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孩子調皮搗蛋是天性,但闖禍也是一把好手。有時會因為好奇而闖禍,有時會因為活潑好動而闖禍,還有時會因為無知無畏而闖禍。也正是因為如此,常常鬧出一些笑話或“慘劇”。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

近日,一對兄妹因捅了馬蜂窩,被馬蜂報復,蟄成了“豬頭”,照片傳到網上後,瞬間引起了很多網友們的圍觀,有網友評論:雖然不該笑,但是自己實在忍不住。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這兄妹倆,從小在城市長大,趁著春節寒假回老家住了幾天,他們對農村老家的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總是忍不住摸摸這看看那,似乎有著無窮的新鮮感。

看著兄妹倆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奶奶覺得非常有趣,同時又有些感慨。平時他們生活在城市裡,除了上學,課外大多數時間不是在上輔導班就是在上興趣班,幾乎很少去接近大自然。

在奶奶家的這段日子裡,讓兄妹倆的天性得以釋放,更貼近大自然,也發現了很多城市中沒有的新鮮事物,每一天過得都很愉快。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誰知好景不長,有一天,哥哥發現大樹上有一個馬蜂窩,這種東西在城市幾乎是很難遇到的。兄妹倆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既好奇又興奮,同時還有一點害怕。

他們想幫村民除掉這些害人的馬蜂,於是在沒有告知爸媽和家人的情況下,哥哥大義凜然地慫恿妹妹,跟他一起前往捅了這個“害人”的馬蜂窩。

真可謂無知者無畏,結果可想而知,兄妹倆吃了大虧。雖然馬蜂窩被他們捅了下來,但也為此付出了很“慘痛”的代價,臉上被馬蜂蜇了好幾下,幸好身上穿著厚厚的衣服沒有“遭殃”。

兄妹倆的舉動驚到了媽媽,等媽媽找到他們時,看到兩人被馬蜂蜇過的地方,又紅又腫,面部已經“面目全非”,用奶奶的話說:簡直“腫得像個豬頭”。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看到這一幕,很多網友哭笑不得,紛紛調侃道:“兄妹倆這個樣子,媽媽估計都認不出來了吧?幸好身體上沒什麼大礙,回家做好消腫工作就沒事了!”

其實,城裡的孩子很少能見到馬蜂窩,所以家長在帶孩子回鄉下時,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一些相關的安全事項,避免孩子因為無知而遭罪。

那麼,當“熊孩子”被馬蜂蜇到以後,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熊孩子”被馬蜂蜇到以後,首先要確定孩子的皮膚內有無蜂刺。如果有蜂刺的話,一定穩住孩子的情緒,用鑷子或其他順手的工具把蜂刺取出來。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如果局部皮膚出現疼痛、瘙癢,甚至是紅腫反應時,可以先用毛巾包裹冰塊敷在傷口處,這樣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如果孩子有更嚴重的反應,比如疼痛難忍、昏迷、嘔吐、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及時送醫,不能拖延。

如果遇到馬蜂,孩子應該採取怎麼的防範措施呢?

其實,馬蜂是一種益蟲,一般只有受到攻擊的時候,才會反擊蜇人。帶孩子去鄉下,比較容易遇到馬蜂,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應對方法。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如果孩子不小心惹到馬蜂,最好是馬上蹲下,然後用衣服把裸露在外面的皮膚包裹起來,而不是慌亂逃跑。

不過很多時候,孩子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殊不知,這樣會引起馬蜂群起追擊,後果很嚴重。如果不小心被馬蜂群攻擊,身體多處被蜇傷,甚至引發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不得掉以輕心。

寫在最後

“熊孩子”兄妹捅馬蜂窩,被蟄成“豬頭”,網友:親媽都認不出了

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帶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之後,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安全講解工作,做到“事前告知、事中把控、事後處理”。讓“熊孩子”遠離危險,做好自我防護,這樣才能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發生。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你們帶孩子回老家的時候遇到過這種事情嗎?你們是怎麼處理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