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包吃包住,還找到了工作!滯留在漢的外地客人,有了“臨時的家”

包吃包住,還找到了工作!滯留在漢的外地客人,有了“臨時的家”

2月27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9號通告,對疫情防控期間滯留在漢的外地人員服務保障工作作了明確要求。

滯留在漢的外地客人生活得怎麼樣?3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對8個城區的安置地點進行了探訪,現場直擊滯留在漢外地人員的安置和食宿、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情況。

東西湖區

孝感女工打年貨滯留在漢

在這裡解決了食宿還找到了工作

3日早上8點,一輛臨空港農投集團的大巴車準時停在了東西湖區東光時尚精品酒店的門口。沈月吃完早飯,戴上口罩,和其他6個人一起乘車前往5公里外的農投惠萬家生鮮超市倉庫上班。

“包吃包住,還給我提供了一份工作,我非常知足,非常感謝。”沈月說道。來自孝感的沈月年前在漢川某工業園的成衣廠上班。

1月22日,她到漢來置辦年貨,不料滯留在了東西湖。“之前找了一家酒店住下來,但後來帶的錢也不夠了。”她在新聞裡看到19號通告後,在市政府網站上掃描二維碼填下了申請信息。

第二天,東西湖區民政局找到她,安排去醫院做了檢查,由醫生出具診斷書後,在當天住進了東西湖區滯留在漢外地人員的集中安置點——東光時尚精品酒店。

安置點負責人顏桂香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裡生活上的需求都有專人服務。尤其是考慮到部分滯留人員急需紓解經濟困難,區民政局和區農投集團還特別開闢了臨時勞務用工人員招募通道。

“幫助不僅是免費吃住,讓他們有份工作、能夠自食其力,在心理上同樣重要。”東西湖區農投工作人員說,目前對有就業意願的滯留人員,都儘量分配在合適的崗位上,並按市場價格支付酬勞。

在倉庫工作了4天后,沈月自我感覺明顯精神振奮了許多:“起碼這個月還房貸基本有著落了,能有一份工作讓我感覺很好,不會擔心給別人添麻煩。”

武漢開發區(漢南區)

漢川一家五口高速上遭遇四處封閉

這裡成為過路客們“臨時的家”

3月3日中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湘口街鎮上的晟翔賓館,這裡是滯留在漢的外地人集中安置點之一。

記者抵達時,正好遇上社區工作人員為滯漢外地人員送來午餐,中午的菜譜是紅燒魚塊、花菜炒肉、荷包蛋和炒青菜。

已經在這裡待了30多天的漢川人周富祥告訴記者:“感謝他們體諒我們的經濟困難,為我們提供了可口的飯菜。”

周富祥一家五口,大年初一從家鄉出發去浙江台州打工,因受疫情影響,浙江全境管控,只得原路返回,但此時全國絕大多數高速入口都已封閉,在導航的指引下,元月27日從湘口下高速,就一直待在這裡。

“感謝武漢人民,否則一家五口不知道該怎麼辦。”周富祥說。像周富祥一樣,還有12名來自湖南、安徽、重慶、貴州的“過路客”在湘口臨時安家。

據瞭解,湘口街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摸排方式,將全部12名滯留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並建立了微信群,滯留人員如果需要尋求幫助,可通過微信群第一時間聯繫社區工作人員。

“為了方便管控結束後,滯留人員順利離漢,已經協助他們註冊了健康碼。”康泰路社區幹部龔春梅說。“全國人民都來支援武漢,武漢也會善待每一個外鄉人。”

漢陽區

荊州母子住進安置點終於安心了

全新被褥和洗漱用品一應俱全

“感謝政府把我們安頓得這麼好!”50歲的單親媽媽張桃終於不用再擔心自己和兒子的生活了。

3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在漢陽區設置的滯留在漢人員安置點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他們母子倆送來代購的生活用品。年前,張桃帶著13歲的兒子從荊州公安來漢,為兒子治療慢性白血病。之前,母子倆住在小旅社,後來帶的錢也快用光了。

3月1日,漢陽青石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給她捐助了500元,同時在徵得她同意後,又將她和兒子送到了安置點。住進安置點,張桃看到,這裡有空調、有熱水,一日三餐都有保障。他們終於安下心來。

記者在安置點採訪時,正好遇到來自河南濮陽24歲的小夥孔小明在四新街總港西岸社區工作人員胡珍的陪同下,來到臨時安置點報到,吃上了熱飯熱菜。

小孔告訴記者,年前他從河南來漢探望朋友,到現在也幾乎快彈盡糧絕了。在求助之後,社區工作人員帶他來到這裡,他驚喜地發現,不僅被褥是全新的,分給他的整理箱裡,牙刷牙膏毛巾和拖鞋等洗漱用品一應俱全。

江漢區

孝感女孩聯繫不上房東

民警幫她找到落腳地

“今天身體感覺都還好吧?有什麼需要就聯繫我。”3月3日,江漢區公安分局民意派出所社區民警白寧,提著菜和水果來到轄區一公寓內,給居住在這裡的小蘭帶來生活保障物資。

27歲的小蘭是孝感人,一直在武漢打工,租住在江漢區舞臺社區。年前她患病住院,2月4日出院返回租住的公寓,可公寓大門緊鎖,舉目無親的小蘭不知何去何從。

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撥打了報警電話。民意派出所社區民警白寧很快來到小蘭身邊,“不要著急,我來幫你想辦法。”

當天,白寧通過聯繫社區協調,為她找到一處落腳的地方。白寧為她在社區登記後,又自掏腰包給她送去大米、面、油和菜等基本生活物資給她應急,囑咐她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自己。

“幸好遇到了白警官,不然自己就要流落街頭了。”小蘭說,社區分發的蔬菜,白警官每次都幫她拿到住所。為了改善伙食,白寧給她送去水果和牛奶。社區每天也會安排工作人員為她測量體溫。有民警和社區的關心,她現在一點也不害怕和擔心自己的生活。現在,她希望疫情早點過去,能夠回趟家和父母團聚。

黃陂區

安徽客每次聽到敲門聲都很暖心

安置點連孩子紙筆也送到門口

燒鴨塊、黃瓜炒雞蛋和包菜,3月3日中午,黃陂區前川街恆8酒店房間內,徐女士聽到了熟悉的敲門聲——酒店服務員給他們送來了午餐。她滿意地說:“我們滯留黃陂一個多月,多虧了政府的幫助和照顧!”

1月29日,安徽的徐女士一家四口在前往廣西的路上,跟著導航尋找最近的加油站,結果誤下高速滯留在了黃陂。在交通部門工作人員指引下,徐女士一家住進了黃陂區指定接收外地滯留人員的前川街恆8酒店。

“工作人員們每天很辛苦,一天消毒兩次,還要給我們測量兩次體溫,三餐也都是由他們送來。”徐女士介紹,昨日,她的兩個上小學的孩子要上網課,沒有英語作業本和筆,她聯繫工作人員幫忙購買。很快,本子和筆就送到了她的房間門口。徐女士說,每當聽到敲門聲都很暖心,因為這是工作人員幫忙送東西來了。

3日下午,記者在酒店大堂裡看到堆放了成箱的泡麵、牛奶和火腿腸。酒店經理方紅新介紹:“這是供應客人的早餐,為了避免早上打擾他們休息,會在晚餐時一起發放。”據瞭解,恆8酒店從1月24日起開始接收滯留在漢的外地人員,目前已入住125名滯留人員。

青山區

江蘇小夥滯留旅館

民警送菜老闆做飯解決一日三餐

3月3日中午,武漢市青山區三弓路上一家賓館房間的門被敲響,“吃飯啦,今天是青椒肉絲。”29歲的許勇打開房門接過中餐。“謝謝老闆!”許勇聞著飄散的飯菜香笑著說。

29歲的許勇來自江蘇無錫,年前到漢旅遊,離漢通道關閉後他滯留在此,隨後的日子裡他住過兩週酒店,2月6日他轉移到了青山區三弓路的一家旅館。

“當時很擔心,怕吃住沒法解決。”許勇坦言,但入住第一天老闆便登記了他的信息,並向公安局報備。第二天青山分局民警劉志斌來到旅館,給他量了體溫,又詢問了他的生活情況,“不用擔心,吃住上有問題都可以找我們。”劉志斌將電話留給了他,此後每隔3天劉志斌還去探望他一次,送來口罩和生活保障物資。

有一次劉志斌前去查體溫,看到他在房間裡吃泡麵,劉志斌與旅館老闆協商,為他以及其他3名滯留在旅館內的人提供三餐,老闆沒有猶豫立馬答應下來。

據瞭解,3月3日傍晚,許勇和旅館其他3名滯漢人員已被轉移到集中安置點。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山西四川兩小夥年前來漢被滯留

女民警堅持20余天送餐

“小夥子們,今天吃漢堡吧!”3月3日中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關東派出所社區民警張樹榮,拿著兩個漢堡和一箱方便麵,來到關東街康橋社區,為兩名滯留在漢的小夥子送餐。

20多天來,張樹榮每天都去給他們送各種保障物資。這兩名小夥子,一個姓鮑,山西人;另一個姓木,四川涼山人。年前,兩人結伴來漢,準備看一下武漢的就業環境,年後再來打工,卻因疫情滯留在漢。

好在找朋友借了一間房,住不成問題,可團購卻不知道上哪裡。

2月11日,兩個小夥子要出小區跟保安發生爭執,“為什麼不讓出去,我們肚子餓,只想出去找點吃的。你們攔住我們是什麼道理?”正好民警張樹榮在門口執勤,聽他們說完自己的窘境後,張樹榮安撫道:“不要著急,我幫你們想辦法,先回去等消息。”

張樹榮先是借了200元給他們應急,然後聯繫社區給他們送了2箱方便麵和火腿腸。為了讓他們安心居住,張樹榮還與社區居委會協商,由她每天堅持給他們送餐。

“不要急,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到時候你們就可以回家了,這幾天想吃什麼告訴我,我看能不能幫你們買到。”兩小夥子笑著擺擺手:“不用麻煩了,你那麼忙,不用操心我們了!”

礄口區

天門來漢求醫後留在了武漢

一個電話,食宿全都解決了

3月3日,礄口區滯漢外地人員集中安置點內,55歲的秦玉的房門被敲響。

“午餐到了。”秦玉開門,裝著白菜肉丸、魚和青菜的食盒被送到房間內。在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前,秦玉從天門到達了武漢同濟醫院治病。

2月29日,秦玉出院。出院後的她有些迷茫——天門暫時無法回去,可是在武漢又不知能住在哪裡,吃飯問題如何解決?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秦玉撥打了報警電話求助,講述自己的困境。民警迅速趕往現場,瞭解情況。

“您不慌,我們來幫您想辦法,您注意身體。”很快,民警與民政部門聯繫,將她最終送到礄口區滯漢人員集中安置點。

“只需要一個電話,他們就把我送來,真是好。”秦玉口中說的好,不僅是每天的一日三餐,更有工作人員的細心服務。

3天來,安置點每天都會有免費口罩發放,而且能夠保證熱水供應,還會每天檢查體溫。現在食住無憂,秦玉感到踏實。

據悉,連日來武漢市人社局、民政局、公安局等多部門以及各區相關部門聯動,公佈24小時熱線電話、網上通道等多種諮詢渠道,針對不同原因、不同情況的滯漢外地人員進行分類保障服務。

目前,武漢市已向社會公佈了滯漢外地人員臨時生活困難服務保障網上申請入口(生活服務保障申請二維碼)、各區諮詢求助電話以及12345市長專線服務平臺。

滯漢外地人員面臨住宿困難的,由所在區政府設置集中安置點,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沈月、孔小明、許勇、秦玉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