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寫大字書法要注意什麼問題?

書法影響力


古代大字一般用來寫匾額,招牌等作品,但現代,由於突出“展室效應”,越來越多的書法家喜歡練習大字。

古人云:大字貴密而無間,小字貴寬綽有餘。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字筆畫要寫的密一些,小字的結構要寬綽一些。

這就要求我們寫大字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其結構,要做到中宮緊收,筆畫要渾厚有力,宜中鋒鋪毫行筆,萬不可筆畫纖細。

但大字寫的渾厚容易,寫的靈動卻很難,這就要求練習大字的同時,不要放鬆對小楷書法的練習。縱觀歷史上大字寫的好的,如趙孟頫,文徵明,張即之等,都能寫出漂亮的小楷作品。

練習大字,建議從顏楷入手,因為顏體給人感覺是愈大愈蒼勁,其中《大唐中興頌》是一個很好的書法範本。





梁園墨客書法


通常來講,超過15cm的字都算大字。寫大字要注意什麼問題呢?筆者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精神上要放鬆,心平靜氣。寫字時一定要從容,不能按寫小字的速度來寫。要淡定,不急不躁,平衡心態。只有沉下心來,才能創作出渾然一體的書法態勢。第二,在筆畫上要慢進,不能從快從速。只有慢進了,才能真正的把字體比例和意境寫出來,否則會出現附在紙上,飄在空中的感覺。

第三。掌握好筆畫和章法。通常我們在寫小字的時候都是用筆尖來寫,而用筆尖來寫相對來容易的多。就像開車一樣,如果小車轉彎速度很快,易掌握。而換成大車,就相對較難了。

寫大字不但要掌握本字的內部結構,而且還要通盤考慮整體作品的效果。如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蘭亭跋》中講到“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須用工”。這裡面的結字就是結構、間架的意思,只有掌握好了間架結構,才能收到心神統一,手墨合一的效果。

也只有掌握了每個字的不同形態,才能寫出一副很好的作品。





新疆大曾


大字書法一般也被稱為“擘窠”大字,或者是“榜書”,古代一般是用來題匾額的。只是最早的時候擘窠大字和榜書是分開的,指的不是同一事物,不過後來就主要說的就是榜書了。要寫好榜書並非易事,是很需要功力的,下面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寫大字榜書需要注意什麼:

執筆

關於執筆,一直都是書法中討論不絕的問題,寫大字對於執筆的要求和寫普通書法是不一樣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 第一、握管法:就是食指到小拇指一起握住筆管,再配合拇指把筆管包圍住,即捻拳握管於掌中的一種執筆方法。唐代的韓方明在他的《授筆要說》中說:

“第四握管。謂捻掌握管於掌中,懸腕以肘助力書之。或雲起自諸葛誕,倚柱書時,雷霹柱裂,書亦不輟,當用壯氣,率以此握管書之,非書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蓋以異於人故,非本為也。近有張從申郎中拙然而為,實為世笑也。”

元代的陳繹曾對握管法也作了補充,他說:

“握管,四指中節握管,沉著有力,書誥榜疏。”

由此可見握管法主要就是用來寫榜書的。握管法的優點:拿筆很實在,通過運肘可以力達筆端。但是不足之處也很突出,握管法不夠靈活,特別是不能運指,因此書法中很多精妙的筆畫難以表現,因此有死板、僵硬的毛病。

  • 第二、撮管法: 撮管法是用五指一齊握於筆管末端的一種執筆方法。最早提到此法的也是韓方明,他在《授筆要說》中說:

    “第三撮管。謂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書或書圖幛用之,亦與拙管同也。”

而後來還是陳繹曾又作出了明確的補充,他說:

“撮管,以撥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之,書壁尤佳。”

因此撮管法主要是來寫大字草書的一種執筆方法,用來寫榜書的話,力弱者恐怕很難駕馭,會出現失控的問題。

  • 第三、提鬥法:提鬥法是一種專門執鬥筆的方法,執筆方法和撮管法大致相似,但因鬥筆的大小而執筆略有不同。如清人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就說:
“提鬥運肘,作榜署法也,與撮管略同。斗大則後以一指拒之,鬥小則後以兩指拒之。其法順易而逆難,故不拒不可也。”

運筆

書榜書的時候適合直落管,落筆的時候筆管最好是直的,這樣手指、手腕、手肘的力量會充分體現在筆頭和宣紙上,給人一種勁健的感覺。

書榜書的時候要沉著有力,因此書寫的速度不可太快,但也不能太慢,否則點畫很難給人以生動的感覺。也就是要把握好疾與澀,把握書寫的速度、節奏。

除了筆力沉著之外,還要注意用筆的方圓兼備。方筆,既書寫點畫的時候要有芒角,這樣才能有一種“稜稜凜凜,常有生氣”的感覺。那麼就需要入筆的時候要直筆切入,轉折的時候折筆成方。為了使筆畫的方折的鋒芒不至於過分露骨,我們在書寫時可以採用折轉結合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折轉筆法要過渡自然。

康有為對榜書的論述中曾說榜書的上乘用筆是圓,其具有“草情篆韻”、“雄渾古穆”的審美效果。圓筆筆畫敦實、渾厚,給欣賞者帶來古厚的感覺。

在書法裡,榜書和小楷是兩個極端,一個太大,一個太小。這一大一小最難寫,難就難在“疏密”二字,宋朝的蘇東坡說:“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正因為這一大一小難寫,因此有不少書法愛好者不願意接觸榜書和小楷。

尤其是榜書,更是“三費”:費時、費紙、費墨。這裡教給大家一個方法解決三費的問題,寫完的舊墨不要倒掉,加點水變成灰色,用板刷刷在廢報紙上,把報紙刷成灰色。晾乾後用筆沾清水寫,就會變成黑色。那麼你就可以刷個十幾張報紙出來,這樣你日常練榜書的時候就可以寫完一張放到一邊晾乾,等十幾張寫好了,前面的也晾乾了,再接著寫,這樣就解決了三費的問題。

以上也多是從書中學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翰墨今香


大字比較小字難度不在一個係數上,一要有法。字字從字帖中來。不得亂來。二所為大字不只是大就完了。很多大字寫的傻大黑粗。三要有力度。不得軟,四飄逸有粗有細才有美感。能達到以上幾條的從歷史上來看沒有幾個,所以難,



徐抱璞704202654


簡單的說,避免尖頭鼠尾,字形方正緊湊就行,我學寫了幾個字,大家評論一下,只要指導鼓勵,別噴我,謝謝關照

1、三尺


2、三尺

3、四尺對開


y祁州d


以下是本堂近期的作品,歡迎來本堂做客,本堂頭條號:循規書法堂











循規書法堂


寫大字,首先是寫多大?古人紙張匱乏,大部分寫的是一二公分的字,最大的也不過10公分。現在書法進入展廳時代,字寫的很大。

顏二在農村寫對聯,橫批都是一整張的紅紙,一開甚至更大,就寫一兩個字,50-60公分甚至更大,什麼新春迎春幸福鴻福之類的吉慶語。

根據這些經驗,也說說看法。

首先取勢要穩,字佈局以方正為主,不能看起來搖搖欲墜的。結構要緊密,所謂小字難開張大字難緊密,這規則是適用的。

另外是筆畫粗細對比不能過於誇張,因為遠看時會讓這種對比會更加明顯。筆法不能過於精細,也就是說,寫大字不宜秀筆法,筆法要服從於字勢,起收筆不要像寫小字那樣做過多複雜動作,行筆過程要穩。

以上是我的經驗,歡迎討論。我是學書法的顏二,喜歡就關注我一起吧。






書法顏二







墨河書法



傅山曾提過四個書寫要點,分別是“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清滑,寧真率毋安排”,無論字體大小,其實都是以線條為根基,以輕飄為戒的。


大字的氣魄


所謂大字書法,大的意思,不只是在字形,而是在於氣魄,不管字形大小,筆勢上要有“開張”的氣勢。陳摶老祖曾手書“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後被南懷瑾先生收藏,用筆於矯健靈動之中,參以錐辣之趣,結體奇險,勢態崚嶒,雖然很少有牽帶縈迴,卻能承上啟下,筆斷意連,可謂聯中之稀有珍品。

大字的重度


這裡的重度,其實是書法線條中包含的力量,也是整體書法結構中表現出來的力度,“奔雷墜石之奇”很形象地說出了書法的力度變化。


然而這個重度並不只是字形或字體的大小區別,小字一樣可以氣魄豪雄,譬如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歷來也為書家推崇。


大字的字內空間


“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是書法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字並不能因為大,就讓筆畫之間出現疏離感。一幅字的全部安排,字形大小,都在預想之中,苦心經營,才能收效。所以顏真卿說過,“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這個促和展,就是針對全幅而言,並不是單純地小字要寫大,大字要寫小,而是小字要寬展,大字要緊湊,相反相成。


以上三點,從立體的角度,涵蓋了大字的精氣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下個問題見~


國教童蒙學堂


寫大字書法有4個地方需要注意,下面進行一一解釋

1.身體素質

2.工具

3.用筆

4.整體的安排和協調


1,身體素質

為什麼要把身體素質放到第一位,因為大字的書寫不同於小字的伏案書寫,大字的書寫需要調動自己的情緒和積極性,才能主觀的放開書寫。這個是心態方面的。

在體力方面,如果還是在書桌上寫大字,其實身體的參與過程,僅僅還是手臂。如果是在地上書寫,首先要長時間的彎腰,或者是跪地等等姿勢,這個對身體多少還有一些要求,如果說在寫字之前坐一下準備運動有一些可笑。但是通常情況下,在地上寫完大字,第二天腰子或者說大腿會有些痠痛,因此身體素質很重要。

2.工具和環境

大字首先需要的是大毛筆、墨、水,好的毛氈也固然重要,還有就是宣紙,需要挑選適合自己筆性的宣紙,在紙方面,我認為和小字的出入並不大。

之所以需要好的毛氈,是因為寫大字的時候,蘸墨通常都會蘸得比較多,尤其是第一筆,而差的毛氈,不僅會黏住紙,甚至甚至還會吸住紙,如果一蹴而就寫得很好,但是毛氈和紙黏到了一起,那將功虧一簣。其次是毛氈的吸墨一定要快,大字的書寫,有時還會存在換紙的情況,通常在創作巨幅作品時,如果毛氈不好,一件作品寫完之後,鋪第二張紙到毛氈上時,由於第一張紙毛氈上的墨還沒有幹,直接就印在了剛剛鋪上的宣紙上,如果第二次書寫時,筆畫能蓋過印在上面的墨漬還好,但看到還沒有寫的紙上就多了很多墨漬,多少還是會影響書寫的狀態。

墨和水要分開,寫大字對水的控制要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因為墨太乾,走不開,需要通過水來讓書寫出來的線條更長,並且保證一定的書寫性。寫字的時候,先蘸墨再蘸水,還是先蘸水,再蘸墨可以進行嘗試,以找到一個合適自己書寫的節奏。

毛筆需要大的毛筆,但最好是帶一些羊毫,因為羊毫的蓄墨量是其他幾種筆毫當中最大的。

還有就是需要一個寬闊的場地,可以是一張很大的桌子,也可以是一間很大的屋子,不然在書寫時,會十分拘束,失去大字書寫的才情和氣場。

3.用筆

用筆方面,不同於小字的側鋒可以讓字豐腴、圓潤。大字用上側鋒,只會顯得臃腫,失去力量感。大字的書寫主要以中鋒為主。

4.整體的安排和協調

有的人寫大字喜歡一蹴而就的新鮮感,以及書寫當中那種可遇不可求的效果。

有的人寫大字習慣於先打小稿,再放大書寫,這樣安排妥當,但這樣的安排多少會失去一種在創作時因為未知而產生的大膽。儘管看到小稿,在書寫大字時再調整,但會因為看到後面的字之後,多數情況下不再敢放開書寫。

這兩者可以說都有好的地方,總之大字的作品整體的安排和協調,需要將作品懸掛起來進行思考,安排,再調整,在思考,在安排,再調整的一個狀態。而不是單純的寫大字過癮,癮完了,是什麼樣,不關心也不在乎了,這樣不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上四點

希望回答能另您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