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印度这个国家以及印度的“大国梦”?

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


因为特朗普的缘故,上周的国际时事焦点,几乎被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给包圆。但实际上,除了这件事,在中国的西南方向,还有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发生——印度大选。在这场选举中,莫迪领衔的印度人民党赢下了一场堪称“史诗级”的狂胜,在人民院怒夺超过300席位,而其主要政敌——甘地家族领导的国大党,仅仅收获50余席。

莫迪能赢,而且还赢得如此漂亮,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毕竟这两年印度的经济表现其实并不算太好,虽然GDP数据看上去很漂亮,但现实中,农村困局,就业困难、社情激化,这些矛盾都十分激烈,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也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去年的地方邦选举中,国大党在印度文明的传统核心区——中北部“印地语地带的五邦的选举中连下三城,将人民党打的灰头土脸,以至于大家都意味莫迪今年恐怕危险。没想到才过了半年,人民党就在国家选举上演了一场反杀——一举取得五邦225席中的202席,甚至连甘地家族的老巢都被人民党端了,这不得不让人大呼意外。

莫迪为什么能够逆袭?

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党坚强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莫迪的强大个人魅力和形象塑造。印度一直以大国自诩,但现实中的国力和国际地位,又明显与印度人的期待存在差距。莫迪和人民党捕捉到人民的情绪,以此为突破口,将自己包装成国家民族主义的代言人,让民众相信,只有在人民党和莫迪的带领下,印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有身有色的世界大国。

这种强大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结,构筑起了人民党和莫迪的坚强政治基础,将他们拱上了印度的至尊权力宝座。而在品尝到甜头之后,人民党和莫迪更是对此高度重视,在上一个任期内,不竭余力的在国内煽动国家民族主义情绪,塑造莫迪的强势形象。

而这种意识形态和领袖形象方面的前期工作,在这一次大选中取得了效果。前文中,这次大选前,莫迪政府的经济表现其实并不好,地方选举中甚至被国大党夺了好几个关键邦。

不过,邦级选举和全国大选多少还是不同的。邦级选举往往涉及更为本地化的话题,例如各种实际补贴和利益分配,这两年莫迪在处理现实经济问题时表现一般,所以被国大党成功偷袭;但全国大选,很大程度上牵涉到民族复兴、国家走向等宏大议题,而在这个领域,人民党前期的意识形态基础,以及莫迪的强势领袖形象塑造,其优势就凸显出来,成为莫迪扭转形势的基石。

这是从基本面方面来分析的。而在战术层面,莫迪转移矛盾的骚操作,也确实起到了效果。

2月中旬时,巴基斯坦境内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制造30年来最大袭击案。印度随即越境清缴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势力引发的冲突,从炮战到空战,形势步步升级,成为20年来印巴两国爆发的最大规模冲突。

其实这件事儿,本身是可大可小的。谁都知道,现在的印度,发展经济才是最主要的,跟巴基斯坦爆发战争,根本就不符合印度利益——何况在中国实力今非昔比,“一带一路”又在巴基斯坦投下重注的今天,印度也不可能像第三次印巴战争那样,再从巴基斯坦身上捞到什么大便宜。

但印度却依然选择了挑事,并将其肆意放大。这说白了,就是莫迪借此机会煽动国家民族主义情绪。只要这套社会思潮炒热发酵,他们就可以从中获益。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印巴冲突发酵后,莫迪的强硬立场,赢得国内广泛赞誉。一举扭转了去年地方选举的颓势。这场冲突,也成为人民的和莫迪在这场选战中的重要转折点。

上面都是从莫迪和人民党自身来说的。而在他的另一面,国大党和甘地家族落伍于时代的政治理念和做派,也是造就莫迪和人民党狂胜的重要外因。

作为现代印度缔造者,圣雄甘地和国父尼赫鲁的嫡派传承,国大党和甘地家族统治印度长达50年之久。而甘地家族和国大党之所以能有这种辉煌,除了吃祖宗的老本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相对保守主义政策。国大党的政策思路和立场,与印度的种姓社会高度契合,比较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大党才得以把持印度政坛半个世纪之久。

只不过,现在的印度,国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改革诉求成为主流,民众不再满足于过往那种建立在贫穷落基础上的稳定,而是希望改变,期望国家更强大,在世界更有地位;希望经济能发展,日子越过越好。

这种社会思潮的变化,摧毁了国大党过去那套基于稳定的执政基础,而捕捉到这一社会思潮变化,并将其成功利用的人民的,则顺势崛起,实现了对国大党的反超。尽管事实证明,人民党的经济表现,也没强到哪儿去,莫迪在现实中的作为,也并不如他的形象那样让人振奋。但至少,人民党和莫迪,带给了人民希望——而这正是老态龙钟的国大党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也许具体到地方具体事务,一些邦可能会因人民党地方政府的表现不佳,而选择在野的国大党,但到全国大选时,人民党依然可以凭借相对于国大党的理念和形象优势,把局面扳回来。

这就是莫迪和人民党此番“史诗级”大胜背后的逻辑和原因。

只不过,莫迪和人民党虽然大选获胜,但接下来,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从前文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民众之所以选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经济能发展,国家实力能变强——即便是民众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要想长久满足,也需要强大实力作为保证。

只不过,从近一年来的情况来看,莫迪政府的经济表现并不是太好,不然也不会有去年地方选举中的失利。而这种不佳背后,其实更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莫迪的改革,在初期的高光之后,已经逐渐进入瓶颈。

这个当然是很正常的。改革之初,凭着强大的民意基础以及政府或者领袖的力推,那确实可以形成一股力量,进而突破一些浅层次的阻扰。但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深水期,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再想凭之前的力量来往前推,就会逐渐力不从心。

任何国家的改革都会遭遇这种困境——包括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改革典范——中国。但印度所面临的困境,似乎来的太早了些,阻力又太大了些。莫迪才推了5年,改革似乎就已经进入到了深水期,遭遇到强大的阻力;而且之前的很多所谓成效,仔细研究一下,很多也只流于纸面,没有落到实处。

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上还是因为印度特殊的体制和文化。

与中国不同,印度是典型的西式民主体制,中央乃至地方政府的权力边界有限,很容易受到议会现有法律的掣肘,以及民意的直接阻扰。

这是很麻烦的。改革本身就是对现有格局的突破和创新;同时,改革既然是对既得利益的颠覆,自然也需要一个强力来推进。但西式民主体制下,政府的权力受到高度钳制,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强权,既得利益者可以利用各种合法手段,对政府的改革举措予以阻扰和破坏。这就使得,莫迪政府推动的改革政策,在落实时会遭遇极为强大的阻力,而受限于体制,政府又对这些缺乏应对的办法,所以很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扯皮当中,甚至无疾而终。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最直接的当然是政改,强化中央集权,让政府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能量。但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西式民主体制的颠覆——换句话说就是动摇国本。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革命。

这个是现阶段的莫迪不敢做,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做的。所以他能做的,只是通过强势领袖的形象塑造,来增强自身的崇高威望,再将这种强大人设转化为影响力,去推动改革。

这本质上是一种变通。它当然会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终究是有限的。毕竟将威望变现,没有法律和制度做支撑,所以力度肯定较弱;在浅层次的改革时可能还好使,但一旦稍微走的远些,既得利益者完全可以借助法律和制度来反向制衡,进而阻扰改革措施的落地。

所以,领袖威望和人设,是有局限性。要想从根本层面解决问题,还得用另一种手段——“解放思想”。通过文化和意思形态层面的影响,改变朝野旧有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增加对改革的认同度。大家对改革的认同度增加了,更支持改革了,那么改革派的力量和底气自然就更足,更有能力突破瓶颈,向前迈进。

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解放思想一直被抬到非常高的位置,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正确。

但中国可以推崇解放思想,印度却不能——至少不能大张旗鼓的搞。

为什么不能?这与印度的特殊文化国情有关。

众所周知,印度是个种姓社会,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外加贱民,社会被分成五大阶级。阶级之间等级森严,想实现阶级跨越难度不亚于考北大清华。

这套种姓制度在外人看来无疑是荒谬落后的。但它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印度人口众多,绝大部分都极端贫穷,生活极为悲惨。这么多极端贫困人口,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意味着天下大乱,广大穷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革命,将秩序颠覆,把社会摧毁。

但印度却避免了这一点,整个社会超级稳定,秩序正常运转。而之所以如此,就是靠这套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人生来在哪个阶级,就注定一辈子在这个阶级,并过这个阶级的生活——换句话说,你生来是穷鬼,那你注定一辈子就是穷鬼,永远不存在翻身的可能。为了让穷人接受这种命运,印度教大肆提倡“转生”,通过今生受苦,来世才能享福的教义,来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们安贫乐道,不反不抗过完这一生。

种姓制度和印度教,成功从思想上安抚(或者说是奴役)了民众,让他们接受自己悲惨的命运。但这也使得他们失去了上进心——既然注定这辈子悲催,何必努力拼搏?印度的发展,也由此就失去底层推动力。

如果要解放思想,推动改革,那就要打破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的束缚,让民众生出世俗欲,为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去拼搏,去求改变。

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秩序的颠覆性重构!最要命的是,一旦思想被解放,底层民众也就失去了安贫乐道,悲催一生还甘之如饴的可能。

当十亿级别的底层民众对上流社会,对现代文明生活生出无限向往,但印度的糟糕现状,又注定无法在短期内创造这么优越的社会条件,提供这么多的体面工作和待遇,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必然极大的刺激他们的神经,最终引发他们的愤怒和反抗。与此同时,印度又缺乏一个强权政府,无法对这种反抗有效弹压。这种种因素汇聚,结果就是暴乱和革命,国家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所以,解放思想,虽然是改革的必备品;但在印度,却也有可能成为毁灭一切、吞食天地的核弹!

制度、文化,这两大根本性难题,使得印度的改革无比艰难。莫迪虽然靠着国家民族主义,靠着形象包装,靠着改革的口号,为自己争取到了权力。但要想实现政治理想,兑现政治承诺,把改革真正推下去,他所面对的麻烦和困难,比中国要多的多,道路也要艰险的多。

不过,虽则艰难,但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其实,印度的发展中,还隐藏着一项外人不易察觉的捷径。如果运用的好,印度倒真不乏逆风突破的可能。只是,凡事都是相对的,这条捷径走好了固然不错,但如果稍有偏差,那带给印度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改革失败,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因此陷入毁灭。

那么,这条捷径是什么?它到底妙在哪里,又隐藏着什么巨大的风险?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4章——印度之第三部分,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如何评价印度?这似乎很难回答。我主要集中回答下, 如何看待印度的“大国梦”吧。

印度的大国梦也是各种因素和条件造就的。首先是地理因素所致,促使印度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看作是南亚的霸主。自然地理上看,南亚次大陆的北边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南边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限制,西边有伊朗高原的阻隔,东边则有印度、孟加拉和缅甸边境的层叠山障,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处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构成了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由于位置和海拔高度,冬季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南亚。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山脉还迫使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造成南亚一侧的巨大降水量和西藏的干燥状况。正是由于大自然的天造地设,使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人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里。

另一个因素则源于印度领导人骨子里的“天定命运观”,部分也源于印度领导人绝大多数都出自婆罗门种姓。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曾在《印度的发现》中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对我毫无吸引力”。另一位著名的印度领导人瓦杰帕伊也同样说过,要使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印度的10年”,让印度在2020年成为世界大国。只是印度人似乎不理解的是,它的大国地位为什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正如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曾经抱怨:“每一个印度人,不管他是在国内还是在他乡,始终相信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世界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

当然,印度的大国梦,也部分源自印度国民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这也是印度人对于“被尊重”的需求如此渴求的原因。大英帝国的几百年殖民,给印度民族留下了严重的“受害者”心理。加上印度的独立,事实上也是英国人主动给予的,印度民族似乎没有通过一次彻底的胜利来展现自己民族的能耐。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有研究称,此事不过是杜撰),表达了民族独立的那种自豪感。更加上朝鲜战争中算是打败了美帝国的联军,所以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的表达中,已经不像印度那样,需要渴求证明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难以理解1962年的战争,能给印度及尼赫鲁本人的打击会如此之大。

现在印度的“大国梦”,部分也是由于它的经济崛起而带来的。不得不说,印度确实也在快速崛起。十几年前,中印经济总量分别处在全世界13、14名,现在中国跃居世界第2,印度也跑到世界第6。以中国作参照系,印度的速度当然比较一般。但是如果以其他国家做比较,印度的崛起速度还是很快的。目前印度2万亿的GDP相当于2005年中国的GDP,与中国的差距是12年;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分之一。2015-2016年印度的经济增长也超过了中国。这也是莫迪称“21世纪是印度世纪”的自信所在。另一方面,在南亚,印度确实已经没有对手了。1971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后,已经逐渐难以平衡印度了,印度也越来越不把巴基斯坦放在眼里了。目前,巴基斯坦人口大约是印度的15%,GDP大约只占印度的12%,其他南亚小国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印度的外交其实也一直受累于“大国梦”,使得印度一直耗费各种外交资源去追求大国享有的地位,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等,但凡大国有的,印度也要有(例如航母、核武器)。


林民旺


印度是一个毫无疑问的正在崛起的下一个大国。这是一个趋势性的事件,如果没有严重的外敌入侵或者严重内乱的话,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性的。木叔提醒各位要严肃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西方对此已经有着比较清醒和深刻的认识,所以国人不要只是用一种玩笑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印度,而是要更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

木叔因为工作与印度朋友,包括该国官员、使馆、商界、学者、记者等都有过接触和交流。所以对印度还是有一些评价的,可能相对客观。该国具有一定的包容精神。很多人在关注印度强奸案频发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印度可能是世界上政府对贫下阶层承担最多责任的大国政府之一。比如印度的仿制药也是全球领先的,而且价格比原品要低80%。当然副作用也大一些,但即使这样很多癌症患者托人到印度买药带回国内。

另外印度是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印度是第二大全球人口大国。人口多意味着市场大,特别是印度2017年的GDP增长率与中国近似,前几年甚至高达7.5%,况且拥有这么多人口,能增长这么快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说明印度具有庞大的新兴市场潜力。在未来10年,GDP会迈上新台阶,将产生5亿中产阶级。

此外,印度年轻群体很多,很多大公司都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了研发中心,一是因印度年轻群体素质高,科研能力强,二是因为对比西方国家,印度人的人力成本低。但反过来也说明,这也是印度具有创造力的一个表现。

目前,印度在国际问题上确实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发声能力,而且在诸多国际领域都显示出了一定的领导地位。比如在巴以问题上,改变了一贯过去亲阿拉伯的立场,开始越来越倾向以色列的平衡外交。此外在军事和人道主义领域也在发力,因而木叔看来,印度成为大国的概率是板上钉钉,它的大国或许不是做梦,而是早晚要实现的一种大概率事件。


木春山谈天下


印度综合国力上升,全球排名第十位左右,亚洲排名第三位。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有所气色,2015年、2016年连续经济增幅超7%,去年印度GDP超过当年宗主国英国,带着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光环,飘飘然起来。


印度大国梦,仅是南亚地区大国,虽然挤身“20国集团”俱乐部、“金砖五国”俱乐部,有一定成就,甚至与巴西德国日本等国结盟冲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但离国际大国差十万八千里,如全球最大贫困人口国家,人均收入1000美元。同时拥有航母就高人一等,双航母、三航母等等肥皂泡越吹越大,坦克、飞机都是万国武器,俄系法系又要增加美系,就差中系!


印度更多是自我膨胀,典型农业国家和资源类国家试问全球大国美中俄英法的综合国力,仅仅工业化一项,印度差距远远10年够?人口是经济增长潜力是不争事实,仅仅潜力罢了,有无人口红利?印度不出现人口负债是谢天谢地,请印度高僧多烧高香!


印度大国梦来自西方忽悠。西方为了拉拢印度,企图将印度纳入“民主之弧”、“印太战略”,近年来西方对印度好评连连,最大帽子是“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可笑印度四等公民,种族、阶层固化,高等公民自在喝咔啡,低等公民躺大街要饭,遍地是贫民窟。印度是西方软件外包最大国家,美国多家科技公司出现印度裔面孔,是值得骄傲!可惜印度不是新加坡,而是高度劳动密集型国家,普通民众喝汤无份!印度更需要是制造业才能提升民众收入,但有所竞争力仅是低端产业。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大家都有闻目睹,看看印度火车吧。


西方忽悠印度,更多是敌人的敌人角色,为了印度冲一冲,甚至不惜开出“入常任理事国”高价回报!当然不排除养大印度,更出产出印度羊毛,西方算盘响又响,等候时间剪羊毛。


浮云悠思


每天都吹牛逼,有点小钱就沾沾自大,到处吹嘘,处处逼着别人认可自己的所谓大国地位,岂不知根基却建在沙滩上,家里还有六亿贫困户穷得象鬼一样,连个厕所都没有。今天跟黑社会老大勾肩搭背,明天跟黑社会老二眉来眼去,活得自卑活得猥琐,一点骨气也没有。这样的大国梦注定是水中花镜中月,不信咱等着瞧吧。


江门蟋蟀


印度的大国梦由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提出的,尼赫鲁说:印度绝不能成为一个世界二流国家,要么成为世界大国,要么消失。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印度一直做着成为世界大国的梦。印度独立时工业水平比中国高很多,工业产值是中国的几倍。但印度独立是靠圣雄甘地发起不合作运动实现的,说白了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致使印度错过发展工业大好时机,再加上印度种姓,信仰以及因种姓实施的精英式教育。导致印度普及教育差,文盲太多。虽然印度近些年来开始重视这些问题,但以前欠债太多。工业基础太差,基础建设太慢。虽然软件水平比较高,但是缺乏自主产权都是属于打工外包。所以印度大国梦轻易是实现不了的。


用户一个人


印度,一个人口大国,当今经济增速虽然很强势,但政府并没有太在意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每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都有一个大国梦,但再印度这样的国家,大国梦实现的道路上必然会有一些障碍。比如,宗教问题,制度问题。印度政府似乎很难平衡经济发展与地区之间的关系。而印度人民在遭受贫困的同时,又渴望着一种犹如发达国家一样高质量的生活。在印度中产阶级看来,印度的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才是未来。而印度政府更注重于军事强国的发展。无论从那个角度而言,经济也好,军事也罢,都体现出印度的“大国梦”。

但即使这样,由于政府部门的腐败,社会等级的限制,导致了好多人不敢奢侈大国梦,对于印度贫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大事,自身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就够了,其实奢求的并不多。但对于印度资本主义大佬们而言,如何壮大企业剥削穷人才是王道。就这样,印度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经济财富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因为富人支持政府,所以政府制定的一些措施更偏向于富人阶层,而贫民只能受到压制。在此种发展方式下,印度的大国梦,也许只是一个梦,要实现恐怕很难。更何况,政府部门有些人还不切实际。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就一句话。迷之自信。

明明只有6分能力,却老是号称自己有10分。

而我们的文化相反,我们是有10分也只说自己是6分。


朱凌宇健康说


《别再黑印度了,十年后的印度将是强大的对手》。网上不少人吐槽印度,说明我国强大了发展了,印度较我们还落后一段距离。但印度的发展速度正逐渐赶了上来。1,印度的人口基数五年内赶超中国。2,印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劳动力充沛,劳动力价格便宜,是一个人口红利国家。3,印度是首要外资投资国,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4,印度将发展制造业定为国策,努力实现世界工厂目标。5,印度将中国列为赶超目标,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军工中国永远是印度的竞争对象。6,印度时时刻刻处处在攀比中国,说明印度重视中国将中国列为赶超目标。7,印度对中国怀有敌意,时刻想洗涮62年中印之战的耻辱。8,印度十年内经济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网民朋友们,对待这样一个末来潜在的强大对手,我们能小看它吗?能无视它吗?骄狂必败是古训,我们要尊重对手,正视对手,了解对手,学习对手,研究对手,压制对手!我们应头脑冷静,理智客观地文明地对待对手。


依旺情深1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大国情结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在这种所谓的理所当然的背后,印度的大国梦还任重道远,首先,印度的民族特性懒散,自律性非常的差,没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容易满足现状。其次,印度的政治环境糟糕的一塌糊涂,西方为其吹嘘的民主,其实是一盘散沙,政治家没有宏观的战略目标,其目标只为得到选票而已。其三,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繁琐而又效率低下的行政能力导致多少跨国大公司望而止步,阻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最后是印度至今还保持最让世人病诟的种姓制度,这种不公平而又愚昧的社会现象,大大的剥夺了国民之间的公平竞争机会,也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自信心,文盲识字率的居高不下,也制约了印度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所以,如果不解决以上的这些软肋,印度的大国梦永远都是梦。

可喜的是,印度人的自我满足感世界第一,所以,他们的国民依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作为邻居的我们,应该更加鼓励印度人的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让他们永远活在自己幸福的世界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