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China」這個單詞首字母大寫時,含義是「中國」,而首字母小寫時,含義是「瓷器」。作為瓷器的故鄉,古老神秘的中國與這種高貴而珍奇的手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採用色料又叫青料,有回青、浙料、平等青、石子青、珠明料、蘇麻離青和化學青料。


其中化學青料用化學制品氧化鈷配製,髮色紫藍、純粹、濃豔,但輕浮缺乏附著力,價格低廉,缺乏天然青料美感。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回青,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此料髮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髮色青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石子青,又稱石青,產於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髮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採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


珠明料,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髮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蘇麻離青,即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鏽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為此,產地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有一種

美盡人間的中國風

叫青花瓷


中國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中國青花瓷起源於唐代,宋開展緩慢,傳世器物很少。元青花瓷趨向老練,尤以江西景德鎮最為精巧,有必定數量的青花瓷器傳世,變成今日國際各大博物館的珍藏品與各種拍賣會上的搶手貨。


明代是頂峰時期,無論景德鎮官窯,還是各地民窯,都有很多精巧傳世佳作。此時的青花瓷,一向被視為是中國青花瓷的模範,為後世所追仿。特別是永樂、宣德和成化、嘉靖及萬曆年間官窯燒製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密、青色淡雅、外型多樣、裝修豐厚而著稱於世。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對瓷器的出產工藝、胎釉質地、畫面裝修都非常關注,乃至到了事必躬親的地步,使清代青花瓷的製造技藝水平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此時,釉裡紅、三彩、五彩、鬥彩、琺琅同樣競相發展。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逐漸衰落。無力發展瓷器這種與國家無益的手工業。西方各國殖民主義與市場將此大力推向工業化。自此,中國製瓷技術走向衰落。當今亞洲最頂尖的瓷器,並不出產於中國。而是來自於「先天不足」的日本。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日本


中國元代技術成熟後,青花瓷大量外銷,引世界轟動。日本貴族和武士仰慕之餘,責令六古窯中唯一能生產釉陶的瀨戶窯仿製。但由於尚未掌握中國的制瓷真諦,屢試不果。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當時交通不發達,要直接從中國引入造瓷技術並非易事。朝鮮半島與中國國土相連,是最早掌握中國製瓷技術的亞洲國家,半島最南端與日本九州僅200公里左右的距離,可謂一條間接獲取中國高新技術的捷徑。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十六世紀末,日本武將豐臣秀吉,以借道朝鮮遠征中國被朝鮮李王拒絕為由,於1592年出兵朝鮮,發動「陶瓷戰爭」,掠回大批陶工,並在以九州為中心的唐津、上野、高取、薩摩、萩等處建窯場,以期改變日本有陶無瓷的窘境。


1616年,朝鮮陶工李參平在九州滋賀縣有田町的泉山發現白瓷礦,為日本燒製出第一批青花瓷。因裝飾效果如同藍印花布,故取名「染付」。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雖所用青料呈色不夠亮麗,但經初代陶工酒井田柿右衛門精心調配出另類的米湯色白地,有效降低了紋飾與坯地之間的對比度,不僅掩飾了技術上的缺陷,反而營造出一種溫潤氛圍。


其恬淡閒適的優雅情趣,與日本人崇尚的淡泊心境極為契合,以至立刻風靡全國。這就是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早期伊萬里染付」。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最初的伊萬里青花紋飾製作工藝,是借用中國明代流傳下來最古老、最簡易的「吹墨法」。參考中國青花紋樣,而構圖儘可能地被簡化。無論山水紋、動植物紋,雖均以中國青花為參照系,但大多筆調粗放,畫法寫意,構圖疏朗,點到即止。


對於當時青料匱乏、瓷繪技巧尚且稚嫩的日本瓷業,與其說這種過分簡約的手法出於畫工們的無奈,毋寧說不愧為一項順應逆境的聰明之舉。今日日本的制瓷在中國智慧上茁壯成長,風格已佔據世界一席之地。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歐洲


明代,歐洲對中國青花瓷需求達到高峰。景德鎮出口貿易興旺發達,訂單應接不暇,以致官窯難以消化,必須動員民窯合力完成。一艘艘遠洋貨輪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把貴如黃金的中國青花瓷器運往歐洲。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1602年,葡萄牙聖地亞哥號商船滿載萬曆窯大小瓷盤42箱於運輸途中被西班牙掠走;兩年後,西班牙又從一艘葡萄牙卡蒂尼娜號商船截獲60噸萬曆窯燒製的青花瓷。世界對中國青花瓷的渴求由此可見一斑。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明末中國動亂,加之清朝閉關鎖國。歐洲人對於中國瓷器的狂熱難以得到滿足。商人把眼光聚集日本。然而日本技術不成熟且資源匱乏,產量不足。於是,歐洲工匠開始卯足了心思研究瓷器手藝。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18世紀,一位科學家探索出了制瓷工藝,瓷廠應運而生。隨著工業間諜介入,制瓷工藝傳遍歐洲。至19世紀初,德、英、法、意等國分別運用不同配方製造出自己的瓷器品種,一時在歐洲,制瓷廠遍地開花。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早期時,西方人對中國瓷器有種「崇洋媚外」的心態,因此也出現大量的「山寨」。而隨著西方的崛起,他們對於自身文明程度的提升與自信。歐洲瓷器逐漸走出自己的道路,無論技術和風格,都大有進展。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如今三個世紀的傳承,高檔瓷器的製作已經在歐洲成為一門嚴謹的技術。例如德國瓷器每一位彩繪和造型師,都必須經過數十年的藝術與技術的培養,能在每件創作上融入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青花瓷,美盡人間中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