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區分目標本身與目標行為?

積極的麥子講職場


目標管理過程中,會存在很多隱性問題。如果不留心,最後很容易空虧一窺!不過有的時候,“進步” 也會成為目標達成的絆腳石!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驚訝!已經進步了,又怎麼會成為阻礙目標實現道路上的絆腳石呢?

此前,我講一個自身經歷的案例:


去年我給自己安排的寫作節奏是,每週輸出5篇優質原創內容。這個數量對我來說難度性不是很大,平均下來3天兩篇文章。按照我現在的寫作速度,2小時就可以完成一篇。所以,只要我每天騰出來1小時的寫作時間,持續保持就可以完成每週的任務。


起先我確實這麼執行了,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前3周都能夠按照期限完成目標。相應的我也與其他人一樣,在完成一週目標後會犒勞一下自己。我犒勞自己的方式也很簡單,將此前沒有看完的電視劇看完。


不過後來這種獎勵阻礙我實現目標。不知何時,我開始將實現目標的行為當做了目標本身!換言之,我將寫作視為我的終極目標,但事實上寫作只是輸出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並非目標本身。


比如除了寫作外,我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動態圖、PPT等方式輸出自我價值。所以你看到了,表面上看似我在進步,實則我已經偏離了最初的目標。


相信我,你也曾不止一次在執行目標時,出現過這種錯!美國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書中提到過:不要把實現目標的行為當作目標本身!


1、提防進步,它會阻礙目標達成


我們無時不刻都在渴望進步,持續進步固然是好事。但有時候進步也會阻礙我們達成最終目標。


回顧下,很多次當你費盡心血的減肥,終於得到一點成效時,內心滿是歡喜!於是你開始回想起最初減肥過程中付出的汗水,不由得萌發出了佩服自己的感受。為了使自己能夠持續保持現有的狀態,你覺得應該好好犒勞下自己。


犒勞自己什麼呢?這麼辛苦的,犒勞一頓自己最好吃的火鍋吧!此前你可能覺得不妥,自己正在減肥中,但現在你絲毫沒有自責的感受,反而覺得這是自己理所應當的獎勵。於是你大膽的吃著與減肥相斥的食物。


當你酒足飯飽回家時,站在體重磅上一看,又回到原先的體重了。不過沒關係,你內心暗自說:明天再跑幾步就瘦下來了!現在你跟沒事人一樣倒頭就睡!


就這樣週而復始,你發現3個月期限到時,你並沒有按計劃完成你的減肥瘦身目標。進步是好事,但在獎勵上也要適可而止。


心理學家曾證實過,在完成某項目標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會刺激當事人做出妨礙達成目標的行為。比如當你瘦身2斤時,你會許可自己吃一頓很油膩的大餐,最為獎勵自己的禮品。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在獎勵自己時,由於收不住,結果破壞了原先的目標計劃,最終導致半途而廢。

2、忘記道德標準,死定目標


如果你的道德標準與實現目標背道而馳,你會作何選擇呢?


好比你下定決心要掌握寫作技能,於是你付費報名進入寫作班學習。結果開課的第一天,授課老師給你安排的作業就是模仿一位你喜歡的作者的文筆,寫一篇1000字的文章。


可是你始終覺著,學習寫作不應該是先模仿,而應該是從自我書寫開始。此外你一直認為模仿他人的寫作方式,會扼殺掉自己的創作風格。於是你開始不屑於模仿,而是要從自我書寫開始。


可惜很遺憾,還沒寫幾篇文章,就詞窮了!


同理,當你請教別人事情時,最好先收起你個人的道德標準,將注意力放在目標上。當你能夠順利實現目標後,再考慮道德問題。


這又使我想起了,10年前剛出社會那會。與其他年輕人一樣身上有一股年少氣盛的氣焰。當時家裡找關係安排我到國企單位上班,結果硬是被自己給推了。那時候的想法也很簡單:我要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如今回想起來,當初的自己還是太稚嫩。現實情況是,一個人背後的資源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他未來的層次。通過家人和父母的協助實現個人目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在實現目標時,放下你的個人道德觀,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實現目標”上,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全文內容:


1、不要把實現目標的行為當作目標本身,時刻提防進步後產生的自我放縱。

2、執行目標時,暫時忘掉個人道德標準,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實現目標”上,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