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會怎樣?糧食會短缺嗎?

農民新聲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我們國家的糧食也夠吃的。

我們國家這幾年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足。到目前還沒聽說缺糧食,戰略儲備庫的糧食還沒動用。

今年的小麥長勢喜人,到六月份肯定又是大豐收,所以我們的糧食是充足的,不要擔心糧食不夠吃的。

現在疫情形勢嚴峻,我們不僅要打好全民戰阻擊戰,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相信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農民草上飛


家裡還有二萬多斤糧食。以前一塊二一斤。老爸捨不得買。看能不能漲個一二毛錢一斤。也叫老爸買了算了。就算漲個一二毛一斤。也就多買一二千元。為多買一二千元要自己灌袋。拉到家裡碼好。一百多斤一袋。老頭搞不動了。非叫我一袋袋灌滿裝袋拉回來碼好。要命啊。每年收稻穀都要回來幫忙。沒辦法叫老頭不種他又閒不往。說實話種地如果算上人工費。肯定是倒虧。一年上頭在地裡忙忙碌碌。也就有個五六百看頭。


鄉巴佬闖廣東


今天進入了三月份,新冠肺炎確診持續呈下降勢頭,鍾南山院士預計四月底疫情可基本結束。但是有人擔心如果疫情持續到4-5月份會怎麼樣?會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我是農村人,對這兩個問題只能從農村目前的情況來回答。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農村會是什麼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特別是廣大農村再一次犧牲自我,全面實施封村封路,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如果到4、5月份抗疫還不能全面勝利,那時候,農村到了春耕春播的高潮時期,為了不影響農業生產,各級政府將會採取得力措施,在嚴密防護的前提下,將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合理安排各項農業生產。農村將會分批分期進行農資配送和田間耕種。廣大農民也會遵照上級安排,有的放矢的做好各項農事。那時候,整個農村將會更加井井有序、有條不紊。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糧食會不會短缺?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給出答案。

第一是國內糧食儲備足夠解決吃飯問題。從大的來說,國家有糧食儲備,而且儲量充足,不會造成糧食短缺。從小的來看,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存糧,再加上種類繁多的副食品可以供應,不可能出現主糧短缺現象。


第二是新糧即將上市不會造成糧食短缺。4、5月份,南方水稻有一部分成熟,像我們北方的小麥還未到成熟期,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影響,但沒有給糧食生長帶來影響,看今年春雨連連,北方小麥適逢風調雨順,正常情況下又會是一個豐收年。六月的中下旬小麥即收穫歸倉,到時候只能糧多而不是糧缺。



照此來看,農村糧食不缺,城市也會有糧,農村莊稼大豐收,城市糧食有保障。實踐證明:只要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無論遇到多麼大的災害和困難,我們一定會戰勝它、克服它。我們儘管放心,即便疫情持續到4、5月份,全國也是一片大好形勢,更不會缺糧餓肚子。對我的觀點有贊成者,請關注留言。


天潤土元帥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會怎樣?糧食會短缺嗎?



今天3月2號了,時間好快,疫情發生已經有兩個月了,封城封村也已經有四十多天了。這段時間裡,人們居家隔離,付出了很多,心裡也承受了很多,在這裡特別要感謝湖北人民的付出,才使得疫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遏制。

昨日全國新增206例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41例,如今共有疑似病例715例,也就是說,從疑似轉確診的也就是這個數字了,疫情,出現的峰值已經過去了。


鍾南山院士說了,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這與題主說的疫情持續在4-5月份是不謀而合的。題主還擔心糧食是否會出現短缺的問題,其實題主完全不用擔心,這次疫情與糧食安全關係不大,我的理由有:

1、這次疫情的發生時間是春節期間,本身這個時間大家是農閒時間,田野中沒有可以收割的莊稼。現在要收割的莊稼是在5月份收割油菜,6月份收割小麥,現在還是3月份,所有時間上與產糧關係不大,也與糧食短缺沒多大關係。

2、我國糧食很充足的,特別三大商品儲備糧,水稻、玉米、小麥都是國家有儲備糧的。這些儲備糧就是為了應付出現緊急情況出現的糧食不足問題的。我國是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糧食產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糧食儲備充足至關重要的。


3、雖然處在疫情期間,但是我們的糧食供應充足,蔬菜供應充足,沒有出現糧食價格上漲的情況。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即使疫情持續到4-5月份,糧食也不會短缺的,原因就是因為每年國家都會有新的糧食儲存,那麼中國糧食產量有多大?儲存的糧食夠吃多久?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了,下面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國近十年的產量在4.9-6.6億噸之間變動,國家儲備糧一般在2.1-2.7億噸之間,夠全民消費5-7個月,加上總產量的話,大約在7.7億噸左右,夠全民消費18個月左右。國家儲備的品種主要在人民生活必須的大米、面、玉米、豆類和食用油,保障日常生存需要。而國家的儲備糧食就是在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或疫情、戰爭等時期來保障人民生存。

所以即使持續到4-5月也不會出現糧食短缺,另一方面,這次疫情並不是糧災,是不影響耕種土地的,國家也會保障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的產出,並不會因為這次疫情對國家的糧食造成嚴重的影響。

最後,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國家對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已經初步獲得成功,並且已經出現了轉折點,現在很多省市每天是個位數的新增患者,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恢復正常生活。


精彩的王哥


疫情的發展態勢牽動著全國所有人的心,如今眼看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我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到目前為止很多省份已經呈現出連續多日確診病例零增長記錄。不過,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如果疫情持續到4、5月份,國內的糧食會短缺嗎?

我認為暫且不管4月底前疫情是否完全結束,國內的糧食供給絕對不會出現短缺現象。

就在2月27日上午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出席廣州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他在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會場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有望在4月底基本控制。而在前些時候,國際上對於我國疫情的預計則是要在5月份才能基本控制住,其實就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我國除了湖北省之外的省份都呈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很多省份已經連續多日保持確診病例零增長記錄。這也是我國迅速採取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的措施是分不開的。

應該說,這次突發疫情正發生在傳統的春節期間,這時候正是人員流動頻繁的時候,面對這種形式,我們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啟動應急方案,從群防群治上升到聯防聯控,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將疫情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這足以看出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過,對於糧食是否會短缺這個問題,我覺得即使是疫情持續到4、5月份,國內的糧食供應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這一點大可放心。

此次疫情的發生,對國內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影響,但總體來說對於糧食生產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疫情屬於病毒傳播,並不影響糧食產量,如今像我們北方的冬小麥長勢良好。而我們目前國內消費的糧食,也是去年之前的,而今年的小麥要等到6月份才會收穫,也不耽誤秋糧的播種,這一點根本不成問題。

雖然我國人口眾多,但每年都有1.5億噸到2億噸的糧食作為儲備,而且我們國家更是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獎補措施,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已經連續多年糧食豐收。我們完全不擔心糧食短缺問題,只要是眾志成城,共同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等候疫情完全解除的那一天,我們就勝利了。

眼下已經進入3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農田裡的小麥已經開始返青,加上前幾天的幾場雨雪,也正好為休眠的麥苗補充了水分,不少農民趁著雨後及時追施返青肥,為小麥的拔節抽穗提供養分。就目前來看,今年小麥的產量只會高產,所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糧食短缺。

而且眼下利好消息頻傳,不過我們也不能懈怠,越是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越要保持高度警惕性,早日贏得這場抗疫的勝利。


建行漸遠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說明新冠病毒很難根除,病毒潛伏期長,病毒攜帶者又是隱形,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人與其它物體的接觸,都會傳染上病毒 ,病毒人的肉眼看不見,又摸不著,讓人防不勝防。

我們國家使用的方法得當,戶與戶之間,村與村之間,小區與小區之間進行隔離,把病毒悶死在某一個區域,既便是病情持續到4.5月又能怎樣?意志力堅強的中國人不會怕,一個小小的疫情算不了什麼 我們一定會戰勝它,消滅它。天馬上就暖和了,小麥已經反青,今年的麥苗普遍長勢好,該澆水施肥了,只要小麥管理得當,又是一個豐收年,絕對不會因疫災造成糧食短缺。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這麼多人吃飯可不是一個小事,建議多種糧食,鼓勵農民養雞,養豬,發展生產。


白平棉


如果疫情持續到4-5月份,的確會造成一定的麻煩。

首先我們要知道糧食是咋來的,土裡種出來的啊。但是植物作物是有生命週期的。所以糧食就算是一種期貨,定期會來,不是隨時都有。

首先說疫情的出現會影響今年春耕。中原的小麥,南方的早稻這個時候也準備收割了。

因為疫情需要互相隔離,會導致收割的效率降低,交通,存儲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北方的水稻,玉米也馬上要開始播種,或者正在播種。這個時候疫情還沒散去也會影響。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疫情持續到4-5月。我們的糧食供應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我們現在吃的大部分是19年收穫的存儲糧食。糧食安全是國家基石,和航母同等重要。政府都會有儲備。

所以。肯定不會缺糧。請放心。

但是,如果真的疫情持續到4-5月份,那下半年。或者明年21年的糧食供應就是一個難題了。不過,相信我們的政府,外匯儲備那麼多,進口糧食也來的及。

再說一個,這次的新冠肺炎同屬冠狀病毒,上一次,SARS也是五六月份就自己消失了,這次政府管控和醫療水平都進步太多,相信在三月份就可以全面解除危機了。

所以,吃飯一定是沒問題的!

有問題的就是,我們要堅持著過完這幾個月的難過的時間。

加油吧,都會過去的。


楊木十里


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會怎樣,糧食會短缺嗎?

現在已經進入3月份了,而全國的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正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從1月份開始出現疫情,到現在已經快兩個多月的時間了,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由於各地封村封路,給買賣糧食帶來了很大的阻力。正是因為這樣,在這段時間裡以玉米為主要糧食在短時間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其價格也接近1元一斤。

但是隨著復工復產的開始,各地也逐漸接觸了封路封村,隨著糧食加工廠的逐步開工,買糧賣糧也得以正常進行,而現在糧食的價格也趨於穩定,玉米的價格也出現了下滑。那問題來了,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糧食會短缺嗎?李子來回答。


在2月27號的時候,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的時候預測說,我國的疫情會在4月底的時候結束,而全球的疫情5月底疫情會結束。所以根據鍾南山院士的來看,現在已經進入3月份了,只要我們好好聽老人的話,做到不隨便出門,疫情也就很快結束了。那麼疫情如果持續到4~5月份,糧食會短缺嗎?筆者認為不會的,這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來分析:

第一,全國的糧食供需穩定。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而我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不是蓋的,所以來說現在全國的糧食供需還是很穩定的。而這奇蹟的背後和現在的精耕細作是不可分的,特別是我國可灌溉耕地面積佔全部耕地的45%,但這45%的耕地生產了70%的糧食。

而在2019年的時候,因為前期天旱的原因,我國的四大作物雖然相比2018年有所減產,但是其糧食的供應量遠遠滿足人們的需求的。所以在雜交水稻,高產小麥,玉米麵前,即使是疫情持續到4~5月份,糧食也不會出現短缺的。

第二,現在已經開始春耕,在疫情期間,人們更是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因此今年的糧食耕種面積會增多。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諺語,而老祖宗也告訴我們,無論是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存糧。而現在已經進入雨水節氣了,現在農民們由於進入耕種時期了,與往年不同,農民們在經歷了這場疫情後,會更加的珍惜糧食存糧的重要性。

而現在,由於很多農民不能進城打工,他們也是精細的收拾著自己的土地的,而今年下了好幾場春雨,對糧食的收成也是很有幫助的,因此筆者認為,在疫情過後糧食的產量較往年會增加的。

綜上所述,

從現在來看,各地陸續進行了復工復產,而一些糧食加工廠也開始正常的工作,而農村裡的農民在售賣糧食也趨於正常化。特別是現在飼料也出現下滑,這就證明了現在糧食的供需處於穩定狀態,而隨著後期的疫情逐步控制,在4~5月份後,疫情也漸漸的散失,在那個時候糧食不僅不會出現短缺,反而由於養殖業對糧食需求的減少,糧食的價格還是以穩定為主的!


李子說農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疫情如果持續到4月底5月初,糧食價格會有所波動,但是不會短缺。

雖然受疫情影響,廣大農民的春耕生產也陸續開展中。雲南,貴州一些低風險地區已經早相繼開始解除封存封路,許多農民也投入春耕生產勞動,休整土地,翻耕,施肥,插秧,栽苗,種菜,等各種農活火熱進行中。


我們北方地區,估計在過半個月左右也會迎來大面積的春耕生產,疫情如果持續到四五月份,會給春耕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太大,具體影響到,可能化肥銷售有點滯後,機器耕耘會搶時間,但基本不會耽誤春耕生產。自從進入二月份以來,煙臺地區經歷過幾場春雨和春雪過後,土地甦醒,田野裡野菜萌發,果樹發芽。零零星星的果農開始投入到果園裡,有計劃的開始整修土地,修剪果樹。


疫情假如能夠持續到四五月份,可能會影響到湖北地區農事生產。其他地區大多數夏糧和秋糧不影響收穫。缺糧現象不會發生。

因為自從2月份以後,比如我們煙臺膠東地區已經連降三天大雪,兩三天的雨夾雪,這極大地緩解了春季小麥的旱情。對於北方乾旱地區的小麥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今年的降雨量態勢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如果農民能夠及時的開始春耕,小麥拔節期間及時的施肥灌溉,預防蟲害,今年五月份小麥豐收有望。

縱觀國際形勢,雖然受非洲蝗災疫情的影響,伊朗,巴鐵,非洲等國家會有大宗糧食進口,來緩解他們國內糧食短缺的問題。國際糧價會有所變動,也會致使我國國內糧食價格會有小幅度上漲。但總體不會導致我國境內的糧食緊張。畢竟我國的糧食作為國基根本,幾十年來都沒有遇上大的農業災害,一直是遞增態勢發展的。基本每年的國家糧倉儲備都在1.5~2億噸左右。足夠全國人民度過一兩年。何況今年春季看山東,河北,東北糧食主產區地區,春小麥基本也是穩定豐收的年景。所以不必擔心疫情情況下,我國糧食短缺的現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