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印度這個國家以及印度的“大國夢”?

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


因為特朗普的緣故,上週的國際時事焦點,幾乎被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包圓。但實際上,除了這件事,在中國的西南方向,還有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發生——印度大選。在這場選舉中,莫迪領銜的印度人民黨贏下了一場堪稱“史詩級”的狂勝,在人民院怒奪超過300席位,而其主要政敵——甘地家族領導的國大黨,僅僅收穫50餘席。

莫迪能贏,而且還贏得如此漂亮,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料到的。畢竟這兩年印度的經濟表現其實並不算太好,雖然GDP數據看上去很漂亮,但現實中,農村困局,就業困難、社情激化,這些矛盾都十分激烈,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也時有發生。

尤其是在去年的地方邦選舉中,國大黨在印度文明的傳統核心區——中北部“印地語地帶的五邦的選舉中連下三城,將人民黨打的灰頭土臉,以至於大家都意味莫迪今年恐怕危險。沒想到才過了半年,人民黨就在國家選舉上演了一場反殺——一舉取得五邦225席中的202席,甚至連甘地家族的老巢都被人民黨端了,這不得不讓人大呼意外。

莫迪為什麼能夠逆襲?

歸根結底還是人民黨堅強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以及莫迪的強大個人魅力和形象塑造。印度一直以大國自詡,但現實中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又明顯與印度人的期待存在差距。莫迪和人民黨捕捉到人民的情緒,以此為突破口,將自己包裝成國家民族主義的代言人,讓民眾相信,只有在人民黨和莫迪的帶領下,印度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有身有色的世界大國。

這種強大的國家民族主義情結,構築起了人民黨和莫迪的堅強政治基礎,將他們拱上了印度的至尊權力寶座。而在品嚐到甜頭之後,人民黨和莫迪更是對此高度重視,在上一個任期內,不竭餘力的在國內煽動國家民族主義情緒,塑造莫迪的強勢形象。

而這種意識形態和領袖形象方面的前期工作,在這一次大選中取得了效果。前文中,這次大選前,莫迪政府的經濟表現其實並不好,地方選舉中甚至被國大黨奪了好幾個關鍵邦。

不過,邦級選舉和全國大選多少還是不同的。邦級選舉往往涉及更為本地化的話題,例如各種實際補貼和利益分配,這兩年莫迪在處理現實經濟問題時表現一般,所以被國大黨成功偷襲;但全國大選,很大程度上牽涉到民族復興、國家走向等宏大議題,而在這個領域,人民黨前期的意識形態基礎,以及莫迪的強勢領袖形象塑造,其優勢就凸顯出來,成為莫迪扭轉形勢的基石。

這是從基本面方面來分析的。而在戰術層面,莫迪轉移矛盾的騷操作,也確實起到了效果。

2月中旬時,巴基斯坦境內恐怖組織“穆罕默德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製造30年來最大襲擊案。印度隨即越境清繳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恐怖勢力引發的衝突,從炮戰到空戰,形勢步步升級,成為20年來印巴兩國爆發的最大規模衝突。

其實這件事兒,本身是可大可小的。誰都知道,現在的印度,發展經濟才是最主要的,跟巴基斯坦爆發戰爭,根本就不符合印度利益——何況在中國實力今非昔比,“一帶一路”又在巴基斯坦投下重注的今天,印度也不可能像第三次印巴戰爭那樣,再從巴基斯坦身上撈到什麼大便宜。

但印度卻依然選擇了挑事,並將其肆意放大。這說白了,就是莫迪藉此機會煽動國家民族主義情緒。只要這套社會思潮炒熱發酵,他們就可以從中獲益。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印巴衝突發酵後,莫迪的強硬立場,贏得國內廣泛讚譽。一舉扭轉了去年地方選舉的頹勢。這場衝突,也成為人民的和莫迪在這場選戰中的重要轉折點。

上面都是從莫迪和人民黨自身來說的。而在他的另一面,國大黨和甘地家族落伍於時代的政治理念和做派,也是造就莫迪和人民黨狂勝的重要外因。

作為現代印度締造者,聖雄甘地和國父尼赫魯的嫡派傳承,國大黨和甘地家族統治印度長達50年之久。而甘地家族和國大黨之所以能有這種輝煌,除了吃祖宗的老本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相對保守主義政策。國大黨的政策思路和立場,與印度的種姓社會高度契合,比較有利於印度社會的穩定。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大黨才得以把持印度政壇半個世紀之久。

只不過,現在的印度,國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改革訴求成為主流,民眾不再滿足於過往那種建立在貧窮落基礎上的穩定,而是希望改變,期望國家更強大,在世界更有地位;希望經濟能發展,日子越過越好。

這種社會思潮的變化,摧毀了國大黨過去那套基於穩定的執政基礎,而捕捉到這一社會思潮變化,並將其成功利用的人民的,則順勢崛起,實現了對國大黨的反超。儘管事實證明,人民黨的經濟表現,也沒強到哪兒去,莫迪在現實中的作為,也並不如他的形象那樣讓人振奮。但至少,人民黨和莫迪,帶給了人民希望——而這正是老態龍鍾的國大黨所不能比擬的。所以,也許具體到地方具體事務,一些邦可能會因人民黨地方政府的表現不佳,而選擇在野的國大黨,但到全國大選時,人民黨依然可以憑藉相對於國大黨的理念和形象優勢,把局面扳回來。

這就是莫迪和人民黨此番“史詩級”大勝背後的邏輯和原因。

只不過,莫迪和人民黨雖然大選獲勝,但接下來,他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從前文分析中,大家已經知道,民眾之所以選他們,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在他們的帶領下,經濟能發展,國家實力能變強——即便是民眾的國家民族主義情緒,要想長久滿足,也需要強大實力作為保證。

只不過,從近一年來的情況來看,莫迪政府的經濟表現並不是太好,不然也不會有去年地方選舉中的失利。而這種不佳背後,其實更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莫迪的改革,在初期的高光之後,已經逐漸進入瓶頸。

這個當然是很正常的。改革之初,憑著強大的民意基礎以及政府或者領袖的力推,那確實可以形成一股力量,進而突破一些淺層次的阻擾。但隨著改革逐漸進入深水期,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再想憑之前的力量來往前推,就會逐漸力不從心。

任何國家的改革都會遭遇這種困境——包括近幾十年來最成功的改革典範——中國。但印度所面臨的困境,似乎來的太早了些,阻力又太大了些。莫迪才推了5年,改革似乎就已經進入到了深水期,遭遇到強大的阻力;而且之前的很多所謂成效,仔細研究一下,很多也只流於紙面,沒有落到實處。

為什麼會這樣,這實際上還是因為印度特殊的體制和文化。

與中國不同,印度是典型的西式民主體制,中央乃至地方政府的權力邊界有限,很容易受到議會現有法律的掣肘,以及民意的直接阻擾。

這是很麻煩的。改革本身就是對現有格局的突破和創新;同時,改革既然是對既得利益的顛覆,自然也需要一個強力來推進。但西式民主體制下,政府的權力受到高度鉗制,根本不具備足夠的強權,既得利益者可以利用各種合法手段,對政府的改革舉措予以阻擾和破壞。這就使得,莫迪政府推動的改革政策,在落實時會遭遇極為強大的阻力,而受限於體制,政府又對這些缺乏應對的辦法,所以很容易陷入各種各樣的扯皮當中,甚至無疾而終。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最直接的當然是政改,強化中央集權,讓政府獲得更大的權力和能量。但這種做法,本質上是對西式民主體制的顛覆——換句話說就是動搖國本。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革命。

這個是現階段的莫迪不敢做,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做的。所以他能做的,只是通過強勢領袖的形象塑造,來增強自身的崇高威望,再將這種強大人設轉化為影響力,去推動改革。

這本質上是一種變通。它當然會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終究是有限的。畢竟將威望變現,沒有法律和制度做支撐,所以力度肯定較弱;在淺層次的改革時可能還好使,但一旦稍微走的遠些,既得利益者完全可以藉助法律和制度來反向制衡,進而阻擾改革措施的落地。

所以,領袖威望和人設,是有侷限性。要想從根本層面解決問題,還得用另一種手段——“解放思想”。通過文化和意思形態層面的影響,改變朝野舊有的思想觀念和認識,增加對改革的認同度。大家對改革的認同度增加了,更支持改革了,那麼改革派的力量和底氣自然就更足,更有能力突破瓶頸,向前邁進。

中國就是這麼做的。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解放思想一直被抬到非常高的位置,成為推動改革的政治正確。

但中國可以推崇解放思想,印度卻不能——至少不能大張旗鼓的搞。

為什麼不能?這與印度的特殊文化國情有關。

眾所周知,印度是個種姓社會,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外加賤民,社會被分成五大階級。階級之間等級森嚴,想實現階級跨越難度不亞於考北大清華。

這套種姓制度在外人看來無疑是荒謬落後的。但它卻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印度人口眾多,絕大部分都極端貧窮,生活極為悲慘。這麼多極端貧困人口,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意味著天下大亂,廣大窮人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革命,將秩序顛覆,把社會摧毀。

但印度卻避免了這一點,整個社會超級穩定,秩序正常運轉。而之所以如此,就是靠這套種姓制度。種姓制度下,人生來在哪個階級,就註定一輩子在這個階級,並過這個階級的生活——換句話說,你生來是窮鬼,那你註定一輩子就是窮鬼,永遠不存在翻身的可能。為了讓窮人接受這種命運,印度教大肆提倡“轉生”,通過今生受苦,來世才能享福的教義,來讓吠舍、首陀羅和賤民們安貧樂道,不反不抗過完這一生。

種姓制度和印度教,成功從思想上安撫(或者說是奴役)了民眾,讓他們接受自己悲慘的命運。但這也使得他們失去了上進心——既然註定這輩子悲催,何必努力拼搏?印度的發展,也由此就失去底層推動力。

如果要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那就要打破種姓制度和印度教的束縛,讓民眾生出世俗欲,為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去拼搏,去求改變。

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秩序的顛覆性重構!最要命的是,一旦思想被解放,底層民眾也就失去了安貧樂道,悲催一生還甘之如飴的可能。

當十億級別的底層民眾對上流社會,對現代文明生活生出無限嚮往,但印度的糟糕現狀,又註定無法在短期內創造這麼優越的社會條件,提供這麼多的體面工作和待遇,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必然極大的刺激他們的神經,最終引發他們的憤怒和反抗。與此同時,印度又缺乏一個強權政府,無法對這種反抗有效彈壓。這種種因素匯聚,結果就是暴亂和革命,國家很有可能毀於一旦。

所以,解放思想,雖然是改革的必備品;但在印度,卻也有可能成為毀滅一切、吞食天地的核彈!

制度、文化,這兩大根本性難題,使得印度的改革無比艱難。莫迪雖然靠著國家民族主義,靠著形象包裝,靠著改革的口號,為自己爭取到了權力。但要想實現政治理想,兌現政治承諾,把改革真正推下去,他所面對的麻煩和困難,比中國要多的多,道路也要艱險的多。

不過,雖則艱難,但也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其實,印度的發展中,還隱藏著一項外人不易察覺的捷徑。如果運用的好,印度倒真不乏逆風突破的可能。只是,凡事都是相對的,這條捷徑走好了固然不錯,但如果稍有偏差,那帶給印度的,可能就不僅僅是改革失敗,整個國家,都有可能因此陷入毀滅。

那麼,這條捷徑是什麼?它到底妙在哪裡,又隱藏著什麼巨大的風險?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14章——印度之第三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如何評價印度?這似乎很難回答。我主要集中回答下, 如何看待印度的“大國夢”吧。

印度的大國夢也是各種因素和條件造就的。首先是地理因素所致,促使印度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看作是南亞的霸主。自然地理上看,南亞次大陸的北邊有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南邊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限制,西邊有伊朗高原的阻隔,東邊則有印度、孟加拉和緬甸邊境的層疊山障,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地理單元。特別是,喜馬拉雅山脈處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構成了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由於位置和海拔高度,冬季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大陸冷空氣流入南亞。與此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還迫使西南季風在穿越山脈向北移動之前捐棄自己的大部水分,造成南亞一側的巨大降水量和西藏的乾燥狀況。正是由於大自然的天造地設,使喜馬拉雅山脈兩側的人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裡。

另一個因素則源於印度領導人骨子裡的“天定命運觀”,部分也源於印度領導人絕大多數都出自婆羅門種姓。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就曾在《印度的發現》中說:“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對我毫無吸引力”。另一位著名的印度領導人瓦傑帕伊也同樣說過,要使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10年成為“印度的10年”,讓印度在2020年成為世界大國。只是印度人似乎不理解的是,它的大國地位為什麼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正如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曾經抱怨:“每一個印度人,不管他是在國內還是在他鄉,始終相信印度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不明白為什麼世界沒有認識到這樣一個明顯的事實。”

當然,印度的大國夢,也部分源自印度國民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這也是印度人對於“被尊重”的需求如此渴求的原因。大英帝國的幾百年殖民,給印度民族留下了嚴重的“受害者”心理。加上印度的獨立,事實上也是英國人主動給予的,印度民族似乎沒有通過一次徹底的勝利來展現自己民族的能耐。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也有研究稱,此事不過是杜撰),表達了民族獨立的那種自豪感。更加上朝鮮戰爭中算是打敗了美帝國的聯軍,所以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的表達中,已經不像印度那樣,需要渴求證明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難以理解1962年的戰爭,能給印度及尼赫魯本人的打擊會如此之大。

現在印度的“大國夢”,部分也是由於它的經濟崛起而帶來的。不得不說,印度確實也在快速崛起。十幾年前,中印經濟總量分別處在全世界13、14名,現在中國躍居世界第2,印度也跑到世界第6。以中國作參照系,印度的速度當然比較一般。但是如果以其他國家做比較,印度的崛起速度還是很快的。目前印度2萬億的GDP相當於2005年中國的GDP,與中國的差距是12年;人均GDP是中國的三分之一。2015-201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也超過了中國。這也是莫迪稱“21世紀是印度世紀”的自信所在。另一方面,在南亞,印度確實已經沒有對手了。1971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後,已經逐漸難以平衡印度了,印度也越來越不把巴基斯坦放在眼裡了。目前,巴基斯坦人口大約是印度的15%,GDP大約只佔印度的12%,其他南亞小國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印度的外交其實也一直受累於“大國夢”,使得印度一直耗費各種外交資源去追求大國享有的地位,例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等,但凡大國有的,印度也要有(例如航母、核武器)。


林民旺


印度是一個毫無疑問的正在崛起的下一個大國。這是一個趨勢性的事件,如果沒有嚴重的外敵入侵或者嚴重內亂的話,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性的。木叔提醒各位要嚴肅看待這個問題。因為西方對此已經有著比較清醒和深刻的認識,所以國人不要只是用一種玩笑的眼光和心態來看印度,而是要更嚴肅認真地加以對待。

木叔因為工作與印度朋友,包括該國官員、使館、商界、學者、記者等都有過接觸和交流。所以對印度還是有一些評價的,可能相對客觀。該國具有一定的包容精神。很多人在關注印度強姦案頻發的同時,忽略了一個問題,印度可能是世界上政府對貧下階層承擔最多責任的大國政府之一。比如印度的仿製藥也是全球領先的,而且價格比原品要低80%。當然副作用也大一些,但即使這樣很多癌症患者託人到印度買藥帶回國內。

另外印度是個龐大的新興市場。印度是第二大全球人口大國。人口多意味著市場大,特別是印度2017年的GDP增長率與中國近似,前幾年甚至高達7.5%,況且擁有這麼多人口,能增長這麼快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說明印度具有龐大的新興市場潛力。在未來10年,GDP會邁上新臺階,將產生5億中產階級。

此外,印度年輕群體很多,很多大公司都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了研發中心,一是因印度年輕群體素質高,科研能力強,二是因為對比西方國家,印度人的人力成本低。但反過來也說明,這也是印度具有創造力的一個表現。

目前,印度在國際問題上確實越來越具有強大的發聲能力,而且在諸多國際領域都顯示出了一定的領導地位。比如在巴以問題上,改變了一貫過去親阿拉伯的立場,開始越來越傾向以色列的平衡外交。此外在軍事和人道主義領域也在發力,因而木叔看來,印度成為大國的概率是板上釘釘,它的大國或許不是做夢,而是早晚要實現的一種大概率事件。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綜合國力上升,全球排名第十位左右,亞洲排名第三位。尤其是近年來經濟有所氣色,2015年、2016年連續經濟增幅超7%,去年印度GDP超過當年宗主國英國,帶著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光環,飄飄然起來。


印度大國夢,僅是南亞地區大國,雖然擠身“20國集團”俱樂部、“金磚五國”俱樂部,有一定成就,甚至與巴西德國日本等國結盟衝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但離國際大國差十萬八千里,如全球最大貧困人口國家,人均收入1000美元。同時擁有航母就高人一等,雙航母、三航母等等肥皂泡越吹越大,坦克、飛機都是萬國武器,俄系法系又要增加美系,就差中系!


印度更多是自我膨脹,典型農業國家和資源類國家試問全球大國美中俄英法的綜合國力,僅僅工業化一項,印度差距遠遠10年夠?人口是經濟增長潛力是不爭事實,僅僅潛力罷了,有無人口紅利?印度不出現人口負債是謝天謝地,請印度高僧多燒高香!


印度大國夢來自西方忽悠。西方為了拉攏印度,企圖將印度納入“民主之弧”、“印太戰略”,近年來西方對印度好評連連,最大帽子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可笑印度四等公民,種族、階層固化,高等公民自在喝咔啡,低等公民躺大街要飯,遍地是貧民窟。印度是西方軟件外包最大國家,美國多家科技公司出現印度裔面孔,是值得驕傲!可惜印度不是新加坡,而是高度勞動密集型國家,普通民眾喝湯無份!印度更需要是製造業才能提升民眾收入,但有所競爭力僅是低端產業。其他交通基礎設施大家都有聞目睹,看看印度火車吧。


西方忽悠印度,更多是敵人的敵人角色,為了印度衝一衝,甚至不惜開出“入常任理事國”高價回報!當然不排除養大印度,更出產出印度羊毛,西方算盤響又響,等候時間剪羊毛。


浮雲悠思


每天都吹牛逼,有點小錢就沾沾自大,到處吹噓,處處逼著別人認可自己的所謂大國地位,豈不知根基卻建在沙灘上,家裡還有六億貧困戶窮得象鬼一樣,連個廁所都沒有。今天跟黑社會老大勾肩搭背,明天跟黑社會老二眉來眼去,活得自卑活得猥瑣,一點骨氣也沒有。這樣的大國夢註定是水中花鏡中月,不信咱等著瞧吧。


江門蟋蟀


印度的大國夢由印度獨立後尼赫魯提出的,尼赫魯說:印度絕不能成為一個世界二流國家,要麼成為世界大國,要麼消失。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印度一直做著成為世界大國的夢。印度獨立時工業水平比中國高很多,工業產值是中國的幾倍。但印度獨立是靠聖雄甘地發起不合作運動實現的,說白了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致使印度錯過發展工業大好時機,再加上印度種姓,信仰以及因種姓實施的精英式教育。導致印度普及教育差,文盲太多。雖然印度近些年來開始重視這些問題,但以前欠債太多。工業基礎太差,基礎建設太慢。雖然軟件水平比較高,但是缺乏自主產權都是屬於打工外包。所以印度大國夢輕易是實現不了的。


用戶一個人


印度,一個人口大國,當今經濟增速雖然很強勢,但政府並沒有太在意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每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的人民,都有一個大國夢,但再印度這樣的國家,大國夢實現的道路上必然會有一些障礙。比如,宗教問題,制度問題。印度政府似乎很難平衡經濟發展與地區之間的關係。而印度人民在遭受貧困的同時,又渴望著一種猶如發達國家一樣高質量的生活。在印度中產階級看來,印度的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才是未來。而印度政府更注重于軍事強國的發展。無論從那個角度而言,經濟也好,軍事也罷,都體現出印度的“大國夢”。

但即使這樣,由於政府部門的腐敗,社會等級的限制,導致了好多人不敢奢侈大國夢,對於印度貧民而言,解決溫飽問題才是大事,自身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就夠了,其實奢求的並不多。但對於印度資本主義大佬們而言,如何壯大企業剝削窮人才是王道。就這樣,印度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經濟財富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因為富人支持政府,所以政府制定的一些措施更偏向於富人階層,而貧民只能受到壓制。在此種發展方式下,印度的大國夢,也許只是一個夢,要實現恐怕很難。更何況,政府部門有些人還不切實際。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就一句話。迷之自信。

明明只有6分能力,卻老是號稱自己有10分。

而我們的文化相反,我們是有10分也只說自己是6分。


朱凌宇健康說


《別再黑印度了,十年後的印度將是強大的對手》。網上不少人吐槽印度,說明我國強大了發展了,印度較我們還落後一段距離。但印度的發展速度正逐漸趕了上來。1,印度的人口基數五年內趕超中國。2,印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勞動力充沛,勞動力價格便宜,是一個人口紅利國家。3,印度是首要外資投資國,是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4,印度將發展製造業定為國策,努力實現世界工廠目標。5,印度將中國列為趕超目標,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軍工中國永遠是印度的競爭對象。6,印度時時刻刻處處在攀比中國,說明印度重視中國將中國列為趕超目標。7,印度對中國懷有敵意,時刻想洗涮62年中印之戰的恥辱。8,印度十年內經濟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網民朋友們,對待這樣一個末來潛在的強大對手,我們能小看它嗎?能無視它嗎?驕狂必敗是古訓,我們要尊重對手,正視對手,瞭解對手,學習對手,研究對手,壓制對手!我們應頭腦冷靜,理智客觀地文明地對待對手。


依旺情深1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有大國情結也是理所當然,不過在這種所謂的理所當然的背後,印度的大國夢還任重道遠,首先,印度的民族特性懶散,自律性非常的差,沒有積極的進取精神,容易滿足現狀。其次,印度的政治環境糟糕的一塌糊塗,西方為其吹噓的民主,其實是一盤散沙,政治家沒有宏觀的戰略目標,其目標只為得到選票而已。其三,印度糟糕的基礎設施,繁瑣而又效率低下的行政能力導致多少跨國大公司望而止步,阻礙了印度的經濟發展。最後是印度至今還保持最讓世人病詬的種姓制度,這種不公平而又愚昧的社會現象,大大的剝奪了國民之間的公平競爭機會,也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和自信心,文盲識字率的居高不下,也制約了印度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發展。所以,如果不解決以上的這些軟肋,印度的大國夢永遠都是夢。

可喜的是,印度人的自我滿足感世界第一,所以,他們的國民依然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作為鄰居的我們,應該更加鼓勵印度人的這種自娛自樂的精神,讓他們永遠活在自己幸福的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