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雷鋒故里的基層防疫衛健工作者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譚庭宇 孫靖雯

雷鋒同志曾經說過“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作為雷鋒同志的故鄉人,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八村一社區的衛健工作者們傳承著雷鋒精神,全身心投入到防疫阻擊戰中,他們盡職盡責,為橋驛人民構建起一道道安全防疫線。

他們,是堅守崗位的螺絲釘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黑麋峰衛健專幹熊碧輝親自上門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疫情,我絕不退縮。”這是橋驛鎮“90後”洪家村衛健專幹周權許下的莊嚴承諾,對湖北迴鄉人員進行“四包一”分片包乾壓實責任;對返崗返鄉人員及外來人員進行實名登記、測量體溫,對在藥房購買藥品的人員逐一進行電話詢問核實相關情況……充實著周權2020年的這個特殊春天。

黑麋峰村衛健專幹熊碧輝承擔全村資料彙總上報的重擔。重建地流動人口多,黑麋峰村率先提出地毯式排查,及時掌握各家各戶租住人員信息,黑麋峰山路蜿蜒,村戶分佈較散,一趟摸排下來,熊碧輝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民福村衛健專幹馮耀)

民福村的衛健專幹馮耀同時擔任村上的報賬員,年底村裡的賬務工作較多,她為了能夠在白天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常常在家整理賬務到深夜一兩點,萬籟俱寂的夜晚,只有她的燈光仍然明亮,燈下正映著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她說:“驚天動地的事情沒有,我只是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罷了。”

他們,是防疫一線的“全能手”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楊橋村衛健專幹熊小平探望從仙桃返回的司機。)

楊橋村的衛健專幹熊小平說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有過休息日了,疫情來襲,本就身兼多職的她,現在更是變成了“全能選手”。上午,她是摸排員,摸排監測,上報反饋情況;從中午12點到下午5點,她變成了守點人,去點位值守;休息時間,她還是村上的業餘廣播員,每天準時借廣播向村民發聲,下到各家各戶發放慰問信,確保宣傳無死角,防控不漏人。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白石村計生助理周黎親自上門指導村民正確佩戴口罩。)

橋驛鎮白石村的周黎,擁有著五重身份:黨員、政協委員、白石村計生助理、黑麋峰村峰北片區的村醫,還是一個10歲孩子的母親。每天一大早,周黎就前往白石村村委會履行防控職責,忙完了村上的工作,又馬不停蹄的趕往黑麋峰村,山路崎嶇,有時候光上山就要花費半個小時,但她沒有怨言。身為村醫的她更知防疫艱辛,在與家人商議後,毅然從自己不高的工資中相繼捐出1600元支援抗疫一線。

如何做好返鄉人員的服務?禾豐村計生助理周詩晴選擇主動出擊化身“外賣員”,替居家隔離人員代購必需的生活物資成為了她在防疫期間必不可少的工作。每天晚上,她都會在微信上彙總返鄉人員的採購需求,第二天再去採買,騎著她的電動車穿梭在田埂間,每家每戶派送到位,隔離病毒不隔離愛與關心,讓居家隔離人員能夠隔離無憂。

他們,是舍小家為大家的“逆行者”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禾豐村衛健專幹周詩晴與村幹部商討防控疫情的措施。)

橋頭驛社區坐落在芙蓉北路主幹線上,人員流動相較於其他村更大,是橋驛鎮本次防疫阻擊戰中的重要“戰場”。為了更好的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佘桂香在年前就將還在上小學的兒子送到了姥姥家。防疫工作任務繁重,時間一長,佘桂香自己都記不清已經多久沒有去接兒子了,但她覺得值得,“雖然我自己家裡的團聚少了,但卻保護了更多家庭的團聚,這就夠了。”

無獨有偶,同為母親的群力村衛健專幹周秀也選擇將兒子送回了瀏陽社港的奶奶家,而後義無反顧投身到防疫工作中,和支村兩委成員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在奶奶家的兒子因為見不到媽媽偶爾哭鬧,村上其他幹部都主動要求幫她分擔工作,卻被她拒絕了:“這些都是我的職責,看兒子可以緩一緩,防疫工作卻是刻不容緩。”

雷锋故里的基层防疫卫健工作者们

(沙田村衛健專幹蘇嬌玲與村幹部一起對出入本村的車輛進行排查。)

沙田村衛健專幹蘇嬌玲的孃家是2019年橋驛鎮固廢場搬遷項目的搬遷戶,剛剛搬到新家不久,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來不及給新家“暖家”,甚至鮮少“著家”。蘇嬌玲說:“抗擊冠狀病毒肺炎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這個時候我絕不能退縮,相信在我們同心同力、眾志成城的努力下,一定能取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面對新冠疫情的來勢洶洶,在橋驛,除了這些衛健工作者之外,還有許多人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以逆行姿態築成了群防群控的防疫堡壘,守護一方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