些人有的是從敘利亞跨境而來,有的則是在流亡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起事)。2014年,真主黨部隊又追隨伊朗到伊拉克作戰,以幫助伊拉克政府對抗伊斯蘭國。

目前,大概有6000到8000名真主黨部隊在敘利亞境內作戰。外界估計,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間,至少有1500名真主黨官兵在敘利亞境內陣亡。


經過多年敘利亞戰爭的洗禮,這支武裝的裝備和戰鬥力必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隨著敘利亞戰爭進入尾聲,這支武裝極有可能將目標重新鎖定在以色列身上,這也是以色列方面突然對敘利亞的伊朗以及黎巴嫩真主黨目標瘋狂打擊的主要原因。



聽聞知事


真主黨是黎巴嫩國內最大的政黨,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屬於什葉派穆斯林,所以與同樣尊崇什葉派的伊朗關係很好。不過,黎巴嫩真主黨與其控制的地區、軍隊一般被視為黎巴嫩國內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備代表黎巴嫩政府締結外交的權力。



在黎巴嫩國內,政府承認真主黨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允許他們參加國會選舉。在全國的128個席位中﹐真主黨佔有了23個議員席位。不過,美國和以色列將黎巴嫩真主黨定性為恐怖組織,這是因為真主黨一向抵制美國、以色列。

真主黨在建立之初,主要目的是抵禦以色列軍隊入侵。因為黎巴嫩是以色列的鄰國之一,所以經常遭到以色列軍隊入侵,而黎巴嫩政府軍又無力對抗強大以色列。所以在1982年,黎巴嫩人在伊朗的幫助下,建立了所謂的真主黨組織。此後,真主黨的總部設在黎巴嫩南部的貝魯特市,但活動範圍卻包括整個黎巴嫩南部,他們主要負責對以色列軍隊發動游擊戰。



為了對付以色列,真主黨還組織了自己的游擊隊,這是獨立於黎巴嫩政府軍以外的自治武裝。不過,真主黨對游擊隊的訓練程度並不亞於黎巴嫩正規軍,包括爆破、射擊、格鬥、偵察還有軍事理論,所以真主黨游擊隊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可觀的。


除了抵抗以色列軍隊以外,真主黨還在黎巴嫩南部推廣著慈善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和文化宣傳﹐建立了安置家屬、退役戰士的善後組織,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不過,美國政府認為發生在1983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駐貝魯特軍營爆炸案”是真主黨成員策劃並實施的。由於那次爆炸共造成241名美軍士兵死亡,所以美軍對真主黨恨之入骨,將其稱為恐怖組織,並對黎巴嫩政府施壓,要求削弱真主黨。


世界人文通史


雖沒有掌控政權,但有自已的軍隊、電視臺、報紙、衛星電視、醫院、學校、社會服務體系,包括處理社區垃圾、為社區供水,在政府中有一定的席位,。因此,黎巴嫩真主黨,又被稱為黎巴嫩的“國中國”。

黎巴嫩真主黨在伊朗的支持下,創建於1980年代初,初期主要在黎巴嫩南部及邊境線上,與以色列展開鬥爭,成員主要是穆斯林什葉派的激進分子。自成立以來,伊朗、敘利亞、南美一些政府,是其最大金主。

30多年裡,單是伊朗,投入給黎巴嫩真主黨的資金,就有百億美元之巨。敘利亞政府的贊助,每年約為1億美金,哥倫比亞則不定期支持鉅額資金。此外,還有什葉派穆斯林的捐款、真主黨自己的投資收益。

伊朗不但投入巨資,還支持武器和人員,負責對真主黨武裝力量的培訓。消息來源稱,伊朗革命衛隊,曾先後派出過近1000名軍官,在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部隊中任職,或替他們訓練士兵。如今,黎巴嫩真主黨正式的士兵有超過20000人,另有3萬-3.5萬志願兵。

1985年,黎巴嫩真主黨發表公開宣言,稱他們的使命,就是將以美國、法國、以色列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從黎巴嫩徹底驅逐出去。他們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早集中使用暗殺、自殺式襲擊、劫持、綁架等策略的穆斯林武裝。

1982至1986年間,真主黨在黎巴嫩境內,就有41人實施了36起針對美國、以色列和法國機構的自殺式襲擊,及1992年對以色列駐阿根廷大使館、1994年對以色列駐英國大使館、還有在埃及、非洲的一系列恐怖襲擊。

2008年,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正式獲得政府承認,並被授予在被佔領地區收復失地、在邊境地區有獨立的佈防權利,規模還不小。2000年以色列撤離黎巴嫩後,真主黨武裝的重心有所轉移,不但參加本國內戰,也在2敘利亞內戰中,幫敘利亞政府軍打擊反對派。

以色列國防部估計,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有13萬枚遠程、中程和短程導彈,還有先進的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系統,有自己獨立的情報體系。他們有獨立的軍械庫,有俄國、美國、德國、伊朗生產的各式坦克和槍械。

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黎巴嫩真主黨的武裝,都超過黎巴嫩政府軍。當他們在世界各地實施恐怖襲擊時,則以“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名義。反正在中東地區,以“伊斯蘭聖戰者組織”之名行事的,又不止他們一家。

他們是游擊戰的高手,以色列部隊司令評價他們,是現在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游擊隊。”他們不需要成立敢死隊,因為能夠拿起槍的,個個都是敢死隊。黎巴嫩真主黨,還設有專門的“殉道者基金”,為在戰鬥中死去的家屬和他們的孩子,提供生活費和教育費用。


世界真的很大


黎巴嫩全名黎巴嫩共和國,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國土面積10452平方公里,人口大約623萬,GDP總量約為495.99億美元,人均GDP7980美元。

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這裡開創了輝煌的文明,此後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先後統治過黎巴嫩。七至十六世紀初的黎巴嫩是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黎巴嫩。在盛行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黎巴嫩由於歷史上一直處於亞歐民族遷徙融合的交通要道上而成為各教派薈萃之地,其中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三足鼎立。17世紀初黎巴嫩曾一度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隨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間發生了內耗,土耳其人趁機捲土重來。1831年黎巴嫩人通過同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結盟成功將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後英、法勢力趁機開始在黎巴嫩擴張,英、法各自支持伊斯蘭教什葉派和基督教馬龍派搶奪地盤和市場。1842年土耳其重佔黎巴嫩,但此時英、法的勢力已在黎巴嫩滲透程度相當深了。1860年黎巴嫩發生馬龍派和什葉派分支德魯茲派的衝突,法國趁機出兵干涉,此後黎巴嫩成為土耳其治下的一個自治區,實際上處於由法、英、俄等國同意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長官統治之下。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解體滅亡,1920年黎巴嫩正式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國成立並頒佈了憲法,但法國扔在黎巴嫩保留相當的特權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後黎巴嫩才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在黎巴嫩獨立前夕各教派經協商達成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儘管如此黎巴嫩也沒能躲過中東地區普遍存在的教派衝突,國內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試圖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國內的地位。從1975年4月開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內戰中黎巴嫩一共有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1982年黎巴嫩內戰進入第7個年頭:這一年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佔領了黎巴嫩半壁河山,一時間近60萬名什葉派難民湧入首都貝魯特南郊。這些難民缺吃少穿、沒有住房和工作,失去家園的他們對入侵的以色列充滿仇恨,於是在當時伊朗的精神領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南郊創建了黎巴嫩真主黨。黎巴嫩真主黨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武裝鬥爭將以色列佔領軍趕出黎巴嫩南部,幫助難民早日返回家園。黎巴嫩真主黨擁有600人左右的正規游擊隊、3000人左右的後備軍、10000人左右的民兵,配備有13000支火箭、彈道導彈、C-802導彈、迫擊炮等武器裝備。

黎巴嫩真主黨遵從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意識形態,主張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形式的政府。作為穆斯林什葉派政黨的黎巴嫩真主黨一直受到伊朗和敘利亞的支持:伊朗是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主的國家,況且黎巴嫩真主黨本來就是在伊朗的一手扶植下成立的,長期以來黎巴嫩真主黨受到來自伊朗的政治、經濟、軍事支持,以致於黎巴嫩真主黨稱伊朗為伊斯蘭運動的根據地。敘利亞儘管是一個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但執政的阿薩德政府卻出自於什葉派,因此也成為了黎巴嫩真主黨的外部支持者之一。同伊朗和敘利亞的支持相對應的是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將黎巴嫩真主黨定性為恐怖組織——畢竟黎巴嫩真主黨成立的目的就是抵制美、以等國。在黎巴嫩國內真主黨是全國最大的政黨,不過真主黨與其控制的地區、軍隊一般被視為黎巴嫩國內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備代表黎巴嫩政府締結外交的權力,並不是掌握黎巴嫩政權的執政黨。黎巴嫩政府承認真主黨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允許他們參加國會選舉。在全國的128個席位中真主黨佔有了23個議員席位。2003年時真主黨參與黎巴嫩大選時提出的競選口號是通過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蘭政府,為此真主黨支持消滅以色列並與哈馬斯等其他伊斯蘭軍事組織在這一目的上合作。真主黨為爭取競選所需的民意民心在軍事行動之外還從事一系列社會活動——如開辦孤兒院、興辦學校、興建文化中心、經營醫院診所、建築公司等。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黎巴嫩是一個小國家,北邊、東邊到南邊分別被敘利亞和以色列包圍著,西邊那一側靠著地中海。黎巴嫩原本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它們國內出現信仰伊斯蘭教的黎巴嫩真主黨確實有點讓人覺得奇怪。
這個黎巴嫩真主黨完全是外來物種,並不是黎巴嫩本土孕育的,他們來自目前處境惡劣的巴勒斯坦。
1948年巴以分治之後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佔領了他們的領土所以不承認以色列,於是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者們一起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想把以色列幹掉。但是以色列雖然小可是戰鬥力卻比較猛,外加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幫助和斡旋,以色列最後反而贏了;不但贏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後面的4場都沒有輸,仗打得越多國土面積越大。
在5次中東戰爭的過程中,由於以色列的進攻,大量離開家園的巴勒斯坦人被迫外逃形成難民,有一部分就逃到了鄰國黎巴嫩,並在那邊住了下來。
一幫外來人口跑到自己國家搭違章建築住下來不走,當時的黎巴嫩政府自然就很不樂意,一直想方設法把他們趕走;但是趕出去就是以色列的地盤那以色列士兵可對他們不客氣,前有以色列後有黎巴嫩,這些巴雷斯坦難民就陷入了絕境。
於是這幫難民中就逐漸出現了一個武裝組織,當然當初隨著難民出逃的人當中本來就混有戰敗的巴勒斯坦士兵。這個武裝組織首要目的是保衛這些難民的安全,每當黎巴嫩的城管來拆除違建的時候,這個組織就跟城管鬥;沒有內部威脅了就攢錢組織人手去騷擾以色列,這也算是巴以衝突的另外一部分。
幾十年下來,由於外部的資金支持和自己的實戰經驗積累,這個真主黨變得越來越強大,以至於黎巴嫩的政府軍都不是對手,拿它們毫無辦法。所以黎巴嫩真主黨變成了黎巴嫩境內唯一一個擁有武裝的組織。而且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在黎巴嫩的國會佔有好些個席位,算是成了執政力量的一分子了。
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比較勵志的武裝組織,他們自己經營者超市、建築公司、醫院等盈利性機構,因此不會因為經費問題去幹一些違法亂紀打家劫舍的事情;另外像伊朗、敘利亞和其它中東反對以色列的國家也一直資助真主黨的活動。當一個武裝組織不為錢而幹壞事,那麼它們就跟普通的恐怖組織劃清界限了,在當地的形象不至於太差。
當然以色列一直把真主黨認定為是一個恐怖組織的,這個認定得到了美國的承認,但是在黎巴嫩國內以及其它中東國家並不會這樣認為。

局勢君


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本土化做的非常成功的政黨。

從出身來看,黎巴嫩真主黨是伊朗所一手打造資助支持的一個什葉派軍事組織(跟也門胡塞武裝這種野生順手接濟點武器的血統完全不一樣)。

真主黨最為世人所知的戰績大概是2006年把地區最高配的以色列給幹趴了吧,導致猶太人至今很恐懼,過去幾年不斷的在敘利亞南部暗搓搓地空襲真主黨的武裝運輸隊。

但是更值得強調的,其實是真主黨作為一個政黨在黎巴嫩本土化的成功。如今的真主黨在黎巴嫩更突出的角色並非一支武裝組織,而是一個重要政黨,尤其在黎巴嫩南部民意基礎非常廣泛。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黎巴嫩的國內政治格局。作為一個莫名其妙被劃分出來的國家,黎巴嫩是宗教政治混亂的中東地區的小眾派別的最大庇護所,幾乎所有宗教或政治少數群體都能在黎巴嫩找到歸宿,黎巴嫩的政治傳統也保護了這樣一種格局。為了避免一家獨大,黎巴嫩政壇有不成文的規範:總統來源於基督教馬龍派、總理來源於遜尼派穆斯林(約等於沙特代理人)、議會議長來源於什葉派穆斯林(約等於伊朗代理人)、國防部長出自伊斯蘭教德魯茲派………

如今,由於黎巴嫩真主黨在選民中的紮實工作,在議會選舉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席位,政治話語權越來越大。去年11月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宣佈辭職也就是因為他不能如沙特所願限制真主黨勢力的崛起。

因此,雖然不能說真主黨已經完全控制了黎巴嫩的政府和政局,但不可否認的是,真主黨已經是這個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而不僅僅是一個武裝游擊隊,它將很大程度上主導這個國家的內政外交。(雖然黎巴嫩向來是小政府大財團,政府在內政中的作用依然有限)


尼基Li


黎巴嫩真主黨創立於1982年,是黎巴嫩什葉派的第一大政黨。八十年代的黎巴嫩內部有三大黨派,分別是阿邁勒派、巴解組織和基督教長槍黨,內部分化嚴重。而黎巴嫩在外也是腹背受敵,因為黎巴嫩位置重要,鄰國伊朗和以色列都對黎巴嫩虎視眈眈。



在內鬥過程中,阿邁勒派在伊朗的資助下分裂,一部分組成真主黨。真主黨堅持抵抗以色列,主張打擊以色列擁護的長槍黨派,這也正是伊朗的目的。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真主黨和其他兩黨派達成和解。1992年,真主黨在伊朗和敘利亞的資助下,打擊以色列並贏得勝利,收復了大部分黎巴嫩南部地區。也正是由於真主黨在此次對以色列戰爭中的英勇表現,為真主黨贏得了龐大的人氣,讓真主黨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黎巴嫩什葉派社區內最大的黨派,同時也成為了伊朗打敘利亞的最強打手。


1992年之後,真主黨的重心從軍事、暴力上逐漸轉移到國家政事上。真主黨開始參加黨派選舉了,為了拉票,真主黨開始變得關心國家基礎設施、社會養老福利,對國人的教育也很上心。在戰後重建工作中,真主黨做的也很出色,受到了黎巴嫩人民的一致好評,成為黎巴嫩的主流政治力量。


2006年,黎巴嫩和以色列戰爭爆發,在薩巴阿農場地區,真主黨和以色列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由於真主黨官兵作戰英勇不怕犧牲,而且以色列軍隊對薩巴阿地區的地形地勢不太瞭解,使得以色列軍隊罕見的遭遇慘敗,鎩羽而歸。

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守護了國家和人民。但是真主黨這一次也是損失慘重,共計損失1600人左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正是因為真主黨在此次戰爭中表現出的無畏犧牲的精神,感動了數以萬計的黎巴嫩人民。至此,真主黨的政治身份達到鼎盛時期。

目前,黎巴嫩真主黨控制著黎巴嫩1/3的土地,軍事力量也很強勢,有2萬名軍隊和2萬名預備役人員。雖然不算是黎巴嫩的正式政府,但也是中東地區一塊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