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在以日本文化為主題的寫作者中,蘇枕書的文字向以溫婉、細膩而為人稱道。她的新著《歲華一枝》依然保留了這樣的文字特點,但在內容方面則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從最初談風物、談民俗、談遊歷、談舊書,轉而追求其間的學術趣味——諸如舊書的版本淵源、與之相關的印刷史和出版史,書籍出版背後的政治環境、社會風氣和文化現象,以及有關名物和異名的一些小考證和小考據,等等。對於作者本人而言,書中收錄的雖然依然是亂翻書、翻閒書之餘的文字,“不符學院內讀書尚專精的訓誡”,卻保留了一些經過時間的流沙而殘存的思索痕跡,是作者如何走到今天的證明。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讀日本漢學家的著作可以看出,他們解讀古典文獻的功夫都很深,已經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之久的蘇枕書顯然深受薰染,她從日本漢學家治學的態度中汲取到某種精神的力量,進而有意識、有目的地閱讀各種古典文獻,而對於古典文獻的解讀不僅拓展了蘇枕書的視野,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她的寫作趣味的改變。在日本觀書,蘇枕書注意到,日本各大圖書館中多有中國著名藏書家傅增湘的舊藏,這些珍貴古籍既可通過各種書目、圖錄覓得蹤跡,卻仍有不少未曾發掘的“普通本”遺漏在檢索系統及書目之外。出於對書籍流轉命運的興趣和對書籍本身懷有探索的慾望,蘇枕書開始查考這些遺漏的“普通本”,她頻繁地出入於日本各大圖書館,走訪日本各地的著名藏書家,把得到的線索相互比較、彼此印證,在小心求證、大膽假設的基礎上,為這些書籍流轉的命運推導出合理的結論——與之同時,也考證出與這些書籍相關聯的人物、機構、學術風氣、歷史背景等諸多問題。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蘇枕書已經在日本生活了整整十年,對日本的民俗風物有著一定程度的瞭解。在這部新著中,她依然不吝筆墨,細心地記錄著她在日本的所見所聞,她遊歷中遇見的人和事,詳細描摹著她身邊的花花卉卉和一草一木。蘇枕書坦陳,每到春天,客居京都的她都會想念北京的花卉,想念北京的藤蘿餅。有一年,她忍不住夜裡進山,悄悄採回一束紫藤花串,拿蜜糖醃製,參以麵粉,做成幾隻不算美味的紫藤花餡餅,剛剛入口,故鄉的味道居然馬上從味蕾間瀰漫開來。蘇枕書喜歡尋訪名人墓園,尤其在月色皎淨的夜晚,站在墓園高處,遠眺城中燈火璀璨,近看腳下湖水幽明,當此際,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她曾經多次流連在一座鐫刻成古琴狀的墓碑前,在迷離閃爍的夕陽下感慨憑弔,墓主人生前的故事已不可考,但有墓碑上鐫刻的“棲遲東山,吟彈自樂”八字,即可遙想墓主人生前弄弦清談的風雅,雖然其人早已湮沒無聞,卻也略可見得昔日京都的文人趣味。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某日閒步墓園,忽見一方墓碑,鐫有古琴一張

蘇枕書是資深愛書人,寫作讀書、訪書之類的文字,依然是她的當行本色。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非常得力,京都尚存不少有著一兩百年曆史、代代相傳的舊書店,這些舊書店出現在不同時代作家文人的筆記中,面貌不一,各異其趣,蘇枕書則經常流連其間,一邊對比,一邊淘書,俯仰自如,樂在其中。

對於讀書和治學,蘇枕書曾經這樣說道:“我們理解從前人的生活狀態、思想模式,須時刻有融入現場的意識,那不是簡單的穿越旅行,而是要首先拋下今天的自己,真正做個‘古人’。”拋下今天的自己,融入古人的現場,讀書和治學如此,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讀蘇枕書的文字,你不禁感到,在京都讀書、寫作、問學的蘇枕書,生活得真像一個古人。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京都十年,讀書、寫作、問學,她生活得像一個古人

《歲華一枝:京都讀書散記》
蘇枕書 著

簡體橫排

32開 精裝

9787101139747

69.00元

這是蘇枕書客居京都十年之際推出的新作。

十年來,她在文章裡寫過很多在京都的生活,以及身在異鄉的認知和領悟,給予我們很多關於東瀛異域的知識。這本新作裡收錄的文章,既有一如既往的對日本風物、古蹟和日本文化的關注,也顯露了作者一路走來讀書問學的痕跡和學術志趣的延伸、變化。從博物學到書籍史,從宮崎市定的中國史研究到大藏書家傅增湘的舊藏蹤跡,一個一個題目讀下去,往往令人不忍釋卷,同時也感佩她讀書的勤奮和思索的深入。這或許是一個與從前有所不同的更為豐富的蘇枕書,她敏感而又新鮮的筆觸,在學問的滋養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