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近期棉紡織企業經營現狀大盤點

近期棉紡織企業經營現狀大盤點

2月14日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根據中國紡織行業聯合會的統一安排,對棉紡織企業疫情防控及恢復生產情況進行每日調查。通過跟蹤調查,自棉紡織行業逐步復工復產以來,企業開工及人員到崗情況逐步好轉,面臨的問題也在發生變化,現將抗“疫”復產中棉紡織行業生產經營情況整理如下,供行業參考。

一、棉紡織企業生產恢復情況

1基本情況

2月14日-3月2日期間,棉紡織行業共有1880家次的企業參與了復工復產填報工作,參與調查的全部企業中,已開工企業佔比從不到50%上升到80%左右,已復工人數佔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比重恢復更為顯著,從最初的不到20%上升到70%以上。

近期棉紡織企業經營現狀大盤點

圖1 棉紡織企業開工及人員到崗情況(全部樣本)

注1:填報的數據的大企業較多,統計得到的企業開工率預計比實際情況略高。由於無法保證企業做到連續報送,每天調查的企業數會有所不同,相關結果僅供參考。

為避免因每日樣本變化造成統計結果波動,中棉行協篩選了2月18日到3月2日連續填報數據的938家次企業作為固定樣本進行了分析,如圖2所示。對比結果顯示,從這些企業復工情況看,開工率和人員到崗率與總報數企業的趨勢及比率基本一致。圖2固定樣本中涵蓋的大中型企業佔95%以上,企業開工情況較好,開工企業佔比超過85%,人員到崗率穩步上升,已接近80%。大企業開工及人員到崗情況好於行業平均水平,帶動產業活力復甦。

近期棉紡織企業經營現狀大盤點

圖2 棉紡織企業開工及人員到崗情況(固定樣本)

注2:填報數據以大企業為主,開工率比全行業的實際情況高。


2面臨的問題

自2月14日起,中棉行協成立了防控疫情及恢復生產協調小組,並開通了防控疫情、恢復生產在線服務平臺(簡稱“在線信息”),收集企業在抗擊疫情、恢復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建議。截止3月2日,累計收到110家企業提交的150餘條在線信息,如圖3所示。

近期棉紡織企業經營現狀大盤點

圖3 通過在線信息反映的主要問題

隨著時間發展,企業面臨的問題也在發生著變化。2月中旬,很多企業處於復工準備階段,防控物資短缺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隨著企業逐步復工,人員無法到位、物資運輸不暢成為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前兩大困難;臨近2月底,防控物資短缺的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由於產業鏈復工不同步,上下游開工不足的情況增長迅速,與此同時,隨著時間推移,企業在資金、貸款、社保等其他方面的問題開始湧現,面臨的問題更加多元化。

針對企業反映較多的訂單不足的情況,中棉行協對產業鏈訂單恢復情況進行了瞭解。進入三月,棉紡織大企業的訂單恢復量在70%左右。山東、江浙一帶大型企業訂單情況較好,訂單量多達到正常水平80%左右,出口訂單恢復速度稍緩,基本上恢復到50%-80%的區間內;以常規產品為主的小型企業訂單恢復到正常水平還需一定時間。小部分企業滿負荷生產,以按時完成節前的訂單,另有一些企業選擇部分開臺,保證生產不斷檔。


二、產業鏈及集群情況

1產業鏈間復工進度不同步

從產業鏈來看,上下游生產企業開工不同步的情況較為明顯,上游企業復工情況好於中下游。上游企業普遍規模較大、資金實力較強,設備的生產自動化、數字化水平較高,用工人數少,復工復產情況較好。從調查大企業的數據顯示,化纖行業目前約九成企業已復工,棉紡企業復工比例達到七成左右。下游織造、服裝等環節用工密度較高,目前受到工人短缺、防疫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再加上終端零售實體仍未恢復正常運營、銷售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復工進度相對較慢。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是紡織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著產業鏈上下游生產企業、生產企業與市場需求端。根據中紡聯流通分會2月25日調查數據,被調查的101家專業市場中,有69家已經開市,單體市場開市率為68.3%,但以開放的專業市場中開市商鋪數量佔比並不高。推動專業市場儘快恢復正常運轉,對於加快紡織產業鏈中下游環節、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提升全產業鏈運轉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

地區間產業集群復工進度不一致

中棉行協對19個棉紡織產業集群進行了復工情況調查,被調查集群涉及企業總數約4650戶,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規下企業佔企業總數的比重為74%,紡紗、織造總規模分別約2500萬錠、10萬臺,用工人數合計近30萬人,多數集群於2月15日之後陸續開工。總體看,各集群之間復工情況差異較大。山東、江浙地區集群開工率較高,河北、湖南、江西地區集群開工率較低,湖北、河南、新疆地區集群大多未開工。

將2月最後一週與前一週的情況進行對比。集群企業平均復工率與比上週提升了11個百分點,其中,47%的集群企業復工率超過60%,37%的集群企業復工率低於40%;從企業規模看,規上企業的平均復工率好於規下企業,分別為56%和43%,較上週提升了5.6和11.4個百分點;從工人到崗情況看,以本地或周邊地區員工為主的集群,用工復工率高於外來用工較多的集群。

中紡聯於2月28日採集了位於全國15個省份的29個重點紡織產業集群的復工復產數據,結果顯示,各集群之間復工情況差異較大,下游南通疊石橋、常熟、于都等重點服裝、家紡產業集群復工比例較上週大幅提高了11.7個百分點,表明終端行業復工進度有所加快。但這一比例與29個集群已復工企業總比例相比較仍低2個百分點。

3紡織行業復工復產中呈現的主要特點

從整個紡織服裝產業來看,企業復工復產在穩步推進中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大中型企業復工較快,但開工負荷偏低,極少有企業實現全員復工,企業出口訂單受疫情影響大幅減少,內需市場恢復也需要一定過程,預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部分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都將低於正常水平。

2)小企業復工進度緩慢,在內外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除工人短缺、防疫管理能力不足、大部分專業市場尚未正常開市等原因外,缺乏訂單來源和銷售途徑成為小企業復工進展緩慢的核心原因。

3)此次疫情將進一步加劇紡織行業本來就在進行當中的調整洗牌。疫情引發的產銷低迷、資金週轉困難等壓力比較突出,企業在建投資項目較少,對於投資發展缺乏足夠的信心。


三、小 結

疫情發生以來,為減少企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損失,同時也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國家及各地方有關部門及時聽取企業呼聲、瞭解企業的困難與需求,隨著相關扶持政策出臺,企業復工情況明顯好轉。另一方面,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棉紡織企業在與國家共患難的同時,也承擔著屬於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不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操作過程中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更有很多企業通過自身力量幫助員工順利回到了工作崗位中,促進產業迴歸正軌。新一階段,需要我們繼續攜手,將打通流通環節、促進產業鏈復工步調一致為主要任務,注入產業新血液。

中棉行協將持續關注疫情防控走勢和企業生產經營實況,及時歸納總結並反饋給中紡聯和相關部門,做好行業信息預警和分析工作,在特殊時期,努力保障行業的平穩運行。編輯整理自中棉行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