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12月30—31日,廣東省第十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省委書記李希,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講話,省長馬興瑞、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省政協主席王榮出席開幕式。省直有關單位和各人民團體負責同志,僑界知名人士,以及700多名代表和200多位海外嘉賓參加會議。


肩負著全市70多萬歸僑僑眷的信任和重託,肇慶市選出來自基層僑聯、海歸、高校、新僑企業家等歸僑僑眷代表團22人出席會議。代表中既有僑聯專職幹部、基層幹部,也有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各行業僑界骨幹代表。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大會選舉產生了廣東省僑聯第十一屆委員會和新一屆領導班子。黎靜當選為省僑聯主席,戴文威、謝惠蓉(女)、邵瑾(女)、莊創業、陳越華、林永新、林春暉(女)、羅掌權、鍾仰進、郭澤偉、梁瑞冰(女)、曾智明、廖志仁、顏軍當選為副主席,曹堪宏當選為秘書長。


我市7名代表當選為省僑聯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黃志堅、朱濱2人當選為常委。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李予斯、汪碧強、黃慶文、梁玉麟榮獲“廣東省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肇慶市僑聯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僑”的特點,發揮“僑”的優勢,富有創造性、針對性、實效性地開展僑聯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成功打造了“一刊《肇慶僑刊》一網(肇慶僑聯網)一號(肇慶僑聯微信公眾號)”的對外宣傳平臺,搭建了肇慶市僑青聯、肇慶市海歸協會“兩大”新僑工作平臺,僑聯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僑聯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廣大僑界群眾的熱烈響應,僑聯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肇慶高新區僑聯

認真履行僑聯工作職能,充分調動廣大歸僑僑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廣泛團結海外僑胞,凝聚僑心,發揮僑力,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尤其是率先在全市完成“黨建帶僑建”工作,全區五個社區33個僑點建立僑聯組織率實現100%;率先在全市創建僑界人文社區示範點等工作,多次獲得中國、省、市僑聯的高度肯定。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李予斯,印尼僑眷,現任肇慶市新時代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始終秉承“優質服務,誠信經營”的宗旨,依法依規經營,目前公司已具規模,在肇慶旅遊行業中成為綜合實力較強的旅行社之一。自2012年擔任市僑青副會長以來,他定期組織僑界青年志願者參加助困敬老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僑青風采。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汪碧強,泰國僑眷,現任懷集縣僑聯主席。1993年到懷集縣僑辦(僑聯)工作,至今已有26個年頭。一直以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兢兢業業,在有限的條件下,注重揚長避短,把工作重點放在聯繫非本地籍的海內外聯誼上,利用僑聯工作接觸面廣的獨特優勢,深挖各方僑務資源,在發揮僑力促進公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開創出一條僑聯工作新路子。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黃慶文,泰國僑眷,現任廣東逸舒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肇慶市僑聯兼職副主席。他重視創新、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公司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促進國家醫藥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大力發展企業的同時,他時刻關注著公益事業,始終不忘為公益慈善貢獻自己的力量。2009年曾榮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梁玉麟,馬來西亞僑眷,肇慶市端州區政協原副秘書長。他退而不休,積極為推動弘揚傳統曲藝、燈謎進校園等工作發揮餘熱,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他心繫僑聯,經常為僑聯事業建言獻策,並利用自己與海外聯繫密切的優勢,主動講好中國故事、肇慶故事。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在會議的分組討論上,肇慶市代表團各代表緊緊圍繞李希書記、萬立駿主席的講話以及廣東省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工作報告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暢談今後五年對僑聯工作的建議和設想,積極為僑界事業建言獻策。


喜報!肇慶市僑聯、肇慶市高新區僑聯榮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


大家一致表示,本次僑代會規格高、規模大,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僑聯工作的高度重視。回去後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李希書記和萬立駿主席在本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立足本職工作,團結凝聚僑界力量,不斷開創僑聯工作新局面,推動僑聯事業奮進新時代,為肇慶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全面參與大灣區建設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