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豆瓣評分7.6分,雖然不算很高,但也不算低。從各方反映來看,此書的口碑也還不錯。很多人表示,按照書中的方法,幫助自己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比如健身、閱讀、寫作等等。我在讀完此書後,給了三星的評價。其實,按我內心來說,我是想打二星半的,只不過豆瓣不能打半星,所以就給了三星。為什麼?主要是我認為這本書主要存在三大缺點。

第一個缺點,是寫的過於囉嗦。

全書95000字,其實一句話就能解決。就是它封面的那句話:1天1個俯臥撐,1天1頁書,1天50字,每天只做一點點的無負擔習慣養成法。這句話,其實已經把作者要講的理念與方法說盡了,理念是無負擔,方法是每天做一點點。我曾經將這句話說給我三位同事聽,然後問他們是否知道這個方法是什麼樣的,是否知道如何做?他們都能夠很肯定的回答知道,就是將行為分解成最小的單位,每天做一個而已。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微習慣》分為七個章節,作者首先花三個章節,詳細介紹了習慣建立的過程、大腦、意志力、動力以及這些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然後又用二個章節,介紹瞭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達到最優的效果,最後用三個章節講解如何具體應用。我們可以看到,書的前五個章節,都是理論部分,後二個章節,才是實際操作部分。

我們先說理論部分。

首先,對於我們想要改變自身行為的普通讀者而言,並不需要過多的理論知識,我們只需要瞭解具體如何做。而本書的作者寫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才支撐、解釋他的觀點、步驟為什麼是科學的,合理的。這幾年,我看過的一些工具書,尤其是美國作家的,他們都喜歡引用大量的心理學,或者腦科學的知識,來佐證他們的觀點。這似乎成為了他們寫書的一個套路。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我讀過這些理論知識後,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不懂,沒辦法懂。不是說我看不懂他的字面意思,而是我不能判斷他說的是否正確。後來我就去查閱了一些資料,進行入門科普。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說法:心理學和腦科學,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每年,有許多學者聲稱在心理學或腦科學方面有新的發現,但大部分結果是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我們知道,在對某一個物理或者化學實驗的結果進行驗證時,是要在完全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重複實驗的。而心理學或腦科學實驗,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許多結果都是無法重複驗證的。我們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屬於個例,還是具有普遍性。

我們普通大眾對於這樣一種不瞭解,幾乎不能有效地形成自己判斷的理論,我認為沒什麼意義,無需關注,直接用行動來檢驗他的方法或策略是否正確可行。

再來看他的實操部分。

作者用了二個章節,介紹他的方法,分別是實施步驟與相關規則。步驟如下圖所示: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我是2018年接觸微習慣策略的,當時讀完後就按照書中的方法,制定了健身和寫作微習慣養成計劃。健身,和作者一樣,1天1個俯臥撐;寫作,則比作者說的更低,1天10個字,差不多一句話。根據我個人的實踐情況,對這8個步驟分析、理解後,發現有很多也是多餘的行為。

第一步,確定目標習慣和計劃,這個不說。要養成什麼習慣,然後分解成最小的行動目標。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這個動作,我感覺很奇怪。我們在確定目標時,是經過思考的,我為什麼要培養這個習慣?培養習慣不是誰交給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我們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自發的行為。因此,當我們決定培養某個習慣時,我們一定是先想過原因的,這個習慣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這一步的主要工作是確定每天在什麼時間來完成微習慣計劃,是固定的時間點,或者是在某件事情後,具有相對的彈性時間,還或者是沒有時間限制,只需在當天完成即可。

對此,作者在書中又明確的表示:“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所以有沒有依據無所謂。”感覺作者自己也挺矛盾的。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我個人認為,微習慣本身自帶有一個非常有效的獎勵機制,就是正向激勵機制。

我們在習慣養成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時候養成計劃因為客觀因素耽誤了一天,或者說因為懶惰中斷了一次之後,我們就會感覺非常的愧疚,責怪自己沒有毅力,沒有自控力,進而產生挫折感,對自己產生懷疑。挫折感是我們習慣養成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阻礙。微習慣是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為,我們完成它毫無壓力,順手之餘即可完成。

還是以健身為例,1天1個俯臥撐,如果有一天我上床準備睡覺了,發現自己今天沒有完成這個事,我可以馬上在床上做一個俯臥撐。這樣一來,我每天的計劃都可以完成。這個非常重要。前面說在習慣養成時,一個重要的阻礙就是中斷後的挫折感。那如果我們沒有中斷,那得到的就是成就感,是一個正向的激勵。

很多時候,我們做完一個仰臥撐後,並不會馬上起來,而是會想,反正已經開始做了,也不累,不如多做幾個吧。在這種思維下,我們一般會順手多做幾個。如此一來,意義就又不一樣了,我超額完成了計劃。這種成就感更大,提供給我們心理的正向的激勵也就更大。

第五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對於一項不可能失敗的行動計劃而言,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我看不到其意義在哪裡。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超額完成,不是任務,也不是指標。因此,它不需要規定從哪一天起,要超額完成任務,全憑行動時的心意而為。

第七步,完成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都已經將習慣行為分解成不能再分解的小目標了,哪裡還來的高期待值?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我們養成習慣的目的,一是想每天,或者說定時去做某件事,那麼去做就好了。我們不需要去區分是養成階段地有意識地做,還是養成後自發地做。二是我們想將這種行為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去,讓我們不需要用太多的意志力去做某件事,而是用習慣去推動。前者是刻意去做,需要意志推動;後者則是自發去做,我們身體與思想都幾乎不會產生抗拒,輕鬆自然。當我們還在想自己是否養成了習慣的時候,此時大約有90%的可能是還沒有養成這個習慣。

我們對這八個步驟分析,真正有意義的其實只有第一步以及後面付出實踐,如果說還要加上一點,那麼建立回報機制,可以算上一部分。其他的步驟,我個人以為是可以精減的。

第二個缺點,是作者誇大了微習慣的適用範圍。

作者在書中介紹說,他用微習慣策略,在健身、閱讀、寫作等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自己也在2018年開始了健身、寫作兩個方面的微習慣養成計劃。我周圍的同事,利用微習慣策略進行習慣養成的行為有書法、樂器、軟件學習、編程學習等等。結合我自己與周圍同事的習慣養成結果來看,有部分行為進行的非常順利,確實能夠比較輕鬆的幫助我們將其培養成習慣,但同時,還有部分行為,卻進行的非常艱難,其中有部分已經宣告失敗。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我對這些結果進行統計後,發現一個現象:能將行為成功培養成習慣的,大多數是以身體動作為主導的行為,比如說健身、樂器、書法等;而失敗的培養計劃,大多數是偏向思維的,或者是以思維為主的行為,比如說寫作、軟件學習、編程學習。

我和同事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討論。根據微習慣策略,是將要養成的習慣,分解成最小的行動目標,我們認為以身體動作為主導的行為,比較容易分解,因此容易成功。但是對於以思維為主的行為,由於思維很難分解,所以失敗的幾率很大。

以寫作來說,真正困難的並不是我們拿筆寫下,或者在鍵盤上敲下那幾千個字,而在於文章的構思,比如說結構佈局、文字句法等等。這個通常會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可能要幾小時,甚至幾天。而且這個過程,打斷一次後再續上又會困難幾分。而當我們完成這個步驟之後,幾千字的文章,我們幾乎就能做到一筆呵成。如果我們以每天寫50字的微習慣策略,來培養我們的寫作習慣,就行不通。一旦我們在腦中完成了文章的構思,下筆就絕對不只50個字。如果每天不加思考地,提筆寫50個字,那隻能是記流水賬。這樣的行為,對於寫作,我認為沒什麼意義。

這本95000字的書,其核心只有一句話

微習慣策略適用範圍的侷限性,在軟件學習這一行為上,顯得十分明顯。我一位同事,利用微習慣策略自學Photoshop軟件。前期進展的十分順利,他每天根據教學視頻學一個命令操作,很簡單,每天只需幾分鐘而已。一段時間後,對於每個命令,他都會操作了。但是,當進入綜合練習後,他就犯難了,每天花在上面的時間都是大幾個小時。問他為什麼差別這麼大,他說,前期學基礎命令操作,我只要跟著視頻做就行了,多做幾次我就明白這個命令怎麼使用了。但是綜合練習,我要自己判斷要怎麼修改,步驟是什麼,涉及的命令又是哪些,我想都要想半天,時間都花這上面了,反而實際操作的時間很少。

第三個缺點,是我個人對本書的書名,存在一些異議。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文法,習慣,只有好壞之分,而沒有大小之分。我們從來不會說大習慣,小習慣,只會說好習慣,壞習慣。因此,微習慣,這個說法,從文章修辭的角度來說,是不恰當的。我覺得改為微行為,比較合適。

那數說了這本書的這些缺點,就沒有值得稱讚的優點嗎?是有的。

其他一些習慣養成書籍,主要都是從毅力、意志、自控、激勵等方面,來教我們如何培養習慣。也許有效,但是需要我們十分努力地付出,才有可能成功。《微習慣》不一樣,它提出了一種新策略,微行為策略。而且這種策略在某些方面(身體行為),真的是能讓我們在毫無壓力的環境下,將行為輕鬆培養成習慣。就此而言,這本書就功不可沒。這也是我對本書給到三星的理由,大家不妨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