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數據顯示,山東省2019年GDP總量為7.1萬億,看到這組數據,很多人表示很疑惑,2018年山東省GDP達到7.65萬億,怎麼2019年反而還下降了?具體怎麼回事呢?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且聽我慢慢道來,2019年我國公佈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根據普查的結果,2018年我國GDP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89萬億,使得我國2018年GDP總量由90.03萬億增長至91.92萬億。

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直接結果:國家統計局要對全國各省2018年GDP進行修訂。目前,全國各省2018年GDP數據修訂結果均已出爐,其中安徽、福建、廣東、雲南、河南、浙江、江蘇等省份GDP進行了上調。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尤其是安徽省,2018年GDP由3.0萬億修訂為3.4萬億,上調了4004億元,上調金額位居全國第一,增幅高達13.34%。上海GDP上調了3331億元,增幅為10.2%,雲南GDP上調了2999億元,增幅為16.78%。

既然有GDP上調的,自然也會有下調的。國家統計局對山東、東三省、陝甘寧、廣西、山西、湖南等省份GDP進行了下調。其中,山東2018年GDP由7.65萬億下調至6.66萬億,下調了9800億元,下調金額位居全國第一。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為什麼山東省GDP下調近萬億?筆者認為,這根山東的經濟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山東作為我國的工業大省,在鋼鐵、煤炭、石油、能源、機械、冶金等領域實力較強,而且佔比較大;再者,這類型企業大多數都是國企,存在誇大數據的現象,也就是水分很大。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山東統計局的回答是:以往數據存在打捆上報,重複計算的問題。所以,這裡面的數據存在重複統計、多次統計的問題,此次山東GDP下調近萬億,其實就是在“擠水分”,讓統計數據迴歸真實,能夠更好地為山東今後的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更堅實的數據支撐。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既然山東省GDP下調了近萬億,那麼省內各市GDP也必然“雨露均霑”,GDP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然而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其2019年GDP竟然增長了近1700億元,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看一下山東各市2018年GDP“擠水”情況,其中青島2018年GDP由1.2萬億下調至1.1萬億,下調了1002億元;煙臺下調了1033億元,東營下調1052億元,威海下調1041億元,德州下調1180億元,聊城下調1052億元。可以發現,共有6個城市的GDP下調超過千億。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那麼,濟南2018年GDP下調了多少?數據顯示,濟南2018年GDP由8862億下調至8500億,下調了362億元,降幅為4.08%,達到全省最低。青島、煙臺的降幅都超過10%,德州和聊城的降幅更是超過30%。

所以,省會城市濟南的GDP下調幅度最低,這是一個原因。同時,濟南吞併了萊蕪,要知道萊蕪2018年GDP接近千億,濟南GDP瞬間從7000億檔升至8000億檔,所以濟南2019年GDP一路飆升至9443億元,GDP一年增長了接近1700億元。

山東GDP下調9800億,為什麼濟南GDP卻增加了1700億?

這也就意味著2020年濟南GDP將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山東省第二個“萬億GDP城市”。在“強省會”時代,濟南的崛起是必然的,不再屈居全省第三,同時也有希望成為全省第一,進而帶動山東全省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