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源碼資本曹毅:“四有青年”——下半場的好公司

本文來源|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2

020年1月12日,受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邀請,源碼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毅以校友身份參加了今年的“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 EE 2020年新年思想匯”,並在會上以《四有青年——下半場的好公司》為題,分享了關於互聯網下半場大背景下,投資人眼中的好公司應該具備的潛質和能力。

新經濟的下半場,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四有青年”:需有道、有法、有術、有器。通過創業、投資正心誠意修身,通過創業、投資推動讓生活更美好讓商業更智慧,創造持久真實價值。

源码资本曹毅:“四有青年”——下半场的好公司

曹毅

圖片來源: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2020年新年思想匯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回到清華園。15年前我在這裡讀大三,因為一些機緣巧合進入了互聯網創投行業。15年過去了,我自己進入了本命年,互聯網也正如大家所說來到了下半場。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下半場,下半場到底意味著什麼,下半場的好公司又有哪些要求。

價值創造的來源

首先我想先從抽象的宏觀層面來研究企業價值創造的根源。我們列了幾個基本要素,有科技的因素、有模式的因素、有管理的因素等,在過去幾十年甚至可以倒推到幾百年前,在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時代,最核心的因素是科技、模式和管理,這些可能是驅動企業創造價值最重要的來源。

科技尤為重要。科技是一個企業價值創造的最大來源,也是一個大的變量,如果企業能夠很好的去抓住這個大變化,就有機會站在浪頭去創造大的價值。比如說,信息革命時代,計算成本、存儲成本、傳輸成本的降低;計算平臺的演變,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未來可能是車聯網、AR/VR這種客戶端計算平臺的變化;也包括雲端,從大型機、小型機到傳統服務器、到現在的雲計算;這些都是近十年裡科技最核心的一些變化,正是這些大的變化在催生大的價值創造。

技術、模式、管理等是比較宏觀的要素,但最終反映到企業這一端,它的成功要素可能是更加微觀的。企業作為一個微觀的主體,在這個大的行業裡面,在這個大的變化裡面,究竟哪些企業能夠做的好,為什麼它能做得好?

天時、地利、人和,企業成功基本要素

我們總結了三個因素,天時、地利和人和,還是咱們中國老智慧,我覺得很恰當。

用在企業這一端,天時就是外部環境,科技、人口、人文等等;地利就是所選擇的商業模式的基本自然屬性,是一個A類的、A+類的,還是一個A-的、B類的,甚至是C類的生意。更形象地說,你所選擇的地段是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口?還是峽谷?在不同的商業模式下企業成功的難度和大小都是很不同的。第三是人和,人和可能是今天我想強調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給定天時(外部環境),選定地利(商業模式)的前提下,依然還是有公司能做到比別的公司做的好很多,那我想最核心的就是人和(組織能力)了。當然也有人說企業成功等於戰略乘以組織能力,我覺得戰略可能其實也是組織能力的一個體現。

好生意的幾種屬性

首先我想先簡要的講一下前面兩個方面——地利與天時。地利,在這裡就是生意模式,或者叫生意自然屬性。我們自己看了幾千、上萬家公司,總結下來最好的生意有幾種特性:網絡效應,最好是多邊網絡效應;退而求其次是有規模效應,如果沒有明顯網絡效應,但有規模效應,特別是有超線性規模效應,像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對獨特技術、品牌等就不贅述,對一個好的生意來說,這四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好屬性。

好的屬性都會體現到最後財務報表裡面去,比如,最終的ROIC(資本回報率)如何,在損益表裡面,毛利率、邊際的UE怎麼樣,中長期增長率、潛在的市佔率怎麼樣?關於市佔率,我們認為也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一個生意第一名有50%還是70%的市場份額都是有客觀規律的,龍頭公司也不一定有85%或者90%以上份額,最後都會在自然屬性的範疇內展開。通信社交的Facebook、微信,UGC平臺的頭條/抖音、微博,電商平臺的阿里、美團,教育平臺如好未來,這些公司為什麼是好公司?它們有一個甚至有多個很好的自然屬性,疊加起來體現為很好的財務指標,很好的增長率,較高的毛利,很高的資本回報率等等。

“下半場”的幾個特徵

天時,即外部環境,現在已經進入到下半場。過去10年、15年是輝煌的上半場,我本人也是經歷了上半場的起起伏伏和波瀾壯闊。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可以簡單的說上半場有一個階段性的格局,或者說成績單,上半場核心就是移動互聯網跟雲計算兩大底層驅動力,然後帶來的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格局的演進。在PC互聯網裡的贏家,2C領域,AT還是極大的佔據了下半場的紅利,市值也從幾百億美金到了五六千億美金。移動互聯網也跑出來一些新的公司,比如說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滴滴、小米等脫穎而出。2B在中國仍處於早期階段,美國在2C階段不如中國,但2B端發展更好,跑出了一些百億美金甚至五百億美金以上的新公司。

在下半場,在宏觀層、產業層、創業者層、資本層有哪些基本特徵?宏觀層面就是從增量經濟到存量經濟;產業層2C為主到2C/2B均衡甚至反超;創業者原來注重市場紅利洞察和捕捉,現在要更加註重組織能力;資本層原來很關注高增長高消耗的一些商業模式,現在會更關注中速但是比較低消耗的一些商業模式。

組織能力的道、法、術、器

下半場的好公司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人和,即組織能力。我們自己總結在組織能力這一塊要做一個“四有青年”:有道、有法、有術、有器。

有“器”,就是你能夠很好的去運用工具。這裡面有兩大類,一類就是核心的IT技術運用能力,另一類就是有效使用外部先進服務商。IT運用能力是指是否能很好的用IT系統來支持公司的各個環節的運營,從ERP、CRM、HRM到數據中臺、BI等各種工具。我們一般評估一家公司也會關注IT產品的滲透率到底怎麼樣;有效利用外部資源能避免重複地去造輪子。

以鏈家為例,它在10年前還是一個收入、利潤比較小,可能年利潤不到1個億的公司,但是後面幾年投入了幾億去建設它的IT系統,最後這個系統很好的支撐他的ACN網絡,每一個經紀人的產能都比行業中的高出兩三倍,這就是非常典型的IT產品工具去支撐業務。也包括像字節,現在它的IT產品比如飛書,已經可以對外輸出。

有“術”,就是說要特別注重一些關鍵策略以及關鍵能力上的建設。以前可能是比較草莽和遊擊的,不是很關注方法論、策略,但是現在每一個策略不管是增長策略還是降本增效策略、融資策略、競爭策略都要有反覆打磨。怎樣更好的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去做更好的獲客、成本降低、數據驅動運營等等,這些都是在下半場比上半場更加註重一些基本的能力。以字節為例,小到起名字、Logo怎麼設計、宣傳材料設計等都可以很好的用數據來驅動運營。

有“法”,核心就是企業要建立一個有方法論的公司,且是一個能夠不斷地基於方法論去產生方法論的公司。從CEO到中高層都有方法論的意識,每一件事情都去建立方法論,而不僅是應付短期的需求。

以華為為例,華為有一個基本法,提出了公司的十大矛盾,每一個大的矛盾都可以參考基本法的原則和方法去處理。它用系統性的方法去形成方法論以支撐“術”和“器”。美團也是一個非常講究方法論的公司,會琢磨系統性生成方法論的方法論。

最後的“道”,尤其在下半場這樣的環境下很重要,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很難講,我的理解就非常的粗淺了。道德層面是最虛的,但是我覺得也是最根本、最長期的,一家企業到了一定的階段,到了10億美金、百億美金,如果道出現了問題,最終會跌落。這個道包括了企業從上到下,每一個員工基本的價值觀,比如說客戶第一,開放求真。更重要的是CEO、創始人是不是能夠很好的去修煉自己,尤其在下半場能夠去堅守本份、保持平常心,同時專注守紀律;縮小自己的ego,格局才能更大;善於打順風牌,也要願打會打逆風牌。

道生法、法生術、術生器。在投資創業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看見到“術”或者“器”的問題,是比較顯性容易發現的,“道”、“法”的問題是隱性的但持久根本。“診病看葉、治病求本”,一片葉子出問題,需要去追本溯源,看到葉子有問題,要去看“本”是否有問題。如果是“本”的問題,必須要去正視的;如果不是那就不用太在意,會是局部的、階段性的問題。比如很多為了推app讓網頁版體驗很差、經常看到的大數據殺熟等:是很好的術,但在道上可能出問題,堅持客戶第一嗎?

好企業要永遠做“青年”,堅韌敢為、務實浪漫,做到專注於當下、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最後,源碼資本也是青年,同時也希望能夠努力成為一個“四有青年”,做最具創業者精神的投資機構,去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四有青年”,在下半場依託科技和資本的力量推動商業變革,創造持久真實價值!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